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透过上生经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中国列在五大菩萨之一的弥勒菩萨,他是未来娑婆世界的主人,在人寿五万六千岁,他将降兜率,来人间示现成佛。现时寄居兜率天内院,在天上教育天人,以及教育求生兜率的往生者。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是释迦佛的继承者。因此,不但古代印度,很多人信弥勒,敬仰弥勒,西域也很多人信仰弥勒,中国也很多人信仰弥勒。我们可以从高僧传看出来,很多高僧大德一心一意求生兜率净土,亲近弥勒菩萨。
然而,从古至今弥勒信仰,可以说从兴起、发展、兴盛到衰亡,这其中事情是很多,我们来了解弥勒信仰的种种因缘。先来了解它的兴起。
一、弥勒信仰之兴起
一、起源:
弥勒信仰的起源,应该是在印度。
释尊灭度后三百年间,印度一般人的信仰是信释迦,不信别的佛。
后来部派佛教兴起,大乘佛教也出现,所以导致那些佛教徒也信十方佛了。
最早期,信仰弥勒最主要的因素是弥勒经及圣像之出现。
二、弥勒经之出现
1.最早译出的弥勒经典《弥勒成佛经》
(公元三○三年间|竺法护译)|敦煌人。
2.第二译出的弥勒经典|《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
(五世纪初|鸠摩罗什译)|龟兹人,生长在西域。
3.第三译出的弥勒经典|《弥勒上生经》
(五世纪|沮渠京声译)
三、弥勒像之出现|
近代在印度犍陀罗|古代佛教美术中心,发现公元二世纪后期之弥勒像,而且有很多。
弥勒信仰之兴起,由“弥勒经”和“弥勒圣像”之出现可以看出,发源于印度,尤其以西北印度最盛。
后来,因为文化交流,弥勒信仰从西北印度,逐渐扩展到西域。
最后,西域之经典“弥勒经”,由西域语文转翻为汉文,西域之信仰弥勒,再影响中国。
也就是中国的弥勒信仰是由西域影响的。
二、中国弥勒信仰之起源
公元七世纪初叶,玄奘大师由天山南麓去印度。在途中经过敦煌寺,寺内就有“弥勒像”。
唐代道世着《法苑珠林》,记述玄奘西行途中的见闻说:“玄奘三藏云:西域道俗,悉为弥勒之业。”
所以,弥勒信仰虽起源于印度,但交流后,在西域也成为普遍的信仰。
中国的信仰起源,是由西域传入的。
那是由弥勒经,原是西域语文,由竺法护、鸠摩罗什、沮渠京声三位翻为汉文,因此弥勒信仰也传入中国。
接触了“弥勒经”及“弥勒像”就有大德信仰“弥勒”。早期最初信仰者是晋朝的释道安。
由他和弟子发愿求生兜率净土,影响后来佛教中很多人物,也向往“兜率净土”,也信奉“弥勒菩萨”。
现在介绍早期发愿求生兜率净土的几位高僧。
⊙道安法师
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著名法师,生在东晋时代(公元三一二年|三八五年),俗姓卫,山西常山人,佛经“三分科判”是道安师之伟大贡献。
高僧传记载:道安法师十二岁出家,他神智聪慧异常,但由于形貌生得丑陋,所以不为师父看重,只叫他做些粗重的工作,如此三年,一本经也没念过;然而,安师并无丝毫怨尤,每天仍是快乐的工作。
有一天,他对师父说:“请师父给弟子一本佛经,田中工作休息之暇,可以读读。”他师父随手拿了一本《辩意经》给他,约有五千余字,他早出晚归,便把经还给他师父了。他师父以为他看不懂,就接过来放入经函。可是第二天早上,道安下田工作时,又向师父再要一本佛经读。他的师父问他:“昨天拿去的书看懂了吗?”安师说:“看懂了,所以交还师父再换一本看。”他师父带着怀疑的神情又取了一本《光明经》交予他,这本经有一万多言,但是到了晚归时,仍把早上借去的经还给师父。他师父问:“怎么又看完了?”“是的,看完了。”他师父不相信,叫他背诵;他朗朗诵出,一字不差。从此,全寺僧众,都对道安拭目相看,再不对他以貌而品其高下了。
青年时代就受完具足戒,四十五岁在太行山创立寺院,是时拜他为师者数百人。安师解经、讲经时,非常谨慎,常常恐怕不合佛意。
道安对于汉译佛经,其意不明之处,颇难解释,欲想请弥勒菩萨为他决疑。以及安师在经中了解,弥勒是未来龙华三会天人师。今在兜率内院,所以一心求生兜率净土。因此,时常带弟子法遇等,在弥勒佛前立誓,愿生兜率天。
后来在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公元三八五年),忽然有一位形貌丑陋的异僧,来到寺院投宿,不巧寺院房已住满,当日管理事务的僧人,就安排他住堂中。当夜这位异僧,从窗口出入非常自然,有人看到感觉非常惊讶,就马上向安师报告,安师知道这位一定是异人,来此地一定有目的。于是急忙前来问安,并且问明来意。
这位僧回答:“自有所为而来。”
安师说:“我自己了解,罪业深厚,是不能度脱。”
异僧说:“不然,你善根深厚,即可度脱,但须沐浴圣僧,所有的愿才满,因缘才成熟。”于是就教导安师沐浴方法。
当时,安师就请问他,来世所生之处所。异僧以手向西北空中一比一画,实时看见他拨开云雾而兜率陀天胜景,即现在前。当天晚上,有数十人同时看到。
到了
法师肘中生有一块方肉,上面有通文,当时的人都说安公是印手菩萨转世。
⊙法遇法师
法遇法师,姓氏不详。年少好学,后随道安大师出家,住在江陵长沙时,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四百多人。
有一天,一位寺里的僧人喝了酒,当晚也没有做晚课。法遇法师知道了,只是给予警诫而以,并没有把他赶出去。
不久之后,道安大师知道这件事,便用竹筒装一支荆条,亲自缄封并题字,寄给法遇,法遇开封一看,只是一支荆条,知道是为了喝酒的事,而自己处理不当,使得道安大师费心,于是深深感到惭愧,就命维那师集合大众,把杖筒供置于佛前,上香后,向筒致敬,然后取出荆条交给维那师,自己伏在地上,命维那师打三下,再放入筒内,对大众泪流满面的自责,从此以后大家都精进用功,没有人敢再犯戒了。
他曾经写信给慧远大师说:“吾人微闇短不能率众,和尚虽隔在异域,犹远垂念吾罪深矣。”
法师一生用功修行,与道安大师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后来六十岁时,在江陵往生了。
⊙昙戒法师
昙戒法师,字慧精,俗姓卓,晋朝南阳人。居家时游心于外道的典籍,后来听到法道法师讲《放光般若经》,于是向人借了一件衣服去听经。听完了后深深的体会佛法的道理,于是弃舍以前所学,发心从道安大师出家。
昙戒法师出家后,精进用功,博通三藏,诵经五十万余言,每日礼佛五百拜。后来生病时,弥勒佛号更是不离口。
他的弟子问他:“为什么不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呢?”
他回答说:“我与和尚(道安大师)等八人,经常共同的发愿要往生兜率净土,和尚与道愿法师等皆已经往生了,只有我还没有去,我还是发愿要往生。”
话一说完,即有光照在他的身体,容貌安详的往生了。昙戒法师春秋七十,他的弟子们将他葬在道安大师坟墓的右侧。
三、中国弥勒信仰之发展
一、发展之因素
在中国,弥勒信仰会发展是有原因的,我们来探讨原因。
1.弥勒像之出现与传入
出现:
弥勒像在佛灭后四八○年时代,北印度有位阿罗汉,名叫阿利难陀,他以神通力,带名雕刻家上兜率天,看弥勒的慈容,然后来人间作像,一共三次,才完成人间第一尊弥勒圣像。这尊像就是法显在公元三世纪末去印度,所拜见之像。
之后,近代考古学家,在印度犍陀罗地区,发现公元二世纪末期之弥勒圣像。
玄奘大师去印度途中,在西域敦煌寺,见有弥勒像(公元七世纪初)
传入:
初期传入之弥勒圣像,是来自西域(与弥勒经同时)。后来传入之弥勒圣像,是来自印度。
2.弥勒经之译出
竺法护译出|《弥勒成佛经》(公元三○三年)。
鸠摩罗什译出|《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
沮渠京声译出|《弥勒上生经》。
3.大德道安等八人与法显之传播
由于释道安与弟子法遇等八人求生兜率净土,信仰弥勒而影响后人。之后有著名人物法显,他也信仰弥勒。玄奘、窥基师徒,不但信仰弥勒,也求生兜率净土,并劝众生求生兜率,大力弘扬弥勒法门。
相继受其影响者,不乏其人。
4.弥勒之灵验
弥勒信仰会发展,弥勒给人之灵验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法苑珠林》卷十六:东晋戴颙,受友江夷之托,造观世音像,致力罄思,欲令尽美,而相好不圆,积年无成。
后梦有人告之曰:
江夷于观世音无缘,可改为弥勒菩萨。
戴即停手,驰书报江,信未及发,而江书已至。俱于此夕感梦,语事符同。
戴喜于神,应即改为弥勒,于是触手妙成。
其像安于会稽龙华寺。
△昙副施赀财,造弥勒像。
又梦弥勒佛,手摩其顶,天香幡气,神龙现体,一二年中灵应相袭。
△智严受具足戒后,恐不得戒,上兜率问弥勒,弥勒告以得戒。
5.由经知道|释迦之继承者乃兜率天主弥勒。
《上生经》传入中国,中国人知道释迦之继承者是弥勒。因此纷纷皈依这尊菩萨,信仰这尊菩萨。
以上五点因素,是造成中国信仰弥勒之发展。
二、发展之过程
1.信仰者纷纷造像供养
南北朝之云岗石窟,其中第一、三、六、七、八、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窟中,都有供奉弥勒菩萨。
北齐(唐邕)造七尺像。
陈朝(尚书)造八十尺像。
隋朝(智周)造丈六像。
唐朝(慧頵)造二尊丈五像。
唐朝(慧云)造丈八像。
唐朝(法兴)建弥勒大阁高九五尺,中供弥勒圣像等七十二尊。
唐朝(海通)造三六○尺像。
唐朝(高宗时代)造一尊。
唐朝(六八○年)(处贞)造五○○尊。
唐朝(七三八年)造一尊。
窥基法师造弥勒像(窥基传)
2.弥勒上生变相图及弥勒下生图之塑造
⊙公元八二六年,山西凤台塑造弥勒上生变相。
⊙敦煌千佛洞发现弥勒下生图。(蠰佉王及婆罗门女听闻弥勒说法之相)
3.以弥勒相关为名的建物出现
⊙龙华寺(戴颙作像安置处)
⊙弥勒精舍(刘宋文帝时|法祥造)
4.由求生大德相继而出
⊙法显
法显大师是曾去印度留学(求法)之大德。
他于公元三九九至四一五年,去印度留学。在北印度陀历国,曾去礼拜阿罗汉以神通力上兜率内院见弥勒(带雕刻家去)来人间所作之像。
又在瞻波国时,听天竺道人诵经,知道释迦牟尼佛所用之钵,现时海龙王持入龙宫。至弥勒佛成道时,佛钵始出,四天王献给弥勒。因为贤劫千佛共享一钵。
法显去印度求法,途中见过弥勒之圣像,又听有关弥勒之经,对弥勒之信仰,由此因缘建立。
◎附:四王献钵
四王献钵
本行经云。世尊思惟过去诸佛。皆悉持钵而受于食。时四天王。各从四方。持四金钵。奉上世尊。世尊不受。将四银钵。世尊不受。将四颇梨钵。而亦不受。四琉璃钵。亦复不受。四玛瑙钵。而亦不受。四砗磲钵。亦复不受。时毘沙门天王。告余天王言。我念往昔青色诸天。将石钵来奉我等。白言。今此石钵。仁等可用。受食而吃。复有一天子。来白我言。慎勿于此石钵受食。宜应供养。比之如塔。当来有佛出世。号释迦牟尼。可将此钵持奉世尊。时四天王速疾还宫。各执石钵盛满天花。以香涂钵来诣佛所。共将四钵。奉佛。白言。唯愿世尊。受此石钵。世尊复念。此四天王。以信净心。奉我四钵。我亦不合受持四钵。若受一人。三人有恨。我今总受四王之钵。尔时世尊。受四天王钵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左手。受已。右手按下。神通力故。合成一钵。坚牢清净。四际分明。
⊙玄奘
玄奘法师之传记,已经在上生经结束时介绍过。
他是在七世纪中,去印度求法。跟随戒贤大师学习唯识。
当时印度之弥勒信仰,以及圣像很盛行。他非常信仰弥勒。
续高僧传卷四:
玄奘本来就愿生弥勒天上,到游西域时,又听说无着兄弟都生兜率,求生心更切,一有空就发愿,愿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玄奘大师俗姓陈,名伟,是河南洛阳县人,生在隋文帝时代(公元五九六年),大师十三岁随他二兄长捷法师出家于净土寺。二十岁时在成都受具足戒。当他研究佛经时,因为由梵文所翻译,经中有很多辞不达意的地方,为了彻底明白佛法,就决心学晋代法显大师西游,去印度留学,也可以把完完整整佛法带回中国。
玄奘大师离开中国时三十五岁,前后三年才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多次体力不支昏倒中途,在印度前后十七年。有一次在恒河与八十余人渡船时,遇到十几条贼船,船上的人被洗劫后,贼人又要杀玄奘大师来祭拜他们所信仰的邪神,那时玄奘大师就地打坐,面无惧色,一心观想兜率陀天,口念“南无弥勒尊佛”,愿离世后即生兜率内院,恭敬供养弥勒慈尊。
不久大师入定,神魂上升兜率陀天,见弥勒菩萨,当他身心欢喜时面露笑容。此时群贼正要取其首级祭神,看他面貌时觉得奇怪,突然黑风四起,把贼船全部翻覆,贼人才跪地忏悔。
有一日,玄奘大师来到一处胜地,其中有一精舍,内有一尊由檀木雕刻的观世音菩萨,供人礼拜发愿,心诚者灵验无比,但必须在七步外,以花环掷在菩萨的手臂为准。玄奘大师欲求知三愿,也买花编成花环,来到菩萨前,至诚向大士发愿:
学成归国平安无难者,愿花环挂在菩萨手掌,掷去后果中。
所修福慧愿生兜率天,侍奉弥勒菩萨,如愿者花环挂在菩萨另一手臂,掷去后果中。
在如来圣教中称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是正确者,花环挂在大士颈上。所求者一一如愿,大师非常欢喜。
六十二岁年底,大师刚译完六百卷大般若经,大家庆贺功成,当日得到诸天散花,并听到空中音乐及满殿香气,时玄奘大师也觉得身疲力竭。当夜有一弟子叫玄觉,梦见一座高大庄严宝塔,忽然崩塌,醒后向大师报告,玄奘大师即非常严肃说:非汝身事,是吾灭谢征兆。
当月初九黄昏时候,不慎跌倒,擦破皮肤,导致破伤风,因此昏迷,而梦见白色莲花,大如帆船,洁净鲜美,自己结跏趺坐于花中,几日后,又梦见百千相貌庄严天人,各捧妙花珍宝装饰法师卧房。
明藏见大师非常安静,恐师谢世,即问:“师!您听见吗?”
