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902 [cf. No. 2901]

法句经疏

夫至理无言。称谓斯断。玄宗幽寂心行莫缘。称谓斯断故。则有言伤其旨。心行莫缘故。则作意失其真。所以掩室摩竭用启息言无际。杜口毗耶以通得意之路。斯皆理为神御故。圣以之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就法彰目。或人事并陈。或法喻双说。今此经者人皆为名。佛是能说之人。法是可谈之理也 天竺梵音号曰佛陀。此出译言名为觉者。无明如来独秀重幽。孤明臣夜照达有无。解穷真俗。觉行圆满。导悟群生。故称为佛。畅四辨于舌端。敷八音于听表。谈法性则名义俱空。论善友则功穷后际。众乃庆所过而怀之。如来愁之而感伤。遂使振及遐方。异出云集再扬深法。极乐无动普光悟忍。于无生宝明蒙记于十号。宣自金口闻之彼意。故名为说也。法者有其四种。谓理教行果。今言法句。则通收四门。法是所诠之旨。谓行理果。法句是能诠之教。谓金刚之说。今为对诠明旨。所以故须局三为法。轨生物解。因以名焉。法分自彰。显在平教。文势相属。诠理义周。故名为句。经者此土之言。梵云修多罗。良以此土之人贵重五经义少相以故番译家以经字代修多罗。修多罗有五义。出自广文。一者出生。出生诸义故。二者勇众。义味无尽故。三者显示。显示诸义故。四者绳墨。分辩邪正故。五者结鬘。贯穷诸法故。经有二义。一法。二常。常者人虽古今教仪恒定。法者五经显治道之得失。明人伦之是非也。多罗五义略举六条。一谓涌泉。二称绳墨。涌泉注而无竭。此义可以自常。绳墨则辨定正邪。兹义又当其法也。卷谓卷舒。文无二轴。称之一也。故云佛说法句经一卷也。自下释文大判有三。初明序分。佛告宝明已下。次辨正宗。尔时文殊已下。明流通分。大圣说经之依有由致故先明序。序义既兴。宜陈奥旨。次辨正宗。正法既宣。非唯独益当时。远被将来。使道光无绝。所以第三明流通分也。序义虽众无过有二。一者发起序。谓。起化由藉大圣得说。托处假时动地放光。有缘斯集。类藉此等。起发正经启化之由。故名发起序。二者证信序。阿难禀宣佛化。将来未闻欲以圣言泽流万代故。言如是之法我从佛闻。证已所传深为可信。从此立名故云证信序。文中初明证信序。于是众中已下明发起序。初证信者。佛教阿难。一切经初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国某处。为某甲等若干人说。经文虽六句则唯三。一为息诤。二示信相。第三证说。初我闻者。谓阿难对众陈己餐受。听说非他故称为闻。犹是我闻也。此则第一息诤法。若出我闻之外。则便有执。有执则起诤。今言我从佛闻。则明已无执。彼亦无诤也。又爱有二种。一者我爱。二者法爱。外道出家能断我爱。不断法爱。故情有所执。然佛弟子二爱并除。法爱既尽执竞都息。始称我闻存于此也。我有三种。一者见我。二者慢我。三者名字我。阿难既是是无学圣人。见息惑尽。虽无二我。随世流布故有名字我也。如是者示信相也。明有信之人能入佛法。信言此经如是。不信者言此经不如是也。故肇师言。如是者信顺之辞也。夫信则所言之理顺。理顺则师资之道成。违之者正言而致返还。原之路绝虽无丰约非信不传。故于经首创建如是也。一时者。自下时方人三事。证实非虚。方是说经之处。人谓菩萨等众。一时者说经时也。于此时中佛说如是经也。又法五启运之日。大众嘉集之晨。故言一时。婆伽婆者。标于化主世尊总号也。破烦恼习。种智现前。觉一切法。号曰婆伽婆也。在日月宫中者。说经处也。下列众有二。初明纯众。二明杂众及他方众也。前中初举数列名。第二总结。菩萨摩诃萨者通号也。若依梵本。应言摩诃菩提萨埵质搪。摩诃言大。菩提言道。萨埵名众生。质搪言心。