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学思想的组成之一是平等观念。他憎恨印度教中的种姓等级制度,他创立的佛教是每个生灵在尊严、人格、价值、生存方式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男女都一样。因此,皈依佛门、出家为僧的比丘尼和比丘同样受到佛祖和教义的厚爱,同样享有通往佛天极乐世界的权利。
在信奉藏传佛教的民族中,出家为尼的妇女数量不少,尼姑寺比比皆是。在安多藏区,颇具影响,且建筑规模较大的有循化县境内信奉宁玛派教义的旦麻尼姑寺,尖扎县的南宗寺,拉卜楞的尼姑寺。
1993年,为了给大型电视专题片《藏传佛教》撰稿,我曾和剧组人员一道,走进尼姑世界,进行了采访,有幸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窥探到了她们真实生活的一角。
佛教中有很多菩萨是女的,还有不少修行得道的大成就者——空行母。空行佛母也有化身在人间,它就是女活佛。藏传佛教中有一定数量的女活佛,女活佛主持着由男僧侣组成的寺院政教大事,谁也不敢怠慢、冷淡、歧视。因为她们德行极高,有无碍之神通变化,受到信徒们普遍的虔诚尊奉。在这一点上,藏传佛教打破了世俗的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倡导了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
藏传佛教中的女活佛虽然不多,但他们的佛位却不低,如安多地区白石崖寺院,建在安多比较著名的佛教修行地——甘加白石崖圣地。寺主系女活佛贡日仓,俗称“卡卓玛”,即“空行母”。在拉卜楞寺近百活佛中,她的佛位在堪布之下,侧席活佛之上,偏居中间。寺院举行大型集会,有她的活佛席位。白石崖寺的大小政教事务,均得经过她的同意才可实施。
在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拉卜愣寺南侧的尼姑寺,在青海省尖扎县的南宗(藏语即天堡之意)尼姑寺,我们了解到了藏传佛教尼姑们的神秘生活。
每座尼姑寺里都有主持,寺里的主持法台通常仍是女性,但也有别的僧侣寺的活佛、法台兼任的。经师、诵经师也是尼姑出任,也可聘请附近各寺中的男性高僧担任。南宗寺的寺主是古嘉赛,六世玛尼活佛,具体事务由尼姑仁增昂毛负责。
尼姑剃度立誓守戒的同时,由剃度师尊赐予法名。有了法名,原先的俗名就弃而不用了。尼姑的名字多与度母空行母联得很紧。两个词四个字音的名字结构中,大都有卓玛、堪卓、昂毛等佛名,从名字便一目了然地看出是女姓,又是出家人。
她们学的经文多为显宗方面的知识,即佛教基本教义的《因明论》、《智慧论》、《中观论》、《俱舍论》、《戒律论》这五部经典著作,不仅要通晓内容,还要掌握精神,身体力行。
她们的学业分班级、每一学级都要进行辩论考试,考试通过了才能进入高学级深造。这些和男僧完全一样,但地点不一样,尼姑们是在自己的佛殿和经堂,一般不允许信徒参观围看,课程也不太紧张繁重。
经过考试合格,尼姑同样能和男僧一样,获得格西(俱善学识,相当于博士)学位,成为该寺的经师、领诵师、主持等,但这种现象很稀罕。因为一来尼姑寺的规模都偏小,难以形成台阶式教学等级。而到僧人寺中深造,又吃住行很不方便:二来尼姑队伍不稳定,飘移不定,难以形成阶梯型学术队伍;三来得为生活奔波,难以持恒。这样,客观条件限制了尼姑中人才的涌现。所以,这仅仅是一种追求。南宗寺也如此。
在信奉格鲁派的尼姑寺里,很少有修行密宗的,也没有专业密宗学院。不是尼姑不能修行密宗,而是尼姑中很少有人达到密宗修行的前提——必须修完显宗各课程。
尼姑修行最普遍的形式是闭斋。一种断饮绝食、苦行修炼,纪念佛祖、禁欲严格的活动。也有有钱人家为超度家中亡人,请求尼姑替代自己闭斋的,完了给予一定的供养金。闭斋一般为两日,头一天允许说话,但只能在中午进一餐,第二天则得整日断饮绝食不言不语地苦行,直到第三天拂晓才能开戒。