大师说:“勿问,以免妨害吾之正念。”
初五三更时分,弟子大乘光,含悲问师:“师父!上生弥勒内院否?”
大师微开双眼说:“得生”。说完,气息微弱,即生兜率内院,是年六十三岁。
玄奘大师,只求往生兜率内院,奉事弥勒慈尊,等待未来龙华三会,随慈尊下生广作佛事。他曾作弥勒礼赞一篇,欲后世修道者,日日赞礼弥勒慈尊,将来得生弥勒内院,以至将来得无上菩提。
⊙窥基大师
窥基大师,字洪道,是唐朝将军尉迟宗之子,生于贞观四年。
当年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时,有一次,行经一座雪山,看见一个地方的上面有数丈的光芒,于是便往那个地方去,到了以后发现有一位僧人在那地方打坐,玄奘大师知道那位僧人入了定,于是便以酥油涂满他的身体,之后以打引罄令他出定。
出定后,玄奘大师问他:“大师为何在此入定呢?”
僧人回答:“我是迦叶佛的弟子,在此入定是为了等候释迦牟尼佛降世,以助其弘法度众。请问释迦佛降世了吗?”
玄奘大师回答:“世尊已经灭度一千多年了。”
僧人说:“那我只好再等弥勒菩萨降世了。”于是便打算再入定。
玄奘大师说:“如果你在定中而又错过了弥勒菩萨下生,那要怎么办呢?”
僧人:“说得也是。”
玄奘大师说:“不然这样,从此东去有一个中国,你到他的京都出世,等我取经回来,你也长大了,到时后我再来度你,共同来求生兜率净土。如此便不怕错过了。”据说这位僧人就是窥基大师。
而玄奘大师要度窥基大师时,也有一段趣闻。
玄奘大师回国后,知道僧人出生在将军尉迟宗家里,于是便去将军那里,将军便叫儿子出来拜见大师。将军对于自己儿子的才能感到自豪,于是便要他将自己所作的兵法背给大师听。
大师听后便说:“这种兵法西天小儿亦能颂,怎么可以说是您儿子作的呢!”便叫随行的一位小童颂出。而将军听了以后,以为儿子去抄袭别人的,因而发怒要杀他。
大师连忙阻止说:“将军要杀他,不如让他跟我出家吧!”
将军想想儿子如此不争气,不要也罢,就答应让他跟玄奘大师出家。而窥基大师也觉得莫名其妙。原来玄奘大师所带来的小童有很强的记忆力,听了窥基大师背了以后,就能记下来,而且随后背出,并非窥基大师去抄袭别人。这也可见玄奘大师为度化窥基大师的苦心。
大师十七岁,为玄奘大师弟子,随奘师习梵文。梵文习成后,随奘师在大慈恩寺等处,译出所有大小乘经,又勤于著述和造疏,被称为”百部论主”。一生中主要著述有唯识述记、唯识枢要、因明大疏、瑜伽论略纂、大乘法苑义林章等。玄奘大师所传之唯识学,由窥基大师发扬光大,故有唯识宗祖师之称。
有一次,大师去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因持戒精严而感天人送食。所以留大师吃中饭,到了中午天人迟迟未来,大师只好饿着离开。大师离开后天人才来。
道宣律师问:“今天为什么这么慢?”
天人答:“刚才有一位大菩萨在里面,房子四周都是金刚护法,因此我进不来。”道宣律师这才知道天人所说的菩萨是窥基大师。
大师有一次游五台山,在西河古佛剎过夜,当夜梦身在半山中,山岩下有无量人众,唱出悲惨哀苦声音,冥冥之间,首先不忍听闻,后来徒步往下坡看个究竟,忽然抬头向上看见一城池,城中有人喊声:“住!住!住!基公您不合来此地。”是时有二位童子自城出来,问大师说:“汝看见城下那些罪苦众生吗?”
大师说:“我只听到哀号声音,没看见他们。”
二位实时丢下一支剑,叫大师:“剖腹自然能见他们。”
大师听后举剑实时剖腹,腹开后射出二道金光,照亮山下,见无数众生,受极苦罪刑,时这二位童子入城持二卷白纸和毛笔给大师,大师接后而去,天亮醒时觉得非常惊异,第二天,寺中一角落光芒四射,大师循这道光寻找,竟然发现内有一弥勒上生经,和数卷发光纸。当他回忆昨夜之梦时,心想,必定是慈氏菩萨令我批注本经,以救众生出离苦坑。
大师一生常造弥勒菩萨像,供人朝拜,又叫礼拜者发愿往生兜率净土,朝见弥勒慈尊。大师每日对弥勒慈尊像,诵菩萨戒一遍,持后又发愿往生兜率内院,久而久之,全身竟然现祥瑞之光,非常灿烂,后来在五台山,以玉石造文殊菩萨像,写金字般若经后,身体也发光。
后于永淳元年壬午示疾,到了
⊙戒贤论师
戒贤论师,是三摩呾咤的王族,乃婆罗门种。少年时好学有风操,游遍整个印度,希望能找到一位穷尽真理的善知识。后来到了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遇见了护法菩萨,听他说法后而信服,并且请问护法菩萨究竟解脱之理。
后来护法菩萨名声越来越广,遍及整个印度,外道知道了,便到摩揭陀国击鼓并且说:“我从南印度来的,听说贵国有一位大论师,我虽不才,但希望与他来议论。”
国王说:“可以,就让他和你辩论吧。”
于是就派使者告诉护法菩萨:“南印度有一位外道,不远千里来要和您辩论,希望大师您能够赴集论场来。”
护法菩萨听了就要去和他辩论。这时戒贤论师就请问他要去那里。护法菩萨说:“今有外道异学要来和我辩论,而我要去摧破他们。”
戒贤论师说:“我在这也学了一段时间,就让我去吧。”护法看见自己的得意门生这样说,就很欢喜得让他去了。
戒贤论师去时,大家都轻视他年纪小。护法菩萨知道,就对大家说:“只要有高明的见解,不要问年纪的多寡。”因此知道戒贤论师必破外道。
外道发难后,戒贤论师就依理一一破斥,只到外道辞穷才知难而退。这时戒贤论师才三十岁而已。因为戒贤论师胜了,国王就封邑为其供养。
当初玄奘大师刚从长安出发时,戒贤大师已经一百多岁,因为患风湿症,每当病痛发作,手脚疼得像火烧,也像刀割,甚至一年一年越加严重,后来因为非常痛苦,竟然要绝食自尽,绝食当夜在睡梦中,见了三位天人,从天而降,一位金黄色,一位琉璃色,一位白银色,形貌威仪端正庄严,其中一位就问戒贤法师说:“你要舍弃此身吗?经上说身是苦之根本,但是并无教人厌弃此身体。汝今生的痛苦,是因为你过去生中曾为国王,但是喜欢陷害百姓于苦恼中,所以招此报应,现在你应该明白宿世罪愆,多多反省,至诚忏悔。忍受痛苦,并且更要勤讲经论,到时罪业尽,自然痛苦消灭。如果绝食自杀,苦报决难了结。”
那时戒贤法师听后,十分感激就至诚礼拜。其中金色天人,指着琉璃色的天人,对戒贤法师说:“汝可认识?这位就是观世音菩萨,另外这位就是弥勒菩萨。”
戒贤大师即刻顶礼弥勒菩萨说:“戒贤愿生兜率尊宫,不知能如愿吗?”
弥勒菩萨向戒贤大师说:“只要广宣正法,将来一定如愿得生。”
金色天人又自己介绍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我见你枉自弃身,有害无益,故来相劝。你当遵照我的话去做,好好弘扬瑜伽论等,以便普及尚未闻者,你的病自然会慢慢好起来。三年之后,有一位大唐国僧人,爱乐大法,欲依你修学,你要好好等待他来,尽心教授。”
戒贤大师再次跪拜,等他抬头时,三菩萨已经不见了。醒来后方知是梦,自那时起风湿病也渐渐痊愈。
后来玄奘大师来到那烂陀时,戒贤论师跟他说这段因缘,并且问他:“你来到这里已经多久了。”
玄奘法师回答:“已整整三年了。”
玄奘法师来到那烂陀寺后,跟戒贤大师学诸论五年。在那烂陀寺五年中,是跟随戒贤大师,学唯识宗,瑜伽师地论、五明、中论、百论、显扬对法论、大乘庄严论、辨中边论、金刚般若论、分别瑜伽论等。由于玄奘大师用心学习,戒贤论师也倾心相授,所以玄奘大师都通达这些经论。
⊙竺僧辅法师
竺僧辅法师,姓氏不详,西晋邺人也。年少出家,持戒精严,通达诸论且又善经法,在洛阳弘扬佛法,大展宗事。
后来遇到西晋乱事,又值饥荒,于是便和道安法师等去避难,每天讨论佛法。不久又到荆州上明寺去居住,每日只以简单的蔬菜为食,更时时礼佛忏悔。发愿要往生兜率净土并来瞻仰慈氏菩萨。
那时荆州刺史王杭礼请竺僧辅法师为戒师。有一天,法师说:“我明天就要走了。”到了要往生时,整个房间都是妙香,僧俗很多人都来观望,就在当日晚上无疾而终,逝时六十岁。寺里的僧众也为他起塔。
⊙智晞禅师
智晞禅师,俗姓陈,颖川人。很早就跟随智者大师受学。有一次他拟建一座伽蓝殿,一切都造好了,只是留下一个经台,找不到材料来安置上去。
在他所住的香炉峰上,林木秀异,而山神很灵,自古以来,没有人敢去采伐那地方的林木。当时大家议论纷纷,都以为建筑经台,是供养法宝法器的,也只有香炉峰上,坚硬的柏树才可以采用。当大众把这个意想告智晞师以后,智晞禅师低头沉吟了一会儿,才对大家说:“既然那些柏木是山神所护持的,那么,你们就千万不得造次啊!”
当晚智晞禅师梦见有人对他说:“香炉峰上的柏树,都施给你拿去建造经台吧!”
第二天过堂吃饭时,智晞禅师很高兴的宣布可以开始伐木了。这时在旁边的侍者,感觉非常奇怪,便问他说:“昨天你不是不许可吗?为什么今天又变了主意呢?”