谓大道心众生也。下明杂众中有二。初明人天众。亦云出家在家众。二明八部众也。前中初明出家众。二明俗众。言比丘比丘尼者出家众也。释有四义。一破烦恼。二持净戒。三能怖魔。四净乞食。离四口食也。下明俗众。优婆塞等谓清信男女也。复有大天者梵释诸天也。下明八部众。龙有三种。一在地龙。二在虚空。三在海水。之下夜叉。汉言轻捷神。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三在下天。守宫城门。故智度论言。帝释有九百九十九门。门别有十六青衣夜叉守之。地夜叉但以财施故不能飞空。天夜叉。以车马施故能飞行。佛转法轮时。地夜叉唱。空夜叉闻。空夜叉唱。天空夜叉闻。如是乃至梵天也。神者受善恶杂报。以人天而非人天。其形胜人而劣天。身轻微难见也

自下第二以明发起序。就中有二。初宝明陈昔蒙记请而立名因缘。第二如来正道也。而中有三。初承力清而彰己积习所依。言承佛威神者。圣德尊高辄难启问。自非降神下被。无由直请也。燃灯佛者。标其授记之尊。出家学道。正明又植善本也。世尊即授下第二明记所立名。尔时宝明下第三问名字所由。但宝明今问多为审定其理证成已解。又为请首因弘至道。望与时众共闻深法。故言云何授我号为宝明乎。下答中。初文外略。明燃灯世尊立名远意。第二就文分别。即明释迦正答。言远意者。但宝明历待先佛。功行不亏。今奉释迦将邻道记燃灯佛。为遣立所得心假名字以导。如如故复为之彰号。先圣远意既存斯旨。今佛释迦述而不作。还就其所立广明性空。语破其心事同慈氏。蒙记一生当得阿耨菩提。净名广问为用何生得授记乎。乃至言如者不二不异。云何独授。仁者当得菩提也。就文分别者。于中有二。初明为说敕听思定谛。谓审谛听。若不审则有谬闻之过。闻之不思。便有退。解之真思而不念则文义俱丧。良以思而念之则文义并存。听无不审。则闻而不谬。故敕谛听。善思成念之也。下第二明其说意。于中有三。初明圣心等被普洽时机。二说斯决定。下明所说法。言大乘者。如起信论说。大义有三。谓体相用也。三世诸佛之所游履运苞众圣。圆成极果。名曰大乘也。三明众心忻贺。专心顶受。奉教而听也。上序分又记。下第二次明正宗。但众生招品万殊。藉悟多端。大悲俯应。说有两会不同。文中有三。初从此文终至世尊伤叹已来。正为此土及余方机缘已熟者。初会说法。第二于是东方已下。次为宝至世界普光大众。第二会说。第三佛说经已普光得忍下。明二出时众闻法获益也。前初会中文有四节。初正酬宝明所请。第二菩萨欲得阿耨菩提已下。因言显理。广明十八界空。第三一切众生欲得菩提已下。劝近善友。第四于是已下宝明大众闻法庆喜也。良以众生无始已来寻名执义。起或为业。轮回生死。尔来不息。自非专修正观。冥心至理善友良缘义无得返。所以劝观名义性空并近善友也。初文有二。初正说名字空义。第二作是观下明观之利益。初文复二。初正劝观。第二善男子若名字已下。次劝舍著。前文有三。初劝。次观。第三结也。初云且观者。将以如通圣凡穷上。所以前观佛名。后方类释也。下正观中初明名不定有二。明非无但名无自体托法而生。若有而为实者。直说食名闻便已足。何待进而方饱。故云说食与人应得充饱也。下第二明非无者。上辩名依义立。不可为有此。明义复依名。不可为无也。文中初明佛智穷原。言不空者。若名字定无空记何为故。言若字无者。不授我记及汝名也。二若名字定无便无授者。不应得佛。然昔蒙受记。今登正觉。宝明名字目义非虚。何得定无。故云如无授者我不应得佛也。第三总结云。当知字句其以久如者。论实夫如也。不二不异。异便定意二即定无。良由非定有故。随目何义不异。一切非定无故堕恒召法未曾同彼。未曾同故无定所属。不异一切故备题诸法也。下劝舍著也。但宝明虽复久存学道。良未洞达音声法门。于善恶言下犹难取舍。蒙佛授记。情生踊跃。今明毁誉等法。其唯是声。