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界资讯

吴哥古迹 生与灭在凄美交汇
时间:2005-04-28 00:00:00  来源:  作者:

 

图文·吴韦材 (2005-04-25)

没水泥,没钉,只有精确切割及吻合的石头,整个吴哥王城是人类古代建筑智慧的一朵奇葩。

  我相信,不少游客对它那磅礴气势一时不能招架。就算三天内处处走遍,结果还是有点迷不知踪。甚至在网络搜寻上,这古迹的各处中文译名也常显得混乱。我能理解这是因为它的巨大及零散所至。幸好,只要依据吴哥王朝历史编年来看,整片辽阔古迹其实也能分出先后主副,让我们对9世纪到12世纪中南半岛上这段高棉人的古老历史,有较为清晰的一个印象。

  整个吴哥古迹,就是吴哥王朝的“王城”。

  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都曾先后在中南半岛上披靡盛行。而最简单说法,这片吴哥古迹,当时就是吴哥王朝的“王城”。从9世纪至12世纪,吴哥王朝25位国王都曾在这里进行建设。

  最早动工的人,是公元9世纪末的印达拉瓦曼一世( Indravarman I )。他在今天古迹西南方数十公里外,先建起了王宫及一组罗鹿(Roluos)御用寺庙。虽然这组罗鹿寺庙今天看来是离古迹中心远了些,里头却有股天地初开般恢宏气氛,游客能租车前往。

  印达拉驾崩后,就发生王位争夺战。罗鹿王宫被毁,新王雅索( Yasovarman)登基,决定将王宫搬到今天的古迹遗址上,他还在东面开辟一个7公里长,2公里宽的东面人工湖(East Baray)提供饮用水,但这个湖今天已完全干枯,变为古老的密林。

  第一位在这片古迹遗址上建造王宫的,是11世纪的国王苏利亚瓦曼一世 (Suryavarman)。他除了造起王宫,也在吴哥城西面多开另个人工湖(West Baray)。这人工湖不仅到今天仍为当地人们提供食水,夕阳时驱车到此,夕阳西下映在湖上,古迹剪影,像活了起来,再配着炽云如火,更令人难忘。

为何建造吴哥窟?

兴都教风格雕刻,既细致入微,又带有浓烈的人间情怀与气息。

   吴哥古迹最关键的命运,是出现了一位眼光独到的国王。 他就是12世纪初的苏利亚瓦曼二世(SuryavarmanⅡ)。

   苏利亚瓦曼二世臣服于中国宋朝,宋朝派出军队协助他攻打越南的回教蚕族,也帮他平定境内诸侯。当时高棉吴哥的国力到达顶峰。也就是这位国王,在吴哥城外西边,建造了这座如今被公认为世界奇景的吴哥窟(Angkor Wat)。其实,wat就是寺,因此也有别称吴哥寺。此寺极大,占地200公顷,建筑面积也占地195万平方米,主要是供奉兴都教的“梵天”神(Vishnu),也即维持宇宙秩序及和谐的保护神。

   建造期间,苏利亚瓦尔曼二世出动了全国最好工匠、彩绘师、建筑师及雕刻家,历时37年才完工。整座吴哥窟,以一块块精确切割的大石自然砌成,没用石灰水泥,更没钉子梁柱,其精准处充分展示古人建筑力学的巧思。

   兴都教是以善恶得报为基础教义。他们认为,善恶行为附著于个别存在的“我”身上。而人类就在善恶中不断轮回,反复地死亡,因此只有将死亡切断,才算真正解脱。而解脱的方法就是沐神之恩,与神结合为一。因此,吴哥王朝的国王们都会在生前决定一位与自己死后结合为一体的神,并忠心供奉他,为他造寺院,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死后能解脱“我”,跟神合为一体,成为真正的神。也因此,国王就是寺庙中所供奉的神之化身,这种“神王合一”信仰,就是吴哥诸王建造这些伟大建筑的真正原因。

僧侣就像古迹里突然被一阵风吹活的历史见证人,他们微笑,不语,在适当的时空中闪现。

稀世石刻,一生人至少该看一回

  整片吴哥古迹里,保存最良好同时也是最精彩的回廊浮雕石刻,就在吴哥窟(寺)的主建筑的内壁上。

  这里的东、西、南、北四面回廊,总长度是800米。因避开了风雨,墙上石刻精美绝伦,浮雕内容取材于印度史诗《摩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还有兴都教神话《乳海》。其中也有纪录当时战争及民间生活的场面。不只看到11世纪工艺的高超水平,也教人赞叹工程得以完成的艰巨毅力。

