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譬喻经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
光亮禅师意译
(一)
有一位智慧聪明的比丘在生命垂危之际弟子就问道:“师父证得阿罗汉圣位了吗?”
比丘回答道:“还没有。就算是不还果都没能够证得。”
弟子问道:“师父德高望重,声名远播,为何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圣果呢?”
比丘回答道:“已经初果,离第二果斯陀含圣果还有一点点差距。”
弟子就问道:“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因缘造成的呢?”
比丘回答道:“我想一睹在弥勒佛降生成佛之后龙华三会度得二百八十亿人证得阿罗汉圣位的盛况风采,和发愿求证无上菩提之道的菩萨们不可计算。我听说那弥勒佛身高一百六十丈,土地和人们的肤色都跟桃花色一模一样,那个时候的人民寿命长达八万四千岁,大地平整如掌,衣食不劳而获,那阎浮提洲长宽就是三十多万里。我想亲眼目睹这空前盛况所以才不愿意证得阿罗汉圣果。弥勒佛座下有两位弟子,一位名叫杂施,一位名叫数数,我也想见见他们,看看他们比我如何。”
弟子又问道:“您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呢?”
比丘回答道:“我是从佛经上知道的这些。”
弟子又说道:“生死轮回勤苦异常,难道弥勒尊佛有什么高招解决这轮回之苦?”
比丘回答道:“那倒不是。”
弟子又问道:“如今的四摄六度四恩四谛等佛法跟那个时期的佛法有什么不同吗?”
比丘回答道:“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弟子说道:“既然如此,缘何还要等到弥勒尊佛出世时才了断生死不再轮回呢?为何将释迦牟尼佛的恩典反要归到弥勒尊佛呢?既然在今生今世能够证入到涅磐境界,为何还要等到弥勒尊佛驻世时期呢?”
比丘说道:“你不要再说了,你先出去吧,我要深度思惟。”
弟子依言还没有走出大门,比丘就证得了阿罗汉圣果。弟子随即返回问道:“师父如何了?”
比丘回答道:“已经证得阿罗汉圣位。”
弟子随即礼拜供养道:“师父真是很厉害,转眼之间就证得了圣果。”
原文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和上告白。已得频来。二果未通。问之。已得频来碍何等事不至真人。答曰。欲睹弥勒佛时三会二百八十亿人得真人时。及诸菩萨不可限载。弥勒如来巨身至尊长百六十丈。其土人民皆桃华色。人民皆寿八万四千岁。土地平正衣食自然。阎浮土地广长各三十万里。意欲见此不取真人。弥勒佛时二尊弟子。一曰杂施。二曰数数。复欲见之。知何如我弟子复问。从何闻此。和上答曰。从佛经闻。弟子白曰。生死勤苦。弥勒设有异法当往待之乎。答曰无异。六度四等四恩四谛宁有异乎。答曰不也。设使一等彼此无异。何为复待。今受佛恩反归弥勒。亦可取度不须待彼。和上言止。卿且出去。吾当思惟。弟子适出未到户外。已成真人。弟子还曰。何乎。师曰。已成真人。弟子礼曰。咄叱之顷已成果证
(二)
译文
有一位比丘在入定的过程中发生了山火,带硝烟散尽后人们居然发现这位比丘毫发未损,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都一致认为是鬼,于是就用到去砍,结果还是伤害不了他。这是为什么呢?当人制心一处时,其身体就是坚固不坏之身,所以才使得刀砍不伤,火烧不坏。有一个人正在定中,有弟子前来请师父吃饭而师父浑然不觉,弟子于是拉着师父的手出门,结果那手被拉长丈余。弟子被吓坏了,就把师父的手被打了个结而后又解开。他师父出定以后顿觉手臂非常之痛,于是问及因缘,弟子如是告知。师父说道:“如果在我出定之前打开结的话,我的手臂就会被折断。人在定中柔软如绵,在母胎中也是如此。
原文
昔有比丘得定意时。野火烧不烧。人见之谓是鬼。便斫之刀折不入。用心一故不入。柔软故不烧。有人得定者。弟子呼之饭不觉。因前牵其臂。臂申长丈余。弟子怖便取结之。意恐结不可复解之。师禅寤苦臂痛。问弟子。白如是。师言。汝不解寤我折我臂。人得定意柔软如绵。在母腹中亦尔
(三)
译文
罽宾国有一位菩萨诞生时就恰逢地震,使得父母都惊慌不已,还有一位比丘前来低头礼拜鲜花华盖供养。长大之后出家修学,智慧通达,辩才无碍。尽管如此,他依然还是凡心未了,喜欢和女人来往并发生不正当关系。但只要能够听到他讲经说法的人,都能够使得对方找到修行的方法和目标。
有两位比丘出家甚久,清净持戒很多年,都未能够开悟。有天神见状就即时现身指点这两位比丘去参访那位菩萨,这二人得到提示就一路远行去找寻这位菩萨。当时,这位菩萨比丘正在与一位卖淫女打得火热,听说这两位比丘前来,就吩咐次第去见。先去的那位比丘进去之后行完大礼,正襟危坐,全然不理会那浓妆艳抹的淫女在那里卖弄风骚,洗耳恭听菩萨比丘的讲经说法。听完开示,这位比丘恍然大悟,随即找到了修行的方略和目标,他再一次双膝跪倒在地,行完顶足礼就告辞而去。
另外一人进去问讯已毕坐下一看身边的卖淫女正在那里卖弄风骚,心想这人也不过如此,想必也是沽名钓誉之辈,我爬山涉水远道而来看来毫无价值。想到此处,他站起身来连招呼也不打一个就拂袖而出。先前那比丘就问道:“你为何如此愁烦?”
