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老家有人办喜事,我回老家走了一圈。说起来有点惭愧,因自己的父母都多年不在老家居住,我已多年未回那片心中守望的老土地了。走近村子,看到已经拓宽硬化的街道,改造翻新的住房,街上玩耍的孩子,心里感到美滋滋的。这些年我的家乡还是有些变化了。
我一连走了几家,看望叔叔婶婶们,虽然处在冬春之交,天气依然寒冷,各家怕我冷都提早生起了煤炭炉子。老侄子回家,大家自然都很高兴,心里有很多话要与说说。每到一家,大家都围坐在火炉子旁,啦完家常啦乡里。没想到,我的叔叔婶婶以及来走亲戚的客人,都对政府给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工资”特感兴趣。大家一致夸赞这个办法好。村里的老头老太婆们都可高兴了。
前街上的张老汉,今年80岁了,老伴早年就去世了,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也走了多年,老二老三在家务农,老四在外当教师。多年前就分家过日子,几个儿子家轮流着养老,一家养他一个月。儿子们都不团结,每当下月初,就把老头赶出门,张老汉自己再去找另一个儿子的家门。大儿死了以后,大儿家就不再养老了。四儿子不在老家住,前些年为了让老头看孩子就把老张接过去住,现在三个孩子都长大了,就把老头送回家不再管了。只是每月给老头捎回3块钱的生活费,每到轮到四儿子的班,张老汉就在村里四处流浪,常有好心人把张老汉接到家里暂住几天。
我不解地问:“四儿子怎么给他3块钱?”一旁的人都说,“这是人家分家时定下的数,都一直没变。”多少年了,还是3块钱!让老人怎么活下去啊!我知道他四儿的月工资是3000多元,三千多和三块钱是个什么比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待自己的老人怎么能这样?其实,我进村时正好在街上碰到了张老汉,他蜷缩着身子,矮矮地蹒跚在路的一旁。破烂的衣衫,满脸的污垢,简直就是乞丐似的,当时我没有认出来。一位大叔说,张老头多少年没有买过肥皂了。
西边住的刘老太,今年也近八旬了,三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子不满周岁就没有了丈夫,自己一人拉扯大四个孩子,唯一的儿子从小就是她老人家的宝贝。儿子最小,把闺女出嫁后,她给儿子娶上了媳妇,看大了孙女和孙子,现在闺女也死去两个了,另一个也身体有病。没想到老来儿子却不孝顺了,村里人都知道,八旬的老太婆每天就是喝凉水啃馒头度日。据说,现在喝凉水也不方便了,儿媳把压水机搬进屋里锁着门,不开门老太婆就喝不上凉水。我听着这些叙说,心里直打颤,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来!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信。
三叔告诉说,前几天你老李大娘也上吊死了,我感到非常惊愕,“怎么了?他两个儿子都过得可以啊?”老李大娘早年是村上的大户人家,她老头在村里很有身份和地位,李大娘红光满面,穿着讲究,是村里有名的“贵妇人”。后来他丈夫得了癌症去世了,家境逐渐衰败,但有两个儿子在应该还是过得去的。三婶子插言道:“就是因为她两个儿子都不养老,老太太一气之下寻了短见。”多么可悲!一生辉煌,老来作难啊!看到这些老人悲惨的晚年生活,我真的寒心了。
叔叔和婶婶们说,现在农村不养老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这样也就不怕丢人了。有点文化的四婶说,政府要管管农村不养老的问题了,当然政府给老年人发“工资”了,对于这些老年人很管用。但是,就是政府给的这55元钱,有的儿子家还偷偷地替父母冒领,不给老人花。这不,听说村里凡是老人不亲自来领钱的,干脆先不发给了,怕是钱到不了老人们的手。听了婶子的话,我心情很沉重,该说什么呢?。惨不忍睹,触目惊心,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这几个词一直在我脑海里翻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