声类缘生究竟空寂。岂容善恶于其间来。文中有二。初举所观境。第二若遇已下对境修观。正明舍著。前中初牒。次劝。后复释。劝中八风之内略举二条。则是违顺两缘。违中有二。初毁呰诽谤经辱。以加良善讥呵一种。小过则重为讥责也。下明顺意轻微之德。越分称扬名曰赞誉。此皆不实。如空谷响。众生不了。妄谓为有。理观既无。何嗔何喜。下对境修中有二。初明遇境兴观拆之归空。故言此音声者。为大为小乃至都无所得也。故智论言。风名忧檀那。触脐而上出。是风七处触。顶及龂齿唇舌咽及以胸。是中语言生。凡夫不知此。或著起嗔痴也。若无所得下。第二正劝舍著声既自空。毁誉不实。云何妄生嗔喜之心也。下第二观益中有三。初法。次喻。后合。前中初牒上事。修观立衣招胜果。故言作是观已乃至当得菩提。阿之言无。耨多罗言上。三称正。藐之言真。三又云正。菩提称道。即是无上菩提正真之道也。何以故下第二释。良由万法性空。虚通曰道。观声亦尔。何为不证也下明喻合两文。才相飞空睡乃腾虚菩提久现则功不唐捐。故言菩萨观空衣得证也。自下第二次观界空也。内六根外六尘中间六识合为十八。文中有三。初明厌背生死衣。须高栖空理。劝之修观令断诸或。第二譬如阳炎已下。明理隐难彰。借喻为况。第三诸有智者已下。结观修行。明观所成益。前中有三。初举果劝行其因。第二或有众生已下。明观修意。第三眼不自见已下。正明修观广辩空义。前中复三。初举果劝修。正明菩提体状。第二宝明请问。第三佛言下答也。问曰。三事本空非今始空。体即菩提。无劳别证。何故乃言欲得菩提。当观三处也。释言。菩提体性实无隐显。但以无明所覆有而不觉。安须修观始方克证譬如虚空证性虽净然为烟云尘雾之所隐蔽。不可以空体性净。即文彰不除而自现也。文言于三处中等者。此三事无体。更相依持。离有离无。不生不灭。名为不实。不实性空称为解脱也。劝修意中教如实观者。眼等虚妄诳或。犯夫无其性也。以无生为体故。今劝观舍虚会实。色心妄法更不现前。贪嗔等或自此衰丧。故智论言。内外十二入皆是魔网。虚诳不实。于此中生六种识。亦是魔网。虚诳不实。何者是实唯有不二之法。谓无眼无色乃至无意无法等。是名为实也。下正观中但明眼色与心。余者例令文别有三。初约无性辨空空。就因缘以释。第三善男子应作是念已下。据不住明空旨。言空者。空无有无一切分别悉不相应也。前中初略述计情。第二申理正破。但执见不同。泛说有三。初一是毗昙八计。谓净色为眼。非实天眼所见。是不障碍有对色。识住眼中以瞻诸尘。名自分眼见色。第二成实人计。识在眼门。分别青黄。即以识为见。第三大乘学者。随文取义立。根尘和合方能见色。良由未达深旨。各随已执计法有性并云能见也。言正破者。但根尘等法并依藏识。一心因缘幻起意无自体。虽复为能见也。今言眼不自见者。正是破辞。若谓眼有见性则未曾不见。开即睹外青黄赤白可能见。自体既不自见。觉有见尘立见。故论言。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若不能自见何能见余物。又若不见自体。应自体非眼。然不见自体。而是眼者此则见非是眼。云何名眼能见。若尔应有离见之眼离眼之见也。彼云。眼是不可见有对色。故不自见者。若尔眼体既不为他所见。云何能见他。如百论言。四大非现见。云何生现见。又眼不自见而能见他者。亦应半见半非见。半见可名眼。半不见应非眼。次破识见类。前可知故言眼不自见。既不自见。故知无性空也。色不自名者。色体无心不自言。色对眼彰自。假吊色名。故知无性也。心无形质者。心若有体应有所在。若言在内不应缘境方生。定居其外则身内无心。应同木石。内外推求莫知其所岂有形质也。故起信论言。心无形求十方求之终不可得。下第三总结。眼色无性则无所不在。故得眼住于内。色常处外。心无形质。的无所在也。下约因缘释中有三。初明眼色相依二俱无体。