那人回答道:“这人有邪知邪见,行为放荡,白白耽误了我的功夫。”
先前那位比丘说道:“你是为求得离苦得乐的正法而来,只需静下心来聆听他的讲经说法也就是了。为什么非要用世间的是是非非去衡量他的行为举止呢?你这样做又能够为你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
那人醒悟过来,即时回头端正心态洗耳恭听菩萨的讲经说法,也掌握了离苦得乐的正确修法。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的比丘请这位菩萨去到所在寺院讲经说法普渡众生,僧众见他依然如故,不知收敛,居然还用寺院财物去花天酒地,笙歌燕舞,颇为恼火,大家商议要驱逐他。有一位阿罗汉圣者劝阻道:“他虽然用的是十方僧物,但他能够教化许许多多的人得以度脱生死苦海安住涅磐境界。”听了长老的劝化,大家也就不再发难。有一天,有人告知菩萨道:“您有一位弟子威势很大,不如去到他那里为僧团找些供养品来吧。”
菩萨依言,不久之后就化来许许多多的珍宝给僧团,比他之前的用度多了好几十倍。
原文
昔罽宾国有一菩萨。始生堕地地有大动。父母皆惊。时有真人。低头面礼华盖供散。后长出家明哲辩慧。然多荡泆乃无法度。所说闻者辄令得道。时有二人共为比丘。精舍守戒清白积年。意不开解。天神语之。彼国有比丘多所化度。二人即往故远归请。时此比丘彼国有比丘与淫女通。二人求现。一人先入礼敬却坐。淫女故卧端正极世。专心听经无他异念。便得道迹。稽首还。复使一前礼调讯坐听。见卧淫女心念此人秽辱不良。唐苦远来便弃出外。比丘曰何愁乃尔。知有邪见。曰乃误我曹。涉旷辛苦。师此污浊有是荡行。曰卿为大非学士法。但当正心听受慧解。焉讥是非自生恶念令无所得。更自端心共入听经。复得道迹。一得应真师为设宾便还本国。师后典寺大用僧物通淫戏乐过度。众僧议逐。有真人曰。且莫摈弃。虽用僧物能多化度。便止不逐。亲亲诣曰。卿前弟子可往从乞备众人物。即到彼国大得众宝还倍偿僧。
(四)
有一位精进修行者身坏命终之后,妻子悲痛欲绝,哭的昏天黑地,好不凄惨。遗体火化之后埋葬完毕,他的妻子依然沉浸在悲痛之中,经也不诵,香花明灯也不供奉,每日里杀猪宰羊装备美味佳肴到坟地祭祀丈夫,哭喊得凄凄惨惨。这位修行者由于生前持戒圆满的缘故,投生在了天上。他以天眼望见悲愍她的愚痴,于是即时在天宫中消失在人间变幻成一个放牛的牧童,那牛即时死了,这牧童哭得很伤心,割来嫩草送到牛的嘴边哭喊中要牛起来吃草,见不动又用鞭子轻轻抽打使之能够起来,如此折腾了一整天,惹得周边的人大笑不已,随即来到牧童身边说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啊?牛死了就应该回去告诉家长啊,哉这里哭泣有什么用呢?牛已经死了,它又怎么能够知道你在这里伤心呢?”
牧童说道:“我并不愚笨,牛虽已死但肉身还在,而你的父亲早已死亡,就算是你们用百种珍馐嚎啕祭祀又有什么用呢?那些散落的焦骨又怎么可能理解你们的心思呢?”