智晞禅师说:“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你们放心去取好了,不会有什么灾祸的。”
当时有一位名叫法云的和尚,要去香炉峰行头陀行。智晞禅师知道了曾劝他说:“那山的山神,性情刚强,你的道力微弱,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到那里一定会不安的,你万万不要去啊!”可是他不听,便自去了,到了山下果然不到两天,山神便出现了,终日骚扰他。不多久,他便被驱逐了回来。
后来有一天,智晞禅师向一位正在房中诵经的道洹说:“今晚会有僧人到来。”
说罢,他就退了出去,当他走后,不久即有一位手持锡杖和铁钵的僧人走了进来。一会儿,隐没在佛殿边。过后就听见殿上有铿锵洪亮的钟声传了出来,音响震动山谷,智晞禅师听了便对众人说:“那是在呼唤着我啊!”数日后,他对弟子们说:“我的时候到了!”说完当即沐浴完毕,升座说法,盘座闭目而去。这时弟子们齐声哭泣,他又睁开眼告诫他们说:“我习禅以来,凡四十九年,勤勉不遗余力,你们当依此勤修道业,怎么拘于私情?”说者门人拭去眼泪,问他当去何处投生,晞师对他们说:“我要投生兜率天去了。那里有我的先师智者大师在座;还有,我顺便告诉你们吧!在他两旁的宝座行列中,还有一个空者的座位,要经过六年后,留着给灌顶禅师去坐的。”
⊙智顗大师智顗大师,俗姓陈,其母夜梦祥云绕身,欲佛去时,忽有声云:“寄托王道,何佛去耶?”因此遂有妊。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七月荆州之颖川,十八岁出家,从法绪受十戒,依慧旷禀具足戒,后诣大贤山读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三部经典。顾江东无可问之师,遥慕慧思禅师德风,往光州大苏山入普贤道场行法华三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诸佛赞言: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文,豁然照了法华三昧。即将所证呈白思师,师叹为”非尔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且为辗转开演四夜,自此更极精进,曾代师讲大品经,思师亲临其席,叹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
大师以二十三岁之青年,遇慧思禅师而筑天台开宗之基,三十岁奉师命往陈都金陵,时仪同三司沈君理,请大师于瓦宫寺讲法华经,大师开讲法华经经题,于启讲日,陈帝束停朝议一日,王公相将皆来听讲,是实天台开宗之纪元,佛教传来中国约五百年,时陈大建元年也。
大师初旋为众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驻锡金陵者凡八年,夫希名利者竞于市,重修行者隐于山,违缘,则常士所遮;若遇顺缘,非杰士安能勇退。大师行化金陵,荣誉无伦,顺缘之至。然大师深怀天台幽境,神慕道幽闲迹,故于陈大建七年三十八岁时,隐遁天台,九年间度其岩栖溪饮饮生活,扩拓建立本宗之根本焉。
隋开皇十一年,晋王广在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会,请大师为授菩萨戒,赐智者号,自称弟子。
隋开皇十三年四月,大师五十六岁,于玉泉寺说法华玄义,翌年说摩诃止观。止观,盖一夏敷扬,朝暮二时,慈沾法雨者,达一千多人。
大师于法华经,玄义、文句、止观三大部讲竣,玄义,立五章。说法华首题;文句解释法华一部别文;止观,依法华妙理为修性行法;前二部是天台判释教相之论,止观是今家观心修行之实践。此三大部,宗成天台理论与实践两大部门,达成今家立教开宗之务。
隋皇太子晋王广从大师受菩萨大戒。大师云:“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
王曰:“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而后尊称大师曰智者,故智者为赐号。
后大师有疾,自知不久当终,乃将衣钵道具分为二分,一分供奉弥勒菩萨,一分充羯摩,有弟子进药,大师云:“药能遣病留残年乎,病不与身合药何能遣,年不与心合药合所留。”
隋开皇十七年,
⊙灌顶禅师
灌顶法师,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义兴人。法师刚生不久,父亲就死了,因此都靠母亲辛苦的扶养。当他三个月大时,母亲每天晚上称念佛法僧,而法师乃随着她念,母亲非常惊讶,就告诉摄静寺慧拯法师,慧拯法师听了就叹说:“此子非凡。”
七岁时,就随慧拯法师出家,当他二十岁时,慧拯法师厌世,因此就往天台随智顗禅师学习,后来蒙智顗禅师印可而研修观门。
后来智顗禅师生病了,法师乃朝夕尽心侍奉,比及往生时,又亲承遗命,将遗留的书以及信物授与晋王,灌顶法师哀泣的跪授,而晋王五体投地的顶受。
仁寿二年,晋王礼请灌顶法师入京讲经,法师乃带着法华经疏,持衣负锡入宫,宣讲妙理,听法者无不欣叹。有至深不易了解的道理,法师都一一详解。
贞观六年八月七日,法师示现小小的疾病,后来房间有异香,于是就告诉弟子:“弥勒经有说:佛要入城时,有许多香烟好似云一般,你们就多烧些香吧,我将要走了。”
⊙玄朗法师
玄朗法师,俗姓傅,为梁代傅大士之六代孙,他的母亲怀妊他时,曾梦见乘羊车翔空而游,醒来觉身有异,从此不食荤血。当母亲生产他时,毫无痛苦,犹如假寐一般,当她醒觉时,小儿已生下来了,身体感觉很清爽。
初生的他,也不啼哭,微笑不已。九岁即出了家,一天能诵经七卷。继又精研各宗经论。他常感慨古人虽然有著作章疏,但判断还不一定正确,于是就往会稽妙喜寺与印宗禅师讨论法要。后来听说天台宗可以清众滞、趣一理,于是从慧威法师学习,而通达法华、净名及大乘止观法门。后来又随恭禅师学习观法。
到了中年后,萌志楼身林壑,隐居溪岩,独坐一室三十多年。
玄朗法师发愿生兜率天宫,他构建大殿,塑造观音圣像及宾头卢尊者像,像作成了,他于像前焚香敛念,便感五色神光,道俗皆见,同声赞叹!自此,或有猿猴捧钵,或有飞鸟栖息殿前听经。有一次还有一条盲狗,来到山门前长?。玄朗法师怜悯它,即于佛前焚香,为狗精诚忏悔,没有多久,盲狗的眼,便重现光明。
开元十六年,刺史王上客,请朗师出山,暂住城下,朗师以疾辞回本山。朗师行履高洁,一件衣服穿了四十年,若无佛事,不行一步,如不诵经,绝不燃烛。远近僧人,皆来座下受学。
玄朗法师终于天宝十三年,时年八十二岁。
⊙义净大师
义净大师,俗姓张,字文明,齐州历城人,生于唐贞观九年。义净法师的父母亲笃信佛,平常躬耕之余,也广行善事,远近闻名,法祖先曾经在东齐作过郡守,后因战乱,所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遵守祖训,在山村隐居。
义净七岁时,父母将他送到土窟寺,因为唐朝时,对于僧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如要出家,必须经过朝廷的度牒,虽然义净住在土窟寺,但并非正式的出家人。原来唐朝自开国以来,只举办两次的度僧,近几十年来都无消息,随着年岁渐高,义净也越来越忧心。
有一天,终于有了消息,因为玄奘大师刚回中国,藉此因缘朝廷准备举办一场度僧,但义净所在的齐州,只分发了三十多个名额。不过义净在师父的教导以及自己的努力下,终于获得度僧的资格,而成为一位出家法师。
出家后,因为在一些经教上的疑惑,义净法师决定要去长安参学。那时玄奘大师年岁已高,所以义净法师都没有机会来同他学习,虽然如此,义净法师仍非常感谢玄奘大师,若没有他,自己何时可出家都还是未知数呢。后来玄奘大师入灭了,义净法师在感伤之余也发愿要和玄奘大师以及前贤一样,到天竺去取经。
后来义净法师回到齐州,告诉师父自己的想法,师父非常欢喜的鼓励他。于是义净法师回洛阳招集同伴,克日期行。此去天竺,义净法师采取水路,虽然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法师要一齐去,但最后都因有事而中退,到头来只剩义净法师一人而已。
唐高宗咸亨二年十一月,义净法师已经三十七岁,他离开了中国,经由南海往天竺而行,当然路途上的种种艰难更不在话下。两年后,终于来到天竺,下船后,义净法师四处寻着唐朝来的僧人,而找到一位名叫大乘灯的法师,于是两人结伴,一路上边朝圣,边参学,并且收集中国所没有的经典。
在天竺参学的过程中,由于所遇见汉地来的僧人一个个往生了,忽然心中闪起当初师父交代的话:“一定要回来,不可中途而废。”于是便结束十二年的留学生涯,准备回到中国。
武则天垂拱三年,这时法师已经五十七岁了,他又回到室利佛逝国,后来听闻唐朝发生变故,原来就是武则天改朝换代,而各地都准备兴兵讨伐。于是法师就暂时住在室利佛逝国,等候乱事平息了再回去。
后来广州太守上表朝廷,说有一位高僧从天竺回来,于是朝廷便派使者到室利佛逝国来迎请义净法师回来,义净法师回国后,在洛阳开始译经,往后十八年来,义净法师除了写了五部著作外,共翻译了一百零二部的经典。
先天二年正月十七日,义净法师逝于长安,享年七十八岁。
四、中国弥勒信仰之式微
弥勒信仰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四世纪,在四世纪至八世纪,这四百年间,是鼎盛时代。
八世纪之后,弥勒信仰逐渐式微。
衰弱的原因,主要有二点:?对下生思想之曲解?弥勒净土被曲解
一、对下生思想之曲解
在弥勒上生经之记载,弥勒菩萨现时在兜率净土为天众说法,要经过人间五十六亿年(印度十万为一亿)人寿八万四千岁,他才下生人间成佛,说法度众生。
可是有些不肖之徒(野心份子),曲解经意,说弥勒即将下生成佛。就假藉此说,制造谣言,或妄称自己是弥勒,欺骗众生。我们可以从史记上找到数据。
1.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公元五一五年),有沙门法庆,善于幻术,自称是大乘行者。当时冀州有富豪名叫李归伯很相信他。
当时地方官凶暴无道,所以造成天灾,百姓很苦。由于一般人很相信法庆的幻术,所以形成法庆有机可乘,他就叫部下服药狂乱,传言:
杀一人者,为初住菩萨,杀十人者,就是十住菩萨。杀人愈多,他的品位就愈高。
由于法庆这样乱来,被利用起来杀人的有五万人,那些杀人而被称为菩萨,其实那里是菩萨呢?只是被利用来杀人,制造暴乱的愚痴者,他们那些乱贼,杀县令、毁寺院、杀僧尼,胡作非为。
当时政府,派军十万和那杀人集团战了四个月,才平定作乱。乱是平定了,但是造成很多丧亡。
法庆领导的那些乱贼,他们呼的口号是:
”新佛出世,除去旧魔。”他们所说的新佛,是指弥勒。他们称法庆就是弥勒。弥勒出世,要除去一切旧有的统治支配者,以及僧尼等一切魔性,来实现理想国土,这是利用弥勒下生之名,集合民众作乱的史实。
2.第二件假借弥勒出世诈骗之事:
隋炀帝大业六年(六一○)元旦,有白衣拿一团香花,自称弥勒出世,杀害卫士,也杀害很多人。
3.第三件假借弥勒出世诈骗之事:
大业九年(六一三)宋子贤作乱。宋子贤也是善于幻术,自称弥勒佛出世,妖言惑众。后来谋反,失败被杀。
4.陕西扶风县沙门向海明,自称弥勒化身,集众谋反,自称皇帝,改年号白乌元年,但马上被杀灭。
5.唐武后迷恋政治,纂夺王位,也藉用弥勒下生之名。公元六九○年,武后命人在洛阳一道场,用一谶文(预言文)附在《大云经》内,称武后为弥勒佛下生,作阎浮提之主。他这样计划得到成功,百官民众共六万余人,请武后即位,当皇帝,改国号为周。
二、弥勒净土被曲解:
1.净土十疑论之曲解
2.往生安乐集之曲解
3.净土论之曲解
在诸论中,有一本”净土十疑论”相传是智者大师所著,但是据高僧传记载:
智者大师称”小释迦”,以他的才智,怎么会对《弥勒上生经》误解呢?