二明眼色既空无所染著。三明菩萨可知因缘。寂灭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亦可明法性自尔。本来空寂众生不达。计之为实。妄取色尘贪求无足也。前中初明眼藉缘生所以为空。二明空眼所见色亦无实也。初明眼不自见等者。但眼为见也。要藉五缘。一赖根不坏以为所依。二有色尘现前在于可见。第三中间无拥衣假其空。第四尘无闇蔽以明来照。第五意识不乱念欲取尘。一一诸缘迭相依持。离有离无。不生不灭。何者眼不自见。亦藉余缘。不可为有缘。不独生置依眼瞩。岂得为无。非有故不生。非无故不灭。既离有离无。生灭俱泯。何得不空。故言眼不自见属诸因缘等也。然既眼藉余缘。见无自性。执眼能见理。恐为难缘。不自生赖眼方瞩遍谈色等。良为未说诸缘。无性名不自生。无性则空。空无共者而言和合见尘义将安在。眼识既然。余识亦尔。皆藉因托缘。方始觉闻。炽燃建立。未曾暂起也。下明色空中。初明对眼为色。二释空。眼所见体无实也。下明无染中。初明三事俱空故无所著。二例释余五也。言识空灭诸行者。识为初心。相等从生。识性既空。所以诸行不起。亦可舍此取彼。称之为行。昔由妄计有实缘令不住。今既悟达本无则分别永亡。故言灭于诸行也。下明因缘寂灭中有三。初明眼藉诸缘见无自性。虽恒了境未曾有生色名。从眼名无自体名。终日名不可为实。不可为实故则用时恒寂。恒见恒名故则寂时常用也。故言知眼属缘乃至名终日名犹为无名也。下第二明眼色既空心亦叵得。众生不达著之无厌。故言以斯空眼常看空色等也。下类释可知也。下约不住明空道理。而言一切诸法无住为性。非内非外。不在中间。然以凡不之流分别未除执。眼为内情定住其内。色为外尘定在于外。故今遍破眼不局内色亦非外。此虽破而不执。言而无当也。又中初牒。次释。后结释中有二。初明眼色无住故空也。第二明心是无为相违不有眼住于内等者。眼若有性则定住于内。色有自体则局在其外。然眼从缘起睹色便生。不定在内。则眼无自性。色亦无定。对眼为因。故知色无自体也。下第二明眼之与色若有自体者。则不藉缘生。故言眼是有作色亦有作也。心是无为不在有者。若谓心无所在定为无者。不应缘有而生。然既对境则生。不可为无。而不自起。何得为有。非有故言无。不欲是其无。非无故言有。不欲是其有。言无不滞。有论者不累无。是以心不有。不可谓之无。心不无不可谓之有。不有故心相都寂不无故理无不契也。是故下第三总结眼色但空也。又如一人随人见别不碍。于心色非定有。心不定无好丑状貌。余人不改色。复不无心非是有色之与心空无有无。一切分别迷不相应。所以虚通无碍也。自下大文第二举喻彰法。又中有三。初明炎随阳于以水无实。第二如凡夫已下举梦所见究竟是空。第三若色已下广引众喻以通观门。前中初喻。次合喻。中初明炎随心变显现以水。愚者不知自心现故走而向之。圣济其浊水。从心生似而不实。逼之则无安可得乎。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无始已来妄习名言重。自心识了随重变显现似尘。而复不知似而无实。炽然贪求造业流转。故言如炎似水。乃至转近转灭也。下第二明智者呵责息其妄念也。下明合喻。色法似有状如灾水。愚者谓实妄生追求。色从心现。体性自空。唐劳疲极。竟无所获。故言色亦如是。凡谓有实乃至转推转减也。下合上智者呵责。诸佛菩萨了知色性体空证之相应。如炎边经者。见彼凡夫贪求妄色愍而呵之。明阴从缘生都无实法。但唯是似诳或愚夫。何故自为贪染流转生死。故言证实相者知此阴中本来无色乃至若有智者妄渴心息也。下明受等同色幻起无实。故言亦如是也。下明梦譬。依智度论说。梦有五种。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所闻见事多。