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佛陀云游于舍卫国,住在祇树给孤独园里。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弟子们聚在一起,聆听佛陀的讲经说法。
当时,佛陀对弟子们说:“弟子们啊!我今天给大家所宣说的是‘七法善法’。如果你们中间有哪位弟子能够成就‘七法善法’的话,那么,对于贤圣之道,就能得到欢喜与安乐,从而会彻底地断尽烦恼,离苦得乐。”
弟子们回答道:“世尊!我们当会认真地听您宣说,认真地了知‘七法善法’的真义。”
佛陀对弟子们说:“七法即:知法、知义、知时、知节、知己、知众,知人胜如。”
“弟子们!首先,你们要了解,什么叫‘知法’?知法是‘七法善法’中的第一法。而‘知法’的内容又细分为十二种,也就是十二部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
第一,正经。就是十二部经。即那些契合众生根基、符合佛教义理的经典,也就是那些散文体的经典。
第二,歌咏。就是在经文里,以歌颂形式出现的诗文,在佛经中进行归纳的诗偈,就像是歌咏的形式。
第三,是记说。什么叫记说呢?就是与授记等义。就是佛对菩萨或发心修行的人给予将来证果、成佛的预记。
第四,偈咃,又称为伽陀,它全部是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说。它与歌咏在总体上有相仿之处。
第五,因缘。是指诸法生灭缘起的一些教化法门,或者说自然界的一些运行规律。
第六,撰录。就是指为众生说法时,为了方便说法,往往会采取一些比喻的方式,将佛法的义理委婉间接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听闻者能够快速地接受并领悟。如《百喻经》等。
第七,本起。通俗地讲,本起就是指佛在教化众生时所说事物的起因和由来,或教化弟子时所说的宿世之事。
第八,此说。此说就是‘自说’,比如我在对弟子说法时,往往有感而发,前面讲了一些经文,而后以偈颂的方式进行宣说。
第九,生处。指轮回转生的地方。如知道自己前世今生的因缘。
第十,广解。通过自己的参学和修持,能由浅入深,广说佛法的真理。
第十一,未曾有法。指佛弟子宣说佛法的能力和表现,如弟子阿难就具有四种灵活说法的方法:①面对出家男众时,他会站在出家男众的立场上说法;②面对出家女众时,他会站在出家女众的立场上说法;③面对男居士众时,他会站在男居士的立场上说法;④面对女居士众时,他会站在女居士的立场上说法;并能令四众弟子法喜充满。
第十二,说义。指对所学的佛法,能解说义理,这就是佛弟子‘知法’的体现。”
“弟子们!以上就是‘知法’的十二项内容。下面,我继续讲七法善法中的‘第二法’,为‘知义’”
弟子们说:“世尊!什么叫‘知义’呢?”
佛陀告诉弟子们说:“‘知义’是指佛弟子对佛陀所说的各种法、各种经、各种戒都烂熟于胸,而且都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知义’。因为我们在领会佛法的时候,决不能机械,也不能教条。”
“弟子们!比如说,我们学习‘四谛’的意义,是要明白什么是苦集灭道。要知道轮回就是‘苦’;‘集’就是烦恼,‘灭’就是念想。知道‘道’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到达寂灭真谛的路。这就叫善知义。否则,就叫不知义。”
“下面,我继续讲七法善法中的‘第三法’,为‘知时’”
弟子们说:“世尊!什么叫‘知时’呢?”
佛陀告诉弟子们说:“‘知时’,是指佛弟子应知道什么时候从基础上修习;什么时候进入高等级的修习;什么时候进行中等级的修习。这就叫做知时。”
“弟子们!如果说,某某弟子想通过自己的修行,获得解脱道阿罗汉果位。一般来说,都要经过初果须陀含、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的修行阶段。也就是说,修行也要循序渐进,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如果作为佛弟子,能知道自己修行的次第到了什么程度,就是善于知时。否则,就叫不知时。”
“下面,我继续讲七法善法中的‘第四法’,为‘知节’”
弟子们说:“世尊!什么叫‘知节’呢?”
佛陀告诉弟子们说:“‘知节’,用通俗的一句话讲,就是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说,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该说话的时候就大胆地说话,不要结结巴巴;该闭嘴的时候就一句话不要讲,不要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该静修的时候就好好静修,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弟子们啊!你们要明白,这里的‘节’,实际上是指‘度’,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把它限定在一个必要的尺度之内,时刻都把握好自己的方寸,否则,就叫不知节。”
“下面,我继续讲七法善法中的‘第五法’,为‘知己’”
弟子们说:“世尊!什么叫‘知己’呢?”
