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鹦鹉〕
此本生经历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一比丘所作之谈话。依据传说,此比丘于佛前被授以业处禅定法,彼住于拘萨罗国某国境之村近处之森林中。村人与此比丘以昼夜之住所,诸人于常时往来处所建立小舍,对彼尊敬而师事之,如是彼于彼处,入于雨期。然于最初之月,其村被火烧尽,村人之财产,殆归乌有,是故村人不与此比丘以好味之食;因此,此比丘虽住甚好,但为恶劣食物所恼,使四道四果均不能逮得。
如是三月雨期终了时,比丘往佛前问候,佛以亲切言语与之交谈后问曰:“汝盖多为食物所困扰,住居尚合意否?”比丘于申述一切事情。佛知此比丘住居之乐,佛语比丘:“汝比丘!沙门者若住居如意,应舍欲望之行动,满足于任何食物之所食,应行沙门之法。昔日之贤人,生为畜生时,自己住居于枯树,食树之屑粉,尚不为欲望所囚,满足而不弃友情,不飞往他处。汝何故云食物贫乏粗末,舍汝之乐住居耶?”佛应此比丘之请,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在雪山中恒河之岸,有一优昙波罗之森林,于此森林中住数百千之鹦鹉。其中有一只鹦鹉之王,彼于自己居住之树无果实时,残余之物,无论树之芽叶,树皮幼芽,皆为食物,饮恒河之水,甚是寡欲而满足,决不飞往其他之处所。
帝释天宫为彼寡欲满足之德所震动,帝释思考,立即前往观察于彼。于是帝释思欲对彼试探,依自己之神通力,使树枯槁,因此其树只余干穴,暴露而立于风雨之中。由干穴之中,散出屑粉,此鹦鹉之王,食其屑粉,饮恒河之水,而不飞往其他处所,对于风与日光,毫不挂虑,仍然住于优昙波罗之顶上。
帝释知彼之甚是寡欲,帝释自思:“自彼说示友情之德,与彼以赐物,于优昙波罗树上结甘味之果。”于是彼自变化为一只鹅鸟之姿,使其妻须阇化为阿修罗少女之姿立于先头,彼到达优昙波罗森林,栖于其近处之一树枝上。尔时与鹦鹉开始交谈而说第一之偈:
树多果实时。鸟群来食实
知树枯无实。飞往他诸所
帝释说如是第一偈后,为使鹦鹉离去其树而说第二之偈:
红嘴鸟!何故汝不去。何故坐枯木
春鸟!愿闻何缘由。不弃离枯木
于是鹦鹉王向帝释云:“鹅鸟!我之不舍此树而去,为对此树存感谢之念。”于是说次之二偈:
鹅鸟!死生苦乐皆相处。此为友人中友人
不以盛衰舍弃友。常念友人真与善
鹅鸟!如是我亦尽亲善。树为我亲亦友人
知树破灭我愿生。如此舍弃何得为
帝释闻彼之言,甚为满足,对彼赞赏后,欲赐彼物,而说次之二偈:
善哉!汝之友情与爱情。我今善得闻此语
汝今如此尊友情。贤者必可与赏赞
汝鸟鹦鹉请谛听。我今与汝以赐物
汝有心中所欲者。任何皆可向我求
鹦鹉之王闻此,选择赐物而说第七之偈:
鹅鸟!若汝与赐物。再使此树活
树枝出果实。结实成累累
甘果连繁荣。美事映光辉
于是帝释与彼赐物而说第八之偈:
吾友!汝见尊果树之姿。树枝出生多果实
优昙波罗汝可住。甘果连连美映辉
帝释说此终了,弃鹅鸟之姿,彼等夫妻现神通力,由恒河以手掬水,注入优昙波罗树之干上,尔时树之枝干忽然茂盛,生甘味之果实,露出如意宝山之状,美丽荣辉。鹦鹉之王见此,心中喜悦,赞赏帝释而说第九之偈:
眺得果实多。我心无限悦
帝释之一族。为我降幸福
帝释与鹦鹉赐物,使优昙波罗生出美丽果实后,连同帝妻须闇,回归自己住所。
对此说话,佛现等觉者说最后增添之偈:
鹦鹉愿如意。帝释再生实
伴妻贤能去。回归喜林苑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比丘!昔之贤人生为畜生,尚无贪欲之心,然汝于如斯解脱之道出家,何故不弃贪欲之心耶?汝须早往此处所住居。”佛命令彼,并对彼说业处之禅定法。──彼比丘立即赴森林,行观法,得阿罗汉位──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帝释是阿那律,鹦鹉之王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