若思惟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事而妄见也。众生亦尔。身见力因缘故妄计我所得。真如智觉已知无实也。文中初喻。后合喻。文有二。初明梦心妄见。谓之为实也。种种光明即身中不调。热气故。然又风气偏多所中见事多。或思惟故则梦见。饮食行至他方乃至杀数千人等。故言譬如凡夫等也。及其下二明梦觉尘无验知所见从梦心而现也。又梦见自身远行他所心缘善恶违顺等者。但于睡时身心上见更无别有。然以心随或染不觉妄念非实谓实。此义云何。如人梦中或见恶兽怨家种种逼迫惊怖之事。或复失声叫而雨泪。傍人了知恶事所逼。遂触而唤之。睡人便觉泣止声亡。若如梦所见定有别身。远行他处者。岂得此间才唤声振远闻彼。身非此忽尔而觉也。又梦见二心定为异者。其人觉已应无重缘梦所瞩尘。又不觉而觉。方名为觉二心。若别觉何所觉。又觉者觉不觉。而复不觉之外别有觉者亦可。或不自染染于心。心不随染应染。染若心不随染染自染者。则梦者常梦应无觉。我以此当知。睡梦两身虽非定一。然不是异。非定一故遂有安危不同。不是异故。所以触而便觉。今时亦然。良由生死不离涅槃。无明迷故谓为外有。诸佛菩萨愍而语之便悟。身心本来寂灭。若如凡所见定为异者。则众生永沉生死。竟无证圣之期。纵令慈氏振唤能仁复晖累圣重光亦无奈之何。又论言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故知生死涅槃虽不是一竟无两体。不是一故生死殊寂体。无二故均平一味也。又梦所见尘余人不睹。将知并从梦心而现。今时亦然。各自缘诸尘境界互不相见。故知唯心。故论言一切分别则分别自心故言及其觉也。身光寻灭及至寻无色相也。下第二合喻。初明众生无始积习无明。望之如崖。覆盖自心。事同于彼三界宅中无明。梦里妄见诸尘。谓之为实。此正合上譬。如凡夫夜梦见身等也。故言色亦如是乃至谓呼为实也。二明无明睡。觉了知三界唯是一心。生死涅槃本性空寂。即合上及其觉也。身光寻灭等也。故言得道觉者。乃知虚妄等也

自下广陈八喻以通观门。文中初结上色空类。收万法故言若色如是等也。下正释喻虽有八义判为两。初之四喻约依他性。显现以尘。后之四喻就分别性。究竟是无。故摄论言。幻等显依他说无显分别也。如谷向者。声依空谷向应耳闻。属诸因缘竟无自体。诸法亦然。因缘幻起究之无实。何得不空也。如芭坚者。其树无实。但有皮叶。望之似有。柝之则空。诸法亦尔。诳人耳目理观皆无。故道如芭蕉无坚也。如水中月者。以月为因。用水为缘。因缘具足遂令影现。但水无月。其影不生。不从内出。唯月无水。亦无影现。不从外来。彼此无力。各不能现。岂有自体。和合共生。故论言。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义影。若有体应有来出之处。愚人不了。执之为实。智者往观竟不可得。诸法亦然。但以无始无明起或为业。熏习藏识。即以无明或业为因。藏识为缘。因缘见故报相斯现。推而究之竟无来出之处。岂得为实也。如空中花者。病眼因缘妄见空花。花无自体。但由病眼而现。离眼之外岂有一毫可得。万法亦然。并由心现。此外则无。故论言。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也。下约分别性说。文中初释。次结。如石女儿者。石女无儿。则善恶靡分。妄计兴念。岂不谬乎。如电久住者。万法无实。念念不亭。如电寻灭何得久住。若住生终不灭。住灭终不生。良以灭故不住生。生故不住灭。灭故不住生则生是空生。生故不住灭灭则是空灭。生灭尚空。焉得有住也。论言。诸行生灭不住。无自性故空。识等既然。色亦如是。始从婴儿终至老年。十时改变。一念不亭。非空如幻也。龟老兔角类可知也。下第三观益中有二。初明修之成益。