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认识无常的亲人有两个。妹妹湘,05年正月在北京人车失踪,至今还是音信全无,此生应是无缘再见了;弟弟雨,07年正月去世于车祸。妹妹失踪时28岁,弟弟车祸时21岁。
湘的失踪,报案后被告知:“偌大个地方,丢几个人算什么。”没想到,真的就如同在人间蒸发了一样。雨车祸后,是立即报案的,但警方调查后说:是雨酒后自驾,此系自伤,非他伤。
雨是我家三代单传,故倍受宠爱。出事的当天,在堂哥家里喝酒,被电话催促而外出。出事后从家中转院济南,救治无效,离开了我们。和他同时外出的同伴最终也不肯说出事情的真相(抑或是说出了,但我们不愿相信),早早离家打工去了。
父亲年老丧子,人几近疯狂,动不动就要举了菜刀到人家家里说个究竟。
已是天命之年的母亲,还抱着女儿回家的希望,又受此重伤,一夜白头。这时的我,如同傻了一般,已不会思考。
湘失踪前曾告诉父母,她准备结婚了,老家要请场酒。雨出事前,已准备结婚,我们还帮他建好了新房。在他们准备迎接全新生活的时候,无常不期而至。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父母。对于雨,我极力对母亲说,把他养了这么大,并不欠他的,他不在膝下尽孝,甩手就走,留下白发人肝肠寸断,是什么道理呢?
可是雨是个孝顺的孩子。虽然常常跟父母顶嘴,对父母的好,也是真心的。
我虽然这样劝慰父母,但是眼前常常浮现他叫我姐的样子,心疼得很。
记得有次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被别人打翻在地的男孩子,头上流着血,我几乎冲动到要穿过人墙,把口袋里的钱掏给他。后来被先生拉回家,在他莫名的目光下,眼泪流了一路。
雨去世后的第三年,我带父母去上天竺帮他做了场法事,在现场,我始终没办法将泪水止住。法事过后,父母的心终于稍稍安静。
可是湘的事,却让我束手无策,虽然曾经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了解她的下落,但来的消息仍是坏的多,好的少,我们当然只愿意相信好消息。
她是我最大的牵挂,在我所见到的每一个受苦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她的影子。在网上,一看到不好的事,都会让我联想到她,夜里梦醒,泪水常挂满腮边。08年汶川地震,我急匆匆赶去做捐助,当时想的是,被埋的人里说不定有她,就算没有,这点小小的善行也是对她的助缘。我后来做的种种事,也都是因她而发心。个中的感觉,言有未尽。
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如果失踪的那人是我,湘定然是惊天动地千里寻亲的那个人。她为我做的,一定比我为她做的多很多。
关于她的每一个梦,都被我记录了下来,然而跟她有关的人和事,却像是计算机里的文件被删除了一样,记不起,也寻不得。我在上海,湘在北京,我们很少有时间相聚,偶有见面,她总会把自己认识的人和事,通宵达旦地向我道来。对攀附官场以求财,我很难认同,钱总是辛苦挣来的心里更踏实。但无论怎么说,她是个孝女,每次回家,身上若有一元钱,也要留于父母。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有她在,我一概不用操心。
我们兄弟姊妹在一起时也吵吵闹闹,但大家却真的相亲相爱。湘和雨意见不和时,总是湘来修理雨。湘失踪后,雨一样寝食难安。06年的春节,他深夜打电话来说,看到跟湘失踪有关联的车,担心、心酸、忧伤立即涌上心头。
兄弟如手足,失却他们,我确如无手的人。怯懦的我,能够为他们所做的,少之又少,幸亏与佛法结上了缘,可以替他们放生、诵经、回向。无论他们到了哪里,希望能过得好一些。
皈依希阿荣博尊者一周后的一天,妈妈对我说她梦到妹妹来告别:光头胖脸,衣服明黄。以前也做过一些梦,请别人解,都说在受苦。这次,应该是往好的地方去了。可见皈依三宝,可惠及诸亲。感恩!