况且,智者大师是求生兜率净土的大德(二点可以证明)
临命终时,乃衣钵道具分为二分,一分奉弥勒菩萨,一分充羯摩。
他的学生智晞,在往生前,门人问他何处投生。晞师说:我要投生兜率天去了,那里有我的先师智者大师在座,还有智者大师座位两旁还有一空位,需经过六年后,留着给灌顶禅师坐的。
所以敢肯定,这本净土十疑论之第七疑,决不是出自智者大师手笔,否则不会那么离谱。
一|《净土十疑论》之曲解:
论云:“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十疑论》说:“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
论中话意与弥勒上生经完全不符。
《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说:﹃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
从这段经文看,”行众三昧,深入正定。”只是诸功德中一部份而已,其它还有,严守诸戒行,显威仪道貌,扫塔涂地清净道场,以清香花果供养佛、菩萨,精勤读诵大乘经典。上述修持,都是被摄持的条件,必要至心恳切,全修者得上品上生。修多分者,得上品中生。修少分者,得上品下生位。在修持上虽然不断诸烦恼,可是他的程度好像得六通圣者。所以说:“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只是诸功德的一部份。
还有最方便”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受八戒斋。”这些最简单方便法,正是往生净土同一模式,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得往生西方净土。称念”南无弥勒佛”得往生兜率净土有什么错误。尤其是一生中能持一次”八关戒斋”,再把功德回向兜率净土,将来人间别世后,即得往生兜率陀天,是佛陀放光向大家说明,当然得到现在佛和未来佛保证,可是本论说:“无方便接引之义”。是错误点。
佛陀再叮咛说:“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这几句经文,是佛陀向众生再肯定绝对往生之语词。
佛陀又说:“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难道闻弥勒菩萨名后,欢喜恭敬礼拜,即能往生弥勒净土,还不够方便吗?其它还有很多方便方法。请读《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十疑论》又说:“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
论文与弥勒上生经亦不符合。
《上生经》说:“兜率陀天,五百亿天子,以天福力造作宫殿,化作五百亿宝宫,化作五百亿七宝行树,出五百亿诸天宝女。宝女住立树下,执百亿宝无数璎珞,出妙音乐,时音乐中,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其树生果如颇黎色,一切众色,入颇黎色中,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如是天乐,不鼓自鸣,此声出时,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即菩提心)。”
”有二十四天女,身色微妙,如诸菩萨,庄严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亿宝器。一一器中,天诸甘露,自然盈满。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赞叹菩萨六波罗蜜。”
”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从这几段经文看,应该够详细了吧!到处是说法之声,怎么说没有树林、风声、乐器说法呢?经文中只是没有水鸟说法。
”五大神中﹃喜乐﹄,雨如意珠,显说无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也说得非常明细。
《十疑论》说:“兜率天宫,又有女人,着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有清净良伴,因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此说又不正确。
论者可能对兜率外院和内院弄不清,内院五百亿宝女,是五百亿诸天天子愿力所化。五百亿天女,是大神”牢度跋提”,为了庄严微妙宝宫,所以化生九亿天子和五百亿天女,她们只是帮助说法。论中所说,着五欲之心之天女,乃兜率外院之福报世界,有男女,有情爱,有生产,外院男女情爱,执手成热,欲火消退。这是内外院不同情形。
疑论中所说”弥陀净土,纯一大乘”,此句话是对的。但要往生容易吗?更说明非发菩提心,之大乘根器不得往生。五浊恶世之娑婆众生,尤其是末法之今日,有几人能往生”弥陀净土”,说法者应该心里明白。虽有三品九生之位,临命终业力现前,十声圣号不是好念,何况西方极乐”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临命终时,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才得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接引。”
所谓”清净良伴”不只弥陀净土有,兜率净土也有,下列作个比较:
弥陀净土: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诸大菩萨在其国土接引众生,及净土宗诸祖师者众。亦有无量无边菩萨阿罗汉。
兜率净土:弥勒三尊是弥勒菩萨、法华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复有他方诸大菩萨发心而来,古来大德发愿往生者众,其中有阿难尊者、戒贤大师、道安法师、法遇等八人。玄奘大师、窥基大师、无着菩萨、世亲菩萨、智者大师、智晞、灌顶、玄朗、道宣律师。近代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慈航法师等。其它尚有很多大德高僧,请看”虚云和尚兜率受教记”。
他们都是清净大德,和我们作伴,所以烦恼恶业毕竟不起。
论中所说:“弥陀净土往生者,遂至无生之位”,其实不只”弥陀净土,遂至无生法忍之位”,十方净土皆是,就是兜率净土之众生,将来个个”于无上道得不退转”|证无生|位不退。
《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十疑论》说:“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河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此说又不对。
释迦佛和弥勒佛,愿力不同,绝不可一概而论。释迦佛之愿力,在五浊恶世度众生,浊世众生福力微薄,见佛不得圣果者众。《大智度论》说:“佛出世时,舍卫城九亿家,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有佛,三亿家不闻不见。”
至于弥勒佛本愿,是人间成净土时成佛。《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说:“使我作佛时,令我国中人民,无有诸垢瑕秽,于淫怒痴不大,殷勤奉行十善,我尔乃取无上正觉。”
《弥勒下生经》说:“将来大地化为净土,纯以金沙覆地,处处皆有金银之聚,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稳快乐,时弥勒下生。”
其它尚有不同之处,释迦佛住世为贤劫中第九劫,属于五浊恶世时期,众生顽固不易调教,所以佛陀还要从五戒十善开始教育。弥勒佛住世为贤劫第十劫,属于增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无十恶,不顽固,弥勒佛不必从小乘戒说起,可直接讲大乘法义。尤其是此时众生不愁衣食,只要安心闻法。在六万年中,时时听闻佛音,个个皆得法眼。怎么说大有不得圣果,无生法忍是大乘初果。(法眼即地上圣位菩萨之智慧)。
《十疑论》说:“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着,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着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
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着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
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着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印顺导师对于本文,以怀疑态度说:“不知有师子觉,生在外院的故事,凡是弘传弥勒法的,真谛、玄奘大师,以及无着、世亲的传记中,都没有此种记载,这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故意传说而已。”(成佛之道一三二页)
印顺导师又说:“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净土,法门最希有,近易普及故,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
对于本段疑问中所说的,有几点疑问?
无着是否曾向世亲说:“汝见弥勒即来相报”?
因为无着菩萨早就见过弥勒菩萨,请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此可见婆薮盘豆法师传,传上说:“虽得小乘空观,意犹未安,谓理不应止尔。因此乘神通,往兜率陀天谘问弥勒,弥勒菩萨为说大乘空观,还阎浮提如说思惟。”
又说:“尔后数上兜率陀天,谘问弥勒大乘经义。”
至于请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则如传上说:“无着法师即自发愿,我今欲令众生信解大乘,唯愿大师下阎浮提解说大乘,令诸众生皆得信解。弥勒菩萨即如其愿,于夜时下阎浮提,放大光明广集有缘众生,于说法堂诵出《十七地经》(即《瑜伽师地论》)。”
无着菩萨定力很深,可以在定中见弥勒菩萨。
人间别世后,往生兜率,内院和外院完全不同。
内院是净土,以莲花为父母,出世即知朝拜弥勒尊佛。《上生经》说:“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陀天,今此天子,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已,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
外院是福报土,以天神男女为父母,初生如人间四岁小孩,而后成长至四由旬高。寿命四千岁,四千年中的成长过程,到青春成熟期,是否还要一段很长的天上时间?怎么在人间短短几年,师子觉就和外院天女结成眷属,而贪着五欲,这可能吗?
师子觉三人一生愿力,求生兜率内院,内院往生者即刻以莲花化生,师子觉怎会跑到外院和天女结婚。《上生经》说:“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尤其是院墙高六十二由旬,厚十四由旬,墙为七宝所成。内院外院天人身高四由旬,外院天人不知内院情形。内院又比外院殊胜万倍(佛陀说过:住世一小劫,也不能说完内院胜妙福处),内院天人怎会向往外院,而往外跑?
从人间往生兜率净土,岂是诞生外院后,再移居内院,不然怎知道外院天女色相微妙,而停留结成眷属。
《十疑论》中举证理由无真实性,论者为什这样做?莫非是印顺导师所说的”别有用心”。尤其是引喻本论大德,该考证上生经,而观知本论义的真假,说法者不要因偏爱西方净土,而”故意撰说”。总之,不可因私人之偏爱和法执,取法绳自缚,何等不智。阿弥陀佛!
二|”往生安乐集”之曲解
《往生安乐集》二卷,是”道绰大师”所撰,大师生于公元五六二|六四五年往生,一生讲”佛说观无量寿经”二百余次,往生安乐集卷上,有几点不合弥勒上生经的理论比较。
弥勒世尊,为其天众转不退转法轮,闻法生信者获益,名为信同。着乐无信者,其数非一。又来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是故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往生兜率,正得寿命四千岁,命终之后,不免退落。
兜率天上,虽有水鸟树林和鸣优雅,但与诸天生乐为缘,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若向弥陀净国,一生得者,悉是阿鞞跋致,更无退人与其杂居,又复位是无漏,出过三界,不复轮回,论其寿命,即与佛齐,非算术能知。其中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令人悟解,证会无生。
论中所举,作者认为兜率净土,不如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仔细分析,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处,他所赞言当然合于经典记载。可是他批评兜率净土低劣,不合经典记载,他将兜率外院当做内院。而内院弥勒净土的殊胜处,就被掩盖实况。
他说”着乐无信,其数非一”。意思是说:兜率天人执着天乐,不听信弥勒法音者众多。这种说法,并无实据,从上生经全卷看清楚,都找不出一位天人”着乐无信”。就是兜率外院的一般天人,也是知足适止,不是像论中所说的,所以才称为”兜率天”(译为知足天)。
他说:“虽生兜率,位是退处。”意思是说:虽然求往生兜率得往生者,将来难免再度轮回。这种说法实在违背经典,不符事实。
《上生经》说:“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
“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经典中,佛陀交待清楚,往生兜率净土者,人人皆得”不退转于无上道”。作者他把事实真相弄错了。
他说“命终之后,不免退落。”意思是说:兜率天人,四千岁后,重新堕落六道轮回,或许兜率外院天人,四千年天福享尽后,有堕落三恶道的可能,可是兜率净土的天人不同。
《上生经》说:“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那有退落呢?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授记即是记别何时成佛,有无余记和有余记两种)。经中说明,往生兜率净土者,将来天寿尽,不但不会退落,反而会遇到未来诸佛,在佛前授记,记别将来必定成佛。作者这又弄错了。
论中所说,兜率净土虽然有水鸟树林发出音声,可是音声是”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这种说法也是不符合《弥勒上生经》原意。
《上生经》说:“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论中第三点所说的“水”,是”八色琉璃渠“的”八味水”。“鸟”经中并无记载。“树林”发出音声,”顺于五欲,不资圣道”这句话又有问题了,”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就是说法。不只西方极乐世界,水鸟树林发出音声是说法,兜率净土也一样啊。
论中认为西方净土的音乐,胜过兜率净土。根据佛经比较,其实兜率净土和西方净土,有很多相同地方,音乐也差不多,都是演说清净佛法。
《上生经》说:“无数璎珞,出妙音乐,时乐音中,演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其树生果如颇黎色,一切众色入颇黎色中。是诸光明右旋宛转流出众音,众音演说大慈大悲法。”
”自然有风,吹动此树,树相掁触,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诸女自然执众乐器,竞起歌舞,所咏歌音演说十善四弘誓愿,诸天闻者,皆发无上道心。”
”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音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第四大神,名曰喜乐,雨如意珠显说无量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饶益劝助菩提意者。”
”第五大神名曰正音声,出一切音声,胜天魔后所有音乐。”
三|《净土论》之疑
《净土论》三卷,是初唐”迦才大师”所撰,大师于贞观年间住长安弘法寺。卷下第七,以弥陀净土与兜率净土,作不实比较。原文如左:
”问曰:﹃兜率天宫,弥陀净土,此之二处,俱是佛所赞经,未知此二何优何劣?﹄
答曰:﹃此之二处,各有三义,若论其处,则互有优劣。且
如兜率天宫,则构空而立,极乐世界,则就地而安。此则空实异居,人天趣别。若据此土一往论,则天优人劣也。若论其净秽者,兜率虽是天宫。由有女人,故名之为秽。极乐虽是地界,由无女人,故号之为净。
⊙然此之净秽,有十种异:
有女人无女人异:兜率男女杂居。极乐唯男无女。
有欲无欲异:兜率有心上欲,染着境界。极乐无心上欲,故常发菩提心。
岶退不退异:兜率处所是退。极乐处所是不退。
寿命异:兜率寿命四千岁,仍有中夭。极乐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无中夭寿命者。
三性心异:兜率则有三性心间起,故恶心堕地狱。极乐唯有善心生,故永离恶道。
三受心异:兜率三受互起。极乐但有乐受。
六尘境界异:兜率六尘,令人放逸。极乐六尘,令人发菩提心。
受生异:兜率受生,男在父膝上,女在母膝上。极乐受生,七宝池内莲花中生。
说法异:兜率唯佛菩萨说法。极乐水鸟树林皆能说法。
得果异:兜率生者,或得圣果,或不得。极乐生者,定得无上菩提。若就此义,西方大优,兜率极劣﹄。”
原论文尚有七种难易比较,待这十种分析后,再作讨论。
净土论之十种论义,仔细分析,很明显的全都错误。
首先有关”兜率构空而立”之问题,兜率虽是六欲天中之空居天,水火可灭。内院净土,三灾不侵,尤其是四千年后,天众同赴龙华三会,个个皆得法眼。这种比较实无意义。
其次”由有女人故名为秽”。上生经全卷,说明往生后皆为善男子,现男子身相,无记述男女间的感情问题,秽从何来?尤其兜率净土宝女、天女、玉女等皆是化身女众,有菩萨的庄严身相,不是外院之福报女众,所以不可用秽来形容她们。
“兜率男女杂居”。在群体社会,男女有序者,以杂居来形容就不太恰当,何况兜率内院是净土,净土就是清净梵行国土,所以以杂居形容实在不适当。
“兜率有心上欲,染着境界”。任何一位有学位的菩萨,皆在精进中渐渐清净八识习染,除非是妙觉佛陀。十方净土众生那一位无染着心,不然三品九生怎分,极乐世界众生,也是因位修行,无心上欲者果德已圆,不能这样作比较。
“兜率处所是退”。这是违反经义,前面述过都是无上道不退。如果是兜率天,天寿四千年会再受轮回。
但是一生兜率内院,见佛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兜率有中夭”,上生经并没有说明。这种肯定说法,不知出何经典?兜率天寿四千,极乐无量是事实,不过以此论优劣有欠考虑。因为四千年后,弥勒菩萨要来人间开龙华三会,而兜率天人跟随他下生人间,受弥勒佛教化而证法眼智。”极乐寿命无量阿僧祗劫”,众生欲得同等寿命者,必与弥陀同等愿力。不是心里一片空白,能坐享其成求生极乐众生,总是要了解信、愿、行的重要性。
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可一直修到补处,如果是真的,是违背菩萨慈悲度众生之精神。况且菩萨都是福慧双修的,菩萨要在苦难的众生身上修福,广积无量无边的福德资粮,才能成佛的。相反的,兜率天人是”不厌生死乐生天者”,在有限的生命内,出生入死,往返娑婆,倒驾慈航救度众生,这种精神胜前精神,论优劣者,熟优熟劣?
“兜率有三性”善、恶、无记性,是没错。西方极乐世界,除非是”西方三圣”无三性,其它众生那一位无”三性”。唯识论说”我法二执,必至金刚无间道才能净尽。”难道西方众生个个”八识”清净了,如果是这样,品位何分?