修行者的儿子和在场的人恍然大悟。
牧童又说道:“我就是你们的父亲,承蒙佛陀恩典使得我今生今世生到了天上。因看到你们的愚痴才会前来点化于你们。”
说话这段话,牧童即时回复天身又说道:“你们如想来生如我,就必须精进修行供养三宝。”说完,天神即时消失不见,回到了天上。
他的妻子和六亲眷属感恩不已,回到家中依然还精进修行,圆满守戒,广行布施,赈济一切,再也没有什么忧愁的了。他们在今生今世都知道了世间真理,身坏命终之后也都生到了天上。
原文
昔有贤者奉法精进。得病奄亡。妻子嗥恋无聊有生。火葬收骨埋去既讫。废忘经道香灯不设。家财饶富月旦晦朔烹杀馔啜上冢集会。相哭哀摧悲悼断绝。亡者戒德终乃升天。天眼遥见愍其笑之愚痴之至。便作小儿于边牧牛。牛便卒死儿便嗥哭。刈草著前晓喻令食。复打呼起对泣自传。如此终日。众人怪笑共往呵问。汝谁家子。牛死当归语家。嗥哭何益。牛死岂知乎。曰我不愚也。牛死尚在犹可有望。汝父早死。设百种食共向嗥哭。焦骨何知。众闻霍解曰。吾本汝父蒙佛生天故来释卿。因还复天身。欲得如我加进道供已忽不现。妻子内外便还精进。戒德布施拯济一切不复忧愁。皆得道迹同时生天
(五)
译文:
有一岛国名叫私诃叠,这个国家盛产种种珍宝惟独没有石蜜。有一生意人运来五百车石蜜准备献给当地的国王以期获得重赏,心想国王的赏赐一定会超过市值许多倍。于是就把五百车石蜜放在王宫门口以期国王召唤,结果过了许久也不见有人问津,他大为光火说道:“国王是人,我也是人,他所具备的器官我一样也不少,为什么就不能够与他相见呢?为什么国王的福德能够胜过他人呢?我也要广集功德,从而令到国王不知不觉中就来皈依我。”
说干就干,他当即剃除须发身着袈裟,以蜂蜜供养佛法僧三宝,而后找到一处静室禅修,用心思惟三界无安,苦空无我,惟有寂灭心意才能从中解脱。当思惟至此,心开意解,再无系缚,成就了六种神通力的修持,证得了阿罗汉圣果。在证果之时,就连大地就即时震动起来。证果之后的他想到:帝释诸天应当前来看望于我。念头刚过,忉利天天主释提桓因即时带着天子们出现在他面前随喜赞叹。尊者问道:“你们在天上主要干些什么呢?”
释提桓因回答道:“天上有四处游玩的大花园,有三处是五欲享乐处,一处是修道培德处,我们经常在那里讨论佛典,或者是议论下界的精进修持佛法者。”
尊者问道:“你们所议论的人是随意说说呢?还是广而论之呢?”
释提桓因回答道:“我们也只是议论那些善根深厚的人。自佛陀示灭之后到目前为止,有三位修行人是诸天所一致赞叹随喜的。”
尊者问道:“那三位是什么人呢?使得你们如此赞叹于他。你一一告诉我吧。”
释提桓因说道:“波罗柰国有一人出家之后就发愿道:在经行时不能够证得阿罗汉圣果的话,我就不休息。于是不分昼夜经行不止,以致脚底走伤血流不止,使得百鸟跟随啄饮血迹。三年之后终于证得阿罗汉圣果,出离了三界不再经历轮回。他修行的经历被诸天广为赞叹。罗阅只国有一位出家之后,就敷设好禅垫发愿道:如果不能够证得圣果,我就不起来。他在坐禅的过程中经常会昏昏欲睡,就使人打造一根长八寸的锥子,一旦睡意生起,就拿锥子扎屁股,因为疼痛的缘故使得睡意顿消。如此坚持一年终于证得圣果,出离了三界不再轮回。他的修行经历也经常被诸天广为赞叹。还有一位来自拘睒尼的比丘选择在高山之上仍受罕至的石窟禅修,魔王波旬见他修行非常之精进,于是变化成一头凶猛的水牛打着响鼻瞪大双眼低着头作势想要抵杀他,这位比丘心生恐惧继而想到:这里是水牛无论如何也上不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想必是魔王所变化的吧?他随即问道:‘你是波旬变化前来吓唬我的吧?’那波旬一听,只好恢复原形站在比丘面前。比丘就问道:‘你前来恐吓于我目的何在呢?’波旬回答道:‘见你修行精进心生恐惧,担心你出离三界而去,使得我的境界又少了一位众生,故此前来恐吓于你。’比丘说道:‘我之所以出家,就是为了出离三界不再轮回。我听说佛陀相好绝世无双,我十分好奇,想要见到他的无上形象。而如今佛陀已经示灭再也见不到了。我听说你能够变现佛陀的形象,就为我变出来让我看看吧,我也就再也不会那么精进了。’波旬不知是计,随即变现成佛陀形象站在比丘面前,比丘用心观摩之后随即证得阿罗汉圣果。虚空之中顿时有许许多多的天人赞叹不已,魔王追悔莫及,只好顿时隐去回到了自己的天宫。”
