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教传入朝阳在东北地区最早。朝阳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三燕以来,朝阳是东北亚佛教文化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影响整个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王朝在东北地区率先接受信仰崇奉佛教。晋永和元年(345年)夏,慕容皝在龙山(今凤凰山)建造了东北亚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龙翔佛寺,75年后,龙翔佛寺的主持方丈释昙无竭又远赴天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西行取经僧人之一,早于唐玄奘207年。佛教传入后,朝阳就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佛教圣地,而且又从朝阳传播到东北全境。朝阳佛教文化历史最久远。1600多年来,朝阳的佛教文化代代相传,沿袭至今。纵观朝阳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是其主要内涵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圣寺、圣僧、圣物,其佛教文化活动规模大,规格高,信众多,影响极其深远。
朝阳佛教文化达到佛教最高境界。1988年,在朝阳北塔天宫中,令人震惊地发现了两颗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经鉴定,其中“血肉舍利”,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颗,属于国宝级文物,珍贵之极,佛界为之震动,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亲自给文物部门和宗教部门写信,要求按佛教仪轨进行供养安奉。就在人们为此惊呼不已的16年后,在朝阳南塔的地宫附近,又意外发现了锭光佛舍利。经文物专家鉴定:“南塔附近发现的锭光佛舍利,是目前仅见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锭光佛舍利,极其珍贵。”“见舍利如见佛陀”两佛舍利的惊天发现,再一次印证了朝阳在佛教文化历史上的“圣地”地位。
佛舍利是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据传,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一块项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佛祖的这些遗物被信众视为圣物,争相供奉。现在,这些舍利由于年代久远,绝大部分已经流失湮没,流传下来的佛舍利就愈加珍贵。朝阳佛舍利——天下唯一,极其珍贵。香港佛教协会前会长、西方寺住持释永惺长老说:“南北二塔所藏之珍贵文物与南塔地下出土的锭光佛舍利乃稀世珍宝。”
凤凰山,晋称龙山,隋时又称和龙山,清初改名凤凰山,地处辽宁朝阳市区东4公里处,在前燕至辽的七百多年里,朝阳一直是东北地区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凤凰山也始终是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佛教道场。在凤凰山现存众多佛教建筑中,有始建于前燕的摩崖佛龛,有始建于辽的天庆寺、卧佛古洞、降香十八盘、摩云塔和大宝塔,有清代延寿寺、云接寺等。圣山出自圣地。凤凰山佛教圣山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建立在朝阳东北佛教圣地深厚的佛教文化背景之上,是佛教向东北以及东北亚传播的重要基地。朝阳凤凰山,植根于朝阳这片佛教圣地之中,从拥有龙翔佛寺的那一刻起,它就在朝阳佛教文化传播中起着中心和枢纽作用,它是圣地中的圣地。圣山必有圣物。佛家认为,佛舍利是佛家的最高圣物,佛舍利就是佛的代表、佛的化身。“见舍利如见佛陀”,就是说见到佛舍利如同见到佛祖。因此,佛舍利是所在之山的灵魂。只有佛舍利安奉,其山才可称得上是圣山。朝阳凤凰山有两佛舍利共驻,这两颗舍利都是“国内唯一”的,是珍中之珍,是圣中之圣,因此,凤凰山就理所当然、名至实归地成为佛家圣地,佛教圣山。圣山必显圣象。大凡圣山,都有灵光灵动灵瑞之象。这些现象,一般为认为是不同寻常的“圣象”。朝阳释迦牟尼佛真身血舍利从古至今,不断有“圣象”出现。1500年前宝安法师奉隋文帝之命安奉时,这颗舍利三度发光,将寺院照得“如同白昼”,并有“化石为函”的奇特现象的文字记载。
2006年,朝阳释迦牟尼佛舍利苏州巡展,迎请法会忽降“法雨”,天空出现“五彩屏”、“狮子吼”等瑞相。2009年,两佛舍利安奉凤凰山佛宝塔,多次出现瑞相。法会当日,天空呈现形象逼真、光芒四射的“彩凤”。2009年10月4日21时22分,安奉释迦牟尼佛舍利的佛宝塔中宫,舍利放光,光华四射。2010年正月初一,佛舍利再度放光。这些现象,在监视器截屏图上,清晰可见。2010年正月初六,朝阳举办燃灯佛佛诞日法会。法会结束时,天空再呈瑞相,在场的人无不惊奇。这些现象,佛家解释为“佛祖感应”。俗家一般称为“佛祖显灵”。总之,这些现象总是和佛舍利、佛祖相联系,可以概括为“圣象”。朝阳凤凰山,佛宝塔内佛舍利放光,天空多次呈现瑞相,颇有圣山之灵慧。
凤凰山佛宝塔,2009年9月竣工的佛宝塔位于凤凰山延寿寺西侧,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释一诚法师为其题写塔名。佛宝塔依照北塔天宫盛装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的金塔形制,放大后仿建而成。由须弥座、仰莲座、塔身和塔檐构成。须弥座和栏板上雕刻有佛传故事。塔身四面雕有五方佛中的四方佛佛像。塔身上面铺有斗拱,塔顶铺黄色琉璃瓦。整座佛宝塔,外观金黄色,充分显示出佛教建筑的金碧辉煌和庄严华贵。佛宝塔内部,分为中宫和地宫两层,宫内各有一座晶莹华丽的舍利塔,塔中分别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和锭光佛舍利。中宫四壁彩绘有释迦牟尼八相成道图,地宫中彩绘有锭光佛传说故事。
摩崖佛龛,72摩崖佛龛始凿于三燕,成于北魏,是凤凰山现存最古老的佛教遗迹。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最初不是用来置放佛像的,而是用来放置大德高僧骨灰的。这说明当时凤凰山乃至朝阳佛教及其兴盛,僧侣甚多。其排列参差不齐,大小疏密不一。
延寿寺,俗称下寺,原名报恩寺。清乾隆年间重新修缮,更名为延寿寺。延寿寺是凤凰山最大的一组古建筑群,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由6重正殿、3重东西配殿组成。与其他寺院不同的是,该寺的钟楼和鼓楼分别建在寺院两旁的山腰上,营造了壮观而神秘的氛围。
云接寺,俗称中寺,位于凤凰山主峰东坡一条平坦的山脊地段,海拔550米,地势险峻奇特,景色壮观,常有云雾缭绕,岚气蒸腾,故名。云接寺有殿堂8座,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2平方米,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云接寺精巧玲珑,布局紧凑,上擎白云,下踏香烟,雨雾之中,犹如仙境,是凤凰山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寺院。
天庆寺,俗称小西寺,位于延寿寺西南山坡峭壁之上。原是一组玲珑俏美的辽代寺院,始建于辽寿昌五年(公元1093年)。天庆寺主要建筑是观音殿,殿前立有唱和诗碑,上刻有辽寿昌五年天庆寺住持智述的《题玉石观音像》和当时兴中府文人雅士、官吏及各寺高僧等25人共26首唱和诗。天庆寺背依山崖,前临深壑,寺后崖畔上生长着数珠古柏倾斜覆荫于寺宇之上。
卧佛古洞,俗称朝阳洞,位于华严寺的下方,是凤凰山主要佛教遗址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佛事活动比较昌盛之所在。卧佛古洞为一天然洞穴,前临深壑。洞中卧佛长达3.2米,整体造型匀称,体态自然,眠姿安详,是辽西最大的一尊卧佛,素有“凤凰山山魂”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