第二一切众生已下。明不修致损。前中复二。初牒结。上来修学观人劝励。智者当如法性而观。离生离灭。离有离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如世生盲未曾睹色。虽对青黄无可分别。行者观色知其性空不应分别。故言诸有智应除诸见等也。下第二正明观益。寻遇善友久观不已。自然悟无分别理。心与理冥。境与神会。不久当得阿耨菩提。故言若不分别当知不久得无上菩提也。下明不修损中有二。初明一切众生心性无染具足恒沙诸论功德。可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乃至自性清净义。然为无始无明客尘烦恼隐于自心。不得显用。妄执根尘。计之为实。而增爱深。故言一切众生为诸烦恼弊于惠目乃至如起贪著也。二明因之造业随还三界也

自下大文第三劝近善友。于中有三。初正劝宝明请问善智识相。第二佛言下答。第三善知识有如下总结也。答中有二。初明善知识。洞达深义。解穷法性。方可利人堪为善友。二明依解起行随缘益物。正彰善友功能。亦可自明善友自利德。后明利他德也。前中复二。初举智论境。直谈法性理深。第二了达已下举境论智。正明善友功力。前中初总。次别总者法性理玄。唯佛乃穷。诸余不圣未测其原。名为深法也。自下别明。即是三空门也。智论言。观诸法空名为空。于空中不可取相。是时空转名无相。无相中不应有所作。是时无相转名无作。以是三门观世间即是涅槃何以故。涅槃空无相无作。世间亦如是。彼问曰。如经说涅槃一门。今何以说三。答曰。法虽是一而义有三。存为应度者有三故说三门。有爱多者见多者爱见等者。见多者为说空解脱门。观一切法从因缘生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空故诸见灭。爱多者为说无作解脱门。见一切法无常苦从因缘生。见己心厌离爱则得入道。爱见等者为说无相解脱门。闻是男女等相无故断爱。一异等相无故断见也。故言空无相无作也。理体常寂故无生灭。下明善友功力。初释。后结。释中初总。次别。了达诸法究竟平等者。万法虽众无性理同名为平等。别中初言无业者。业从缘生。竟无自体。安得为有也。何者且如杀业。竟假众缘。一内心欲杀。及贪嗔烦恼以之为因。二有刀杖空明及所杀境以为外缘。因缘具故作业方成。来无所从。灭无所至。杀业既尔。盗等亦然。但心无或。纵有空明业亦不成。虽有刀杖等具。若离于心及所起烦恼业亦不成。因缘无性各不自生。有无共法。内外推求。竟无所从。虽为起者所起如幻。何得有实。故论言。业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是故则无有能起于业者也。无报者报不自生。竟从或业而生。烦恼与业自体尚空。所生果报岂得为有。故论言。诸烦恼及业是说身因缘。烦恼诸业空。何况于诸身也。无因无果者。凡论因果之法无有决定。离有离无。不生不灭。非先非后亦非一时。何者夫言因义对果为名。果若未生因何所寄。要待果生方受其名。故知无性何得为有。又因无定性随缘改。而果若不生未克。谁因当容有实也。又因若有实而生果者。为有故生。为无故生果。若先有不须更生。以先有故。若其先无何由可生。先无性故。假令半有半无。而复相违亦无生义。但因生果。不出此三。三中既无因义。要在因既由果得名。果复从因受称。若因在先可使从生名。果要由果生方得为因。则知先无体。何故从生而云为果。此虽因果炽然而恒寂灭也。性谓体性。起用为相。性相俱空称曰如如。如收万法。统无不尽。名往实际也。物从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虽不是于有无而不舍。于有无无为。而无所不为无相。亦无所不相。