  古迹里另个教人久久神驰之处,是吴哥城(Ankor Thom)内,老王宫正面那片范围广大的城区围墙(Phimeanakas)。

  这片废墟架构完整,宛如许多古代罗马城邦废墟一样,能依稀看出古道、市集、市心集聚地、地下居所及不同的民居形式。在所有外墙上,都是守护这个城堡的鸟嘴神及阵容壮观的大象队伍。而那些巨象的鼻拔,就化为城墙的柱子,虽然部分断落,仍是气派万千,据记载,当时城里人口就有100万。

最辉煌时期的吴哥城

四面佛的微笑,也即是吴哥微笑,今天已经是吴哥古迹的视觉标志。

   苏利亚瓦曼二世之后,吴哥王朝还出了位“更具建设性”的国王:贾耶瓦曼七世。

   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他讨平四周纷乱的侯国之后,吴哥国势一时强盛无俩。国界东临越南,北到寮国永珍,西至缅甸,南到马来半岛。贾耶瓦曼七世非常注重城市规划,他不只搭桥铺路,所建筑庙宇、医院、宫殿,数量与规模都大大超前,吴哥城里里外外就是个大都会气息。他还在吴哥城之内建造了举世瞩目的巴戎寺(Bayon)。巴戎寺拥有54尊高大壮观的四面佛塔。每塔佛容4面,总共216尊巨型四面佛佛像在你身边微笑。这也是吴哥窟今天给人的视觉印象。来这里参观,就像走入一个“佛在笑”的迷宫里。

为何吴哥古迹会埋在森林里?

  吴哥古迹,曾经完全被世人遗忘,默默无闻地掩埋在密林之中长达数百年。

  真正原因,仍只是推测。就连吴哥古迹本身,发现之后,整整过了一百年,世人才搞清楚它真正面积究竟有多大。

  看到这片残垣断瓦,不少人会疑惑,吴哥王城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放弃的?在些寺庙废墟里,巨大无比的树木就生长在废墟的屋顶上,这倒说明了一点:它被掩埋前应该已全无人烟。不然的话,看到屋顶有掉落的种子长出小树来,没有人不会不除去的。

数百年的巨大的树根,在千年古迹里阔步昂首,生命与遗迹,同时共存。

   史上虽有不少猜测,但在贾耶瓦曼七世之后,国势就从最巅峰一落千丈。到13世纪时,北面的傣人已在速古台建立了新王国,也开始对高棉构成威胁。在13世纪,曾有吴哥国王不断移走国内所有佛教文物及佛像,并重新换上兴都教色彩。及至后来,王室极度衰弱,甚至曾把王位让给姻亲承继。这期间的吴哥历史记载不多,也很混乱,根据一些传说,这个显赫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是被他的园丁在采摘酱瓜时错手杀害的。大概在1432年,整个王城就被神秘地遗弃,也被人们遗忘,被树林吞噬。今天,古迹里还能处处看到巨大无比的数百年老树,它们多数就是在挖掘古迹时经过选择保留下来的。1992年,吴哥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858年,法国自然学者亨利摩哈特(Henri Mouhot)到暹粒采取植物标本,很意外地,他从空中发现密林里露出遗城倪端,世人才因此重新发现这个沉睡400年的秘密都。因为当时的森林实在浓密不见天日,加上许多佛像及建筑都十分巨大,探险者常被引导至黑暗阴森如迷宫般的拱室,所以初时才会有“窟”的概念出现。

最动人是“生与灭”的纠缠交汇

  参观吴哥古迹,除了从废墟本身的规模想像当年盛况而感到无比震动外,这时候最叫人产生震撼的另个体验,就是这片吞噬整个古迹的巨树森林。

  吴哥古迹不是因为地震风灾洪水之类的灾害而破坏的,而是大自然“破坏”了它。这两字附上括号因为这句话是站在人类立场的观点。可是,大自然又并没有意识要去“破坏”它,森林里的树木只是为了求存。它们以完全无视人类文明价值的角度,将种子散布繁殖,经过400多年的隔离,巨树就如八爪章鱼缠在这片曾经辉煌的都城上。 JVF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如今,古迹里的石块因为潮湿的热带雨林,几乎都变成青黑色了。处处苔痕,更是沉默岁月的历历印照。人站在废墟里,我同时能强烈感觉破败也同时强烈感觉生命无往不摧的力量。这心情,说不上惋惜,也说不上遗憾。因为宇宙万物其实在哪个阶段都是一场场轮回的戏剧。想到这里,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就是吴哥古迹里这一场场仍在交汇的、生与灭的纠缠之美感动了我。

  虽然,这份美,已显得如此凄然。

  从初遇它、走进它,直到离开它,我曾多次问自己:究竟是什么让我对位于柬埔寨暹粒(Siem Reap)7公里外这片一千多年前、面积足有208公顷、世上最大的宗教废墟吴哥古迹(Angkor Archaeological Park)如此感动? JVF佛教网 - 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

上一篇:方丈反对涨价尴尬了谁
下一篇:李连杰看破红尘 盼早日当苦行僧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