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诵《弥陀经》《金刚经》,可以再加上《地藏经》吗?
师:可以。如果觉得不够再加上《普门品》,越热闹越好!
万物生长因静始发,身心宁静昼夜均等,动静湛然四季循环,大道至简回归自然。长寿型的动植物,静态远远超过动态,所以才长寿。人要长寿,身心宁静的时间必须多于活动的时间。
修法要一门深入。有的人觉得一门不够,还要两门、三门。这说明他一样都抓不住,一样也捕捉不到。因为他的心空虚茫然,神识散乱,所以抓一个不够,要抓几个,只有一天到晚乱哄哄的才觉得踏实,才有安全感。
大道至简,简能入道。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简单、单纯。复杂的人生与道相违背,导致人性堕落。佛教讲单纯心是入道的根本。道教讲赤子之心,也就是心性要像婴儿那样纯真无暇才能入道。基督教讲天国是孩子的,什么时候把心修得像婴儿般天真单纯,就能与上帝同一体。
想知道自己的心是不是单纯,离道是远是近,伸出手看看掌纹就知道。如果掌纹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像地图一样横七竖八,今生想成就恐怕不容易,仅此一点,足以证明你今生修道比别人困难。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在自己的掌纹上已经尽显无遗。有的人越热闹越兴奋,越能找到感觉;一旦独处,便觉得孤独、寂寞、无聊、空虚,总想找人聊天,喜欢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说是道非。这种人永远进入不了内在宁静、祥和的状态。想获得真正的祥和,只有让心宁静。只有宁静才能与万物同一体。当身心统一、宁静时,内在灵性的力量才能释放出去,并接收和领纳外来的力量。
静是生命回归的唯一途径,此静并非默然不动。古人讲最高境界是身动心闲,凡夫却是心动身闲。成就的人一定是身动心闲。身体越动,他的心越闲,越宁静,越能捕捉到感觉;事情越是十万火急,越能显出他一夫抵万勇的镇定自若与气定神闲。心无所住、无所事事时,反而容易丢掉觉知,心往外驰,胡思乱想,产生杂念。但大多数人恰恰在无所事事、心无所住时,头脑比较清醒,思维比较清晰,能说会做;一到紧要关头,就头脑信息中断,觉知丢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有极少数人压力越大,事务越繁忙,越是关键时刻,越镇定,越打不起妄想。因为他的身、心与事三者已经融为一体了。
为什么我们要修一个法,并且抓住它,在上面大做文章呢?目的就是让你在心上做一件事,一旦有事做,你就不会妄念纷飞,思前想后,忙于万事了。把你的心捆绑在一件事上,就是要遏制你的心猿意马。当通过一个法让你的心宁静下来以后,连这个法也要舍去,让心自然归于宁静,不需再借助任何方法和外力。但是,目前我们尚未达到这个阶段。你能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坚持半年(半年是对上等根器人而言,一般人需要三年来训练这颗心,以达到制心一处),做完了立刻放下,再专注在另一件事上,也就是让你的心始终住在一件事上。倘若能这样三年不变,将来有一天突然不给你事做时,你便可达到无事于心、无心于事,你的心里不再有事,事再也钻不进你的心里了。能保持不思、不想、不乱,成道才有希望。
很多人平时能说会道,似乎是个人才;一旦遇事,马上晕头转向;要是多做几件事,多接触几个人,简直就是一个没有头脑、没有灵魂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生以来他就没有踏踏实实地做过一件事、一份工作、一番事业,从来都是游手好闲,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心始终漂浮着,没有落在一件具体的事上,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专注在一件事上并持之以恒。这种人注定学不了佛。
一个人无论修了多少法,拜访了多少明师,跑了多少寺庙,读诵了多少法本,如果不能在一个法上苦苦执着地修上三年,不能静下心来在一件事上专注三年,这个人是不会有成就的。你白天所做所想与夜间所梦是否相关?如果晚上做的梦与你白天所想所做风马牛不相及,想成道不过是痴心妄想!永明禅师讲过入道的十大特征,也即检验入道的十大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白天念佛,晚上梦境也念佛;白天参禅,晚上梦境也参禅;白天学律,晚上梦境也学律。达不到这样,你说你入道了,那是自欺欺人。你白天织毛衣,晚上做梦没有织毛衣,白天打字,晚上做梦没有打字,想入道绝无可能。专心织毛衣和专心打坐、专心念佛、专心诵律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本质上毫无区别。古人讲专注即是禅,即是修道。
一个人走钢丝已经走得一心不乱了,你何必要求他放弃走钢丝来跟你坐禅,以达到一心不乱呢?但是,如果一个通过走钢丝达到一心不乱的人来坐禅,他很快就能捕捉到如同走钢丝一般的一心不乱。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在另一个领域通过专注地工作获得了三摩地。如果让他换一个环境,采用新的形式和方法,头几天可能难以上手,但他很快就会适应并捕捉到一心不乱。因为他早已证到了一心不乱。如果在自己的领域里从未达到过高度专注和一心不乱,想在另外一个领域达到高度专注和一心不乱,那是痴心妄想!
一个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从未达到过忘我:忘掉吃饭,忘掉疲劳,忘掉时间、空间,从没有体验过这种忘我境界的人来学佛,参禅打坐,常常是一会儿觉得腿痛,一会儿觉得肚子饿,一会儿觉得不适应环境,感觉屋子不是太空旷,大得吓人,就是小得令人压抑,他怎么都无法进入内在宁静与和谐的状态。如果心始终处于宁静、和谐的状态,外在的环境又怎么可能影响到你,你哪里还会在乎屋子是大是小,今天是晴天还是阴天,是高温还是低温呢?空不掉外在的环境,你就进入不了内在宁静的状态。有些人在跟别人说话、聊天、谈工作时,一开口总是怪别人,出了问题总在外面找原因:抱怨环境不好,说别人不跟他合作,不协助他……总之就他对,别人都错,事不成都是别人的原因,与他无关。这种人从不向内找,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说他一句,他有十个百个理由来反驳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关他的事。为什么这种人爱推脱呢?心灵太脆弱了,不敢担当。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尚且不能担当,诡辩、推辞、推卸,又怎么配学佛?更别说成佛了!
谁知道佛的心量?我常比喻佛心如同大地。如果理解不了佛的心量,就想想大地。实际上佛的心量远远超越了大地。古人喻佛心量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心承载着山河大地、宇宙虚空。大地能默默地承受一切垃圾、污秽,甚至越肮脏的东西,越能令其生长出好的农作物,化一切腐朽为神奇。
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情操,显出一个人的胆识。有一种人平时不需要他时,他信誓旦旦,口出狂言,大包大揽;一旦遇事,跑得比谁都快,而且还能找出一堆理由为自己解释、开脱。犯了错,要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要接受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其实犯错误也是一种境界,何须辩护解释?连这点境界都没有,还学什么佛?
古人讲,下等根器的人,一压就瘫痪;中等根基的人,变压力为动力;上等根器的人,天生只有动力,没有压力,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环境和力量,不需要督促,他天生就是这个种。当皇帝的天生就能当皇帝,当祖师的天生就是祖师,当家的天生就能当家。不需要培训、教导,一到这个位置,一到这个环境,他自然就得心应手,任运自如,全然投入,而且步步有节。他的内在始终充溢着一股光明、积极、向上的力量。你们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人?希望下等根器的人,先天不足后天补;中等根器的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等根器的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