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密传佛教

修心日光 4
时间:2012-08-08 00:00:00  来源:  作者:

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教授「修心日光」4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彼支分教授分五:一、违缘转为菩提道用,二、总示一生修持,三、修心之量,四、修心三昧耶,五、显示修心学处。初中分二:一、略示,二、广说。今初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颂曰:「罪满情器时,违缘转道用」。于器世间,十不善之增上果,极为旺盛。情之众生,所思无非烦恼,其行唯造恶业,由是因缘,诸喜黑法天龙魑魅,威势增长,总于众行法者,遍作损恼,特由多门中,以恶缘缠缚诸入大乘门者,若于此时趣入此法门已,且知将违缘转为顺缘,障碍持为助伴,亦知将损害者,持为善知识,由此门中串习,恶缘即成修习菩提助伴,善知识慬哦瓦云:「霞婆瓦,汝修心时,恶缘显为助伴,苦以乐受,大稀奇也。」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广说分二:一、依殊胜意乐菩提心,令恶缘转道用。二、依胜加行积净二者,令恶缘转菩提道。 今初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颂曰:「遇缘即修习。」若从时者,则乐而盛,苦而匮,境则自境或者人境,处则乡里以及伽蓝,伴则与人或非人何者相交。如是一切时处当中,如身心上大中小三苦,凡生何等亦易。无边世界各类有情,多遭临如此苦,我皆担当彼一切苦,令彼一切无余离苦,思惟今由取苦门中成办串习悲义,实善,而使至心欢喜悦意,乐而全者,如同食衣房舍友伴,外缘善知识等,不乏且盛,其内缘者,身心无为疾所缠,而生暂时不乐,能役使于自信等诸妙法中时,总佛圣教于如此浊恶时中,能离修大乘法违缘,且善聚内外顺缘,应作思惟,此无疑为往昔由多门中积集福德之果,而起定解。往后亦应,于此圆满无断之因,积集以净戒为基之资粮门,励力而行,若非如是,临微许圆满时,反成出生我慢憍慢之缘多,身心之上,出生微痛时,多成趣往逡巡畏怯沮丧怠惰之缘。勿如是行,有云应须乐则担乐苦则担苦。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依胜加行积净二者,令恶缘转菩提道者,颂曰:「四行胜方便」。此中分四: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一集资者,若不欲苦而欲安乐,于上下田,大中小物,任一亦易,意乐则与一切有情为共,以欲无上菩提因之力而转。如修心燃电祈愿文:「凡善乐二苦任一,能转为我利,愿彼成就我。」而祈求之。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净罪者。从无始至现时之中,由烦恼而起,作诸性遮二罪,或教他作,皆以四力,数数勤忏。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三于魑魅作供者。如前中说,思作损者恩德为大,安立违缘,串习慈悲以及忍辱。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四于护法献朵马请作事业者。陈设洁净朵马已,由思惟门,观想善且广大,迎请护法而作祈求,如仪轨供已,至心祈求,愿如诸先贤佛菩萨,彼如何将恶缘化为菩提道用,我亦能化为道用。菩提心宝,于总大乘至言当中,如何而有,于诸先贤心续,如何发生,我相续亦依如是生安住增上,身语意三,由见闻念触门,利益有情,此等事业愿能成就。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总示一生修持者,云:应修五种力。