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门圣贤

佛法FAQ常见问答
时间:2004-03-23 00:00:00  来源:  作者:

惠敏法师答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在家戒律】

  [杀生]

  1.家人坚持要点电蚊香薰死蚊子该怎么办?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2.佛教徒如何看待人工流产(堕胎)?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3.军警人员受戒后,若奉命必须与敌人作战,因而致对方于死地,是否犯杀生戒?

  [盗戒]

  1.拷贝电脑程式是否属于盗版行为?

  [五戒仪轨]

  1.受五戒前之请师仪式有何意义?

2.受五戒前为何需要遮难?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3.受戒时应如何发心?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4.如何才能得到受戒的好处?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5.受戒的意义为何?

  

  问:家中点电蚊香,我看到薰死蚊子时,很难过,就把插头拔掉,可是过一会儿,我儿子又把插头插回去,我该怎么办?

  答:因为有时候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个人完全可以作主的。你要想到别人,当别人还没有和我们一样的想法时,你一定要要求别人和我们一样,那是不能的。所以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可以不用。另一方面,早晚课时,你可以替家人回向。

  (讲于供斋开示,净苑,1993.7.22)

  

  问:佛教徒如何看待人工流产(堕胎)?

  答:(节录自《人生杂志》第125期,民国83年1月.刘淑美采访.转恶缘为善因-人工流产的另一种思考)

  以戒为师除烦恼

  虽然优生保健法已通过,身为一个佛教徒又该如何来看待堕胎?中华佛学研究所副教授惠敏法师分别从几个层次来谈,他表示,佛教徒也受国家法律的约束,所以第一个层次要考虑世间法律,在人工流合法化的国家内,“堕胎”基本上不犯法的。进一步要考量第二个层次-是否犯佛法的戒律。五戒中有一条不杀生戒,《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关于堕胎罪提到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是根本罪。“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关于生命的解释,各国的法律有不同的认定。经文中也有相关的论述“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自根命根,迦罗逻时”。所谓迦罗逻是胎内五位之一,即成胎以后初七日间的状态。《瑜伽师地论》卷一中进一步提到,此乃吾人“识”之最初依处。也就是说,成胎七日以后堕胎都会犯戒。基本上七天以内是很难察觉受孕,所以就得尽量避免发展到这个局面。不论婚内、婚外、或者未婚,不适合生育者就要把节育做好。

  不过,前面所说的是指受五戒的信徒,受戒就表示说自己发愿愿意这么持,法律虽然没有规定到这个层次,自己仍要自我要求。然而并不是说未受戒的信徒,不牵涉犯戒就可以无所顾忌。因为既然是戒律中所规定不应做的事,就属于不善的行为,这就要进一步谈到道德的层次。守戒原就是善的行为,值得遵循。而受戒者又在公开的场合下表明,更加上一种契约的行为,所以一旦违反,等于犯了二条:一是违背誓约,二是做了不善。所以未持戒或者舍戒,只是少了违背誓约这条罪,不善的行为仍然是事实,行为的本质仍是不善,并不因为没有犯戒而改变。

  欢喜心迎残障儿

  谈到优生保健的精神,惠敏法师提出一个理念,值得我们再去思考:优生保健法的立意是希望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而且对于因为被强暴而怀孕的妇女(值得同情)也有合法的保障。但是,单就是智障、畸形这个部份来看,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残障儿的出生,不见得绝对是家庭、社会的不幸,有时候反而为家庭带来一个新的契机。惠敏法师曾接触家有残障儿的家庭,父母仍然把小孩当个宝爱,反而觉得是有一个 生的伴。这位信徒,夫妻欣然接受这样一个孩子,不认为是苦或可耻,家庭反而更和谐兴旺。可能夫妻间因为这个孩子而有了共同关切的对象吧!他们不一定特别慈悲或者是个大菩萨,而是一旦愿意接受,就很可能化恶缘为善缘。

  对智障儿本身来说,活着也不一定比健全的人苦。苦桨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反而是头脑聪明,四肢健全者在人生中会遭遇更大的苦。拿自杀来说吧!会自杀的人一定是有忍无可忍的烦恼,可是却很少听说智障儿自杀,谁苦呢?

