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的问题,一直是说不完道不尽,它即是入门,也是最高境界。师父有关于静的二十篇文字,都是他口传,然后弟子们做的摘录,我把它们整理如下,可能有些重复,大家不妨当做参考,对启发您的思考或许有帮助。
引 言
静心入门,功法真传。
字字珠玑,次第款款。
精琢细磨,句句箴言。
慈心善意,璧合珠联。
概 述
浑圆正一文功篇,明理明法循自然。
静心正意着重谈,悟懂理法恒心练。
静养心神智慧添,终归三才合一统。
虚无恬淡精神聚,独立守神肌若一。
单事复演大道简,不期而然体浑圆。
智慧本师与空连,天地精华为能源。
灵性升华通宇宙,高功上身自天然。
文功修成不羡仙,康乐寿域可齐天。
真圣贤师宝经卷,浑圆正一功承传。
简 释
静心:静能生智慧,静能养心神。
这里的“静”是相对动而言的静态,动是永恒的。“静”是为了更好地“动”,动中的“静”是真静,静中的“动”是真动。如宇宙自然间万物,如粮食作物、花木、水果等、都是静态的生长。这只是生命运动功能的一种状态,亦就是说能源是从静态、从空而来。
又如人们需要晚上深睡眠,因为人们处于深睡眠是一种静态,能使心脑、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只有更深的静态才能不消耗能量,以培育体内的更高级能量。也就如老子所谓;“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可见归根曰静,根是万物生命的来源,回归根就是静,能静才能回归新的生命活动。动静是相互的,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静态是蓄积新的生命活力,是为了更高级地动。
只有理解了静的状态的原理,把脑筋静下来、思想情绪完全静下来,一切的智能、智慧、只有在静态中才能发挥发展出来。也就是老子讲的:“专气致柔……复归于婴儿”。因为婴儿的状态是清纯、是纯真无邪的,是骨弱筋柔而握固魂灵的,是新的生命活力的状态。
静 心 入 门
静态涵盖了无穷的力量。静心需意念的加持,需持之以恒,需要专心一意地去练。意念要正;今日今时当下之心态,是否正一;当下当时之心音,是否正一;正意正念地修持,让自身心与宇宙自然相交互,顺势而为达身心合一,而不是外放外求外缘。
在明了此的基础上,本着内动外静,动静相合,修炼自己的当下之心态,心音使之正一,求得身心的舒泰。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去做,并持之以恒地,正念正意的,顺乎自然规律,随机而化,顺时而动,大道无形,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静心修炼时,意念越自然越好,不要人为地强化意念。只要正意正念,体内气血运行畅通,终能达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肉体是自在的,精神是自由的,灵魂是安详的,无阻无碍,清澈,空灵宁静。
人处其间如天马行空,无处不随意,无处不畅快,无处不愉悦,尽心尽性。也正如《易经》曰:“内心不乱为定,杂念不生为静”随时定静,明心见性,人心定静,事无不成。
儒家《中庸》开篇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在儒家的体系里,人之性即天之性。孟子说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这就是仁义礼智是人之性,将这四心发挥到极致,就知道了人性,当然也就知道了天性。正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就像水滴在荷叶上滚过,也像候鸟飞过天空。事实发生了,你也知道它来过,但自然过去后,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是无分别心。无二法门,内心不执、不着、不染就会回归本性自性。就是归一,就是无二。
我们静修练功也一样,只要心清净了,妄心妄念不生不起才能静。杂念妄念,就如乌云遮盖了太阳,让太阳之光无法显现。我们静修的目的是让杂念妄心归一无二,让乌云散去,复原我们的本性,让本性之光得以彰显。做到极致时,就能与天拥有一样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家说,天和人本来就是合一的。因为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份子。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即,道在混沌之中,生成了先天一气,先天一气一分为二,生成阴阳二气,阴阳和合产生了第三种和气,世间万物皆由此而来。道家的宇宙观认为,人与万物具有同样的产生之源。所以人通过修持可以达到物我不分的境界,而人与万物产生的源头都是道,所以人也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深静的宗旨:以无杂念为宗,以妄心不起为旨,以净心清静为体,以智慧开悟为用。一如我们平时去上班,知道了路只管走,走到班上该做什么做好就行。大家想是走路去上班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还是回家吃饭重要?答案是同样重要,这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整体系统。
为什么静修要从养生功入门?因为人的身体不好,会影响心理,心理烦躁又如何入静?心为根本,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才能自然消除妄念,达到无我。
所以说入门重要,入门明理更重要。入门要先正心调身,其次到调身静心,再到身定心静,然后到明理明法。这中间要懂得舍,不舍不得。
文功以修心为主,一念佛一念魔,念念正心念念佛。念正心正,心念不二,若不知此理,执着去求,无有时处。
修炼时可站、可坐、可卧,可进入生活化修炼,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在修炼。在练习过程中要步步规矩,步步自然,何为规矩?何为自然?妄念不生,对境无心,境由心生,自然而然,不求空能忘无我。不注定自然而定,才能达到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唤醒本性智慧本师,才能达到合理自然、因人而教、因人而传、自我自修。
很多人认为静修,就是什么也不想;只有不想才能入静,才能修出大智慧,是这样吗?我认为不是。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学就能修出大智慧,可能吗?去“有”还得先“有”,得“真”还得先知“假”。
所以,静心入门一定要明理,要懂得心法。但切记:有想是对,执着是错;一想是对,再想是错;杂念重重,杂念不除错上加错。
一句静心很简单,但真到静时又很难,讲起来很奥秘,谈不尽说不完。静心入门谈了很多篇,也谈了很多,目的只是希望大家看后能从中悟透理法。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可算得上文采,儒、释、道全修的大家,他在江南时有一次夜游名山,来到一处山境只见皓月当空如同白昼,一时心中兴起提笔写到“稽首山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书毕,让随从连夜送给江对岸佛友(寺院方丈)。方丈观后提笔在苏轼原作上题一“屁”字,随从归。
天不亮苏轼就赶到寺院,与方丈理论,方丈不理会与他,却又在苏轼原作上加上四个字成一“屁”过江来。佛友说苏轼什么八风吹不动?屁点的风就把你吹过江来了,你定力何在?苏轼为之折服。看来在追求名誉面前,像苏轼这样的“大家”有时也会把持不住,何况修为不够、入世不深的人们呢?
唯有静修,不断内观,时刻内省,从入门静修,到深修,到唤醒自性。若得名师点拨,虔诚悟道,即可与天地宇宙自然相合,不再受外物的诱惑,还能健体魄,生智慧,真空生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