尼姑寺内经常举行的闭斋活动,头天中午那顿斋饭由寺内法台负责供给,替人闭斋则由施主供给。
午餐是丰盛的。用大米熬成的稠粥中有酥油汁,有叫蕨麻的人参果,条件好时还有上等牛肉块,以及葡萄干和红糖等佐料,另外,还敞开供应酥油、糌杷、白面饼子等。
比起男僧来说,尼姑的生活要清贫得多,她们没有所属的供养部落和村庄,无法动员或者摊派教徒给寺院供经供饭。民众和村落在给名刹大寺供完饭后,若经济宽裕才偶而很一般地给尼姑们布施一次,但这种机会一年很少有几次。由于经济的限制和世俗对女人的成见,还有,尼姑寺没有隆重的法会,没有德高望重的活佛或学者,客观上难以吸引大量的信徒和香客前来朝拜布施。所以,尼姑们得到的布施极为有限。尼姑还不像出家的男僧,她们和家庭基本断绝了经济联系,一切生活用计,全得自己筹措。
尼姑筹措生活费用的办法大致有这样几条渠道:寺院集体诵经时人人都有的一份布施;替富绅人家闭斋,帮助其亡人求得功德,早日托胎人世而得到的供养;不学经文期间,四乡云游,挨户募化。这就决定了尼姑寺不可能掌握丰厚的固定财产,不可能拥有较多的周转资金。
尼姑们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戒律却是严格的,佛门比丘尼的戒律总共有348条,比比丘戒的250多近100条。尼姑的意思是乞士(靠乞食为主)女,除(破烦恼)女,还有薰(沐香仁慈)女。平时,尼姑的生活还是相当自由的,很少有压抑和禁锢的感觉。
在南宗寺内,我们见到她们相互之间随便嬉戏打闹开玩笑,甚至跳舞唱歌,朗朗笑声不断。她们告诉说,只要不犯教规和影响佛事活动,寺院主持和师傅都不会干涉她们的。
在不影响佛事活动的前提下,她们也可以上街散步或购买东西,顺便浏览市容,但必须事先向寺院主持请假。
尼姑们还可去较大的寺院参加重大的佛事仪典,观看辩经,法舞表演。
通过这些活动,她们从更大的范围里领略了佛教经典的广义性、深邃性。不仅仅是观赏或娱乐,也是对教义的理解、体验和自自的修炼。
比丘尼戒律规定,受戒后尼姑不能穿着华贵的衣饰,妆饰浓重的粉脂,但人人爱美的天性,尤其是女性对美的追求,即使尼姑寺也有痕迹。我们在寺中发现她们收拾的住房、衣物都很干净,穿衣得体适匀,在僧侣集会场合,细细一辨认,不难看出是尼姑的。
廿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的这些尼姑寺中,大多数尼姑在入寺前曾上过学,掌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因此,学习佛典之闲暇,她们还翻阅各省、区出版编辑的多种藏文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从本民族悠久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吸取养份,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佛龛前、经架中、炕头上,我们看到了一迭迭书籍和杂志,有佛经、有文学,也有地理历史等领域的书刊杂志。
她们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料理筹措,生活中的繁重劳务,也由自己承受。遇到意外困难和病灾,亲属可出钱出物资助,但不能参与具体事务的组织实施。就连生命终止后的超度仪式,也不允许任何男性参与,全由寺中尼姑们完成。
相互间有什么事,也都是互相帮着去完成。
即使是维修房屋、砌灶夯墙等大型苦力劳动,也是寺中尼姑互相出力,全体相助。在寺内,尼姑们以师徒关系结为一体,住在同一僧舍里起灶共居。南宗尼姑寺在上个世纪的1958年,就有尼姑25户55人。