  一般人谈到智障、畸形儿,往往会说他们增加“社会成本”。但是换角度说,增加社会成本的,健全的人可能大于智障者。对社会造成强大伤害的,作奸犯科的,多半是头脑聪明、肢体完好,真正使社会动荡不安的,很少是这些智障者。

  化悔意为菩提心

  或许现在堕胎不犯法,也未犯戒,有人不得已已经堕胎了,却耽心果报而惶惶不安。毕竟这终究不是好事,先有一个不善因,免得了苦果吗?惠敏法师认为,避免不善因与苦果的恶性循环有一个原则,不可以此下策做为解决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乃至于有恃无恐地形成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应该承认这是不善之举,而心生悔意,不再重蹈覆辙,但是也不要让悔意成为阴影。如果因为强烈的罪恶感而意志消沉,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反而阻碍了行善的可能和潜力。既已成事实,何不让它成为一个发心向善的契机,进而对生命、家庭的价值和优生的意义有一层新的思考和认识。

  

  问:军警人员受戒后,若奉命必须与敌人作战,因而致对方于死地,是否犯杀生戒?

  答:警察在抓犯人时,通常会顾虑到对方的生命,不会看到犯人马上就将他一枪弊命。警方有规定,欲射击逃犯时,会先鸣空警告,纵使要射击时,也不会对准致命部位,而是射击腿部等处,使他不要逃走。因此对警方而言,也会尽量不去杀生,所以其实也是有顾虑到这个问题。

  但是军人所面临的状况就比较惊险,当他面对敌人时,不可能先鸣空开枪,而是要求尽量将对方一枪弊命。所以,如果真的战争发生时,你可以舍这条“不杀生”戒,或许会比较心安一些。等到战争结束,恢复和平之后,再重受也是可以的。这也是一个处理的方式,提供大家作参考。

  (讲于五戒正受开示,净苑,1993.11.13 )

  

  问:拷贝电脑程式是否属于盗版行为?若买不起电脑软体,心存“借用”之想,学好之后,就将程式消掉,如此是否仍犯盗戒?

  【摘要】尊重智慧财产权,应有诚意储蓄购买

  答:“盗版”在台湾可说是一种风气,不过现在已逐渐重视智慧财产权了。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盗戒”最根本的意义是说,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你就拿了他的东西,这就犯了盗戒。所以,根据这个原则来想,电脑软体的主人-或许是公司或个人,对于电脑软体的版权一定有所规定,因此,原则上我们必须遵重所有权人的规定。如果对方不愿意让你这么,你就不应该未经他的允许而这么做。

  所以,如果是因为教学上的需要,需要有种种的妥协的话,你可以向公司或所有权人接洽这件事情。向其表示因为学校经费、预算等因素,是否能有打折扣的余地等等,对方可能同意你们可以在某一种范围之下使用。总之,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这是一个原则。

  既然受五戒的话,我想这点应该遵守比较好,如此台湾的智慧财产权才能真正受到保障,对台湾整个的形象、保护智慧财产的推行也是有所帮助的。同时,你也可以很光明正大、问心无愧的说:“我也是一个智慧财产权的保护者。”

  若是个人学习的话,原则也是一样,如果真的只是要了解那个程式,可以在有购买这个程式的同学的电脑上学,不要将程式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否则到时如果舍不掉洗掉,你的内心就会产挣扎了。

  或者你也可以去电脑公司的展示部或电脑展学习。所以,以“学”作为理由拷贝的话,我想还是有改善的必要,还是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以“学”作为理由,用拷贝的方法总是有沾到腥味,所以不是很好的理由。

  最后再提醒一点,很多人会认为由于个人经济无法负担,所以才拷贝。我想,这个观念应该改过来。如果你没有钱买的话,你就应该存钱买,你要将它认为是值得买的。想买且值得买的东西,再怎么贵,你也会买。以前拷贝习惯了,所以现在会觉得买起来很心痛,这才是问题所在。你可以存钱买一台录影机、摄影机,觉得好像是应该的,因为你觉得这个东西很大、很实在,而且你也没办法拷贝一台录影机,所以你就愿意买,而且你不得不买。同样的,对于电脑软体,你为何也不抱着这种心,而觉得很舍不得?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没有钱,如果能妥善规划存钱的话,还是可以做到的。

  我以前也都有这种经验,很贪心的拷了很多程式回来,可是真正有用的没几个,只是感到很安心,或者拿来与别人交换用而已。

  所以,既然受戒的话,有关于盗戒的大原则还是要遵守。既然想要使用,就要有这个心意、诚意,存钱来买。

  (讲于五戒正受开示,净苑,1993.11.13 )

  

  问:受五戒前之请师仪式有何意义?