释提桓因又说道:“这三人的修持经历是我们这些天人所津津乐道的。”
尊者说道:“这三人因为三界无安视为火宅,也明白世间万有缘起性空,色身非我才会证得圣果的。而我本来不懂得这些,只因被人轻视才出家修行,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功德圆满,出离三界从而不再轮回。”
天人们赞叹不已,一致认为他才是其中之佼佼者,随后行完顶足礼就即时回到了天宫。
国王听说之后,生大惭愧,即时来到尊者面前磕头悔过,并礼请为国师,广为弘扬佛法,使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国人之中得福得度者不可计数。
原文
海中有一国名私诃叠。中多出珍宝唯无石蜜。时有贾人。持五百余车石蜜。往念欲上王。所得赏报必胜市卖。便以石蜜置王宫门。作事自陈。如是月日之中无有问者。恚曰。彼王亦是人。我亦是人。眼耳鼻口四大俱尔。乃不可得一见与言语也。何则王福德胜人故也。吾亦当作功德。当令王不觉来归我。时遂行作沙门。以蜜供养三尊。求一静处思惟苦空非身。使其未半。意解无缚得六通道。诸能一处不移成罗汉者。地为震动。帝释诸天应来慰问。于是天帝诸天人皆下作礼助其欢喜。比丘问天帝。卿等天上尽何所为。答曰。天上有四戏观园。三处是五欲处。一处是道德。在中或论佛贵典。或时论天下四辈精进持法者。比丘曰。论持者为一等也。为有深浅乎。天帝曰。普论善人耳。佛泥曰以来有三人诸天持论未曾废舍。比丘曰。斯何人也。天得与我一一说之。天帝言。波罗柰国有一人作沙门。自誓言。当经行仿佯不得应真终不卧息。于是昼夜经行。足坏流血百鸟逐啄。三年得道。诸天称察无不奉承矣。有一人在罗阅只国亦作沙门。布草为蓐坐其上。自誓曰。不得道终不起。而荫盖来但欲睡眠。使人作锥长八寸。睡来时便刺两髀。以疮痛不睡。一年之中得应真道。天亦叹未曾有也复有一人在拘睒尼国亦作沙门。在山石室峻险。卒无能得往来者。时魔波旬见其精进。便化作水牛。在比丘前鸣鼻角目。以欲触之。比丘甚畏而思曰。此间牛所不能得至。何以有此。得无是魔所为也。即[口*戒]言。汝是弊魔所为耶。魔谓已知便服本形。比丘语魔。卿恐我何求。魔言。见道人精勤恐出我界去。故来相恐矣。比丘说言。我所以作沙门者求度世间。佛有相好欲见之耳。佛以去世无能见者。闻魔能变作佛身为吾现之。吾便不复精进也。魔其当然即化为佛在前立。思惟即得应真。诸天空中称善无量。魔悔愁毒即时灭去。天帝语比丘。是三人诸天所叹于今未休。比丘语天帝。此三人者。明识苦空是以朽身。吾本无意为人所轻。遂行求道得出三界。亦复奇妙亦得应真。诸天报曰。今还天上以道人上头第一。于是诸天作礼而去。于是国王闻石蜜主勤行得道。即往稽首叩头谢过。遂为国师。兴隆三宝国致太平。得福得度不可复计
(六)
译文
有一位病人身患绝症,百般医治无效,以致医生都束手无策。于是前去投奔萨和檀国王。国王安排御医就诊,御医检查之后就说道:“病好治,药难寻。”
国王很是奇怪,就问道:“什么药那么难求?”
御医回答道:“要没有五毒的人肉做汤,服后就会痊愈。是哪五毒呢?一是没有贪爱之心,而是没有嗔恚之心,三是没有愚痴之心,四是没有嫉妒之心,五是没有暴虐之心。也只有具足这五种特征的人的肉汤才能够使得这人康复。”
国王说道:“既然此人前来投奔于我,这世上也只有我才没有这五毒。”
国王随即用利刀割取身上的一块肉,熬汤让病人喝了,这病人的病也就随即康复。感激涕零的病人见国王如此大慈大悲,也随即发愿成佛,以期能够普渡众生。
原文:
昔有一病人。众医不能治差。径来投国王。王名萨和檀。以身归大王。慈愿治我病。王即付诸师。敕令为治病。诸医启王。此药不可得。王问诸师曰。其药名何等。世无五毒人其肉中作汤。服此便得差。何等为五毒。一者无贪淫心。二者无嗔恚心。三者无愚痴心。四者无妒嫉心。五者无克虐心。若有此人者其病便愈。王告诸师曰。此人来归我。唯我无此毒。即割身上肉与之令合汤。病者服愈便发摩诃衍
(七)
译文:
迦罗越长者常常发愿要见到文殊菩萨,有一次,他举行大布施法会并设好高座,就在法会期间,有一位长相十分丑陋且凶恶的老翁来到法会现场,只见眼睛周围有眼屎鼻中流鼻涕并且是随地吐痰,叫人好不爽,这人大大咧咧走上高座安然坐下,并旁若无人地大吃大喝起来。迦罗越很是生气,心想:这高贵座位是留给那些德高望重的沙门坐的,这是何人为何如此大言不惭?于是他走上前去将老人拉下来并轰了出去。布施法会完毕,迦罗越来到佛寺,燃灯供香而后说道:“我将所有功德皆回向到我今生今世就能够见到文殊师利菩萨。”他回到家中之后困乏之极倒头就睡,梦中有人告诉他道:“你想见的文殊师利菩萨今天化现成为一老翁,你还把他三番五次干下来并轰了出去。既然你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应当以平等心面对世间所有,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文殊菩萨今天前来试探与你,你也应当明白他的苦心。”
原文:
昔有迦罗越。常愿见文殊师利。迦罗越便大布施并设高座讫。便有一老翁甚大丑恶。眼中眵出鼻中洟出口中唾出。迦罗越见在高座上便起意。我今日施高座。高尚沙门当在其上。汝是何等人。便牵著地布施讫。迦罗越便然灯烧香。著佛寺中言。持是功德现世见文殊师利便自还归家疲极卧。梦有人语言。汝欲见文殊师利。见之不识。近前高座上老翁正是文殊师利。汝便牵著地。如是前后七反见之。不识当那得见文殊师利。若人求菩萨道。一切当等心于人。求菩萨道者。文殊师利便往试之。当觉是意。
(八)
译文:
为无常打一个比方吧:有一棵大树,树上的果实非常之大并且是已经熟透。有一只从远方飞来的乌鸦停在了树枝上,有一颗果实突然掉了下来,刚好砸中乌鸦的头结果当场就被砸死。树神见了感叹道:“乌鸦飞来并不是为了找死,那熟透的果实也并不是为了乌鸦才掉下来的,果实熟了,乌鸦该死了,因缘和合才会造成如此境地。”
人在世间,无非是罪业与福报共舞,善恶因果相互纠缠无有空过,智者遇恶不怨,得福也不喜。善待当下,心不随妄念而动。这又是为什么呢?只因他们对佛陀言语开示信受奉行。三界之中百家知见,无一雷同,各行其是,各奉所尊。这些教派的人就连什么是真正的福业都没有搞清楚,又怎么可能知道培育德行的发现呢?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识世间佛法僧三大至宝,不持使获得清净真心的五戒,不修超凡入圣的八大正道,那又怎么能够引领众生离苦得乐呢?是以,这些人是属于世间浅薄之田,虽能播种,但收获不丰。
原文:
为无常家说譬喻。有一大树其果如二升瓶。其果垂熟。有乌飞来住树枝上方住。果落乌头杀。树神见此。而作偈言
乌来不求死 果堕不为乌 果熟乌应死 因缘会使尔
人在世间罪福会迟速合无有前却。黠人得罪不怨得福不喜。尔乃为谛信佛言受持不离。三界之中有九十六种道。世人各奉其所事冀神有益。此诸小道未晓为福。岂能执德。所以尔者。不识三尊之上明。不执五戒之清真。无有八正之深见。岂能祐济于人乎。是以名之薄田耳
(九)
译文:
有人能够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大尊宝,通达古往今来轮回之事,明白生天所造福业,审视堕入三大恶道之罪过,皈依三宝使之不再经历三大恶道之苦,以般若智慧之力消灭所有愚痴,以六根之清净荡涤六大过患之污秽。因此才会轻视世间财以恭敬平等之心意广行布施,以期获得未来轮回福业之根本,布施佛门一粒米,功德大过须弥山,大善果报如影随形也。正因为如此,三界六道,佛门才是无上良田也。为什么这样说呢?阿育王前生婴幼时以微少沙土恭敬供养佛陀,由此福业才使得他在来生成为转轮圣王,统治了整个印度。由此知之,只有佛陀,才是世间无上良田也。佛陀的弟弟难陀在迦叶佛驻世时期,因为为僧众供养洗澡水的缘故,才会在生生世世身体肤色都是金色,相貌端庄鲜人可及,今生今世也凭借此功德出生在释迦族,跟随佛陀出家之后不久即证得阿罗汉圣果,成就了六大神通之力。古人舍一尚且获得如此殊胜果报,更何况那些檀越们能够大修供养呢?!这些人在未来也都将成就佛位,普渡众生,利乐有情。
原文:
有能敬佛三尊。监通三世。明天堂之福。审太山之罪。至信三宝以塞三涂。强智慧之力以消三界痴冥。修六净神水以荡六患之秽。故能轻财损身口分。行等之施。以树来世之本。施一万报疾若响应。故言大道三界之良田也。何以明之。昔阿育王曾作小儿时。道遇佛不胜欢喜。以少沙土至心奉佛。由此之福故得为圣王。典主四十万里十六大国。以此明之。佛最为良田。昔佛弟难陀。乃往昔惟卫佛时人。一洗众僧之福。功德自追生在释种。身佩五六之相。神容晃昱金色。乘前世之福。与佛同世研精道场便得六通。古人施一犹有弘报。况今檀越能多行者乎。普等之行必逮尊号。加增欢喜广度一切