湘和雨之事带给他人的,可能是世事无常的叹息,而对于我,却是连呼吸也不能通畅的重负。去年春节后的某日,我在佛前跪了下来,求佛赐我智慧,生活轻松些。然后开始抄经,诵经。
今年春天,我又在佛前跪下,问,什么是生命的真相?之后就看到十二因缘佛性法则和轮回图及解说。
我又求佛陀,赐予一位师父:不求有名,但求适合于我。于是见到希阿荣博尊者和《次第花开》。当时认识的信佛朋友有两位,异口同声:这位师父好,错不了。
生活的这些重负啊,让我说什么好,明明是不堪忍受,迷雾重重,推开这扇门,原来是光明道。
二
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不适应。其实不只是孩子,还有我。学习辅导的一大半工作都留给家长做了,开学的前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在按照学校的短信通知到处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做辅导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仅为了她的家庭作业,我们每天都要斗智斗勇。有时我会说,“宝贝啊,妈妈是为了你,什么事情都顾不上,早起晚睡,你为什么就不能听话一点啊。”这句话的潜语是,“你看,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是应该听话才对。”
其实,我牺牲多少跟孩子是否听话,又有多少必然的联系呢?我的这点付出,没有换来給自己撑足面子的优秀成绩,没有换来她的乖巧听话、主动做作业,便会不舒坦。自我得不到满足时,总会施压给孩子。
公司里的事情越是繁忙,先生脾气越是火爆,一次跟他说点事,话音未落,他已燃起熊熊大火,又是在众多的员工面前,我只好委屈地站着。这事放在过去,我这点可怜的自尊一定是不甘的,现在不敢放肆了,因为有誓言守着。那一刻,在所有人眼里,我是值得可怜的弱者。但忽然想到他的愤怒,是为压力所逼,而带来压力的,正是我说給他的事情,我是施压者,原来强势的是我。
在外奔波,只有早餐是在家里吃。爸爸烧早饭总会多做几个菜,他想的是应该让我们吃得舒服些,可是爸爸烧的菜不太合先生的口味。丈夫私下难免会报怨。饭菜是否可口,感觉源于眼、舌、鼻等器官,舒适与否,都是身体的感觉。
无始以来,我们都迁就这个感觉,事到如今还是痛苦万分。做人无论再有多少回,也还是每每白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享用五官带来益处的同时,千万勿忘它带来的麻烦。对自我的执著,让我们永远看不到自性,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安乐。
偶感(下)
因为想在佛堂多做点功课,女儿学校的家长活动,我只参加过一次。那天散场后看女儿站在天窗前跟骑电动车的同学们挥手告别,我心里竟然生起了一丝高傲心。深究之下,原来是自卑做怪:你若不自卑,便不需要去比较。自卑是以高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活里的现象,都是相互依附而存在的,这一点稍稍观察便能发现。若无烦恼,菩提从何说起?所以说“烦恼即是菩提”。如是,也算了知了一点那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偈子在说什么了。
年幼时曾受两个人的欺辱,贻害匪浅,日后对男性的靠近都倍感警觉。那时,即使是晚上帮忙盖被的父亲,都会让我惊骇不已。有了儿女后,幼年伤痛的联想,被任意发挥至他们身上,日日担忧不已。这个心结直到近日才释然:这个伤,是前世冤业,今生非受不可。伤在身心,而非自性。
在六道轮回里轮转的众生没有自由可言。自己往昔的杀业,即以命抵,尚不知有多少要还,这些伤痛又算得了什么?若想日日喜乐,唯有自性光明。既然知道执著皆为无明所致,就该统统放下。如是,愿六道众生皆远离怖畏、颠倒梦想、贪嗔痴慢疑,远离我执,得大菩提。