此中分五: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一牵引力,于总,乃至未得菩提当中,于别,此生至未死中,由我执所引烦恼及随烦恼,无有出生机会,于剎那中亦不令自身语之行随彼自在,应发思此猛力牵引,如是未得无上菩提中,至于今日尽夜此中,习菩提心,终不远离菩提之心,若发思此猛力牵引则将不离菩提之心,三摩地王经云:「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白善种子力者。菩提心宝未发令出生,安住令其增上,其因系赖布施生,戒律所生,修习所生之福智资粮,于此励力。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三破坏力者。如前中说自他换时,由见我执,彼所引之我爱执,弃舍他等,诸烦恼过患之门,励力破斥并断除之。入行论云:「刀锯鼎镬加我身,虽断吾颈亦易事,终不应于烦恼敌,甘心俯首而归顺。」如其所言而学习之。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四发愿力者,于总,一切生死涅槃善根,特依自三门所摄,系属三世善根之力,祈愿总于一切有情,特于自相续中,菩提心宝未生发生,已生安住所住增上。以是等大威力愿而驾驭之。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五串习力者,如前所说,正行修习所缘相中,一切时一切处,唯串习此。入行论云:「总之愚夫唯自利,能仁唯作他利益,即于此二见差别。」如是,若不远离串习之缘分支,而作串习,将成殊胜究竟。又云:「串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大伽喀瓦亦云:「此具过失心,有一大功德,学何即成彼。」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五力教授在濒死时如何运用者,如云:「大乘往生法:五力。重威仪」初、白善种子力者:即以四力门清净以往,自此以后之苦及苦因等一切罪恶,以此而想「吾死亦无憾」,于死时无怯弱、徬徨,一切资具献呈资粮田(上、下),无所贪爱,此极重要。如一比丘死时恋着于钵,故于三时此一补特伽罗身同时大火燃烧等记载。特应弃舍贪着自身,一切烦恼之根即为我执,因此力投生六道,任受何身皆当于此身贪恋爱着,为求自我衣食等造作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及种种非福业等,为此轮回无尽,特于恶趣诸苦永无穷尽承受之。入行论云:「无论于身生贪恋,于无畏处却生畏,于此怖畏所生身,何人不忿于此敌;于此飢渴所迫身,欲行种种还复轨,鸟与鱼及禽兽等,亦于擒剎道候等,若为利益承事等,亦复杀害父与母,盗夺偷取三宝物,于无间狱大火焚,智者何人于此身,贪爱守护行供奉,何人能于此类身,不视如敌不欺凌。」同此理,吾人于下至来生,不应取此业,烦恼所生身,应于「安住此心于无自性法身」想而殷重修。二、牵引力者:即于前想之牵引力以长、短、中三者任一之势而修,三、破坏力:忆念烦恼过患,恒时披起不随烦恼而行之擐甲而住。四、发愿力者:恒时不远离菩提心,猛利发起不随我执烦恼等而转之愿力。五、串习力者:外在身行谓头北身右,脸右手右而住,右手无名指堵住右鼻孔之气息,左手置于左腿上,以左鼻孔之风息作「取舍」以此作牵转。伽喀瓦曰:「破瓦教授虽繁多,但无有超胜于此处所说之教授。」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三修心之量者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如云:「诸法归一要」,一切经论总为调伏我执而宣说,所应断者亦为此我执,察视自之三门之行,我执增长否?衰减否?之时,若增长时,则了知吾人闻思修三者之目的已错谬;若衰减时,则知法入于道,此时之修心于自心续中才为真实不虚。如云:「此修行者如天秤杆般。」如此一般自省时,应于自无愧。如云:「二证取其主。」此义中,他证人者,谓他人所赞「他已得法」「其心调柔」(此即依他而判)。自证人者:即恒时观视自心时,须于自无欺、无诳、无愧,此才为扼要(此即依自而判)。于庸俗所不欢喜处,修心成自愿时,其心之串习如云:「常怀喜悦心」,吾人修心得法味,无论遭遇何等痛苦,非誉等逆缘,应时时刻刻思惟「取舍修心法之修行义利已成」而修欢慰,不随心不喜等缘而行,于此能谙熟时,可谓已至最初对治之量。