  答:在此“请师”仪式中,我们肯定以三宝——佛法僧作为道德的指导,也就是分辨善、恶及行善的指导。“僧”,我们是请得戒和尚为代表,请得戒和尚为我们传戒;事实上这是代表我们相信佛所说的教“法”,而且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像“佛”一样,佛能持五戒,我们也可以持五戒。

  (讲于五戒正受开示,净苑,1993.11.13 )

  

  问:受五戒前为何需要问遮难?

  答:这表示当你要受五戒时,确定是否有得到戒体,也就是意志力是否确定。得到戒体是在三归依的时候。在受戒这个公开的仪式,肯定你的意志力。不然的话,即使不受五戒,这五项也是社会一般人或者学佛人所应该要遵守的事情。

  可是,第一、众生意志力薄弱,有时不易持戒,所以藉着公开的仪式,在三宝的面前,藉着三宝这个已经成就的对象,对自己可能会动摇的意志力加以肯定。在肯定这个意志力之前,和尚为何要问遮难?因为如果你曾犯过这四条的话,表示你的意志力可能很薄弱。这四件事情是作为一个人,不必太多的学习,自然而然就应该遵守的,可是你却还违犯,表示对于比这些更高标准的事情,你可能更不容易遵守了。

  例如第一条是问盗戒的遮难:“汝不盗现前僧物否?”,如果连现前的僧物,你都偷盗,你有可能持好五持的盗戒吗?这么浅的事你都无法守,对于更进一步、再高一点的事是不可能持守的。这是问遮难的用意。

  受五戒就如同要上高中,如果连幼稚园,都无法毕业,怎么有可能上高中?连最简单的事都无法通过的话,怎么有可能再更进一步通过更困难的事?

  第二条是问淫戒的遮难:“汝曾于六亲、比丘、比丘尼所行不净行否?”六亲是指父、伯、叔、兄弟、子、孙,在这四代中,你假如有行淫的话,将来有可能持好淫戒吗?对于这些人你都无法持守,何况是对其他的人?所以这表示你无法守更上一层的戒。

  第三、“汝曾于父母师长有病舍弃否?”对我们最有恩的人,你都会舍弃的话,表示你这个人是如此的忘恩负义,那么你还会想办法去持好更进一步的五戒吗?

  第四是问杀戒的遮难:“汝曾杀发菩提心众生否?”“发菩提心众生”是指菩萨。菩萨可说是在道德等各方面都很圆满,不容易引起别人怨恨的人,对于如此之人,都可能杀他的话,你还能持更好的杀戒吗?不杀生这条戒,最主要是指不要杀“人”,如果你连“菩萨”都可能杀,你还能持不杀人这条戒吗?所以对于这些如此低标准的事情,你都无法持守,何况是较高标准的事情呢!

  所以《济缘》释云:“此四者乃性罪中之极重,白衣有犯,障不发戒。”(见南山律在家备览 21 页)因为你曾犯过这些事,所以自然而然的,对于持守较高标准事情的意志力就无法生起。

  (讲于五戒正受开示, 净苑,1993.11.13 )

  

  问:受戒时应如何发心?

  【摘要】断恶、修善、度生

  答:在念皈依文时,大家必须用心。有念三次的机会让大家用心,三次是表示慎重。在念三皈依时,是要大家能够确定意志力,如果你的意志力能确定的很清楚,将来在持戒时,也相对的能很清楚,持戒便很有力量,而且能既深又广。

  因为我们总是希望意志力能够又深又广,如果你在受戒时,心量想得很小,将来持戒时,就不会持得很大了。所以古德会有一种教法。第一次念三皈依文时,观想遍法界的恶法变成善法。第二次念时,观想善法云集在头顶上,第三次念时,观想善法纳入身心。

  不过,我发觉这个教法对大家来讲,可能不适合,因为平常大家没有观想的经验,教大家要做这种观想,恐怕无法立刻观想得起来。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在念第一次文时,心里面想:我愿断一切恶。我能想得到的恶法,尽量断除它。念第二次文时,想:我愿修一切善。我能想得到的善法,尽量去做。念第三次文时,想:我誓度一切众生。如此就合乎大乘的心了。发深广的大乘心,自然就感上品戒。因为所谓“上品戒”,不外乎就是大乘心。

  当你念“誓度一切众生”时,至少在场的这些戒子都是众生,你能否感到能度他们?其次,你的家人、亲友、邻居,乃至你的冤家、仇人,你是否有放到心里面?所以大家在受戒时,应该抱着那种将所有的冤亲都放到心里面的心情,来断恶行善,如此心量就容易大。出戒堂之后,当你快要犯戒时,你可以想:“当时受戒时,我曾在佛前观照过这个人。”那时就自然有力量。因为你那时心很清净,想得很清楚,所以你自然可以做到。

  (讲于五戒正受开示,净苑,1993.11.13 )

  

  问:如何才能得到受戒的好处?