三
每天早课后发愿:“第一大愿,不离师,生生世世不毁犯,虚空尽毁天崩裂,吾与吾师不离分 ……”。
这个誓愿,尽虚空,遍法界,因为无边,无法形其大,无法形其深远。
这尘世间的爱啊,有时是多么自私、肤浅。一定程度上说,我们不是爱人,而是爱着那种爱人的感觉,而能感觉到这个感觉的人,却是施爱者,也就是说,我们爱自己胜过于爱他人。这个爱给受者带来的,究竟是幸福还是痛苦,却不关我事。
此生遇到的每段感情,回过头去看,四个字:始乱终弃。
情感的最初阶段有甜蜜、有恩爱,而最终的收获仍是痛苦和折磨。堕胎伤生五次之多,淫业留下了杀业。以现在的认识看因果:来报恩者,从此结下冤仇;寻仇者,又加新仇,若以身相报,身身相报,仅几次杀业之果,已难计量。其后再想生为人而不得,机会都没有,其中诸苦,虽不能亲眼见到,仅念及此,也感煎熬,心灵上的折磨、羞辱,实如人间炼狱,一秒钟都嫌漫长,恨不得一切立刻止息。那些羞辱,曾让我失去住在相熟环境的勇气,颠沛流离,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
总算有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来了,而牵挂、猜忌、自私、怖畏、家庭、生活重担、忙碌等也如影随行,让人陷入争执、愤怒、不满、抱怨、不体谅的泥沼,直至关爱不再,又在乏味中变成忍耐。
对自我的反思,前路忽然添了光明,自己原来并不是那么卑微不堪,业障也是无明带来,何以这样自卑自弃。寝食难安,颠沛流离,才促我向光明处寻。
对于堕胎伤生的孩子们,我深深忏悔,愿他们离苦得乐,往生西方。对于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以前也没真正恨过,现在倒生起几分感恩之心了。我得度后,定来济度。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我既走上这归家之路,尊者定然手举明灯,前路接引,愿我走得快些,别让尊者举得太久。
愿这末世众生造作的淫业,因淫业而造作的杀业,因这忏悔得蒙加持,业障消除。
愿这末世所有堕胎伤生的孩子们,业障消除,往生西方。
四
因湘的事情学着做点小善事并从中发现,遇逆境时多做善事,无论大小,都可转逆为顺。皈依三宝后更是感叹:你付出的永远无法与三宝回馈的相比拟,三宝回馈的是永世的自在、解脱。
公司偏远,外出办事时很不方便,以前有急事外出,常在路上拦车搭上一程。现在自己会开车了,行至门口的车站常将车停住,问等车的人需不需带一程。有些人投来诧异的目光,搭乘人的概率近四分之一,于是感叹,就算你想为他人行方便,还要看别人给不给机会呢。
下雨时公司院子里的水泥路和停车场上都会爬满蚯蚓,每到这时,车子一进门口心便揪起来,马上祈祷尊者别让我造作杀业。若时间充裕,干脆停车,与扫地的阿姨们一起扫蚯蚓,原来阿姨们都把他们倒进下水道里,听我劝说,便倒回花园里了。若时间匆忙,则祈祷尊者让蚯蚓少些再少些,尽量去救。凡夫的心多变,求尊者加持我早日生起无伪的菩提心。现在发现用扫帚会伤害到蚯蚓,尽量避免使用。
尊者借生日之际给众生广种福田的机会,我等感恩。但尊者却说:我虔诚地礼敬感恩所有行持放生、供灯等善法的佛子。我想,这种礼敬,是对行持善法的礼敬,是对善行的礼敬。如同《参禅日记》南师致学生满慈夫人写到:九月十八日复书悉。情见乎辞,足见至诚恭敬,你有此一念,即自得福报,与我无干。称谓本属世俗礼俗,但不可废。以你年长有德,故作此称呼,同时亦示我守谦之戒,此事但让它各守各的立场,不必介意可也。同理也。我们日日所做的修行,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心相续,只有播种福田,才会收获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