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出法云堂,去大殿的路上,一阵香气扑鼻,浸入脾胃,直觉提醒我,该是那几棵老梅开花了。抬头望右前方,果不其然,枝头已挂满了绽放的花蕾。
听马居士提起过,这几株梅树有些年代了,在本地颇为知名。算来,自己也已六度感受到它的芬芳,伴随着它,又将迎来第六个春天。
师傅喜欢种梅,也爱画梅,特别是老梅。记得有次大病初愈后,第一幅画的就是一株遒劲的老梅,配诗:“老梅越老越精神,清风明月是前身。”或许,这也是老人对于自己的一种期许与希望。
本来,修行不是请客吃饭,来不得半点虚假。它不是附庸风雅、谈玄说妙,茶余饭后的点缀,书房里的字画和清玩。它是整体生命的直下承当与投入,让法来庄严生命,引发生命的尊严。而此时,老梅恰恰具备这种精神。它远离五欲,独处严寒,孤芳自赏,却傲立雪中;它香而不媚,有骨有节,梵行高远,自在安详。它坚持安忍,不屈不挠,迎来一片新天地;
太虚大师临终前几天,曾与印顺法师见面。当时,印老要去杭州,虚大师对他说:“回来的时候不要忘记带上几枝梅花。”熟料,没隔几日,大师即舍报生天,印老取回的梅枝只能供奉在大师像前。
今晚,忆起了恩师,想起了出家寺院的梅树,也不知到花开否,老人安康否!
舍生受生,一如老梅。花开花落,老梅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