总之,修心时,若心不悦时,以此不悦之心续引生忿恚而摧灭善根,极为过失,夏朴瓦云:「此许之人言吾善知识心不悦,无有大于此之毁谤耶?」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正示修心量者:如云:「修量即遣执」,下至思惟道前基础到修习胜义菩提心,各各于最初心续中生起之觉受,譬如于心续中无造作地生起,纵遇何缘不唐捐此暇满身而取心要之心。心串熟之征兆者,如云:「修成具五相」,具菩提心一切圣言之心要,而恒时串习故,可谓大菩萨。深信业果,于一切粗细恶皆惕厉故,可谓大持律。堪忍于调伏自心烦恼之种种苦行故可谓大头陀。令自身、语二行不离大乘十法行故,是谓大沙门。恒时修习菩提心支分等瑜伽故可谓大瑜伽行者。如云:「散能即修净」,如骑师虽涣散马惊走而能不坠,于不合理处,虽受毁谤等突然之恶誉、讥嫌、嘲弄等,世尊亦多遭受,吾等无疑必是积集恶业而感此果,诸凡讥嫌或他人之伤害,乃至嘲骂,一切皆成菩提之缘,若至心此想生起时,即为心串熟之征兆。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四明诸修心者不可逾越的三昧耶,于此分二中,以偈句明相顺的义项,云:「常学三总义」,一、修心不违承诺,二、修心不越世间常理,三、修心不执一隅。初,有谓「因我等为修心者,故仅此并不有违害」后而轻蔑细微的制戒,或谓「若有此修心,则他者任一亦不需。」永不作和乘总的实践之事,如偈文般对密集以下佛陀教法四方的修行,加以学习。二、以套上修心者之名的原因,挖地妖、砍木妖、搅水妖,无提防地往去布满传染病之处,及与违背誓言者、鬼怪等顺应的见行,尽皆断除,且于由尊者至一切遍智宗大师父子清净的口授口传之后修学。三、修心之境,于人和非人,敌亲中庸,善恶中三,高低中三都要无偏袒的修学,因对遍虚空际的有情皆要无分别地串习慈悲故。依调伏所断自心续的烦恼上,也不可仅有片面和少许的对治,必须对烦恼无有分别地了解总的趋于对治之理,而后加以修学,因彼等烦恼皆相同地障碍解脱和一切遍智之道,且接连上轮回之苦故。「如是于一切要不分种类而来上需此」所示乃颂云:「严制取舍猛为之」,一般于一切人和非人皆不宜严加约束,因会成彼等的忿怒之缘,且所有的非人于此世和后世中有等一切之中,以在结下怨恨后造成伤害因缘的危险极大。于人,对以自之恩惠所养育者和近侍,亦不宜认真地严加管束,若为之,过去所利益的一切则入于无义且成忿怒之因。那么,要对谁严加管束?总轮回的一切过失,皆为集业和烦恼所生,业和烦恼所聚集,烦恼之中又以我执为主要故,于法之闻思修三和身口意的一切所作皆要对此严加管束,且于摧伏其之方便上努力,入行论云:「我应爱着此,怀恨与彼战,此似烦恼心,唯能灭烦恼,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然吾绝不可,屈就烦恼贼。」如同此所说,于戒除我执,串习爱他执的心上努力。如云:「如同此,戒除我爱执上需此故,一切原因尽摧伏。」对敌亲中庸增益了悦意和不悦意的原因后所生起的一切贪瞋,要加以摧伏,因总上所有轮回之法皆无定,且别上敌与亲亦无定故,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返此而死殁,故于生死全无定」。如云:「极狭处城墙」阐明对失法诸门于别上加以修习,乃云:「常修诸别分」,五别分中,初、总于三宝、和尚及阿闍黎具法缘的上师和父母等恩重之处,虽仅作轻微不善,亦成极重的恶业,故不可对其能忿恨等事。二、因对于一切时中,和己同聚于一处的家人,有许多生起烦恼之途故,特于别上修习。三、一切僧俗内感到会和自己相较者,其虽仅有轻微不善,亦从内心中生起欢喜等,于别上修习。四、自身对彼并无所作,但却向此恶意而来者,要特别提出作修习,因就如「若燃瞋恨火,悲心湿绳断」所说一般十分危险。五、对己虽未做此,但仅眼见闻名亦极不欲,于心中不悦的这种人,要特别于上分开后修习,因与忿怒生起之门十分接近故。如是,对如此一切境,要皆能起平等舍上需此,如云:「不观待他缘。」总无论入闻思等任何之门,皆是顺缘聚则来,不聚则不来故,今既入此法门,衷心地于一修心者若彼等不聚合以此因缘加以串习,则于内外任何违缘皆不畏惧及害怕,且生起菩提心无比殊胜的力量。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明修行时须行止稳重,乃颂云:「心改身如故」,于一切时意不离修习菩提心,且身语之行为非换新枕之相,以与一切无不相合之理加以修学,伽喀瓦尊者云:「一切修心外宜晦,而内证宜宏。」