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菩提心之重要性
太桥旦曾堪布
-瞋心为什么能够摧毁善业?如何不让善业功德被摧毁?如果是以慈悲心来修习佛法,所修的善行将不会被瞋恨心所摧毁。重要的是我们在修持的时候,要包括皈依、发心,也就是要克服自身的烦恼。譬如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善业有讲经、听法等等。如果后来起了瞋心,瞋心会摧毁这个功德,因此这是为什么我们讲法、学法之前,要皈依及发心,最后还要回向的原因;譬如我们造作善业所生起的功德像一滴水,如果把这滴水投入大海中,在大海未枯竭之前,这滴水永远都不会消失。我们发菩提心以及回向功德,就像把这滴水投入大海里,否则就像是把这滴水放在石头上,很快的它就会被风吹干。因此有发心与回向的话,就不会因为憎心而摧毁了功德。
发心
我们接受了皈依戒,也闻思了四种无常,但仍不算是修习大乘佛法。只有发了心,而且有菩萨戒才算步入大乘。发心包括心的本质、内容、分类、及利益功德等方面。
发心的本质就是利益众生,舍弃伤害众生的心念,所观想的对象有二:一是对众生发心;一是对佛发心。并有两种动机,一是希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一是希望都能获得佛果。譬如为了要能够成办利乐众生,所以我本身就要证悟成佛,自己没有证悟成佛就无法利乐众生,以这样的动机为发心。
发心讲起来似乎很容易,实际上却很困难。能发大悲心的“因”是有慈悲心,能发菩提心的“因”是有悲心。“悲心”是希望众生能离苦,所以当悲心发起时自然就能够生起菩提心,若以菩提心为因,将来在究竟上就能获得佛果。没有菩提心就没有佛果,将无法断除自身的烦恼及所知障,也无法了知一切的智慧。因此菩提心非常重要。 讲到菩提心所缘的对境以及它的根机、本质,如果对象是所缘念的众生,众生有这么多苦痛,想要救渡众生脱离轮回,这是世间的菩提心。如果他是缘念法,他能够与空性相应合,相应合的话就是生起了胜义菩提心。
根器有三种:国王式发心、摆渡者(船夫)的发心、牧羊人的发心。 国王式的发心,就是他想要自己先成佛,再来救渡其他众生,为什么称国王式呢?是自己当了国王之后,再为人民谋福祉。第二个搬渡者发心,是自己及众生同时都证悟成佛,就像船夫将旅客渡到对岸时自己也到了对岸。第三种根器牧者发心,是把羊赶到前头,自己走在后面;先救渡众生成佛,自己最后成佛。这三种发心以牧者发心被视为最殊胜,但实际上非常困难。因为,为了成佛必须行六波罗蜜,而所缘的六道众生又要渡尽为止,所以行六波罗蜜就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经过很多很多的苦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虽然这么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有这样的发心方式。
生起菩提心,要成办佛道,都是要依靠佛及众生。发菩提心应是对所有的众生来发心,如果没有这样的资粮就无法成佛。所以利益众生,发心是非常重要的。而佛及众生也是平等重要,并不因为佛是清静圆满,众生是烦恼深重而有高低差别。我们必须缘念众生,生起悲心及慈心,然后生大悲心,最后因由大悲心圆满而证悟成佛。因此,没有前面的众生,我们将无法成办佛道。当我们了解,众生对于我们是如此珍贵,我们就不该对他起憎恨心烦恼。因此,要尽量不对众生起烦恼或憎恨,渐渐修习下来,就能对众生起慈悲心。虽然众生具有烦恼,但无一不曾是自己的父母亲。
关于众生,有三种想:第一个,无一众生不曾为自己父母;第二,所有众生都具足佛性;第三,根据密法,视一切众生为天人及天女的化现。
譬如我们现在已累积了很大的资粮,但资粮之所以会有,完全是因为有众生,众生就是我们的资粮,因此众生是珍贵的。既然众生对于我们成办佛道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减少对众生起憎恨烦恼,然后能渐渐的对他们生起慈心,悲心以及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会起烦恼?是因为我们看到众生的行为。虽然这个烦恼是因由众生而缘起,但实际上是我们自心仍有烦恼之故。佛陀的心续已没有烦恼,所以他视一切众生没有过失。由此可知,正因为我们自心有烦恼及种种染垢,所以才会看到别人的过失。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过失时,应当要想这是自心的烦恼、习性所造成的。知道以后,就要渐渐的把习性改过来,尽量看别人的优点。因为看优点,你自己会悦意,如此一来就能逐渐的对众生生起慈心、悲心及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需要种种的因缘法,不是打打坐或闭眼睛思维就能够生起的。对于能缘的众生,我们要知道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而一切又都是自己的习性造成。如此去想,就能渐渐的转瞋恨心为慈心、悲心。除了金刚兄弟间要保持良好的友谊,互生慈心、悲心之外,对世间上其他的众生也要起慈心与悲心。
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东西,是由于自己过去生所造的福报。这一世我们则要来祈求,祈求我们将来能在究竟上证悟成佛。
菩提心的本质分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两部分。
愿菩提心:是希望能利乐众生,所以我要学佛,要成佛。 行菩提心:是我要成佛,所以我必须要修习六波罗蜜:持戒、布施、忍辱、禅定、精进、智慧等六波罗蜜。
了解菩提心之后,要受菩萨戒(菩提心戒)。可以到一位上师喇嘛面前去领受,或是自己观想前方虚空中有佛菩萨圣者,我们向他们领受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