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呀
山上有座庙呀
晨钟伴着暮鼓
敲碎众烦恼呀
布袋小和尚呀
神游乐淘淘呀
大肚能容不平
逢人开口笑呀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
南无弥勒佛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县布袋和尚,常露腹欢喜,手执布袋,禅机幽默,所以被称为布袋和尚,相传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布袋和尚是一位来自民间、深得民心的大师,其真性最本然。传说,布袋和尚身世如谜。据说唐朝时,明州奉化的龙溪上漂着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儿,有恻隐之心人将其救起,只见孩子圆头大耳、眉清目秀,对人咪咪发笑,人们爱不释手,把孩子抱回家来。给他取名为"契此",由于长在长汀村,故号"长汀子"。 后来,这孩子长大剃度到香火鼎盛的岳林寺。出家后,他总随身带着一个大布袋,人称"布袋和尚"。
他的一副尊容并不大好看,所幸他笑口常开,倒也没有人讨厌他。最大的特征是肚皮很大,他的行为也是佯狂作态,疯疯颠颠的出语无定。住宿的地方是随处而安,就地便卧,看样子他决不会“犯卧高广大床”的佛戒的。
他的随身法宝是一个禅杖和一个布袋。他的布袋可以称为百宝乾坤袋;凡是供身之具,全部财产家当,都贮在袋中。这里边究竟装了些什么,恐怕他自己也不清楚。到了街市聚落村庄里,见到人家吃东西,就伸手求乞,醯盐鱼菹之类的食物,不较荤素,他接到手中,先咬一口,再分一半放进宝袋之内。假使袋中之物多了,就招引小朋友们,找一块空地坐下来,把袋子倒下,让小孩子抢吃,他在旁看了呵呵的傻笑。因此一般小孩子都欢喜他,和他在一起玩。
有一次大雪天,他卧在雪里一夜,不但没有冻死,并且雪不沾身,因此人们对他都感到奇异起来。他向人家化缘,把化来的货品再售出去,将得到的钱去救济贫苦的人。总之,他自己不存分文的。
他示人吉凶很有灵验,天如果要下雨,他就穿上湿草鞋,在路上疾行,表示大雨快来似的。如果是遇到烈日亢阳不雨,他就拖曳高齿的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日子久了,当地的农民都以他的行动为气象台,看他的举动就知道天气有什么变化。
和尚在贞明二年丙子三月三日对大众笑着说:“明年的今天,我取弥勒果供养大众。”果然于第二年丁丑三月三日,在岳林寺的廊下,跏趺磐石上而逝。大众这才知道他去年所说之言。
当和尚在世的时候,四明的亭长,不信佛法,又以和尚颠疯作态而不事事,他看见就加以垢辱,并且把他唯一的布袋夺下来放火烧掉!可是明天看到他仍然存着布袋,来去如旧。如此三次夺烧布袋,可是三次仍然复旧。因此亭长甚为惊异,不敢再烧了。
到了和尚圆寂,亭长自备棺本,厚殓以赎过去垢辱之罪。虽然如此,众多舁者而不能举。另有一姓童的居士,他平素很敬重布袋和尚,以棺易之,举者人少而轻之若羽,观者称奇,为其建塔于封山之原。
福建莆田县令王仁煦居士,在江南天兴寺遇见布袋和尚,后来在福州官舍又看到和尚,见面时和尚从怀中取出一封圆书,交给王县令道:
“我如七天不来,你就把它拆开来看。”仁熙依言,过了7天,未见其来,就如约开拆看时,只有四句偈语。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亿百;
时时示世人,世人俱不识。”
至此大家才知道疯颠作态的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化身。
和尚在岳林寺坐化,四众竞相供奉。有人说:“他的全身舍利,还在岳林寺大殿东堂供着。”
弥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慈心三昧以慈悲为怀,忍让为先,所以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终年笑口常开。你骂他不回言,打他不还手,实行他慈心三昧的忍辱偈。
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他为原型塑造。由于他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因此常常被商家认为带有欢喜、招财的意味,而视同财神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