明入修心之门后不且说他人短处,乃颂云:「勿说支节缺」,戒除以恶意宣扬一切人和非人的残缺。明不宜观他人的过失,乃颂云:「勿思他人事」,不可意想如言说「我为修心者虽已略能,但不能与彼等相为伴」。明修行之果无有私欲处,乃颂云:「不求于果报」,修习此修心之果,永不为希求后世所摄的一切世间圆满,也不为自利而希求解脱和一切智的果位,佛陀的果位亦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去追求的,即云:「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现在乃和彼等类别相顺上以长文表之,云:「莫噉杂毒食」,一般美食可滋养身体,但若杂之以毒,则成死缘般,一般由闻思等的功德可生佛陀之果,但若杂以世间八法的动念,及我和我所执,则断解脱和一切智的命根,故愿无论在做任何善业,皆不和彼等相杂上勤加努力。云:「不依善性情乃于己略有所作,则深记于心常怀忿恨,永不宜作如此之事,若为之,则灭除在缘彼等后生起慈悲的机会。」云:「勿作世诤」于一切皆不作剌心反嘴的诤骂,大德伽喀瓦云:「此时你作此恶业,我皆不管,作和不作不被人察觉。」乃明若连续不断地计数诤骂的念珠,则法的种子亦会消失。云:「隘不伏」乃把别人所作的些许伤害记在心中,当能够之时便加以还害;在入此法门后,不应有如此作为;因和将他人之伤害和痛苦揽于自身完全相违故,云:「不伤其要」,以恶意揭人之短乃伤其要,如是于人及非人皆不应为之,若如此做,则于心上的痛苦有伤害生命的危险。云:「氂载勿牛驼」,于自他二者的共务中,将感觉不欲的包袱,以方法不降于己而推诿给别人,如前,如此永不宜为之。「功利莫争先」,自他二者的共务中,将对别人有益的功劳希求皆归于一,乃谓「此皆我所作」后尽揽于己,如前,此乃修心者所不应做,云:「天莫变成魔」,若对世间神依止不善,则招来自命的危险,此等谓之天变为魔;等同于此,入此法门无论作任何闻思修,若是培养我执,且唯有增长其之方便,则谓之天变成魔,冀万不可入于此。云:「乐支不求苦」,乃谓成就自身圆满的支分上令他人不快,要学习永不为此,彼等乃修心者不可逾越之三昧耶。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五、明诸修心学处有二,以相顺义涵之偈示曰:「一贯众瑜伽」一切衣、食、住处行为等之所有瑜伽,唯于此摄之而殷重修。如云:「初后修二事」,尽此生,首由睡榻起时,如「牵引力」时所言,于所断,能治二品,行有力地取舍之牵引,至夜眠时,身、口之行若如「牵引力」而成就,则应思「暇满已得,值遇大乘法,得善知识摄受之义,善为成就」而修欢慰,若未如「牵引力」而成就,则应思「浪掷暇满身,虽遇深法(却)行无义,彼非为善,今后断不行」。如云:「修持由易始」,若念:他之苦我愿取受,我之安乐愿与他,甚难,现今仅须于意乐门如彼锻鍊,一旦串习极为熟练时,正行持「取舍」法亦不为难矣。如云:「二境皆安忍」,于身、心之上苦与乐任生起时,亦如「违缘转道中」时所言,转为成就无上菩提之助伴,如云:「二者命缘舍命护」自所誓受之三种律仪,性遮诸罪的三昧耶,特尤前所言之修心三昧耶,即便舍命,亦应守护。如云:「勤学三难事」,最初忆念烦恼对治难,中行对治难,最末断除难,即应识知烦恼,并不断勤由多门忆念烦恼过患,而行止息之理趣中,如云:「一切成大乘道」,自之一切所行应具有慈悲二心与彼所引动之勤求菩提的意乐,只要轮回不空时,三门作为与见、闻、忆念,触等,普应转成大乘道,如本生云:「即使忆念或见闻,乃至与触相语,一切皆为利众生,惟愿恒践与乐行。」伽喀瓦仁波切亦曰:「凡吾所见愿皆成佛,乃甚以触及相语因缘故,愿皆无碍直超佛地。」彼亦应与此瑜伽,如云:「爱执熟深遍」,熟习菩提心时,非仅以局部众生为所缘,而是不加区别,遍及四生所摄之所有有情,彼亦非如卖渔郎入神庙般,仅止于口,应至诚由心坎深处,串习之。如夏朴瓦云:「惟愿普摄成熟,惟愿调伏尽竟。」亦与伽喀瓦尊者般,临谢世时呼云:「塞穷瓦,如欲未成,请代为供养三宝!」问曰:「心中中何事未成!」「实欲一切众生苦难重重积累我心,但欲现净土相。」