至于”恶心堕地狱”,也是断章取义,如果是兜率外院天人是没话说,内院净土天人,命终随弥勒下生人间,赴龙华三会授记。
“兜率三受互起”。我还是认为未必然,外院是福报天,所受者”乐受”,除非是福报尽现五衰相,才有苦受。兜率净土是闻法修行圣地。《上生经》说:“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尽。”尤其是天人个个”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境界天人,怎可说他”三受互起”。(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
如果真的“三受互起”,也是求之不得,因为净土有诸大菩萨,从旁关怀、指导、说法、教育,正好回光返照,参悟”三受是空”,”清净受因种子”,岂不妙哉。
极乐世界有优点也有缺点,娑婆世界有缺点也有优点,虽然极乐世界”无诸恶大如毛发”,可是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极乐世界一百年(注:极乐世界的一日等于娑婆世界的一劫。三十天为一月,一年有十二个月。极乐世界的一百年等于娑婆世界的14400劫。光亮)。
如《大阿弥陀经》说:“佛言:汝等当自端身,当自端心,耳目鼻口手足,皆当自端束检中外,无随嗜欲益作诸善,当布恩施德不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展转复相教化,使彼为德立善,慈心正意斋戒清净,如是一昼夜,胜于阿弥陀佛剎中为善百岁。”
“兜率令人放逸”。关于这一点,我也有意见。兜率净土是知足天,是”十善报应胜妙福处”,个个”坚固不退转于无上妙道”,怎会放逸。兜率六尘也是开演佛法。
”兜率天人受生后,在父母膝上。”也是故意歪曲。外院受生在父母膝上。兜率净土的天人,和西方极乐天人一样,同是莲花化身。《上生经》说:“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还有”百千天子作天伎乐,持天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其上。”
”兜率净土唯佛菩萨说法”。这句违背经文的话,不读上生经的人可能相信,其实,兜率净土和西方极乐一样,只是没有水鸟说法。其它有璎珞说法,树生果说法,七宝行树说法,天女歌咏说法等。
”往生兜率净土不一定得圣果,往生西方者一定成佛。”这种比较又出问题了。往生兜率者不只得圣果,将来必定成佛无疑,甚至比往生西方净土的众生,比较快速成佛。如何肯定往生者必定成佛?
《上生经》说:“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经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一次肯定成佛无疑。
”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世尊前受菩提记。”第二次肯定成佛无疑。
”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第三次肯定成佛无疑。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第四次肯定成佛无疑。
下生经说:“弥勒佛住世六万岁,怜悯众生,令得法眼。”法眼已是地上菩萨境界。第五次肯定成佛无疑。
作者在上述十点的后面,又在往生之难易,提出七点理由,认为往生兜率净土,比往生西方净土难。论中说:
”若论往生之人,往生西方者易,上生兜率者难,此之难易,亦有七种差别。
处别:极乐是人,兜率是天,此则天难人易。为何不说极乐远,十万亿佛土外,天近在小世界内。
因别:极乐但持五戒,亦得往生,兜率具修十善,方得上生。
行别:极乐乃至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兜率具施、戒、修三种,始得上生。
自力他力别:极乐凭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他力往生。兜率无愿可凭,唯自力上生。
有善知识无善知识别:极乐有观世音,大势至常来此土,劝进往生,临命终时,擎金刚台,来迎行者,种种赞叹,劝进其心,即得往生。兜率无此二菩萨故,但自进上生。
经论劝生处多少别:极乐说处,经经中赞,论论中劝。兜率说处,何但经赞处希,亦论劝处少。
观古来大德趣向何者多少别:极乐上古以来,大智名僧趣向者多。兜率上古以来,大德愿乐者少,由此义故,往生西方则易,上生兜率稍难也。”
以上净土论七点论述,我们依经来看看它的正确性。
”天难人易”的问题,在六道众生中,天道众生贪享福不易度,三恶道众生多苦难度,唯人道众生有苦有乐,乐中易迷,苦中易觉悟,所以佛度众生注重人间。
如果说极乐是人住的所在,极乐就容易入。别忘了,极乐是净土,净土地方往生是附带条件的。
弥陀净土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土”。
兜率净土也是人住的地方,是天人住的地方,虽是天人住处,但往生条件极简单,只要发愿、回向、归依弥勒即可。
难易之问题应该是看当地往生之条件,而不是说天道和人道之差别。为何不说极乐远不可及,兜率只在此小世界。
况且天道是天人接引。净土是菩萨来带。弥陀净土虽是人道,但若弥陀、观音不来带,怎么去。
“极乐但持五戒,即得往生。兜率具修十善,方得上生。”其实观经所说,不是持五戒,便得往生。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与诸比丘。”经中说明,不只持五戒,还要修行诸戒,无众过患,才得中品上生位,得阿罗汉道。如果但持五戒而不能往生者谁负责任。尤其是”修行诸戒,无众过患”范围广泛,岂可不深入探讨,又故意阐义,更重要的还要”众善回向愿生西方”而后仰赖”阿弥陀佛接引”,并非持戒即能往生。
《上生经》说:“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所谓”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与前所说一日”受八戒斋”功德回向,或”净土佛七”功德回向,应该不会错误。其实经文所说,还有更方便之法。
“极乐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兜率具施戒修三种,始得上生。”本论作者把十念看得太简单,也不说明得十念往生对象。
观经说:“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当花开时,观音、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
经中所说要”至心””具足十念”。至于”十念”的实际,古德各有不同的见解。何况这是为恶人在临命终愿意忏悔的众生设想,平时该修不修的人不在此限。所以说,不能把十念南无阿弥陀佛认为太简单,也要有好因缘,为什么?
首先探讨众生死亡前百态:死亡时中阴身(第八识)离躯体,好像龟身脱壳,非常痛苦,痛苦中无能念佛。还有左列问题发生:
1.受火焚、水溺者只有求生意志,不能安静念佛。
2.受地震土埋者无机会念佛。
3.路中事故死亡者无机会念佛。
4.死亡前昏沉者,怎能念佛。
5.死亡前住院,加护病房急救,痛苦中无能念佛。
6.死亡前业障缠身,看种种恶相,在恐怖中无能念佛。
7.死亡前种种病痛,无能念佛。
8.死亡前地狱相现,因恐怖无能念佛。
9.死亡前怨亲现前,瞋恨心起,无心念佛。
10.死亡前亲情罣碍,无心念佛。
11.死亡前财物罣碍,无心念佛。
12.死亡前恐怖死亡,无心念佛。
13.死亡前儿女争夺遗产,怨叹心起,无心念佛。
14.死亡后处理不当,亦难往生极乐。
15.死亡后丧葬不当,亦难往生极乐。
所以说,十念不易。佛子如果归依后,无心闻佛法,以便解放心灵上的烦恼、执着,到时万缘放不下,怎能往生极乐。更要礼佛、守戒、忏悔、回向,化解往世业障,才能安安静静,受龙天护法,菩萨接引,含笑西归。如果佛子将此十念,看得太容易者,进修中自然松懈,到时难免随业去。何况弥陀本愿”十念接引”条件,是附带不作五逆罪,不诽谤正法。佛子不可自误,以免临命终一字”阿”也阿不出声。
兜率净土之往生条件,不一定要具备施戒修定慧。此三德能具备者,当然是最好。
《上生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来迎此人。”这是给”造诸恶业”的众生一线生机。
”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
”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这是最简单的条件即得往生。
“自力、他力”的分别。作者认为往生西方极乐者,但靠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即能往生,如果求生兜率必靠自力,他认为,弥勒佛没发愿,要给众生接引到兜率净土。这种说法,又有问题了。
净土宗诸经疏说:欲求生净土者,必具足信愿行三条件的心理和修持,不然的话六道众生,早被弥陀接引完了。
经中说:“佛有三不能,一、不能尽三界。二、不能度无缘。三、不能灭定业。”能得佛度者,必靠自己功力(自力)。当然要依经教进修,而后渐渐增上佛缘,得佛、菩萨加被(他力)。
信:不是口头上的信仰,也不是浅薄的信心,浅薄信心必受环境变化而动摇。是要深信,信得真实。信弥陀愿力不假;信净土法门方便妥当;信释尊言教十二部尊经,卷卷圆满;信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信六道轮回生死苦报,皆为吾心所造;信贪瞋痴是众罪之源;信菩提之法,才是大觉悟证涅盘之道。如是深信才能稳定这个出离心,因为求生西方极乐,没强烈出离心,恐难达成愿望。
愿:既有坚定的信心,更要发愿,愿就是希望义。”愿”不只是愿意去,或愿受接引,必与弥陀愿心同等,所以必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愿后才能尽心尽量修持。净土法门,虽是解脱中最方便法门,可是”愿心”不能无。
行:既然发愿,更要真实修行,不然成为空愿。所谓”行”者必量己力。以个人修持方面,必要专持弥陀圣号,朝夕礼佛,佛前忏悔,修持得心净业障除。如是在定静中得见弥陀,往生时弥陀接引。其它尚要持戒、修定,读诵大乘经,以助功果早日完成。
《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从利他方面,必要积极弘扬如来正教,行六波罗蜜,救度群迷,同证菩提。从信愿行中,符合弥陀心愿,量力尽心,时至必蒙受弥陀、观音,势至接引。无论自度或度人,往生弥陀净土,必有真信、真愿、真行。信与愿是自心力,行是自身力。有身心精进不计功果的义务,而后才有往生极乐国土权利。不量力好好修持,凭什么去那安祥清净国土。就是能够带业往生,死亡剎那也要有能力伏业,一生中无自力用功修持,到时业力胜愿力,临命终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难。
往生兜率净土,是否唯靠自力,不得他力之助?其实不然。
《上生经》说:“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欢喜礼拜即能往生净土,是修持中最轻松功行,若非弥勒菩萨的佛力摄受,那有这么容易的事。
《上生经》:“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此二段经文,是最好明证。其实诸净土往生者,须要自力也要他力,忏悔、欢喜、恭敬、礼拜是”自力”,而后感动弥勒菩萨,放光接引是”他力”。
”有善知识和无善知识”的差别。论中所说极乐国土有观世音和大势至二位菩萨接引,兜率无这二菩萨接引,所以必要自己上进,其实不然。
兜率净土除了弥勒本尊放光接引,还有”法花林菩萨、大妙相菩萨”共为”弥勒三尊”。尚有他方诸大菩萨,以及五百亿天子,同是接引众生的神圣。
”经论劝说往生多少”分别,作者认为劝众生往生西方净土的经论多,劝众生往生兜率净土经论少。这种以数量多少来判定优劣,是犯了严重错误,在战地以兵员数量,而决断胜负者,是一位没水平战将,因为兵员贵精不重量。
”看古来大德趣向多少”之差别。作者认为自古以来求生”西方”者多,求生”兜率”者少,来论断往生难易。
为什么不想想,佛陀最亲近的人|阿难。佛为什么安排他去兜率净土呢?
而阿难,得佛的法最多的人,为什么选择兜率净土呢?
玄奘大师,他翻译这么多经,这么有智能,为何求生兜率净土。(他和迦才、道绰同是唐贞观年朝之人)。
如果要以求生者多少论难易,求生兜率净土,且实际往生者,在高僧传记中,我们可以推出很多。无着、世亲、道安、昙戒、法遇、窥基、智顗、灌顶、智晞、玄朗、道宣近代高僧虚云、太虚、慈航。
如果兜率净土难入,为什么印顺长老、星云二位大师,希望众生求生这个净土?难道他们不知末法众生根性吗?