(一○)
译文:
佛法宣言:心染神识,亿劫不朽,辗转三界,轮回六道,生死煎熬,没完没了,除非得到了断生死不再轮回的解决之道,方才能够渐离生死。佛陀示灭之后五百年以后,有一位勇猛精进世所罕见的国王极尽奢华供养六万位沙门长达三个月时间,当时,上座僧人都是博古通今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证得阿罗汉圣果的高僧。在这个国家的东面四百八十里外有一位国王也供养了五百位婆罗门教的弟子,其供养品也是极尽奢华,世之稀有,整个布施法会使用的物品都堪称至宝,就算是其中的一幢都值五百两金子。不光如此,这位国王还下诏召集歌舞声乐人士共襄盛举,对前来应征的人都给予了大量的赏赐。这个消息传到了国外,有许多穷人多达五百人汇聚在一起浩浩荡荡直扑法会现场,当他们走到精舍时钱粮均以告尽,只好去到精舍上座面前祈请出家。上座长老入定观察到这五百人时维卫佛驻世时期一位贤者家中的奴仆,因为曾经为僧众制作饮食,又听到了僧众的开示,因此得以往返人天福禄无尽,直到今生福报才得以耗完,尽管如此,僧众开示的如法之言依然安存于心,应该是可以得度上岸之人。上座随即为之剃除须发,演说圣戒,而后带到国王宫中接受国王的供奉。这些人生大欢喜,他们的师父知其心就说道:“众生供养不可妄得,假如不能够以至诚之心修行而接受众生供养的话,当累劫之中为施主做牛做马或奴婢。”这五百位刚出家的比丘听到开示吓得汗毛倒竖,纷纷表示要励精图治,用心修行。九十天后,这五百位比丘都证得了阿罗汉圣果。
这些比丘得成正果以后,都想说明其证果因缘,于是走进供养五百位婆罗门教徒的王宫里说道:“心中的贪嗔痴三毒业已肃清,导致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已经断尽,五蕴和种种外境都已经不再干扰我们内心的清净。在座的各位有谁能够比得了我们?”
在座的人都面面相觑,不敢应对。有人就问道:“大师们何出此言?”
比丘们回答道:“我们本是有艺在身的人,本来是为求取珍宝才会上路,结果走到半路盘缠用尽只好出家修行,没曾想如今都已经证得阿罗汉圣果,出离了三界而不再轮回。这三界之中的所有的邪恶我们都已经彻底扑灭干净再无丝毫,承蒙大师天高地厚之重恩才使得我们如今安住在极乐境界之中。”
原文:
法言。染神亿劫不朽煎熬生死。得道乃止。昔佛泥曰后五百十年。有一国王。精进勇猛世所希有。供养六万沙门三月一时。甘香肴膳极世之味。最上座道人博综群籍探古达今得应真。去此国东四百八十里有一国王。供养五百婆罗门。亦尽世之美。作百种幢幡装校缯彩绵洁金宝杂物。一幢直五百两金。以此伎乐而娱乐之。其有能作此技艺者。便以与之。诸国贫人闻彼国王有此宝物。各各四面云集合五百人。路由精舍。各习技艺欲取彼宝。粮食乏尽不能得达。便诣上座前求作沙门。上座即观之。乃惟卫佛时贤者家奴客。曾为道人作食饮。又闻法言。从是以来天上人中受福自然。福今始尽法言故存。此等可度。便下须发授以戒法。将入宫食还大欢喜。师知其意为说此饭不可妄食。人无至诚而食此饭者。当累劫为王作牛马奴婢。五百新学比丘。闻此恐怖厉志精进。九十日皆得应真。比丘已得道。欲自说本末。便大走行唤入王门共相扑来。三毒十二因缘五阴六衰我皆扑之。谁能与我对者。众坐愕然。此何言也。比丘曰吾等本习技艺取彼宝利养。为沙门自致罗汉。三界众邪吾等已扑灭之。蒙大师恩快乐无极
(一一)
有兄弟俩虽资财无数,富可敌国,但却父母双亡。这兄弟俩志趣各不相同,哥哥志在追求出世之道,而弟弟情趣却在追随世间荣华富贵贪念美色。离他们住处不远有一鸡鸣精舍,哥哥进场去到精舍参禅悟道,完全不理家中事务。弟弟很是恼火,埋怨道:“哥哥,我们兄弟俩父母早亡,本就应当齐心协力经营家业,用心生活。而你却置家中事务于不顾,反而追随沙门听经闻法,参禅悟道。难道这些沙门能够给到你荣华富贵吗?再这样下去,我们所拥有的财富也就日渐消耗,从而使得家道中落,被世人耻笑,还以为我们没有能力经营好祖产祖业,将来还说不一定人财两空,门户断绝。为人之子,当建立功勋,效命家国,继承和发扬列祖列宗高风亮节,使得家道日盛,不废产业。也只有这样做,方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孝子。”
