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职场这个江湖,有多少故事不断上演?上下级的倾轧,同事的嫉妒,什么潜规则,什么性骚扰,什么《杜拉拉升职记》的畅销,职场生存指导的流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副闹哄哄的职场乱相,职场到底怎么了?
说到这里,恐怕每个人都有一大堆感慨。人生在世,生存是第一要务,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工作,为自己和家人赚取衣食,求得温饱。从刚参加工作的愣头青到两鬓苍苍的老人,一个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人一生大部分的时光都在职场拼杀。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争名夺利之举,根本和佛家的观点背道而驰,要是用佛家的态度,恐怕得远离职场。
从表面上看,佛教是一种宗教,最终指向出世的彼岸世界,必然要强调超越世间与克服世俗的欲念,而财富经常被理解为欲望的象征,这强化了财富与佛法的对立。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佛教看来,佛教徒在完成出离的任务之前,首先应该履行世间的责任。《善生经》中提到,修行者首先应该尊重父母、师长、妻妇、亲族,“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此法在世间,智者所撰择;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而完成这种任务,“先当习伎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这是修行者必须履行的职责。也就是说,从事世间的经济活动,以保证自己完成世俗的义务,这是佛教徒必须去做的事情。
再者,经济生活从实质上来说,也是不离实相的。《华严经》说:“一切治生产实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生产经商,佛法就在其中。至于现在所提倡的“人间佛教”,主张佛法不在世外,就在世间、生活中,那么,经济生活当中自然也有佛法。
总之,在佛教看来,财富本身并没有罪过。问题取决于:(一)取得财富的方法。只要“如法”——符合佛教以及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去取得财富,从事经济生活,都是允许的。佛经对于如理如法取得、使用的财富,称为“净财”,也就是“清净的财富”。净财不但是维持生计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能利益社会、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