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0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很多新教信徒比较抵触这个,其实没必要,你当作艺术品看就可以。
(意)乔托《东方三博士来朝》,200x185cm,湿壁画,1304-1306年,意大利帕都瓦阿利纳礼拜堂
这幅画是乔托装饰的位于意大利帕都瓦阿利纳礼拜堂内的系列作品之一。将这一系列作品串连起来的主题就是基督生平和受难的故事情景。画面中的三博士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拜见圣母子,因为他们预知这个婴儿将比自己更伟大。
(意)杜乔《基督降生》,44x44cm,木板油画,1308-1311年,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杜乔是他生活的年代锡纳画派的宗师,在木板画方面,他的画注重线条和色彩,有着强烈的情节表现力。这幅《基督降生》中,圣母玛利亚的蓝色和红色穿着表现非常引人注目,圣婴反倒显得有些次要,因为杜乔认为,这是属于圣母玛利亚的时刻。
(意)戈佐利《东方三博士的旅程》,湿壁画,145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里卡第宫
黄金铸就的马鞍和披风,透露出订制这幅画的赞助人的富有。三博士壮观的朝圣队伍仿佛就是帝王出游。画家使用金银锡箔等贵重颜料,将三博士参拜圣婴的场面铺陈得几近奢侈。陡峭盘旋的山麓由于色彩华丽而变得如同乐园,把严肃的主题过滤成一种享受。
(意)菲利普·里皮《圣母在树林中》,127x116cm,木板蛋彩画,1459年,德国柏林艺术博物馆
里皮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他曾以妻子为模特,创作了多幅圣母像。而这幅画颇几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背景是一片意念中的树林,祈祷的圣母注视着刚刚出生的圣婴。上帝伸出双手祝福着,放射出星星的光芒。代表神圣的鸽子将光芒指向圣婴,凌厉的金光凝结了神的力量与祝福。
(意)乔凡尼·贝利尼《面缅的赞美》,80x105cm,木板油画,1460年,意大利威尼斯奎里尼基金会
耶稣诞生后的第40天,被送往神庙,献给上帝。在把耶稣献给上帝的神庙中,圣母遇见了先知面缅,面缅对刚诞生的耶稣进行了赞美。画面中,面缅正从圣母手中接过耶稣。贝利尼的画具有一种安静、冥想的气质,这幅画中人物的眼神很奇怪,似乎若有所思。
(意)曼太尼亚《三博士的赞颂》,80x161.5cm,木板蛋彩画,1464-1466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馆
《圣经·新约》中说:耶稣刚一降生,就有几个东方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对人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见到他的星,特来拜他。”三博士在天上那颗星的引导下前往伯恒利,一直把他们带到约瑟家门前。他们进屋看见圣母和圣子耶稣。这幅画就描绘了东方博士来拜见圣子的场面,但事件的背景不是在马槽,而是在岩洞前。圣母子被一群小天使环绕着,远道而来的三博士手拿礼物,要敬献给耶稣。
(意)波提切利《东方三博士的拜访》,111x134cm,木板蛋彩画,1475年,意大利佛罗伦斯萨乌菲兹美术馆
画面描绘了神圣家族面前身穿盛装的三博士一行。据说跪在圣母子面前的盛装白发人是奠定了美第奇家族繁荣基础的老科西莫,左面是豪华王洛伦佐,右面是波提切利,站在右侧墙边的白发人就是此画的委托者德尔·拉玛。
(法)吉兰达约《牧羊人朝拜》,167x167cm,木板油画,148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三一教堂
吉兰达约对古代的艺术很感兴趣,他经常在其绘画作品中加入古典元素作为装饰。在这幅画中,躺着的圣婴后面是一只装草的马槽,马槽上刻着拉丁文,拉丁文下面作为装饰的植物是古代艺术品中经常出现的。这些拉丁文的意思是“前面躺着的婴儿是救世主。”
(意)安德烈亚·曼太尼亚《三博士来拜》,54.5x71cm,蛋彩画,1497-150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马里布丁·保罗·格蒂博物馆
好像“寿星老人”的三博士之一手中拿着一个明显来自中国的青花瓷杯。青花瓷在15世纪中国的明朝永乐、宣德年间发展到顶峰,成为后世模仿的对象,同时,通过阿拉伯的商人沿丝绸之路,大量传入中东和欧洲。
