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门艺术

走近巜楞严经》之盲人提灯与心性光明(二十四)
时间:2020-10-30 10:22:01  来源:  作者:

 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走近巜楞严经》之盲人提灯与心性光明(二十四)

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走近巜楞严经》之盲人提灯与心性光明(二十四)

为了正文的连续性,明确解读的问题,现把巜楞严经》原文,复述如下: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是故阿难,汝复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佛陀在第一段,对什么是"见性",分别说出四个“非是",即见到明相、暗相、空相、塞相,四种相,都不是见到了"性"。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其中,明、暗、空三相,都没有实质体形,你无法捕捉到,我们可以笼统地称之为"空”;只有塞相,有实质体形,肉眼可以看到,也可以触摸到。我们不妨称之“有"。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为:空、有都不是"性"。这就是佛经中常说的,"空有二俱非"。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那么,既然,这四种相都不是真性(即空有二俱非),它到底是什么呢?佛陀并没有说,为什么没有说,望网友自参。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接下来,佛陀总结道: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汝复应知,四义成就,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以上两句话,其实就是对见性的精妙开示。其中有七个"见",里面有真见,又有妄见,各种文本,均有清晰的解读,在此我不作赘述。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走近巜楞严经》之盲人提灯与心性光明(二十四)

我思考的问题是,(1)四义成就,我们成就了吗?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2)无论是真见也好,还是妄见也好,为什么共用一个"见"字?它们有何区别?又有何共性呢?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只从文字上区别第一、四、五是真见,其它是妄见,又有何用呢?我们要真正的学佛,与佛的思想保持一致,而不仅仅是一个佛经评论者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首先,搞清楚“四义成就"。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四义成就,就是"成就四义"的倒装,"成就”作动词用,也就是说,把佛陀的知见,变成自己的知见,成为自己的功德。将闻知,变成体认。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四义,就是指真见具有非明、非暗、非空、非塞四种深义。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文中七个见,其中第一、四、五是真见;第二、三、六、七是妄见(其中第三个见和第四个见,有不同解读)。我把它列出来,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但问题是,为什么共用一个"见"字呢?是古人为了省事吗?还是文字缺乏,找不到更合适的?显然都不是。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其实,无论是真见(见精),还是妄见,都是真心佛性的功德妙用。何以故?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比如,明相、暗相、空相这三相,虽然,均没有实质体形,不可捉取,但三者的名貌,在我们眼前是了了分明的,这个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的觉知,就是“见精”,也就是上文中第一、四、五之见;而所见到的明相、暗相、空相、塞相都是妄见,即第二、三、六、七之见。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我们可以认真思维,无论明、暗、空无形之相,还是塞相之有形状大小。它们都属于眼根见的范围。它们是耳根闻的范围吗?耳根只能觉知动静二相,你让耳根去觉知一下明暗塞三相,到底是一个什么境界?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其实,无论是见性之见,还是闻性之闻,都不是那个"性",一旦落在见和闻上,就是落到了境界上,真正的"性",就忘失掉了,这个"性",即常说的"真心",它既不是眼前的空间,也不是空中的物相,换句话说,它既没有到境界里去,而境界也没有到心上来,它只是那个灵明觉知。望有缘网友甚思之,实在无法用言词描述它。但有言说,皆非实义!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圣人就好像是树之根(证得心性),他想长叶就能长出叶子,想开花就能开出颜色各异的鲜花。叶子,鲜花虽然形貌不同,但皆是根之功用,它们原本一体,岂能分开。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但对我们凡夫众生,在未证得自性之前,根是根,花叶是花叶。其佛性,虽有如无;其妙用一点都发挥不出来,也是虽有如无。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纵然如此,我们还是要深研佛经,从理上悟得佛性,然后慢慢事修,顺着佛陀开示的方法、路径,获得佛果。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三,见犹离见,见不能及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这里有三个见,第一个见是真见。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所谓真见,应理解为照见,或者寂照。它既不是能见之动词,也不是所见之名词,能、所皆不是,它明来见明,暗来见暗,但它却不随明暗来去,如镜照物一般,故称之为寂照。寂,如如不动之义。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第二、第三个见,是妄见,它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比如我们起心动念,思索某一事物时,就作动词讲,而思考的对象,就作名词讲。其实,能和所也是不可分离的,起心动念,一定有物相呈现;有物相,肯定在起心动念。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见犹离见之离,我理解成"超越"。因为,超越的内涵更深广。有的翻作"远离"或“离开",如果解读为远离,容易让人误认为,真见和妄见,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实,真见和妄见也是一体的,比如圣人也是人,但他的见地超越于凡夫众生。当然,从真见无相的角度,远离一切有相,理解成"远离或离开",也有道理。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见不能及,意思是说,妄见浮于表层,难以深达真性(真见),亦如迷枝叶为真实,就不会返源寻根。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通过以上的分析解读,我们就可明知,七个见,究竟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见,岂可用其他的字代替。只有熟读经文,才能明白,古圣先贤们的良苦用心!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走近巜楞严经》之盲人提灯与心性光明(二十四)

其实,《楞严经》的当机众-------阿难尊者,当时也不明白(也许是示现),难怪他感叹,"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JdN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六臂菩萨!大能法身!
下一篇:明清老佛像(五尊)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