如云:「取三主要因」,总以三门任行闻、思、修,特别是趣入此法而修心时,内缘为圆满暇身、信、慧、精进等白法俱足,外缘则为值遇一「无犬碍于其间」之善知识,得其欢喜摄受,且于彼之时若亦俱有离二端之衣食等顺缘时。如同觉窝(阿底峡尊者)与种敦巴值遇般,极大可能来临;(但)我等功德却未如实增长,皆因此等未全之过故,应积集资粮并发愿未来能如所愿偕俱全,从而功德如上弦月般增长之因。如云:「先治粗猛。」总精勤于所有烦恼之对治。别为自之心续以平心择其诸粗猛、明显之烦恼,其之对治尤应精勤而修习之。如云:「任何大义应修习」,较诸具大功效之布施清净持守律仪更见大力故,于此基础上,一切时处与菩提心皆不分离之习气应坚固之,是为大义。如云:「修三不退失」于善知识不退失信敬之心;于学处不退失「不放逸」;于修心不退失欢悦。于上师若无信敬之心,则功德无增长之门;于学处若退失「不放逸」则律仪无清净之时(何以故?)一切罪堕皆由放逸所为故;于修心若退失欢悦,则于菩提心见为功德之信心,及彼所引之欲求心等皆无,唯仅止于口、耳之法无能至心追求彼等诸过失。如云:「具三不舍离」身不离侍奉上师、三宝等,与礼拜旋绕等善加行,口不离皈依,本尊之修习念诵等;心不离菩提心及其支分并当爱执之。如云:「颠倒修对治」,有些人修习之颠倒心念如是而生;因修心故为人所讥斥,我执等烦恼愈炽,衣食等受用愈不足,病处等害日增等…..,如是缘想而心生不欲修道,从而有退转之险,故此时必要运思「此法不虚诳,我为魔加持故,而生修习之颠倒心」,并至心作意「世间于此法起颠倒心者甚多,彼悉皆由吾担当,惟愿所有大乘法与心续能相契合。」如云:「今当修主要」无始以来,如同旧栅栏唯住于恶道等无暇处,此次内外些许诸缘故,而得贤善暇满时,应较成就今生,更以下至来生为主,其中讲修尤以修为主,故专注修习于具菩提心支分之口诀是为主要,当如之而行。如云:「未来恒披盔甲」,当披「下至来世乃至未得菩提时,一切时处皆应不离菩提心」此念之盔甲,彼之因为任行何善皆回向不离菩提心之因与串习菩提心等二,此为不离菩提心之因,如宝云经所云。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现下与此义涵相顺之长行示之,如云:「勿做颠倒」有情因诸般痛苦而不自已,于此应修悲心,却于些许精勤于闻思法之众生,稍见其衣食等贫匮时,即睥睨地怜悯之,此为悲心颠倒。应为有情义利而欲求成佛;但却追求世间圆满,特别是此世所摄之名闻利养等,此为欲求颠倒。应安立所有有情于佛果之求心;但却自希为利助自己而追求三宝之信财,特别是僧众口体所摄之信财,此为求心颠倒。至心随喜一切佛。菩提心之善根;则能增长善根,但却于眼下些许不悦意,稍生非善,而随喜之,此为随喜颠倒。精勤于闻思修时稍现之苦与甘受他人略为加害所生之苦,亦不怀加害之想,(于此)实应修安忍;但却怀世间八法诸分别,于灭仇快亲等所生各式苦难而修安忍,此为安忍颠倒。我等心向大乘法门,当饱餐正法味;但耽溺于妙欲受用及以贪嗔之等起而兴灭仇快亲之举等,此为乐着颠倒。彼等当弃舍之。如云:「切勿反覆」,于修心不为专一至信,时或稍修,要之(仍)为此世之奴仆,间或名为身、口之善亦稍行之,如此不(应)为;应三门所有动发皆唯汇归专注于此,是为应理,因此为三世诸佛皆践覆之正道。如云:「兴决烈志」,由前之彼因,毫无踌躇将所有怀慕之志皆导归于彼。如云:「二种伺察令解脱」,任于何时,如前所说之牵引力(任)以长、短、中之势,察查粗细三门所行、等起等,或加斥伏,或加随喜,以渡时日。如云:「勿作矜夸」;我等于他稍事义利,非宜常宣诸口(何故?)若思而应自夸,则世尊应言(此)应理,但却无此宣说故。如云:「气量勿狭」名闻利敬稍有高低,勿心狭难容,若不如此,则与「诤骂勿口驳」等三昧耶相违。如云:「勿仅须臾」示动发修行之精进理,不宜初稍贪新,随即抛弃,应恒时不间断如江河之流,弓弦般松紧适中而为精进,如赞应赞云:「修殊胜德时,尊曾无急缓,故尊诸胜德,前后无差别。」如云:「勿贪报恩」,如稍行义利立望回报,「实无必要待彼等好」,「口中连一感恩亦无」此等应弃舍之。大菩萨伽喀瓦如彼而修心,善为生起,由口流出欣喜之词云:「由自胜解力,摧苦及恶名,求治我执教今死亦无憾。」修世俗菩提心示竟。BlX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修心日光 3
下一篇:修心日光 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