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有些人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小乘佛教?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弄清什么叫“小乘”。小乘,梵语为hãnayàna。其中,hãna含有恶劣的、下贱的、卑鄙的、低级的、庸俗的、被唾弃的等意思,通常用来骂人。yàna是指车辆、车乘、交通工具。相对于Hãnayàna的是Mahàyàna(大乘)。mahà含有伟大的、高贵的、崇高的等意思,因此将hãnayàna翻译为“小乘”,其原意为卑劣乘、下贱乘。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大乘”、“小乘”呢?话说在佛灭(佛陀入般涅槃)后五百多年(公元前1世纪),印度本土兴起了一场佛教改革运动,主张修行菩萨道,普度众生,并以成就佛果为最终目标。这些新兴起的佛教自称“大乘”,并把以前的佛教传统和当时与之并行的说一切有部、经量部、大众部等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
然而,上座部佛教早在佛灭二百多年的阿首咖王(Asoka,阿育王,公元前3世纪在位)时期,即从印度往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大乘”“小乘”之分是在其后两百多年才发生于南亚次大陆的事。所以,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整套巴利三藏及其注释中,都找不到“大乘”、“小乘”等北传佛教的专有名词。
就好像中国大陆在20世纪50-60年代经历了“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如果你一定要把“四类分子”等的帽子硬扣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头上,很容易闹出历史笑话!
无论如何,事实胜于雄辩!凡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盛行的国家或地区,几乎都是全民信教的。难道所谓的“小乘”“自了汉”,能够将85%以上的缅甸人、90%以上的泰国人感化成为佛教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