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经理论依据--实相
佛说阿弥陀经,和其它大乘经一样,其理论依据建立在实相理体上。明白实相,使我们对本经的理论及修行方法深信不疑,修学与实相相应就是称性修学,从而使我们沿着正确轨道快速修行证果。
1.1 无相的实相
无相的实相是讲实相之体即真如本性,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它离一切虚妄相,离一切缘虑分别语言文字相。实相之体本空,虚空无物,并无实体,无相无名,不可思议,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虽然本空却是万法根源,能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相。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法缘生,当体即空。一切万物俱不可得,此乃万法之平等相。
凡夫的苦恼在于以为万法可得,得到之前不择手段去争夺,得到之后又怕失掉。患得患失,起惑造业,感种种果报,自作自受。明白了万法皆空,宇宙万物,包括自己身体,缘起性空,了不可得,真是没有什么好争好抢的。自然会看破放下,取舍得失的念头从心地里面彻底拔除掉了,即得大自在大快乐。
1.2 无不相的实相
无不相的实相是讲实相之用。虽然万法心想生无实体,当体即空,但它确实有一个相在。这个相不能永驻,谓之假有。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它虚妄生灭不停变化恰如梦幻泡影,此乃万法之差别相。诸法虽妄,妄中有真,生灭之中有个不生灭性,生老病死中有个不死的真我。它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不生不灭,常住本然。这个身相不过是四大和合因缘所生的生灭相,只是真我的躯壳旅店而已,这才是生命的真相。真我虽无生死,但它有轮回,躯壳旅店不停变换,生死疲劳苦不堪言。
明白一切法是假有,则从空入假事事无碍。可随缘参与社会活动,发心帮助一切众生。即如水月道场梦中法事,也应认真做好。在各种境界中,练习自己外不取相内不动心,成就定慧。把真我修到脱离轮回,就得大自在。
1.3 无相无不相的实相
“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这是无相无不相的实相,他说明了无相实相与无不相实相是一。真性是真有,真有却没有形迹可寻,故称其空。说空它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具足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从理上看它能变万法。而宇宙万有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确是自性变现的。这种变现是剎那一次完成,并无先后次第,“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而变现的百界千如无不相实相,全与无相实相相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尽虚空遍法界只有一个自己。心性、体用、真妄、理事、性修、自他均是一。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这就是宇宙万有的实相。
它告诉我们空有两边都不住,不着空,不着有,守中道。无住生心,而行布施。看破:一切法皆空而不执着,放下:心中清净干净不挂一物。但又不能住于此空,而应认真负责做好每件事,舍弃自私自利而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
2 修行方法 信愿行三资粮圆满具足
本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方法。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临终蒙佛接引,即可往生。
信:要相信自己真如本性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十法界不是从外面来的,只是我心中所现之物。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是自己一念心中所现之影。我只要从迷惑颠倒回头,恢复清净本性,决定往生。要相信释迦牟尼佛决无诳语,阿弥陀佛决无虚愿,十方诸佛共赞叹,毫无疑惑,念阿弥陀佛名号,决定可一生成佛。要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西方净土诸上善人皆从念佛三昧得生。要相信一念心性遍虚空法界不可穷尽,一念所现的相也不可穷尽,十万亿土外确实有极乐国。要相信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现前一念所现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
愿: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娑婆与极乐都是自心变现境界,自心秽恶变娑婆秽土,自心清净则变极乐净土。自心秽恶,理应厌离。自心清净,理应欣求。特别注意:厌离须舍至究竟,把分别执着妄想统统舍尽;欣求须取至究竟,清净心中不存丝毫染污。发心求出娑婆求生净土,千万不可以执理废事。要在事上老老实实念佛,执着事修,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纵不明理也能往生。若执理废事,不老实念佛,必是一场空。
行:本经修行纲领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要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一心念专心念,不可起妄念,不可打妄想,不要求一心,不要求感应,不要求境界,求见莲花求见瑞相求入实相求生西方等等皆是打妄想。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切自然成就,明心见性得念佛三昧,功夫成片可带业往生。平时在一切境界中,修自己的清净心。随缘而不攀缘,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斩断喜怒哀乐爱恶欲,若遇烦恼生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立即把它伏住,切不可让它起现行,坏我大事。
3 境界差距大大大 精进修行莫停歇
修行境界,大致如下:
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但有能力把见思烦恼伏住。心里一有妄念,佛号立刻把它压住,决定不让它起现行,所谓八风吹不动,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可预知时至,生死自在,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
若执持名号,见思烦恼不是有心而是自自然然断了。我执破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没有了,贪瞋痴慢疑没有了。用心平等,没有人我相人我是非;用心如镜,逆境不起瞋恚心,顺境不起贪爱心。不知烦恼为何物,是事一心不乱境界,生方便有余土。
若执持名号,我法两执都破了,破一分无明,见一分真性,证一分法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生烦恼生智慧。入“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境界。一句佛号不断,却没有能念之我相所念之佛相,能所双亡,心佛不二,不住有念,也不落无念,是理一心不乱境界。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
对照自己修行,差距实在太大。距离功夫成片,尚甚遥远。亲情尚执着,怨亲不平等;遇事怕吃亏,斤斤计较心;人在我眼中,尚未皆是佛,看人不顺眼,尚有高下心;遭遇不顺事,嗔恚起现行;过现未妄想,时时丛丛生;念佛虽不怀疑,夹杂中断可惜。人命呼吸间,危乎哉?甚危也!一口气上不来,知向何处去?只存路一条,老实念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