故言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也。下第二结。若能如上观察证之相应。方是众生真善知识。故言名善知识也。下明善友功能。随机利物。于中约喻彰德。文有十二一。则一一文中皆有三句。初牒。次喻。三明善友功能。前生蒙益也。初云父母者。第二喻也。此中借浅况深。故以父母为譬。若校量功力亦未方其大恩。世间父母养子。但成八尺危脆之身。容勉水火等难。又怖之报恩浩天罔极。况出世善友养育。终成三佛菩提金刚之体。远离生死长劫等苦。无心求报也。何者一切众生身心万法皆由藏识而生。识不自生。复由惑业重习。此二相依幻生果报。报从缘起无有自体。从本已来不生不灭。即是性净菩提。故起信论言。明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涅槃故。上经又言。于三处中无有实法。即为解脱。解脱者即菩提也。始从凡夫上至诸佛。皆以之为体。无始已来无明不了。妄执我法转生死。尔来无始诸佛菩萨证之究竟了知。众生与己同体。愍而不已。发大慈悲。遂语众生。汝之身心本来无生。究竟寂灭。与我无别。何故自生迷惑沉溺三有。然以众生谓有念动生灭。我所差别目属无。明心之解了功力。犹是本觉用。诸佛菩萨所有言教。从最清净法界慈悲心流。亦是本觉用。此二体同而复用融。以体同用融。故闻便信受。随分思量。久思不已。遂悟自心缘境故生。生由于境则起。不属心未曾是生。境不自生。复从心起。虽非是生亦不是灭。既无生无灭。本来空寂。岂非涅槃。但作比观。无明渐薄所观理显。缘生观智。观智转明。复显于理。理为所观所乘。智是能观能乘。境智相乘三祇圆满。所观理显名为法身。即性净菩提。能观智满成应化二身。即方便净菩提。如此大事功由善友成辨。故言养育汝等菩提身故。是汝眼目者。昔未逢善友。无明所盲造恶。履危颠坠三途。今蒙善友嘉诲。依之修习方践如来所行之迹。如人有目游之正道。故言示导汝等菩提路故。是汝脚足者。随逐恶人则常没生死。善友护持则请升出离。事同脚足远有所涉。故言荷负汝等离生死故。是汝梯橙者。又处生死如在深坑。善友策励则阶之有期。故言扶恃汝等至彼岸故。是汝饮食者。为恶自缠则损害法身。善友示教令修解行资成本性。譬同饮食。故言能使汝等增长法身故。是汝宝衣者。无始已来不善熏习。染污净心漂输五道。今依善友修习破染兴净功德。法身不改随流事同宝衣覆盖诸尘不染。故言覆盖汝等功德身故。是汝桥梁者。圣者慈悲利物无厌。故能长处生死济度群品。譬如桥梁载之无倦。故言运载汝等度有海故。有谓。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此之三有生死沉溺众生。深而且广。故譬之如海也。是汝财宝者。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具有无量本觉恒沙功德。但以无明隐覆不得显用于心。譬如穷子。亦同贫女宝藏。今蒙善友开导显示见真实身内明珠。似如长者出库藏奇珍委付其子。故言救摄汝等离贫苦故。是汝日月者。无明翳理事同于暗。依凭善友。顺理观察。解生惑丧。如日除昏。故言照曜汝等离黑暗故。是汝身命者。宝命重生初我俱。然此心相续恒无间断。圣人亦尔。护念众生未曾暂舍。现则安然自在。随心所适终报出世常身命财。故言护惜汝等无有时故。是汝铠仗者。铠仗防身则外息强怨。依友自固则魔不能为。故言降伏汝等诸魔得无畏故。魔谓四魔。一者烦恼魔。二谓阴魔。三曰天魔。四是外道也。是汝縆绳者。三界系闭犹如牢狱。善友慈悲拔苦施安。如被囚执仗人维维。故言挽拔汝等离地狱故。是汝妙药者。法能遣惑事同良药。禀之修行拟无不碎。如人服饮药。行至处有病斯遣。故言疗治汝等烦恼病故也。是汝利刀者。稽流生死寔由于爱。覃罗行者事同其网。