首页 > 四众讲堂

行道烧香
时间:2004-04-06 00:00:00  来源:  作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香火因缘久愿同”之句,这是基于《高僧传》中“香火梵音,礼拜唱导”而来。所谓香指烧香,火指灯火(包括各种长明灯、灯笼以及供照明用的蜡烛火光等在内),这些都是殿堂之内供奉在佛前之物。降至后世,寺庙中所有专司香火之事者,俗称“香火”,其来源就在此。其实佛教未传入我国前,古人盟誓早有了“香火告神”的风尚,后来佛家以彼此契合谓之香火因缘,诗人即借用之。

如果要查考“香”字的来源,那在我国很早时期的文献记载上已经出现了,如《诗.生民》:“其香始升”,《礼·月令》:“水泉必香”例。但这里所谓的香,不是指所烧的香而是指香气之香(香字古写为“郊”)。至烧香一语最早见于正史的是《三国志·吴志·孙策传》中的注:“时有道士去琅琊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云云。看来佛教上的烧香仪式,还是学自我国的道教或在汉末时期从印度传来的呢。另外尚有一种流动式的烧香,那叫做“行香”,事属后起,姚宽《西溪丛语》上说:“行香起于后魏,及江左齐梁间,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唐文宗朝,省臣奏设斋行香,事无经纪乃罢。宣宗复释教仍行其仪”。此外在程大昌《演繁露》和《南史》上也能见到行香的纪录,佛典更不谈。这种行道烧香的情景,在解放前还能看到。F7m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现在我们于寺庙中所见到的烧香之香,都是用泥和香料作成细条状的“炷香”,而最早的烧香则是用香料架在炉内燃烧。有的香炉体积相当庞大,极陶觳《情导录》的记载,唐宋时的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封禅寺有铁香炉,大容三石,人们目之为“香井”。F7m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种巨型香炉在现在的寺庙中虽然很少见,但解放后江苏省还重铸过。如1981年由苏州民丰锅厂所铸造置于玄妙观三清大殿前面露台上的宝鼎,全高5.8米,重达六吨。由常州钢铁铸造厂所铸造置于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前的宝鼎,全高6.5米,重达十余吨。香炉形制的雄壮,可想而知。F7m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烧香的目的除表示对佛的恭敬外,主要还由于香的科学作用可以解秽,对环境的空气消毒,起了极大的作用,十分有利。赵彦卫《云麓漫钞》引《遗教经》说:“比丘欲食,先烧香呗。案法师行香,定坐而讲,所以解秽流芬也,乃中土行香之始”。又世谛所释,亦是拂邪气、请神灵,把清毒空气作为第一目的。《陈书·岑之敬传》说,“之敬年五岁,读孝经每烧香正坐”,恐怕也是这个缘故吧。F7m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香又为供养佛的六种供养品之一,《法华经序品》说:“香花伎乐,常以供养”,所谓香花供养是也。《金刚经》也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则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有的城市集镇把佛寺山门前的桥梁取名香花桥”,即出此典故(如苏州报恩寺今北寺前桥以及上海南翔镇之诸例)。传说供佛之香的烟,也有它的微妙作用,《贤愚经》说:“香烟如意,乘虚往至世尊顶上。相结作合聚,作一烟盖”云。 F7m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香又与烛经常联称如香烛,买香烛、点香烛……等语。烛,就是蜡烛,是用线或苇子做芯,周围包上蜡油,以供点火照明用的东西。烧香必点烛,恐怕因为—般殿堂光线都比较暗之故?F7m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念珠的含义
下一篇:明因果之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