其实求生兜率净土者很多,高僧传上记载有大乘灯禅师、妙莲法师、恒超法师、法兴法师等,他们也都求生这个净土。
⊙大乘灯禅师
大乘灯禅师,爱州人也,其梵名为摩诃夜那钵地已波。他的父母是船商,所以灯师从小就随着父母往来各地,后来到了社和罗钵底国,于是在那里出家。
有一次,大唐国的使者郯绪来到社和罗钵底国,法师就和他一起回到大唐,之后灯师就到慈恩寺跟随玄奘大师受戒并学习,在短短的几年当中,就已经学得不少的经论。
灯师有心愿想要朝礼圣迹,于是携持佛像经论,搭船越过南海而到师子国,在师子国亲自目睹佛牙以及种种的灵异事迹。
师子国朝礼圣迹后,法师就到南印度,又经过东天竺往耽摩立底国。在刚刚进入江口的时后,突然遇见了海盗,虽然没有遭遇不幸,但随身的财物都被抢光了。法师就在这个国家停留了十二年,一边学习梵语,一边读诵经典。
后来灯师遇见义净法师并大唐派来的僧人,于是他们相偕到中印度去朝圣,首先到那烂陀寺,又到佛陀的金刚座、毘舍离等地方朝礼,最后就到俱尸国住锡。灯师每每感叹的说:“本意弘法重之东夏,宁知志不成,遂奄尔衰年。今日虽不契怀,来生愿毕斯志。”
灯师以兜率陀天为业,每日都画龙华一两支来表己心之至。后来到道希法师所住的房子,那时道希法师以经往生了,但他所收集的汉、梵二文之经本还放在那里,灯师看了流泪并感叹的说:“昔在长安同游法席,今于他国但遇空筵。”
灯师后来在俱尸国的般涅盘寺入灭,卒年余耳顺。
⊙妙莲法师
释妙莲。慈悲济物。特诵《法华经》以为业。谓师友言。吾以诵经力。生兜率内院。欲值遇慈氏。此愿可不。师友答甚可。经云。若人受持读诵。是人命终。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佛岂虚说。莲弥勤行大精进。讽诵法华。未尝休息。生年七十有余。微疾顿起。召请诸师友语言。吾有微疾。不为痛患。天童来迎。化佛授手。言讫而逝。端坐如生。三日方苏曰。吾依诵法华力。至于兜率弥勒内院。诸天赞曰。汝在阎浮诵法华。功德自至此天处。奉见慈氏妙相尊。闻法早契不退忍。闻偈生喜心。慈氏菩萨告曰。尔于人间。以诵法华力故。得生此处。此处诸天。多是于释迦遗法中。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者。尔可速还下人间。接四部弟子。得令闻知。暂持妙法。大销诸罪。则用补生天之阙行也。尔时白菩萨言。以何为证。徒众当信受。即菩萨以熏香涂莲手。以是因缘还活。时彼手香遍满一州。国人皆取信。作是说已。不久而卒。寺东北起塔。安置遗身。塔尚熏香。若摩触壁。三日已上香气不竭。现所见闻也。
⊙恒超法师
恒超法师,俗姓冯,范阳人也。他祖父不作官,世世代代都修学儒道,而家里也非常富有。法师自小聪敏,虽然和其它的小孩子在一起,但是不会贪玩。十五岁时就已经通达四书五经。
有一天,法师阅读佛经,读了而有所悟,乃感叹的说:“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运载。”遂出家。
出家后,师乃精进不懈,后来其师往生了,他又遵照佛门的丧礼为师父办丧事,一点也没有废怠。因此其孝悌之名,为北方人所赞叹。
梁干化三年,师往五台山受戒,后因遇战乱,所以就居止在并汾之间,学习大小乘三藏。
龙德二年,法师住锡于无棣,在开元寺东北设院讲诸经论,二十多年内总共讲了三十多遍,其节操高迈举止舒徐,僧俗看见他没有不怯惧的。但那是自然而然的,并非威势欺凌所能比的。
由于法师德高望重,因此大家都非常敬重。有一次,郡守李君因敬仰法师,于是供养法师一件紫袈裟,法师知道了非常惊恐,就写了一首诗:
”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名利生。
厌树遮山色,怜╚向月明,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之后李君又令人劝勉法师,希望让他和法师结个因缘。但是法师确乎不拔,且说:“如果他再这样子,那我只好到塞外去了。”李君听了只好罢免。
后来又有相国瀛王,写了一封信给法师,叙说自己归向之意。
法师说:“我舍弃父母,克志修行。本是期望弥勒菩萨知道我名,并不想要浪传虚名于宰官之间。”
后干佑二年仲春三日,示疾而终。逝时天乐腾空,乃生兜率之证明。
⊙法兴法师
法兴法师,洛阳人。七岁出家而不流俗,生活也非常勤苦。
他持戒精严都没有违犯,又诵法华、净名等经,以此来追寻佛法真义。而他淡薄寡欲,喜好住在山川林木间,一生不做住持,都是交待给弟子。
有一次,建了一座三层七间的弥勒大阁楼。并造了弥勒尊像七十二尊、圣贤并八大龙王等像。
大和二年正月,忽然空中有声音说:“入灭的时候到了,兜率天众今天已来引导了。”法兴法师于是沐浴洗净,端坐而入灭。
⊙义忠法师
义忠法师,俗姓尹,潞府襄垣人。九岁时,由于宿世善根引发,因此发心出家,礼淄州的沼法师为师。后来沼法师授与大般涅盘经,十三岁时就已能诵彻四十卷,因此大家都很惊奇,以为他是一位神童。
法师二十岁时,登坛受比丘戒,又学了四分律,对其义理皆悉通达。另外又学习十二门论,学完之后就开始讲这两部论。沼法师谓为佛门千里驹,恐怕自己无法教导他,于是便送到窥基大师门下学习。不到五年,又通达法华、无垢称、百法、因明、俱舍、成唯识等经论。
法师一生讲经多遍,著述也有许多,最主要有:成唯识论篡要、钞三十卷、法华经钞二十卷、无垢称经钞二十卷、百法论疏,到了五十多岁就已经讲经七十多遍了。
七十二岁时,在坐夏当中,每坐一时便望向西北,瞻仰兜率天宫。内心发愿:“愿舍寿时得见天主,永离凡浊终得转依。”
一日早晨,洗浴完毕,整肃仪容向空中礼拜,一会儿又结跏趺坐,嘱付流通教法之意,忽然满室异香,义忠法师合掌说:“秽弱比丘,何烦大圣躬来接引。”语毕即往生。
⊙岑阇梨
岑阇梨,俗姓杨氏,临原人。在寺院西边的南泉立了一个诵经堂,常常诵金光明经,因而感得四天王来听经。后来读藏经都能常记不忘,前后共诵经三千余卷。
他都是以乞食为生,有剩余的饭就喂老鼠,因此房内的老鼠一共有上百多只,当老鼠有病时,他将手一抚摸,老鼠的病就好了。
他有一位很要好的同学,他的法名叫智晓,两个人经常招集学禅的人,并教导他们学禅,有一天智晓法师知道自己要往生了,就到佛殿上一一跟寺里的僧人告辞,而大家都很欢喜。后来在禅居寺的斋会将结束时,智晓法师告诉岑阇梨说:“我要到兜率天去听般若了。”
岑阇梨说:“你先去,我七天后就来了。”
是夜三更,智晓法师就往生了,但是到了四更,他的神识就往十里外的遍学寺,到汰法师的床前说:“我要走了,今天来此跟您道别。”汰法师就送他出门,当汰法师回到房中时,他的弟子说:“刚才听到和尚跟人讲话,就拿灯来照,但是门都是关着的。”这时汰法师才知道智晓法师有出入无阻的神力,于是派人去打听,果然已经往生了。
七天后,岑阇梨也无恙的坐化了。
⊙玄藻尼师
玄藻尼师,本姓路氏,吴郡人安茍的女儿。
十岁时身患重病,虽然良药入口,但其病却是日增无减。那时玄台寺的法济法师告诉她的父亲说:“她的疾病是由业力而感,这并非药所能消除的,佛经说:若在苦难的时候,能归依三宝,并且来忏悔求愿,那么这些苦难都可以得到救济。如果你和你女儿能弃舍邪俗洗涤尘秽,专心一向事三宝,那么当得全愈。”
安茍同意法济法师所说,于是在家里设观世音斋,每天虔诚礼拜,经过七天,在初夜忽然见到一个金像,从头到脚三摩其身,自此病就好了。
玄藻既感灵验,于是就出家。住在太玄台寺时,精进不懈的读诵法华经。三十七年当中,每天只吃简单的蔬菜。并且时常发愿,愿生兜率净土。
宋元嘉十六年,玄藻尼师出都去造经,其后的事,就不知道了。
⊙净秀尼师
净秀尼师,俗姓梁氏,安定乌氏人也。自小聪敏而又仁慈,七岁时即自己持斋了,家里曾经请僧人来诵涅盘经,她听到断鱼肉的经句时,就开始只吃蔬菜。但又不敢让父母知道,每当餐食有鱼肉之类,她便秘密的将它丢弃。
后来从一位国外来的普练法师受五戒,她精进奉持,未曾有违犯到。每日更是礼佛诵经,未有间断。十二岁时要求父母要出家,但是父母不准,到了能写字时,便常常书写经典,而所有的钱财都拿去作功德。到了十九岁父母方许她出家。
出家后,事师竭诚恐怕有不及的地方,对自己的道业更是精勤不已。那时有一位马先生,大家都以为他是神人,有一天他见了净秀尼师后说:“此尼当生兜率。”
有一次,请法颖律师讲十诵律,在初讲之日,因净秀尼师澡浴的水中自然溢出香气,恐怕自己触犯了戒律,于是问普练律师。
律师说:“无犯。”
净秀尼师看见其它的尼师并未如法,因而叹曰:“洪徽未远灵绪稍隤,自非正己焉能导物”。于是出来忏悔,大家见了也一一跟随出来忏悔。
净秀尼师曾亲手写了许多的经典,并将它放在堂内,后来感得娑伽罗龙王现迹来拥护,每当供养圣僧果食时,都会有异迹出现。
梁天监五年六月十九日,彭城寺的慧令法师梦见一座宫殿非常严丽,谓是兜率天宫,又见净秀尼师在里面。
慧令法师就告诉她:“得好生处勿忘将接。”
净秀尼师说:“法师兄是大丈夫,弘通经教自应居胜地。”
后来慧令法师听说净秀尼师生病,就去看她,并且跟她说梦中的事情。
到了
⊙惠仙法师
惠仙法师,俗姓赵,河东蒲板人。从小即有出离世俗之心,但因种种的缘故而滞留在家里,直到三十岁才得以出家。
法师出家后,到处去参学,所涉猎的虽然多,但是仍以华严、涅盘二部经为主,常常跟别人说:“这两部经犹如如意宝珠,不要忘记乃至暂时弃舍。”因此随身都携带这两部经,就好像鸟之二翼。
师所居住的地方在各大城市的往来交点,因此这里的疾病也是最多的,而师更发大慈悲心来救济这里的百姓,每当有病人时,师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只是叫病人多多念佛,但是没有一个不全愈的。
寺里有一尊大佛高十多丈,由于年久失修,师乃往来僧俗计议修复,后来佛像完成了,法师年岁也高了。有一天,梦见一位僧人说:“卿次冬间必当迁化,可早运行应得延期。”虽然如此,但法师也和平常一样,并没有忧虑的样子。
到了九月时,忽然患了轻微的病但是却好不了,于是便知道即将往生了。乃告诉弟子说:“吾出家有年,屡受菩萨戒,今者更欲受之。”于是招集大德高僧,但他们并没有来。因此法师就拿菩萨戒本来读诵。
到了晚上,全寺的僧众都看见有奇异的天星分布在寺前后,也有人看见佛像走入房间。次日中午,惠仙法师合掌告诉众人说:“大限虽多,小期一念并好住,愿与诸众为历劫因缘。”于是气绝往生。
惠仙法师一生行弥勒愿,愿生第四天,往生前又感得瑞相。寺内有一位禅师,跟众人说:“必见慈氏矣。”
⊙继伦法师
继伦法师,俗姓曹,晋阳人也,年少而有壮志。出家后,他的师父授与他法华经。那时众人都为他的宿慧感到惊奇。
二十一岁登坛受戒后,即学通了法华经,后来看唯识、因明二论,看一遍就能讲,于是便著述此二论的疏钞。后来更著作法华钞三卷。
法师为人慈悲,但对于自己的戒行却严而坚强,人一看见他便心服了。
开宝二年,法师五十一岁,心祈口述得说:“愿生知足天”。往生后头顶有微热,到半天后才冷却。
⊙道法禅师
宋朝道法禅师,专精禅定,并且常常持诵神咒。
他向人家乞讨得到的食物,必定节省下一部份,布施给虫鸟吃。每天晚上喜欢脱光衣服坐在屋外来饲喂蚊蚋。这样一直经过很多年。有一天,他在入定的时候,忽然看到弥勒菩萨肚脐放光明,照透三涂苦报,从此道法禅师更加笃励,努力修行,后来于入定中灭度。
⊙道宣律师
道宣律师,俗姓钱氏,丹徒人。他的母亲怀妊他时,曾梦见一位梵僧对她说:“妳所怀妊的是梁朝僧佑律师,而僧佑律师乃是南齐的僧护法师也。所以应该让他出家。”后来在
道宣律师从小聪颖,九岁即能作诗赋,十五岁时即厌离世俗而来诵习经典,后来依智頵律师学习戒律,在隋大业年间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并学习四分律。当他只听了一遍四分律后,便打算去修禅了。智頵律师知道了,就呵责他,并且要他再学习律典,于是他又再学习四分律,前后一共听了二十多遍。
后来道宣律师隐居终南山,但是所居住的地方缺水,就有一位神人指示他一个地方,后来往下挖掘,果然涌出泉水,因此乃将所居命名白泉寺。而寺附近的猛兽也都为律师所驯伏。
由于道宣律师持戒精严,因此感得天人送饭。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律师以前做沙弥时,在施食很如法,因此那些鬼神得已饱食,为了感恩,所以天人每日中午送食来供养道宣律师。而律师也经常问天人有关佛陀时代的一些事情,天人都一一予回答。
有一天,一位天人来拜谒道宣律师,这位天人说:“律师当往生兜率净土,十旬后当在这里坐化。”后来干封二年
⊙诠明法师
师发愿造三寸刻檀慈氏像,祈誓生兜率天,并着《上生经》抄四卷,以明幽玄。夜梦弥勒像渐长大,金色光明,赫灼对师微笑。师白像言:“我等愿求生兜率天,将得生否?”像曰:“我既得释迦文大师付嘱,不念尚不舍之,况有念愿。”作是言已,还复本像。师秘不语他人,没后始得遗书中,知其感应。临终之时,旁人梦见百千青衣人来迎,师指天而去矣。(《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下)
⊙虚云老和尚兜率受教
老和尚一一二岁时,
⊙太虚大师
师对各种法门平等弘扬,但凡具缘之处,便拈出慈宗法门以利众生。一九二二年,武昌佛学院初创时,师便规定晚课诵《弥勒上生经》及念弥勒菩萨,回向兜率。以后凡师所开创的道场,皆遵此而行。一九二四年春,师编定”慈宗三要”(慈宗三要典|《观弥勒上生经》、《瑜伽真实义品》、《瑜伽菩萨戒本》),并为学僧讲授。一九二九年,师寰游欧美期间,在法国巴黎为信徒诵《上生经》,导唱三皈依,略示《上生经》大意,并以”慈宗三要”嘱为译传流通。一九三二至三三年间,师住持闽南佛学院(即厦门南普陀寺)时,集众修习慈宗法门,渐成慈宗学会,编辑”慈宗要藏”。师亦到各处宣讲《上生经》、《下生经》及《弥勒大成佛经》,并留有讲录流通。
师将慈宗奉为自己的定课而勤行不绝,并于三五年底及三七年底修弥勒静七过年。
⊙五百童子造塔,报生兜率闻法
闻如是,一时佛游波罗奈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俱。
尔时五百幼童,行步游戏,同心等意,相结为伴,日日共行,如一体无异,一日不见,犹如百日,甚相敬重。彼时一日俱行游戏,近于江水,乃兴沙塔庙,各自说言:“吾塔甚好,汝效吾作!”其五百童,虽有善心,但宿命福薄。尔时于山中,天下大雨,积水下流,江水乃大涨,溢出于外,漂没五百游戏幼童,溺死水中。。
时众人往返,诸比丘乃以此事白佛,佛告众人:“各豫知之,宿命有自。”呼诸父母,告之莫恐,”此儿五百世,宿命应然,生兜率天,皆同发心,为菩萨行。”佛放威神,显其光明,令其父母见子所在。(后略)(《生经》卷四:佛说五百幼童经)
佛法传入中国,乃东汉明帝时代(公元六七年)。
净土宗发扬时期是四世纪末,东晋太元十年(公元三八五年)。此年道安法师发扬”兜率净土”法门,以皈依弥勒,求未来往生兜率内院为主。
道安法师徒弟慧远,弘扬西方净土,是为莲宗初祖。经典中记载,慧远法师众多弟子中,只有一三六众往生西方极乐。
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法显法师天竺取经,十三年后回国,著作”法显传”一卷。内中记载!初踏上北天竺时,有一小国名”陀历”,国内修行者皆修弥勒净土。陀历国有一尊弥勒圣像高八丈,每遇斋日弥勒圣像自然发光,因此,引起邻近国王皆来供养。弥勒圣像的由来,由一位罗汉,以神通力带一位雕刻师,上兜率陀天观弥勒菩萨高度色貌,而后刻木作像,前后上去三次雕刻才完成。
法显顺岭西南行,看到很多土族自雕弥勒圣像朝拜,法显访问一些土人,才知道立圣像风气,自佛陀涅盘后三百年至今。此地盛传,未来弥勒大士继承释迦,传授三宝到此地,所以才有结弥勒因缘的风气。
传记说明:法显到师子国时,听一位天竺道人,说明贤劫千佛共享一钵,并说明弥勒下生初转法轮,三会龙华度释迦佛遗法中弟子,并度与弥勒有缘的人。