哥哥回应道:“弟弟。为人子孙,当皈依三宝,奉持五戒,广行十善,六度万行,参悟真理,收心摄意,制心一处,以解脱之道教化亲友,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孝。出世之道和俗世之道这一自然规律本就相反。出世之道所喜欢的是世俗中人所厌恶的,而世俗之人所珍爱的恰恰又是出世之人所轻贱的。有智之人与愚痴之人就好比是光明与黑暗一般而不能共存。正因为如此,有智之人去除冥闇安住光明从而能够出离生死苦海安住在极乐境界之中。你的最爱恰恰是我的苦恼,世间万有本来虚无,皆因因缘和合而生,也因因缘违和而灭,无有一物真实不虚,世人徒劳不知辛苦,最终人财两空,一无所获,只有在追求如同梦幻泡影如露如电的五欲之乐过程中所形成的业力如影随形,辗转六道,枉受辛苦。”
弟弟见哥哥如是说,心中嗔恚更加猛烈,把头扭向一边不加理睬。哥哥见弟弟油盐不进,于是说道:“你以追求五欲之乐为最爱,而我以追求涅槃寂静为最爱。那我就净身出户皈命三宝出家修行吧。肉身寄世恍如粉尘,意外未来谁先来临?生生世世为罪业所纠缠而无一刻宁日。所以我才要舍离世间趋吉避凶,安住吉祥涅磐境界。”
弟弟见说服不了哥哥,也只好沉默。哥哥随后出家修行,精进诵经忆念正道,收心摄意,禅定双修,用心思惟世间万有绝对真相未曾懈怠,严格按照三十七道品的要求节制身心,不久之后即证得了阿罗汉圣果而出离了三界。当哥哥证得道果之后随即来到弟弟家中劝化使之奉持佛法,劝喻受持五戒广行十善乃生天根本,布施学问是般若智慧之基础。弟弟心头之火更加猛烈,恨恨有声说道:“你要自己出家废弃家业,毁坏门户,为何还要来劝化我步人后尘?你赶快走吧,不要耽误我享乐红尘。”
哥哥见弟弟顽固不化,只好摇摇头走了。
弟弟贪爱家业无有厌足,在这中间从未思惟将离苦得乐之正法安住于心。身坏命终之后堕落畜生道托生为牛,那牛长得特别肥大而且力大无穷,就有人买来驮盐买卖。年深日久那牛就骨瘦如柴,气力衰微,被主人鞭打之后才能够走动。有一天哥哥在空中云游见到此情此景,于是入定观察心知是弟弟转世为牛,随即用神通力使这牛知晓因果。牛知道前因后果后不禁悲从中来,自责过去不造善业悭贪嫉妒成性,不信佛法轻慢僧众,胆大妄为不信哥哥言语,以致违背圣教纵情声色从而堕落在畜生道中摄身为牛,如今年老体衰疲倦困乏。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想到此处,不禁潸然泪下,悲从中来。哥哥知悉弟弟心念,也不禁怅然哀伤,于是为牛主叙说因缘道:“这牛前身本是我弟,只因不信三宝背离真理追求虚伪,悭贪嫉妒贪求五欲之乐而不肯修习布施,以致今生为牛饱受劳顿。如此下场甚是值得同情,如今年老再也不堪使用,不如布施于我让它得以善终。”
牛主见到此情此景,不禁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听完此语就把这老牛布施给了罗汉比丘。比丘把牛牵回寺里,每日里为它诵念三皈依,身坏命终之后投生在了忉利天。
那些商人心中暗自念言:我等贪得无厌,虽勤苦经营却终失所有,既不能修习布施,又不能奉持佛法,不知离苦得乐解决之道,一旦身坏命终之后也难免此等下场,不如即时出家修行解脱之道。想到此处,把红尘后世安顿好后也出家修行。由于他们的精进不懈,不久之后也证得了阿罗汉圣果。
由此可见,世间所有财宝并不能够真正利益于人,而敬奉三宝,修正身口意行为使之符合正法,广学多闻深入经藏就能够使得后世之中安住在极乐境界之中。
原文:
