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捺斯城近郊的鹿养苑,世尊白五比丘言:
诸比丘,出家人应避两边(anta):
1.沉缅于色声享受,此为卑贱,低下,庸俗,无益。
2.执迷于自我折磨,此为痛苦,荒唐无益。
抛弃此两个极端,如来了悟中道,增长知见,趋向安乐,智慧,菩提和涅槃。
诸比丘,何为如来所悟增长知见,趋向安乐,觉悟,菩提和涅槃之中道?
如来所悟中道为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比丘,此是苦谛。
生为苦,老为苦,病为苦,死为苦,怨憎会为苦,爱别离为苦,求不得为苦,总之,此五蕴之聚即是苦。
诸比丘,此是集谛。
轮回(ponobhavika)之因即是贪,以情欲执著彼此,贪执感官享受(kamatanha),贪执有生(bhavatanha),贪执无生(vibhavatanha)。
诸比丘,此是灭谛。
彻底远离断除贪欲,舍离,由此得到解脱,无有任何执著。
诸比丘,此是道谛。
此乃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此是苦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应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苦,我已知。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2.此是集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此是苦之因,我应断。
此是苦之因,我应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此是苦之因,我已断。
此是苦之因,我已断。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3.此是灭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应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灭,我已证。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4.此是道谛。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应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末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此是道,我已修。
诸比丘,我对闻所未闻之法生起眼,识,智,悟,光。
(佛陀在结束此经时说:)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在我没有真正以此十二种形式,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之智之前,我没有于此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中,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 (Anuttara sammasambodhi)。
“诸比丘,于此三个方面,我以十二种形式,真正明了四圣谛绝对真实如理智慧之后,我即向世间,包括天人、魔王、梵天,以及梵志人天等,宣称我已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Anuttara sammasambodhi)。
“我生起知见和智观(nanaddassana),得不可退转的解脱。这是我最后一生,今后更无他生。”
世尊如是讲说了此经,欢喜雀跃的比丘们欢呼赞叹世尊之语。
听着如此精辟阐述的佛法,乔陈如尊者即得清净无染的法眼(Dhammacakkhu),觉悟了缘生缘灭之理。
当佛陀讲说此《转法轮经》时,众地神高声欢呼:“此微妙甚深之法非梵志、天人、魔王、乃至梵天所能说,今由世尊于波罗捺斯的鹿养苑开说。”
听到这一消息,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以及色究竟天,一切天人同时发出了喜悦的赞叹之声。
此时此刻,欢呼声即时传遍了整个梵天世界,于此同时,三千大干世界震动不止。
一道豪光,远胜于天人之光照亮了大千世界。世尊说道:“朋友,桥陈如,你确实明白了,朋友,桥陈如,你真正明白了。”
因此,桥陈如尊者被称为阿若桥陈如。
《转法轮经》的一点醒思:
1,佛教建筑于自我体验,因此是理智的,而非玄学。
2,佛陀抛弃了一切权威,开发了自己的中道学说。
3,佛教是生活之道,是生活方式。
4,佛教的关键在于理性的悟解。
5.盲目的信仰被丢在一边。
6,强调了修证的重要性,而非信仰和教条。只有信仰和教条不能使众生得以解脱。
7.在《吠陀》经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祭祀与佛教毫无关系。
8.没有授予思典的神祗。
9.没有联系人神的僧侣阶层。
10.戒定慧是达到涅槃的必经途径。
11.佛教的基础是可以被实践证实的四圣谛。
12.四谛与人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佛教与人具共同轴心,且是以内心为主。
13.佛陀独自觉悟了四谛,以他自己的话,就是:此法闻所未闻。
14.作为真理,四谛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15.第一苦谛涉及了自我,或自体的构成,以及生命中不同阶段。人们应对此加以分析检验和考证,这种实践将给人带来对自己的正确理解。
16.对第一谛理性的认识将铲除苦因。此第二谛谈到一般众生对感官外部事物的心理态度。
17.第二苦谛所关心的是潜伏在我们众生内心的强大能量。
18.这种看不见的强大,不可抗拒的精神能量--贪是生命之苦的根源。
19.第二谛间接地谈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20.佛陀承认了生死轮回的存在。
21.业力学说,逻辑推理因此而得以暗示。
22.虽然第三灭谛以个人为基础,但是,不同于第一二俗谛(lokiya),它是超越逻辑、世间的如实谛(lokattara)。
23.第三谛则完全是自己觉悟,它是由精神之眼观见之法。
24.此谛由彻底的舍离而得。不但放弃外部世界,也无著于内心世界。
25.完全断除了执著就是第三谛的获证。但应注意,第三谛不是仅仅消灭了这种力量。不然的话,这将和断灭无异。涅槃必须由断除束缚众生于此世间的力量而获得。
26.应该明白,涅槃非可造,而是获证,可以在此一生中证得。这样,虽然轮回之说为佛教一主要教法。但是,佛教的目的不依盼来世。
27.第三谛须修习第四谛而获得。
28.要消除这一强大的力量,八种具有威力的法门必须得到充分的开发。
29.所有此八法皆为心法。
30.八种强大的善心法集中起来击破一个人潜在的恶法。
31.究竟清净,从轮回中得到彻底的解脱,远离一切情欲和非死(amata)等,都是此无上涅槃的随喜功用。
32.这种解脱为圆满或为绝对纯净?后者更为确切。
33.在此每一种情形之下,有人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得以圆满?谁得以净化?在佛教中,无有众生,亦无恒久实体,但有意识的川流不息。
更准确地说,由消除烦恼不净,此迁流不息的意识得以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