在传记中可明白,佛陀涅盘三、四百年后开始,”弥勒思想”在印度,最少兴盛有八百年之久,迦才法师以汉地比较盛行西方净土,就断定往生难易之差别,这种说法应该再想想看。
佛法最注重”因缘法”,今日没有,未来不一定没有,佛法各宗信仰,在区域性有盛有衰,历历可见。何况在《大宝积经》、《维摩诘经》,佛陀交待很清楚,末法时代弥勒是护持三宝圣者。时间是佛陀灭度后五百岁。在末法时期弥勒思想才开始盛行。(也是当今时代。)
《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摩诃迦叶白佛言:﹃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有相似沙门,身被袈裟,毁灭如来无量阿僧祗劫,所修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汝莫以此问于如来,何以故?迦叶,彼愚痴人实有过恶,如来不说,以恶欲故,其心妄执邪行谄曲迦叶,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有诸众生,具足善根其心清净,能报佛恩,守护吾法。﹄
﹃世尊,此弥勒菩萨俱在此会,如来付之,于当来世后五百岁法欲灭时,如来无量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悉能守护,流演广说。何以故?世尊,此弥勒菩萨,于当来世,当证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伸右手,以摩弥勒菩萨摩诃萨顶,作如是言:﹃弥勒,我付嘱汝,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汝当守护佛、法、僧宝,莫令断绝﹄。”
维摩经嘱累品:“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
今为世尊之末法时代,也是弥勒菩萨护持三宝之期,佛弟子如果对于弥勒菩萨有关之经论法义,产生怀疑,或妄加评断,我想世尊真的会掉眼泪了。
然而此三论之作者,发出误差疑论后,一千几百年来,使兜率净土蒙受很多不白之冤,也害了很多后世说法者,不探讨便随其论调,错说兜率的不足和不是,也误了很多末法众生,错过很多好因缘。
其实,弥勒净土,不是以天上净土为思想重心,最重要是实现人间净土,是积极推行地球上,大同盛世的实现,所以求生兜率净土的众生,是不畏生死的菩萨众生,将来随弥勒再度娑婆,一齐净化人间,在回向偈中有明确发心:
”愿生兜率净土中,莲开即见慈尊容。
悟彻缘生第一义,誓随弥勒演真宗。”
最后还有一些事实须要再强调,有关书中人物的出生时间:
法显传的作者|法显大师,西域取经回国是后秦弘始十二年(公元四一○年)。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的译者|沮渠京声,匈奴人,封安阳侯,刘宋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渡流沙游学西域,回国后从事译经工作,一生中译经十六部十七卷。
道绰大师是净土宗第二祖,生于西梁大定八年(公元五六二年)卒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
迦才是唐代僧人,贞观年间住长安弘法寺,修净土法门,着往生论三卷,其它不详。
论时间,三位大师该有看过上下经和法显传,但不知为何会报导错误。
五、弥勒过去因缘
一、弥勒发心因缘
《大方便报恩经》说:释迦佛修行,从初发心至成佛,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佛藏经》说:弥勒佛修行发心比释迦佛早四十劫。
△《大方便报恩经》云:
今释迦前有一佛出世,名大释迦牟尼,于彼佛时发大心,从此过去大释迦佛至罽那尸佛(尸弃佛)为初阿僧祇(遇七万五千佛)。是时释迦菩萨,不离女身。
从罽那尸佛(尸弃佛)至燃灯佛,名为第二阿僧祇(遇七万六千佛)。是时始得离女身,是时菩萨持花供养,上燃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淹泥。是时燃灯佛坐为授记,汝于来世,过九十一劫,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
从燃灯佛至毘婆尸佛(弗沙佛)名为第三阿僧祇(遇七万七千佛)。
1.主因
释迦佛、弥勒佛往昔本愿因缘:
佛告阿难及无量百千大众曰。乃往过去十无数劫,尔时有佛,号焰光游戏妙音自在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有一婆罗门子,名曰贤寿,诸相具足,见者欢喜。从园苑出,见彼如来端正殊妙,诸根寂静,得奢摩他,如清净池,无诸垢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庄严,如娑罗树,其花开敷,如须弥山,出过一切,面貌熙怡,如月盛满,威光赫奕,如日显曜,形量周圆,如尼俱陀树。
是时贤寿?佛如来殊胜之相,心生净信,作是思惟:“希有世尊,乃能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庄严,我亦愿于当来之世,成就如是功德之身。”发是愿已,投身于地,复自念言:“若当来世得佛身者,唯愿如来足蹈我上。”
尔时彼佛知贤寿意,即以其足蹈贤寿身。当下足时,得无生法忍。复能成就天眼、天耳、他心、宿住、神境、智通。
佛告阿难:“贤寿菩萨所获神通,从是已来,不复退失。于意云何?尔时贤寿岂异人乎?今此会中弥勒菩萨摩诃萨是。”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弥勒菩萨,久已证得无生法忍,何故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佛告阿难:“菩萨有二种庄严、二种摄取。所谓摄取众生,庄严众生;摄取佛国,庄严佛国。弥勒菩萨于过去世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佛国,庄严佛国。我于往昔修菩萨行,常乐摄取众生,庄严众生。然彼弥勒修菩萨行经四十劫,我时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由我勇猛精进力故,便超九劫,于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我以十法得证菩提。云何为十?一者能施所爱之物;二者能施所爱之妻;三者能施所爱之子;四者能施所爱之头;五者能施所爱之眼;六者能施所爱王位;七者能施所爱珍宝;八者能施所爱血肉;九者能施所爱骨髓;十者能施所爱支分。是名为十。我行此法,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助缘
大论云:
弗沙佛出世时,彼佛有二弟子,一者名释迦,二者名弥勒。
弗沙佛观释迦菩萨心未纯熟,所化弟子,心已纯熟。而弥勒心已纯熟,而所化弟子,心未纯熟。
故弗沙佛欲使释迦疾得成佛,则雪山于宝窟中入大光明三昧。
是时释迦菩萨化外道仙人,上采名华,仍见弗沙佛化生宝窟中,身放光明。菩萨见佛,心大欢喜。
便先翅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观佛,目不曾眴。七日七夜以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七夜谛观于佛,目未曾眴,于是超九大劫,于贤劫中成佛也。
二、弥勒慈心不杀因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失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加女村。自在天寺精舍。时有迦波利。婆罗门子。名弥勒。躯体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银光明。黄金校饰。如白银山。威光无量。来至佛所。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经行林中。又有结发梵志。五百人等。遥见弥勒。威仪庠序。相好清净。五体投地。如银山崩。成金花聚宝间侧。金花金台七宝为果。于台阁中有妙音声。而说偈言:
我见牟尼尊 面貌常清净 百福相奇特 世间无伦匹
烦恼垢永尽 智慧悉成满 一向常归命 身心无疲倦
故我以五体 欲得胜安乐 脱苦无所畏 敬礼释迦文
时诸梵志见闻此事白佛言:“世尊!如此童子威仪庠序光明无量,与佛无异,于何佛所初发道心受持谁经?唯愿天尊,为我解说。”
佛告式干梵志:“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令汝欢喜。
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时。有世界名胜花敷。佛号弥勒。恒以慈心四无量法教化一切。彼佛说经。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若有闻者。即得超越百亿万劫。生死之罪。必得成佛无有疑虑。
时彼国中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聪慧多智广博众经,世间技艺六十四能无不综练。闻佛出世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即以世间一切义论难诘彼佛,尽其辞辩而不能屈,即便信伏为佛弟子,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作是言:﹃我今于佛法中,诵持大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以此功德愿于未来过算数劫,必得成佛而号弥勒。﹄于是舍家即入深山,长发为相修行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是经一心除乱。
彼时世间有雨星现,国王淫荒彗星横流,连雨不止洪水暴涨。仙人端坐不得乞食经历七日。
时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王,母子二兽见于仙人七日不食,而作是言:﹃今此仙人为佛道故,不食多日命不云远。法幢将崩法海将竭,我今当为无上大法令得久住不惜身命。﹄即告诸兔:﹃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众生爱身空生空死未曾为法。我今欲为一切众生作大桥梁令法久住供养法师。﹄
尔时兔王即为群兔。而说偈言:
若有畜生类 得闻诸佛名 永离三恶道 不生八难处
若闻法奉行 生处常值佛 信法无疑惑 归依贤圣僧
随顺诸戒行 如是疾得佛 必至大涅盘 常受无上乐
尔时兔王说此偈已,告诸兔言:﹃我今以身欲供养法,汝等宜当各各随喜。所以者何?我从多劫丧身无数,三毒所使为鸟兽形,唐生唐死未曾为法,吾今欲为无上法故弃舍身命供养法师。﹄
时山树神即积香薪以火然之,兔王母子,围遶仙人足满七匝白言:﹃大师!我今为法供养尊者。﹄仙人告言:﹃汝是畜生,虽有慈心何缘能办。﹄兔白仙人:﹃我自以身供养仁者,为法久住令诸众生得饶益故。﹄作此语已即语其子:﹃汝可随意求觅水草,系心思惟正念三宝。﹄
尔时兔子闻母所说,跪白母言:﹃如尊所说无上大法欲供养者,我亦愿乐。﹄作此语已,自投火中母随后入。
当于菩萨舍身之时天地大动,乃至色界及以诸天,皆雨天华持用供养。肉熟之后。时山树神白仙人言:﹃兔王母子为供养故投身火中,今肉已熟汝可食之。﹄时彼仙人闻树神语,悲不能言,以所诵经书置树叶。又说偈曰:
宁当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杀食众生
诸佛所说慈悲经 彼经中说行慈者
宁破骨髓出头脑 不忍噉肉食众生
如佛所说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满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没生死不成佛
时彼仙人说此偈已,因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噉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成佛制断肉戒。﹄作此语已,自投火坑与兔并命,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天神力故树放光明,金色晃曜照千国土,时彼国中诸人民等,见金色光从山树出,寻光来至,既见仙人及以二兔死在火中,见所说偈并得佛经,持还上王,王闻此法传告共宣,令闻此者皆发无上正真道心。
佛告式干:“汝今当知,尔时白兔王者,今现我身释迦文尼佛是,时兔儿者今罗?罗是,时诵经仙人者,今此众中婆罗门子弥勒菩萨摩诃萨是,我涅盘后五十六亿万岁,当于穰佉转轮圣王国土华林园中金刚座处龙华菩提树下,得成佛道,转妙法轮。时五百群兔者,今摩诃迦叶等五百比丘是,时二百五十山树神者,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五十比丘是,时千国王,跋陀婆罗等千菩萨是。彼王国土诸人民等得闻经者,从我出世乃至楼至,于其中间受法弟子得道者是。”
佛告式干:“菩萨求法勤苦历劫不惜身命,虽复从报受畜生身,常能为法不惜躯命,投于火坑以身供养,便得超越九百万亿劫生死之罪。于是得在恒河沙等无量诸佛先,先弥勒前得成佛道,汝等云何不勤为法。”
佛说是语时,式干等五百梵志求佛出家,佛言善来,须发自落即成沙门,佛为说法,豁然意解成阿罗汉。八万诸天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会大众闻佛所说,各各称赞菩萨所行。
舍利弗白佛言:“时彼仙人投火坑已为生何处。”
佛告舍利弗:“时彼仙人投火坑已生于梵世,普为一切说大梵法,乃至成佛转大梵轮。所说经典亦名慈三昧光大悲海云,所制波罗提木叉,不行慈者名犯禁人,其食肉者犯于重禁,后身生处常饮热铜。至彼仙人得作佛时,如弥勒菩萨下生经说。”
尊者阿难,闻佛所说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叉手长跪,而白佛言:“世尊!弥勒成佛所说戒法,乃以慈心制不食肉,为犯重禁,甚奇甚特。”
时会大众异口同音皆共称赞:“彼国众生不食肉戒,愿生彼国。”世尊悉记当得往生。
尊者阿难复白佛言:“当何名此经?云何受持之?”佛告阿难:“此法之要,名白兔王菩萨不惜身命为无上道;亦名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如是受持。”
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六、弥勒现世授记因缘
△《古来世时经》
佛告比丘。后来世人其命增长八万岁。当有世尊号曰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如我今也。天上天下诸天梵释。沙门梵志莫不归伏从受道教。普说法化上、中、下。善分别其义。清修梵行。普兴道化犹如我今也。其清净教流布。天上天下莫不承受。其比丘众无央数千。