昔者兄弟二人居。大势富贵资财无量。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居近波利弗。鸡鸣精舍去之不远。兄专行学咨受经道不预家计。其弟见兄不亲家事恒嫌恨之。共为兄弟。父母早终。勤苦念生活。反弃家业追逐沙门听受佛经。沙门岂能与汝衣财宝耶。家转贫狭财物日耗人所蚩笑。谓之懈废门户绝灭。凡为人子当立功效。继续父母功勋不废。乃为孝子耳。兄报之曰。五戒十善供养三宝行六度。坐禅念定以道化亲。乃为孝耳。道俗相反自然之数。道之所乐俗之所恶。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智愚不同谋犹明冥。不可共处是故慧人去冥就明以致道真。卿今所乐苦恼之我。一切空无虚伪不真。迷谬计有岂知苦辛。其弟含恚俾头不信。兄见如是便谓曰。卿贪家事以财为贵。吾好经道以慧为珍。今欲舍家归命福田。计命寄世忽若飞尘。无常卒至为罪所缠。是故舍世避危就安。弟见兄意志趣道谊寂然无报。兄则去家行作沙门。夙夜精进诵经念道一心坐禅。分别思惟未曾休息懈怠。即具根力三十七品。行合经法成道果证。往到弟所劝令奉法。五戒十善生天之本。布施学问道慧之基。弟闻此言嗔恚更盛。即答兄曰。卿自应废不亲家业毁坏门户。可独为此勿复教我。疾出门去莫预我事。兄便舍去。弟贪家业汲汲不休。未曾以法而住其心。然后寿终堕牛中肥盛甚大。贾客买取载盐贩之。往返有数。牛遂羸顿不能复前。上阪困顿躄卧不起。贾人策挝摇头才动。时兄游行飞在虚空。遥见如是。即时思惟。知从何来。观见其本本是其弟。便谓之曰。弟汝所居舍宅田地汲汲所乐。今为所在。而自投身堕牛畜中。即以威神照示本命。即自识知泪出。自责本行不善悭贪嫉妒。不信佛法轻慢圣众。快心恣意不信兄语。违戾圣教抵突自用故堕牛中。疲顿困劣悔当何逮。兄知心念怆然哀伤。即为牛主说其本末。事状如是。本是我弟。不信三尊背真向伪。悭妒自恣贪求不施。堕牛中羸瘦困劣甚可愍伤。今已老极疲不中用。幸以惠我济其残命。贾人闻之便以施与。即将牛去还至寺中。使念三宝饭食随时。其命终尽得生忉利。时众贾客各自念言。我等勤治生无厌。不能施与又不奉法不识道谊。死亦恐然不免此类。便共出舍。捐其妻子弃所珍玩。行作沙门精进不懈。皆亦得道。由是观之。世间财宝不益于人。奉敬三尊修身学慧博闻行道世世获安。
(一二)
译文
舍卫国有一穷人家中有一棵葡萄树,上面结了几串葡萄。这位穷人就想把这葡萄布施给僧团,但之前国王已经发愿供养僧团一个月而未能如愿。一月之后才遇到一比丘。当穷人把这几串葡萄布施给比丘而后说道:“我这葡萄在一月之前就想布施供养给僧团了,如今终于得偿所愿了。”
比丘说道:“你已经是布施一个月了。”
这位穷人很是惊讶,说道:“我只有这几串葡萄,哪能够布施供养一个月呢?”
比丘回答道:“在这之前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你都在发愿要布施供养,所以才会说你已经布施供养一个月了。”
世间有十八大事难逢难遇,一是值遇诸佛难;二是佛陀驻世时期出生为人难;三是就算是出生在人道要想生到佛陀所在国度难;四是就算是出生在佛陀驻世国度要想生到富贵人家难;五是就算是出生在富贵人家要想六根完备也难;六是身体虽然健康有钱也难;七是就算是有钱而值遇大善知识也难;八是就算是遇到大善知识要想获得大智慧也是非常之难;九是就算是有智慧要想生起慈悲心也是很难;十是就算是有慈悲之心能够布施也是非常之难;十一是就算是能够修习布施想要遇到贤善有德之人应供也是非常之难;十二是就算是知道有贤善有德之人驻世要想去拜访聆听教诲也是非常之难;十三是就算是去到贤善有德之人住处能够恭听教诲开示也是非常之难;十四是就算是听到开示能够听得明白也是非常之难;十五是就算是能够听得明白想要得到大智慧更难;()十六是就算是能够得到智慧,依教奉行则是更难。(原经文缺失,故此提为十六难。)
原文:
昔者舍卫国有一贫家。庭中有蒲桃树。上有数穗。念欲即施道人。时国王先前请食一月。是贫家力势不如。王正玄许一月。乃得一道人便持施之。语道人言。念欲施来一月。今乃得愿。道人语优婆夷。以一月中施矣。优婆夷言。我但一穗蒲桃施耳。那得一月施。道人言。但一月中念欲施。则为一月也
有十八事。人于世间甚大难。一者值佛世难。二者正使值佛。成得为人难。三者正使得成为人。在中国生难。四者正使在中国生。种姓家难。五者正使在种姓家。四支六情完具难。六者正使四支六情完具。财产难。七者正使得财产。善知识难。八者正使得善知识。智慧难。九者正使得智慧。善心难。十者正使得善心。能布施难。十一者正使能布施。欲得贤善有德人难。十二者正使得贤善有德人。往至其所难。十三者正至其所。得宜适难。十四者正使得宜适。受听问讯说中正难。十六者正使得中正。解智慧难。十七者正使得解智慧。能受深经种种难。是为十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