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叮当,历史的轨迹在茫茫戈壁里风化。一往无前的信念,却仍在传颂。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自天竺归国。太宗立即诏见,洛阳宫仪鸾殿上与之并坐。此时的玄奘,已阔别家园十七载,名震五印。
“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西行万里,决绝地走向接踵而来的凶险和苦难,无数次命悬一线。载誉而归,他将657部佛经一并带回中土,只为信守“惠利苍生”的誓愿。
皇帝屡屡要求玄奘弃缁还俗,许以位高权重的仕途,他却一一拒绝,唯愿“毕身行道,守戒缁门,阐扬遗法”。此后的近二十年中,青灯古卷,一心向佛,潜心译经。倾注全部心血和智慧,译出经论75部,总计1335卷。数量之巨、译文之精、内容之完备信达,无出其右。
《大般若经》卷帙浩繁,梵本计二十万颂。600卷的巨著,玄奘不删一字。许多人读诵、书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却不知它并非一部独立的经典,而是这部《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心经》。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
玄奘法师所译版《心经》正文仅260字,然文简义丰、显密并俱,在佛教信众中流传甚广,上至皇帝贵胄,下至黎民百姓,皆常作读诵观想。
翻开中国书法的历史,抄写《心经》的风潮更是古已有之。历朝历代手书《心经》的名家不胜枚举,使得以《心经》为内容的书作瀚如烟海。欧阳询、赵子昂、董其昌、文徵明、乾隆、康熙等,均有经典墨迹传世。
八开,每开纵19厘米,横18厘米。清宫旧藏。此册页摹缂乾隆帝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元旦所书《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作品在粉色地上,墨线缂织经文,后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乾隆十有八年岁次癸酉元旦沐手敬书”。前后副页彩缂观音大士和韦陀像以及彩云金龙等纹样。采用平缂、搭缂、构缂和缂鳞等技法缂织。心经字迹结体圆润,人物及云龙形象亦较生动。册页首尾缂“写心”、“乾隆宸翰”、“荑荛堂”朱方印,钤“得大自在”白方。
清帝写经始于康熙,但最为郑重其事的是乾隆皇帝弘历。乾隆帝一生文治武功,政绩不凡,对于藏传佛教也有着较深的造诣。正如他自己所说:“夫定其事之是非者,必习其事,而又明其理,然后可。予若不习番经,不能为此言。”因此他从25岁即位,到乾隆三十九年(1674年)的40余年里,每年元旦和四月初八日浴佛节,都无一例外地抄写《心经》一部。乾隆四十年以后,则发展到每月朔、望二日都要各写一回。
第1开前1开,是白描观音大士像。第3开后第1开,是白描韦陀像,后面第2—3开是明王稚登、清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跋和原梁清标题签。每单开纵288毫米,横108毫米。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心经》前后的《观音像》、《韦陀像》是清人所绘。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
这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赵孟頫的一件代表作品。它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但细分析起来,却又感觉它笔笔字字都自有来历。
康有为说:“书法亦犹佛法, 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其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由此可见,写经、抄经是一种自我修行。“一字乃见其心”,抄经,即是写心。
篆刻是书法的延伸,二者皆与心性相通,演绎着格局气度、线条带来的审美意蕴。正因如此,书法大家往往金石篆刻的修养也极为深厚。
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另一幢在山门内庭院当心,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两幢相较,前者造型工艺尤佳。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幡依外形作区别,长片状者为幡,圆桶状者为幢。由于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经幢多为八棱形,也有少量的六棱、四棱、圆柱形等。
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天帝,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天帝,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在唐代时期即有将经幢打本(即拓片)散施众人,以祈同增福德的做法。
1937年林徽因在佛光寺测绘经幢
除了宗教意义外,经幢上的书法往往是出自职业经生或名家之手,因此,其书法多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临习书法之极佳范本。若书法如佛法,须得心净才能心静。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服从于内在的表达,超脱、安宁、和谐。
经幢书法处处不离恭敬和法度,佛法内涵与书法、雕刻精义相得益彰,《心经》中的佛法奥义更需仔细琢磨、体悟,方见珍贵。深观自在,自证证人;浮世百幻,心志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