尔时贤者弥勒处其会中。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长跪叉手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当来世人寿八万岁时。当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教化天上天下如今佛耶。
于是世尊赞弥勒曰。善哉善哉。乃施柔顺广大之慈。欲救无数无极之众。乃兴斯意欲为当来一切唱导。亦如我今也。汝当来世即当成佛。号曰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于时贤者阿难持扇侍佛。佛告阿难。取金缕织成衣来。当赐弥勒比丘。阿难受教。即往取奉授世尊。世尊取已便与弥勒。谓弥勒言。取是法衣以施众僧。所以者何。谓如来至真等正觉。于世间人多所饶益。救以至德。弥勒即以奉众僧。
七、求生兜率净土之修法
一、忏悔
1.忏悔六根所造一切罪业
忏悔六根之法门是普贤菩萨行法经所开示之修法,天台智者大师依此法门修持。
忏文如下:
忏悔眼根文|
至心忏悔,弟子○○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量世来,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着色故,贪爱诸尘,以爱尘故,受女人身。世世生处,惑着诸色。色坏我眼,为恩爱奴。故色使我经历三界。为此弊使,盲无所见。眼根不善,伤害我多。十方诸佛,常住不灭,我浊恶眼,障故不见。今诵大乘方等经典,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眼过罪,不敢覆藏。诸佛菩萨,慧眼法水,愿与洗除。以是因缘,令我与一切众生,眼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忏悔耳根文|
至心忏悔,弟子○○与一切法界众生,从多劫来,耳根因缘,随逐外声。闻妙音时,心生惑着,闻恶声时,起百八种,烦恼贼害。如此恶耳,报得恶事。恒闻恶声,生诸攀缘。颠倒听故,当堕恶道;边地邪见,不闻正法,处处惑着,无暂停时。坐此窍声,劳我神识。坠堕三途,十方诸佛,常住说法。我浊恶耳,障故不闻。今始觉悟,诵持大乘功德海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耳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耳根所起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忏悔鼻根文|
至心忏悔,弟子○○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量劫来,坐此鼻根,闻诸香气。若男女身香、肴之香及种种香,迷惑不了,动诸结使;诸烦恼贼,卧者皆起,无量罪业,因此增长。以贪香故,分别诸识,处处染着,堕落生死,受诸苦报。十方诸佛,功德妙香,充满法界,我浊恶鼻,障故不闻。今诵大乘香净妙典,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鼻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一切众生,鼻根一切过罪,毕竟清净。
舌根忏悔文|
至心忏悔,弟子○○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数劫来,舌根所作。不善恶业;贪诸美味,损害众生,破诸禁戒,开放逸门。无量罪业,从舌很生。又以舌根,起口过罪: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赞说邪见,说无益语;斗构坏乱,法说非法。诸恶业刺,从舌根出。断正法轮,从舌根起。如此恶舌,断功德众,于非义中,多端强说,赞叹邪见,如火益薪,舌根罪过,无量无边。以是因缘,当堕恶道,百劫千劫,永无出期,诸佛法味,弥满法界,舌根罪过,不能了别,今诵大乘诸佛秘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舌罪过,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舌根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身根忏悔文|
至心忏悔弟子○○与一切法界众生,从久远来,身根不善,贪着诸触。所谓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如是等种种诸触,颠倒不了。烦恼炽然,造作身业,起三不善,谓杀盗淫。与诸众生,作大冤结,造逆破戒。乃至焚烧塔寺,用三宝物,无有羞耻。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从身业起,说不可尽,罪垢因缘。未来世中,当堕地狱,猛火焰炽,焚烧我身;无量亿劫,受大苦恼。十方诸佛,常放净光,照触我等,身根重罪,障故不觉,但知贪着麤弊恶触。现受众苦,后受地狱饿鬼畜生等苦,如是种种众苦,没在其中,不觉不知。今日惭愧,诵持大乘真实法藏,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身过罪,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身一切重罪,毕竟清净。
意根忏悔文|
至心忏悔,弟子○○与一切法界众生,从无始以来,意根不善,贪着诸法,狂愚不了。随所缘境,起贪嗔痴。如是邪念,能生一切杂业。所谓十恶五逆,犹如猿猴,亦如黐胶,处处贪着,?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业,枝条花叶,悉满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处,亦能增长无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难,无不经历。无量无边,恶不善报,从意根生。如是意根,即是一切生死根本,众苦之源。如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名毘卢遮那,?一切处。当知诸法,悉是佛法,妄想分别,受诸热恼;是则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生重惭愧,生重怖畏。诵持大乘,如说修行。归向普贤菩萨及一切世尊。烧香散花,说意过罪,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以是因缘,令我与法界众生,意根一切重罪,乃至六根所起一切恶业|已起今起,未来应起,洗澣忏悔,毕竟清净。
2.对弥勒菩萨求忏悔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 弟子至心归命礼
一心求忏悔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拜下去时,说出自己的过失)每日拜一○八拜或四十九拜或十二拜,随己意。
或忏六根
一心顶礼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弟子○○今在佛前求忏悔,忏悔眼根(耳)所造一切罪业。
二、归依
弥勒自告释诠明:我得释迦大师要契咐嘱,不念我者,尚不舍之,况于念愿。
发愿归依弥勒,自得菩萨摄受。可在佛前发愿。称念:
弟子○○今在本尊弥勒菩萨前,发诚实誓愿,今始愿作弥勒弟子眷属。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三称三拜)
三、发愿(欣求内院)
1.依玄奘大师之愿文
南无弥勒如来 应等正觉 愿与含识 速奉慈颜
南无弥勒如来 所居内众 愿舍命已 必生其中
2.依圆证法师之愿文
一心皈命 兜率内院 弥勒尊佛 愿白毫光 照烛我身
持佛禁戒 思念十善 行众善业 于念念中 称佛圣号
广植福田 若临命终 预知时至 身无众苦 远离颠倒
如入禅定 舍报上生 莲开即见 慈尊接我 与诸天众
光消罪障 福智增长 众生愿度 烦恼愿断 法门愿学
佛道誓成 愿随从佛 降生阎浮 龙华树下 成等正觉
我与有情 勤修供养 请转法轮 常闻妙法 证不退转
更得承事 供养未来 贤劫诸佛 尽未来际 无有空过
于诸佛所 广修万行 利益众生 满斯道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四、念佛
慈无能胜补处尊 常居兜率演圆因
现身尘剎有谁识 融心法界许彼亲
袋中宝藏全倾出 笑颜等付者个人
愿偕弥陀垂接引 好令三会证一真
南无兜率内院 万德周圆 位居补处
当来下生 弥勒尊佛 南无弥勒尊佛
弥勒尊佛
五、赞佛
依玄奘大师之礼赞。每段拜一拜
弥勒礼赞
弟子○○赞礼弥勒慈尊,愿未来往生慈尊净土
至心归命礼,当来弥勒佛。
诸佛同证无为体,真如理实本无缘,为诱诸天现兜率,
其犹幻土出众形。元无人马迷将有,达者知幻未曾然,
佛身本净皆如是,愚夫不了谓同凡。知佛无来见真佛,
于慈必得永长欢,故我顶礼弥勒佛,唯愿慈尊度有情。
愿共诸众生,上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一拜
至心归命礼,当来弥勒佛。
佛有难思自在力,能以多剎内尘中,况今现处兜率殿,
师子床上结跏坐。身如檀金更无比,相好宝色曜光晖,
神通菩萨皆无量,助佛扬化救含灵。众生但能至心礼,
无始罪业定不生,故我顶礼弥勒佛,唯愿慈尊度有情。
愿共诸众生,上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一拜
至心归命礼,当来弥勒佛。
慈尊宝冠多化佛,其量超过数百千,此土他方菩萨会,
广现神变宝冠中。佛身白毫光八万,常说不退法轮因,
众生但能修福业,屈伸臂顷值慈尊。河沙诸佛由斯现,
况我本师释迦文,故我顶礼弥勒佛,唯愿慈尊度有情。
愿共诸众生,上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一拜
至心归命礼,当来弥勒佛。
诸佛当居清净剎,受用报体量无穷,凡夫肉眼未曾识,
为现千尺一金躯。众生视之无厌足,令知业果现阎浮,
但能听经勤诵法,逍遥定往兜率宫。三涂于兹必永绝,
将来同证一法身,故我顶礼弥勒佛,唯愿慈尊度有情。
愿共诸众生,上生兜率天,奉见弥勒佛。 一拜
六、诵经
1.诵《弥勒上生经》
赞:
位居补处 万德周圆 龙华树下说真诠
愿生兜率天 长侍佛前 当来授记先
南无阿逸多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2.诵妙法莲华经
经云:若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
七、修福
八关斋戒,香花、灯供养
八、持咒
1.得见弥勒根本大明神咒(可以背诵)
南谟啰怛那怛啰夜耶。南谟吠噜左那莎弥?。怛他?多耶。阿啰喝帝三藐三没驮耶。怛侄他。唵。昧咄侣怛哩。昧怛啰?婆悉?。昧咄侣怛葛咤耶。三摩啰三摩啰。莎刚钵啰底倪也。娑啰娑啰。尾娑啰尾娑啰。冒驮耶冒驮耶。冒驮耨?帝。摩诃冒地。波哩?哩底多摩那细莎诃。
2.弥勒菩萨心咒
唵 布大 美帝面 梭哈
九、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同生兜率天
亲近大慈父 同赴龙华会 同证无上道
愿生兜率净土中 莲开即见慈尊容
悟彻缘生第一义 誓随弥勒演真宗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妙相菩萨
南无法花林菩萨
南无兜率内院众菩萨
八、弥勒未来下生示现十事
弥勒未来再经五百六十万年,将从兜率降下人间。在人间成净土时,也就是众生薄淫怒痴时,他将从天上来。而弥勒从天上来人间,会有什么示现事呢?
△《华严经》卷五十八:
菩萨摩诃萨于兜率天,将下生时,现十种事。
一、从足下放大光明(安乐庄严光)
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恶趣。诸难众生,触斯光者,莫不皆得离苦安乐。得安乐已,悉知将有奇特大人,出兴于世。
二、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觉悟光)
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彼宿世一切同行,诸菩萨身。彼诸菩萨,蒙光照已,咸知菩萨将欲下生。各各出兴无量供具,诣菩萨所,而为供养。
三、从右掌中放大光明(清净境界光)
悉能严净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若有已得无漏诸辟支佛,觉斯光者,即舍寿命。若不觉者,光明力故,徙置他方,余世界中。一切诸魔,及诸外道,有见众生,皆亦徙置他方世界,唯除诸佛神力所持应化众生。
四、从其两膝放大光明(清净庄严光)
普照一切诸天宫殿,下从护世,上至净居,靡不周遍。彼诸天等,咸知菩萨于兜率天,将欲下生,俱怀恋慕,悲叹忧恼,各持种种华鬘衣服,涂香末香,幡盖妓乐,诣菩萨所,恭敬供养,随逐下生,乃至涅盘。
五、于卍字金刚庄严心藏中放大光明(无能胜幢光)
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金刚力士,时有百亿金刚力士,皆悉来集,随逐侍卫,始于下生,乃至涅盘。
六、从其身上一切毛孔放大光明(分别众生光)
普照一切大千世界,遍触一切诸菩萨身,复触一切诸天世人。诸菩萨等,咸作是念,我应住此,供养如来,教化众生。
七、从大摩尼宝藏殿中放大光明(善住观察光)
照此菩萨当生之处,所托王宫。其光照已,诸余菩萨,皆共随逐,下阎浮提。若于其家,若其聚落,若其城邑,而现受生,为欲教化诸众生故。
八、从天宫殿及大楼阁诸庄严中放大光明(一切宫殿清净庄严光)
照所生母腹。光明照已,令菩萨母,安隐快乐,具足成就一切功德。其母腹中,自然而有广大楼阁,大摩尼宝,而为庄严,为欲安处菩萨身故。
九、从两足下放大光明(善住光)
若诸天子,及诸梵天,其命将终,蒙光照触,皆得住寿,供养菩萨,从初下生,乃至涅盘。
十、从随好中放大光明(眼庄严光)
示现菩萨种种诸业。时诸人天,或见菩萨,住兜率天,或见入胎、或见初生、或见出家、或见成道、或见降魔、或见转法轮、或见入涅盘。
菩萨摩诃萨,于身于座、于宫殿、于楼阁中,放如是等百万阿僧祇光明,悉现种种诸菩萨事,现是业已,具足一切功德法故,从兜率下生人间。
后记
弥勒信仰介绍至此,最后以《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加强诸位之信心。
佛说:
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
以是因缘名慈氏,为欲成熟诸众生;
处于第四兜率天,四十九重如意殿,
昼夜恒说不退行,无数方便度天人;
八功德水妙华池,诸有缘者悉同生,
我今弟子付弥勒,龙华会中得解脱;
于末法中善男子,一搏之食施众生,
以是善根见弥勒,当得菩萨究竟道。
但愿有缘弟子,速速归依弥勒,求生兜率净土,
未来龙华会上,得受大菩提记。弥勒尊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