(德)大乌里希·阿普特《三博士的赞颂》,125x71cm,木板油画,约15世纪,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面中的圣母穿着华美,高雅的气质倒有点像贵妇。参拜圣子的队伍浩大,在最前面的三博士面容庄重,繁复的衣饰显示其身份不凡。很多画家描绘“三博士的赞颂”为主题的宗教画,背景按照圣经中所说,发生在马槽,但在文艺复兴时期,一些画家也将这一幕安排到繁华小镇,以精致的小屋代替了马槽,不见了牛和马的踪影。
(意)拉斐尔《圣母怀抱降生的圣子》,75x51cm,布上油画,1507-1508年,德国慕尼黑现代艺术美术馆
愉快、优美的圣母怀抱着刚刚降生的圣子,如此的温柔而优雅。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既有着超脱尘世的梦幻,又有着浓浓的人情味。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他的画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意)杰可普·尼科瑞提《朝拜者与牧羊人的礼拜》,140x210cm,布上油画,1510-1525年,法国巴黎卢浮宫
尼科瑞提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也是一个自学成材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层次丰富,人物刻画立体感强。这幅《朝拜者与牧羊人的礼拜》的画面中各元素齐备,人物神态安详,整体构图自然而严谨。
(意)费德利科·巴洛西《降生》,134x105cm,布上油画,1597年,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艺术博物馆
巴洛西是位宗教艺术家,画有许多表现“圣家族”为主题的作品。他的画,富有人情味,并以细腻,柔和的色彩,给观者不寻常的吸引力。画面中,基督是个可爱的婴儿,舒服地躺在马槽中。照看基督的玛利亚面容温和,外衣的衣褶和花边在圣光的照耀下显得轻柔动人。在画面的背景处,初为人父的圣约瑟正兴高采烈地和牧羊人打着招呼。
(法)勒·伯安《牧羊人的礼拜》,91x117cm,布上油画,1620年,法国巴黎卢浮宫
勒·伯安曾任法国国王藏画阁的管理,也成为卢浮宫第一位实际负责人,同时他也是一位画家。这幅画描绘了天上人间都在庆贺主的降生。天上众天使升腾弹奏,地面上众人虔诚膜拜,圣母子在天使、众人围绕中,那么安详而神圣。
(荷)G.范·洪特霍斯特《圣诞》,164x190cm,布上油画,1622年,德国科隆瓦拉夫-理夏兹美术馆
这幅画偶尔被误以为是出自意大利巴洛克画派卡拉瓦乔之手,因为其作品风格充分发挥了卡拉瓦乔的风格。对光影运用独特而出色,神态各异的人们都发自内心地迎接圣诞的圣婴。
(法)乔治·德·拉图尔《新生》,76x91cm,布上油画,1645年,法国雷恩美术学院博物馆
画家没有表现那种意大利画家通常对圣母子的理想描绘,而是描绘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和真切的婴儿。他有着矮胖的鼻子和张开的小嘴、小脸蛋。画面中,一个老妪手持蜡烛正照亮着用长布包裹着的婴儿和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母亲。背景很简单,只是一片黑暗,因为这是一幅有象征意义的画,象征诞生的神奇和对生命的珍爱。
(西)尚·巴提斯塔·麦诺《牧羊人的祈祷》,143.5x100.5cm,布上油画,17世纪,圣彼得堡俄米塔西博物馆
画面的上部,绚丽的光线从上空像舞台灯光一样洒落,画面的下部却是朴素的乡村常见场景。麦诺在牧羊人中巧妙地加进了他的捐赠者的肖像。众多的细节,例如人物的面部、卧在地上的牧羊人的伸向画外的脏脚和右下角的静物,都预示了精巧的写实主义的来临。
(意)乔凡尼·贝内德托·卡斯提里奥内《牧羊人的礼拜》,68x52cm,铜板油画,17世纪,法国巴黎卢浮宫
圣婴基督虽然降生在于嘈杂、凌乱的马厩中,但整个世界都在庆贺,天使吹响了号角,不远处的牧羊人和村民都跑来拜见。所有这一切,都足以证明圣子的不凡。卡斯提里奥内以生动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圣子诞生的一幕,既庄重神圣又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法)路易斯·勒南、马林·勒南《牧羊人的礼拜》,油画,1630-1632年
17世纪,艺术家的欣赏品位向一般的平民生活转移。路易斯·勒南和他的家人的作品,在这方面无人能出其右。他强调在柔和的光线和阴影的空间中呈现严肃性主题。半明半暗的光线从画中的人物侧面照过来,显得立体,并且带着一种忧郁地等待被画的感觉,传达出一种忍耐贫困、拒绝奢华的尊严和哲学意义。这幅画中,老妇人脸上的表情和手势就是这种朴素凝重风格的典型特征。
(西)朱萨普·德·利贝拉《牧羊人的礼拜》,239x181cm,布上油画,1650年,法国巴黎卢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