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妙之门
娑婆三世
轮回之外
醍醐灌顶
对于这样一种貌似横空出世的绘画艺术表现,尽管赞扬声不断,却也常有人问我画的到底是什么?甚至是指着一幅具体画作,非要我讲出具体的用意。我完全理解观者既满心欢喜又难以名状的矛盾心理。这很像有学佛的信众拿着《涅槃经》向六祖慧能问字解义,慧能的回答当然很简单:“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我也只能同样简单的请您欣赏我的画作,并做你自己的观想。因为对于一件艺术作品而言,越是滔滔不绝的琐碎解释,就越是陷入了形而下的泥潭。
基督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拜占庭的皇帝利奥三世甚至还进行了“圣像破坏运动”。如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最高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绝对形式一样,上帝是一个没有任何质量、任何形式的纯粹精神实体,简单地讲就是“无形”。唯其无形才能无限,也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能够无中生有的创造一切。伊斯兰教也是如此,默罕默德只是人不是神,他是安拉的使者,而无所不能的伟大真主安拉是没有任何形象的。包括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人,他们信奉的萨满教的神是永恒的蓝天,同样没有具体的形象。以及更早的魏晋玄学,只关心高深玄远的理论问题。还有更远古的道,宏大无形,永远变化。
佛教当然更有说法,鸠摩罗什大师宁肯保留“般若”的梵文读音,也不愿将之翻译成“智慧”二字,就是不想限制我们对智慧的无限畅想。禅宗的法师们则用“这个”二字代表一切事物,这个就是那个,那个也就是这个,就是要让我们放弃对一切固有形象的执着。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佛教也没有偶像崇拜,包括早期受朝拜的菩提树和佛脚印,以及后来出现的佛菩萨造像,都只是一个观照物而已,拜他们实则是观照自己的内心。
或许这些可以说明我创作的大概了,无相无形,无尽变化。 画中的那个符号确实如同你看到过的佛像,但也仅限于你所看到的,何况是怎样的净土还全在每个人的自我观想。
艺术创作从来就不能被观念固化,我称之为“断胸中丘壑”,而那一笔一笔不厌其烦的生成过程,则是降服自己的方式,也是我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