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在中国大乘佛教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在唐代《法住记》载,伟大的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
十六罗汉即宾度罗跋惰、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里迦、伐罗弗多罗、戊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十六尊者。
世人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而成十八罗汉。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法住记》中并没有对罗汉的的相貌进行具体描述,造像者根据佛教常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进行艺术夸张,塑造出了清奇古怪的罗汉形象。最早为后梁张僧繇画的一幅十六罗汉像,而十六罗汉的圆雕像,最早当属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发愿造的十六罗汉圆雕坐像。
此外,苏州甪直保圣寺、山东济南灵严寺保存有北宋塑造的罗汉像。保圣寺是江南的一座千年古刹,寺内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后来因为年久失修房屋倒塌毁了一半罗汉塑壁,只剩下九尊,到现今虽然有残缺,但仍不失为古典艺术上的瑰宝。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灵岩寺千佛殿有40尊北宋罗汉泥塑,每尊罗汉的姿态不拘,形骨奇特,曲尽其志,样貌尤生,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自宋元以后,十八罗汉之说已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因罗汉形象无统一之规范,所以罗汉题材成为历代艺术创作的繁盛之领域。在千余年的艺术空间中,可谓行走坐立无拘束,嬉笑怒骂皆罗汉。
美品大赏:明代白玉罗汉籽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罗汉籽,体积硕大,造型饱满,肉质细润,皮色古朴,刀工惊奇,构思巧妙。
三个罗汉,身披袈裟,隐身在万丈红尘之中,嬉笑怒骂。虽为游戏诙谐之形,却有慈悲众生之心。
这件籽料有小拳之大,皮色主要是乌鸦皮,但想来古人不喜,遂用“火烧玉”之法焚之,局部变为鸡骨白色,也称为“仿石灰古”、“仿鸡骨白”,是明清常用之手法。
籽料总重170.5克,密度3.04,包浆厚润,为不可多得之罗汉雕精品。从此物,亦可窥见明人审美情趣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