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重阳节,千名老人在开元寺共聚千叟宴;大庙山下,50年前的儿童和现在的小孩,
一起为骨碌碌转的大铁圈、陀螺欢呼;西营里一家小店,沉寂50年的九重粿又飘出了清香……
好乐、好吃、好玩,久违了,地道的福州重阳节!
好乐
千叟宴始于乾隆年间,百张桌子,千位老人,共祝长寿。昨日午时,鼓东路开元寺内,福州首届盛大的千叟宴让人叹为观止:100张大圆桌摆进各大殿堂,1200多位老人济济一堂,素鸡、素鱼等1000多盘摆满了桌子、长凳,层层叠叠,厨房里还不断地有新菜端出。
觥筹交错间,老人们个个笑逐颜开,许多老人是从八县赶来的,他们都说,活了一大把年纪,这么多人一块吃饭,而且还都是老人,这还是头一遭。一位厨娘跟我们说,这场宴会足足准备了几个月,洗菜用的箩,做菜用的鼎,炒菜用的铲全是特大号,席间还伴有于山老年乐队的吹拉弹唱。
好玩
大庙山登高石抽陀螺滚铁圈
“小时候,我每年都来踩这块石头,可身高还是没超过1米7!”大庙山顶,福州四中内,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老人笑眯眯地望着那块传说中的登高石———一大群不足10岁的孩子排着队,在石上又蹦又跳,每年重阳,这块象征“高升”的登高石边总会围满人,传说小孩在上面蹦跳之后,来年会长得更高。
方老说,古时,重阳就是福州小孩的节日,定为老人节之后,孩子们就渐渐疏远,不过,今年登高石旁多了两种玩具:陀螺和铁圈。
方老回忆,儿时过完中秋,孩子们就盼着重阳,“一年当中,只有这一天大人才给买玩具。”上大庙山有3条路,当年每条路边都摆满风筝、陀螺、大刀……孩子们早早就起来等,等大人事情做完,缠着他们去登山。昨日操场上,几个年近70的老人抢着抽陀螺,“要用麻绳做鞭子,才够耐磨。”张依伯是转陀螺高手,弯着腰,握着小鞭子,一下下,陀螺骨碌碌地转。
陈依伯是滚铁圈的高手,铁圈在别人手里怎么弄都跑不动,到了他手里就特别温顺乖巧,“铁钩子要放在水平直径以下,左手扶住铁圈就好,推要用右手呢,用力一点,人跟着跑。”果然是秘方,一旁学样的孩子照着做几遍就会了,陈依伯见状就遛起小圆圈,这会儿孩子们傻了眼:“好难呀!”
西营里九重米果层层蒸插彩旗
3天前,福州西营里小店聚福园年轻的老板,接到这样一桩差事:重阳这天,要做出他从未做过的九重米果。老板朱艳秋特地请出做了40多年糕点的老母亲帮忙。
九重米果做法繁杂,光是碾浆的米,就要浸泡近3个小时,九重米果分9片薄层,呈青橙白三色,米果上插着小彩旗。
“色泽漂亮但不含色素,是用青瓜汁、胡萝卜汁调上米浆制作,营养丰富。”朱艳秋说。
朱艳秋是做米果高手,但这样浩大的工程也是第一次:3个小时守在蒸笼边,一层一层地蒸,一层蒸熟了,再蒸第二层,每层都要蒸七八分钟,一笼米果出炉,3个小时也过去了。
九重米果的吃法很特殊,过去的孩子们吃米果是一层层剥开吃,一层给爷爷,一层给奶奶,再剥一层给妈妈……全家分享,老少同乐。
上插的彩旗,寓意“旗开得胜”,方老说:“小时候,去店里买九重米果,一定会记得拿小彩旗,拿不到彩旗,就站在店里等。”而赵桂英则更怀念儿时的米果,那时的九重米果用的是碱水,是早稻谷草烧成灰后煮出的水,“带着稻草的香气,特别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