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位于昆明市东北隅的螺峰山上,现为云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螺峰山又称圆通山,“石色深碧,盘旋如螺”。螺峰叠翠是著名的昆明八景之一。山上林木苍翠,巨石盘旋,四周花木分为春、夏、秋、冬四大花区,春花是数千株云南樱花和日本樱花,其他有山茶、玉兰、梅花、桂花等花区,是昆明市著名的游览胜地。
圆通寺是昆明市最早的佛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朝中叶,南诏王异牟寻时代(8世纪中叶)创建,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1301)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祐六年(1319)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增建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形成园林、景色和宗教寺庙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连年战乱,殿堂残废,十分凄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辟了圆通山公园,山上林木繁茂,百花争艳,是人们登高赏景的胜地。1983年,圆通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交给云南省佛教界管理使用。
圆通寺现由圆通胜境坊、八角亭、圆通宝殿、铜佛殿、水榭曲廊等建筑组成。
进入圆通寺山门,两侧古柏参天,绿荫蔽地,走入清静幽雅的山林。路中间立着一座牌坊,建于清康熙初年,额题“圆通胜境”四个大字。入胜境,庭院深深,绿水清澈,清澈水池缘绕到螺峰山麓,经石楼过八角亭,到达寺内的主殿——圆通宝殿,大殿就建在池中,与周围建筑形成一独特的池塘院落,被称为“水树神殿”。
圆通宝殿又称大雄宝殿,始建于元朝,后代虽多次修缮,但仍保持元朝的结构和风格,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这三尊佛像均为元代塑像,十分珍贵。四壁塑有五百罗汉像,各呈奇姿,这些塑像比例得当,线条流畅。大雄宝殿内还有一对明朝石柱,高10米,各盘青、黄两龙,张牙舞爪,相向欲斗,十分生动。
1985年至1986年,圆通寺新建了铜佛殿,安放1982年泰国佛教界赠送的释迎牟尼佛铜像。铜佛殿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并融合汉族和傣族的建筑风格,为整个庙宇增辉添色。
在大雄宝殿后是圆通山绝壁峭拔,名“袖霞屏”,上有后人摹刻的唐吴道子观音碑刻,清人所创的张三丰造像碑,还有清末民国初年一些文人和书法家的泐石等,成为石刻艺术宝库,是圆通山一景。
现在圆通寺作为云南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正在领导云南地区的广大佛教徒在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地办好教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作出自己贡献。世界上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佛教,此三系我国云南地区独家特有,因此圆通寺不仅在中国佛教,还在世界佛教的事业中据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