佛陀告诉弟子们说:“‘知己’,指的是佛弟子要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份量是轻还是重?侧重于自省与内省。就是弟子们时时都要保持头脑清醒,对自己的一切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能糊里糊涂过日子。否则,就叫不知己。”
“下面,我继续讲七法善法中的‘第六法’,为‘知众’”
弟子们说:“世尊!什么叫‘知众’呢?”
佛陀告诉弟子们说:“‘知众’,是指佛弟子要具体地了解各类人。能分辨出哪些属于刹帝利众;哪些属于婆罗门众;哪些为居士众;哪些为出家弟子。
“弟子们啊!作为一个传播佛法的修行人,我们要知己知彼,熟悉各种人的情况,这对于佛法的广泛而快速地传播,以期度化更多的众生,肯定是有所帮助的。”
“下面,我继续讲七法善法中的‘第七法’,为‘知人胜如’”
弟子们说:弟子们说:“世尊!什么叫‘知人胜如’呢?”
佛陀告诉弟子们说:“‘知人胜如’,就是我们对各种各样的人的根机的优劣,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当然,要拥有这种功夫,很不一般,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必须从外相上进行分析与判断。这里,我列举九种情况,这是一种由大到小的、由浅入深的探究方式。
第一,对一般人可以判断为两种人,一种是有信仰的,一种是没有信仰的。有信仰的,就称之为‘胜’;无信仰的就称之为‘劣’。可以想像,一个人连起码的善恶观念都没有,若为非作歹毫无顾虑,那么这种人不仅下劣,而且是十分可怕了。
第二,是对有信仰的人再进一步划分。有信仰的人,也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常去拜见出家人,去请教一些义理;而另一种是极少去寺院和出家人那里。前者称为之为胜,后者就不太好了。
第三,拜见出家人的也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去出家人那里,对出家弟子很是恭敬礼拜,另一种是不礼敬出家弟子。一些人经常到出家师父那里去溜达,但是没有一点恭敬心,他们纯粹就是为了找出家人寻开心,或者有求于出家人。这种人很是可恶的,理当远离。
第四,礼敬出家人的也有两种,一种是向出家人问经访道的,一种是不问经不问道的。这种人我们也时常可见,他们见了师父,闭口不谈佛法,竟说些乌七八糟的世尘俗琐事,张家长李家短,罗罗嗦嗦没完没了。这种人的动机有问题,作为出家佛弟子,应对这些人予以当头棒喝。
第五,问经的人,也有两种。一种是一门心思,心无旁骛地听着师父的讲解。另一种是心猿意马,表面上十分虔诚,心思却飞到天边,甚至对师父的说教不屑一顾。而后一种人,便是十分地可恶了。
第六,一心听经的人,也可以分作两种。一种人听了经法以后,就能按照师父说的去努力实施,去老实奉行;而另一种人则是听得很入神,可是出了师父的寮房,便把师父所讲的抛之脑后,当作了耳边风。
第七,听法而能受持的人,也分为二种。一种是听法后能够悉心观察其中之义,用心体会与揣摩;而另一种则是听了就老实去做,却不会去用心体悟观察,因此,他们的层次也就停留在听闻与实施的层面,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八,闻法观义的人也有二种,一种为知法、知义、向于法、随顺于法、能依法修行;另一种为不知法、不知义、不向于法,不随顺于法、不依法修行。就是说要按照法则办事,这样才能称之为胜。反之,则称之为劣。比如说,有的人做事很热心,也很卖力,随意教人布施某某贫穷地区,但是他所做的事往往成效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他并不知道那个贫穷地区需要的是什么?是缺粮还是缺水?是需要建学校?还是建医院?因为他做的事情,不合规,不如法,帮忙帮过了火。他是越帮越忙,越忙越乱。这种人,当然是没有多少功德可言的。
第九,知法、知义、向于法、随顺于法、依法修行的人,也分为两种:一种为饶益自已,而求安隐快乐;另一种则是相反。就是自己求得了佛法,从而在佛法中收获了法益。既饶益自己,也饶益多人,这种就是菩萨的自利利他的行为。这些人为极第一,最为胜、为尊、为妙。比如由于有了牛,就有乳,由于有乳就有酪,由于有酪生酥,由于生酥而有熟酥,由于熟酥而有酥精那样。酥精就是在五味当中,为极第一、最为胜、为尊、为妙。如有人能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能慈悲为怀,像菩萨那样普度众生,这种人就如上述所说的:为第一,为最胜、为尊、为妙,这叫做佛弟子能‘知人胜劣’。”
“弟子们啊!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必须明白‘七法善法’的真义,并能依法修行。才能彻底地断尽烦恼,离苦得乐。”
佛陀说完上述七法善法经法后,弟子们满心欢喜,纷纷表示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