  【摘要】1.正确的知识力量2.善净的感情力量

  答:受戒是以意志力作为主导。若要使意志力坚强的话,需要二种力量的帮助。一个是正确的知识力量,此由多闻、多思、多修而产生。因为如果知识不够正确、丰富,意志力就会很孤单,容易动摇。

  另一个是善净的情感力量。很多人一受戒之后,心里面就感到好像被束缚起来一样。以前没受戒还好,受戒之后,觉得好像有很多障碍,感到很苦恼。以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什么挂碍,现在则处处担忧,东怕西怕,心里好像憋住一样。这种情感力量就很萎缩,而且整天充满了“怀疑”,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犯戒;或者充满在“悔恨”中,后悔自己受了戒,或者后悔犯了戒。这种疑、悔的情感力量,就会逐渐使你的意志力动摇。所以有些人受戒是未得其利,先得其弊。

  要知道,受戒有很大的好处,受完戒之后,你所得到的反而是一种与疑相反的“净明”力量,(净明与善净同意)清净而且明白。未受戒前,可能内心还会挣扎一下,可能要,可能不要,因为反正没受戒,要一下也无所谓。可是受完戒之后,不必犹豫了,根本连想都不必想。受戒后有一个好处,就是很痛快,就是“死会”了。这种死会的快乐,不知大家能否体会?还没标到会时,还很担心不知何时要去标会?等到会标起来后,就不必再想这些事,只管付钱就对了。

  所以受戒的痛快感,就是不必再考虑、犹豫,这件事不能做就是不能做,这是已经决定的事情。人生里很快乐的就是对事情已经做了决定。最怕的是还没下决定,没受戒时,你可以做,可以不做。受完戒后,这些事就不必再考虑,杀、盗、邪淫等,都是如此,根本连想也不必想,连动念头也懒得动了,更不必放在内心里挣扎。如此愉快的事情,天下难有。    

  受完戒之后,那种心中几乎没有任何疑惑、犹豫的善净,是一种很好的感受。这种非常清凉、干净利落的感觉是帮助使你意志坚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希望将来大家在持戒方面,能往这方面努力,持戒起来就很轻松愉快,而且才能真正得到受戒的好处。

  (讲于五戒正受开示,净苑,1993.11.13 )

  

  问:受戒的意义为何?

  【摘要】

  1.戒律是人与畜生的差别所在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2.以善行为人生的行为、价值标准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3.作社会的清流

  答:不管是年轻人、中年人,或者是老人家,能够发心受五戒,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现在社会风气受到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逐渐走下坡,现在人大部分只追求眼前的快乐,不计较将来有什么后果,所以道德观念可说愈来愈衰败。在如此的社会风气之下,大家发心来受五戒,表示自己有反省到,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做。

  因为所谓“五戒”,其实就是人与畜生一个差别所在,畜生不会想到要受五戒,只有人才会想,而且人很需要去想。因为人是比畜生还可怕的动物,人虽然往好的方面做的话,可以成佛,但是往坏的方面做的话,也可以成为魔王。所以也只有人,才有智慧去反省到自己应该受五戒,而且也只有人才需要这么做。畜生有没有受五戒,差别不会太大。畜生只是为了三餐而生存,不会造更进一步的善或恶。只有人才能做到这点。

  所以,大家能够来受戒,表示你对于自己所处的身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知道做人就是应该如此。而且,能够受五戒、持五戒这件事情,可算是做人的“特权”。你们今天反省到这个特权是很不容易的。利用这个机会,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从此以后,我的人生观就是如此,道德就是我将来整个人生行为的标准,善行是我的价值标准。”也算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交待、对道德的坚持。

  我认为这种坚持很可贵,因为这在今天社会是一股清流,你们将这股清流带入社会之后,会影响到其他的人。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行为,对现在社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可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而且希望大家将来能持戒持得非常清净而愉快,而不要持戒持得愁眉苦脸的,如此就很可惜了。

  (讲于五戒正受开示,净苑,1993.11.13 )8zy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图片]文殊菩萨
下一篇:巴宙先生谈佛教的传播与变化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