任何尼姑,取得入寺资格后,都拜一位年事较高、学问较好的老尼姑为师,她是小尼姑学习和佛事活动方面的指导教师,而小尼姑在日常生活方面又照料侍奉长者。小尼姑称老尼姑为阿奶,藏译即阿姨的意思。而老尼姑称小尼姑为徒弟,她们相互尊重关照,度过尼姑生涯。
寺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尼姑个体,即寡妇在丈夫去世数十年,儿子姑娘相继成家立业后,本人便剃发为尼,发誓不再求婚,不与男性发生性关系。这类年长尼姑在剃发时,一般不举行宗教仪式,也不去尼姑寺内入寺受戒,而是独居闭斋诵经。她们通常仍住在自己家里,依靠家中的资产和儿女赡养度日糊口,但不从事主要农牧业生产,而是终日诵念六字真经,转“果拉”(转寺为圈)为生。
尼姑寺中的尼姑来源林林总总。像拉卜楞尼姑寺里为尼的丹曲卓玛(护法度母的意思),她来自安多藏区的若尔盖地区,那儿基本经营牧业,居民大多是牧民。她的家中还有母亲和姐姐,她们从事着各项活动。来寺修行前,她已经在家乡的小学里读了几年书,能粗略地阅读一般的书籍。
她从小受到佛教文化的浸染,长大后,看到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要承受比男性大得多的劳务和痛苦,便萌生远离尘世,一意修行,祈求来世的念头。她的愿望得到了父母和姐姐的支持,他们也盼望着通过丹曲卓玛的修行,能给全家今世与来世带来安乐和幸福。当然,这种现象是比较少见的。
而南宗寺主持德吉卓玛,却是临近毕业的师范中专生。她看到社会世态的炎凉,人生的艰辛,便想选择一种情心寡欲的安静生活。她不顾家中亲人的阻拦反对,放弃了只有一年便可毕业的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业,毅然来到南宗寺当了尼姑,她的学识、人品、见解,赢得了支持,被选为主持至今。家庭后来也原谅了她,支持她的事业。
尼姑生活虽然单调又清贫,物质享受也匮乏,但经过佛典的学习,自己的苦行修炼,她们对自己选定的人生归宿不懊悔,宁愿过这种淡泊如水的生活,也不愿涉足那甜酸苦辣、大起大落的俗人世界。她们看重的是来世的幸福,个人的超脱。
还有其他情况,如父母包办而拒婚出家的;身体有病难能治疗而对人生失去信心的:不愿勤苦上学的;当计划生育干事或绝育手术的医务人员,片面认为自己有杀生罪孽而赎罪出家的;儿女多抚养困难或经人说教而入寺的,等等。
女性特殊的心理素质和天生禀性,也影响着一些老尼姑的行为。她们放心不下儿女和家产,受戒没若干年又重新返回家中,指导儿女的寺中生产和生活,帮助料理家务和资产。
但她们没有还俗,而是依然持戒不破,当自己的尼姑,只不过兼顾家庭罢了。这也算是普度众生,大慈大悲。这在南宗寺等尼姑寺中都曾发生过,至今还在发生。
尼姑寺的佛殿由她们自己管理。
一切佛事活动都由她们自己实施主持。
在寺里,没有专门的僧官和各种司事的尼姑,公共事物一般都是兼职的,既有分工也有相互替代的。
综观起来,尼姑们的相当时间是靠坐禅打发的。坐禅通常在冬季进行。
她们整天静坐在各自屋内避光处翻阅经卷,诵读经文,不外出,不说话,谢绝来客。门环里插上一束柏树枝,便是坐禅打静的信号。信徒或家人们看见这标志会敛步回退,旁人也不能上门搅优。有的尼姑在闭关坐禅前,便给自己规定接待来客的次数,并以石子为记,超过了即便有天大事也不动摇。
闭关静修坐禅少则一月,多则半年以上。这种坐禅修行的方式,目的是在感受和思索之中通晓佛理,摒弃不净之邪念,最终得到正果,成就一切。
我感觉到尼姑们是在用苦幻的方式修炼自己,升华自己的境界,努力去叩响那理想中的极乐世界。真的!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西藏民俗》尕藏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