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叫什么名字?
欧洲早期学术界并不认为佛陀曾经真实存在过,而认为应该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佛经中的大量记载并不具有可征信性。
虽然经过了一些学者的文献考证,但真正打消诸多怀疑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还是考古挖掘。1898年,在迦毗罗卫城东南十四英里处的一处佛塔里发现了一个大的石灰石方柜,里面存有三个骨灰瓮,上面的印度俗语文字说“这是属于释迦族的释尊佛陀的遗骨容器”,尽管里面的个别词有歧义,但就一般而言,这份舍利被承认是佛陀真正的遗骨,一部分赠送给泰国国王,一部分送给日本名古屋觉王山日泰寺来奉祀,而其舍利瓶为加尔各答博物馆保管。
现在汉语教界学界一般都将佛陀的出生地迦毗罗卫与尼泊尔联系在一起,但考古证据显示佛陀更可能是出生在印度尼泊尔边境线印度的一侧。
我们一般认为佛陀的名字叫释迦牟尼,我们看到的每一本教科书上面都是这样讲的。但是,释迦牟尼肯定不是他的名字。从梵文来看,释迦是他所在氏族的名字,牟尼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个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所以释迦牟尼翻译成我们中文就是姓张的很厉害的一个人,或者是姓李的一个圣人。而一个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不可能叫李圣人或者张圣人的,因此释迦牟尼不是他的名字,是对他的尊称。
还有人会说佛陀的名字叫做乔达摩·悉达多,可以肯定的是这也不是他的名字。在梵文里面,乔达摩的意思是“以牛作为崇拜的那个族的男性”,悉达是有成就的人。佛教经典里面说佛陀有一个乳母叫乔达弥,乔达弥也肯定不是她的名字,因为乔达弥本身的意思是那个族里面的女人。
所以,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肯定都不是佛陀的名字,佛陀肯定有一个名字,但这个名字我们现在不知道。不但你们不知道,学术界也不知道。
关于佛陀的生平,经常的说法是他的爸爸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妈妈是王后,这些也全部都有问题。
印度材料记载其父是一位rāja,这个词古代一般都译为王,但实际上释迦族实行的是共和制,在此背景下这个rāja就不是继承制的王族,而近于“头人”。而且,当时释迦族的人数也不算多,经济条件也并不太发达,故而其父有点类似于村落的首领。
据后来的考古发现,这个迦毗罗卫有多大呢?比我们中国大的村子要小,比小的村子要大。所以,释迦牟尼的爸爸管理的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其职务类似一个村长,而且那个村子的村长是选出来的。此外,迦毗罗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当时是归拘萨罗国管理的。所以如果佛陀要出国拿护照,早年的时候要拿拘萨罗国的护照。
到他晚年的时候,佛陀还要换一次护照。为什么呢?因为佛陀这一辈子非常不幸,经历过两次灭国,第一次是迦毗罗卫被拘萨罗国灭掉了,到他七八十岁的时候,拘萨罗国又被摩揭陀国灭掉了,所以佛陀还要换摩揭陀国的护照。
佛经上说佛陀出世七天之后,他的妈妈就去世了,这个数字是个泛称,并不准确。大家看到佛经里面提到的七、九、成千、成万、成亿等数字,千万不要当真。印度人是没有数字概念的。如果一个印度人跟你说我今年120多岁了,你打个五折可能还吃了亏。
相传佛陀小的时候,生活非常优越,曾经娶妻生子。在29岁或31岁(佛经里两种记载都有)的时候,舍弃了婚姻生活和家庭出家了。今天我们可能觉得,他这么有前途竟然还出家了,感觉理解不了。这正是印度人和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印度人非常有宗教情操,我们中国人则比较务实,活在当下,来世如果有,我拿钱买就最好了,很多人到寺院里捐钱,也是出于这一目的。
佛陀出家的诱因据说是随父王参加农耕祭时,见农夫掘起的土中,翻出的虫子为飞鸟所啄食,深感世间无常。当时没有佛法,那么他怎么样修行呢?完全是靠自己摸索。
佛陀修道的地方在中印度,在中世纪的时候,“中国”指的是中印度的一些地方,不是指的是我们今天的中国,这一点在佛经里经常提到。当时很多的中国和尚不远万里到印度去求法,去朝圣,他们不像我们现在到了印度以后有优越感,当时不是这一个样子的,实际上他们到了印度以后很自卑,意识到自己原来生活在一个边地,因为前辈子做了坏事情所以没能生在“中国”,很多人到了印度以后都不愿意回来。这有点像今天一些中国人跑到美国去不愿意回来一样。
原始佛教是讲究过午不食的,即日头过了正午就不能吃正餐,所以佛陀的最后一餐不是晚餐而是午餐,但吃的是什么同样是一件争了两千多年的公案。简单地说就是目前南传巴利语的记录中说佛陀最后一餐吃的是猪肉,而北传汉语记录中则记载佛陀吃的是菌类。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记载差异呢?这主要还是由于印度文化背景之中的宗教禁忌随着世异时移而产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