善友教导竟能破裂。似如利刀有物斯断。故言割断汝等诸爱网故也。是汝时雨者。卉木将枯雨润便生。善友利人则道牙兹茂事同甘雨滂沱萌牙普洽。故言润清汝等菩提牙故也。是汝明灯者。智体清洁能造盖缠。类以明灯暗无不破。正由善友功力此事方成。故能破汝等五盖暗故。五盖者。一贪欲。二嗔恚。三睡眠。四悼悔。五疑也。是汝善标者。将度深河望楼。邻浅渐蒙得达。无复沉溺之忧。亲近善友。顺教修行。生死大海度竟有期。故言教示汝等趣正道故。是汝薪火者。依友习智焚荡惑薪。功成大果利益无崖。故言成熟汝等涅槃食故也。是汝弓箭者。损害善根。其唯烦恼劫人功德。譬之如贼。勤修正观殄之。在近箭伤恶人。其类是同。故言射杀汝等烦恼贼故也。是汝勇将者。强敌侵凌则凭之。猛将生死大军。竟依善友方破。故言能破汝等生死军故也。是如来者。昔由无明在心违背己体。理外分别事同其志。今蒙善友修习返本还无。故曰如来。烦恼是客。虚无体性。正智若生不除自遣。故言能破汝等烦恼至涅槃故也。第四劝近。如文可知也

自下大文第四宝明大众闻法庆喜。于中有三。初明闻法欢喜。第二自念下若善友恩深身心推动。第三尔时已下次明世尊悲念。前中有二。初明宝明大众闻上所说。善友功能及闻深法。庆已所得悲喜交怀。故言闻说妙法乃至悲啼懊恼不能自裁也。自下第二以今方古推功于昔。如上所明。善友恩德利益众生。其实若此。当知从本已来恒蒙善友慈悲。拔苦与乐。晓示深法。令修解行。令得此身并闻正法。并是善友功能。非我自力。故言自念我身乃至如是遇者善知识力非我力能也。第二正荷恩深。浩天罔极。无始违背无恶不造。未曾一报。顺教修行。伤已迷深。所以重复悲号。文中初法。次喻。故言从本已来未曾报恩乃至死而复苏也。宝明既自伤已迷悲号。若是今时学者亦复须然。无始已来恒蒙三保慈悲。示教利善方获道器之身。闻法造修。创始发心。先须知恩报德。顺教修行称可圣心。则为修法供养也。自下第三世尊悲念。振动大千亦为后念召集之端也。自下第二会说法。但众生识无感悟有时。理不虚。应导师弗失。上来说法一周伤叹。宝明异域同闻有缘方集也。文中有三。初明普光大众都事兴念故来听法。并事善友。第二于是普光知大众意。已下正明对机说授教事。善知识法。前文有四。初明因事兴请为听法之由。第二宝相佛言已下述其所请敕令速往。三明普光大众蒙遂所期咸来诣佛。第四世尊慰问也。前中复四。初明释迦慈念动地所及。二明普光睹瑞陈疑请问。第三彼佛正答现瑞所由。第四蒙决所疑情生渴仰。遂请欲来闻此事友。故言与此大众乃至并闻正法也。第三诣佛中有六子句。初明普光既至。为物居空意示远来求法。劝彼初学之心。二彰善友功能普周无外也。第三宝明睹事兴请。第四如来正答。第五众情忻踊严仪待佛。下明普光雨花绕佛方立也。下世尊慰问中复五。初正慰问。第二普光酬答。第三文殊问其来意。第四普光答。第五文殊申众渴仰催令速问也。初云汝之世尊气力安不者。但诸佛积行圆满。正习俱亡。万德皆备。何速之。又如来随顺世俗岁寒之仪。故问之也。自下大文第二对机说授中有三。初普光申请。第二如来善其所问敕听深说。第三正说。前中初普光叹法深妙。善友难仪。自陈德节。非己所解。第二如佛前下牒答兴请。正问亲近善知识法。并如文也。下正说中有二。初说善知识。第二尔时世尊已下次为说法。前中复二。初说善友功力令其慕德修恭。第二若有智者已下。正明事友仪式。初中有三。初总叹。第二别释。第三结也。前中总明善友功能。洞闲深法。了达贪欲嗔恚及众尘劳。并从缘生。无有实法。如幻如梦。毕竟是空。故无行经言。贪嗔痴如幻。幻不异三毒。凡夫强分别我贪我嗔恚。善友慈悲愍念众生。无始已来为之疲劳。今教观察悟达本无。资成观智长养众德。故言能令汝等乃至不起一心得大功德也。自下别中有六。皆初喻。后合。初之两喻正明善友悲。凡弘深救物为念。即显利他之德。第二一文明善饵法药芸除恼病。彰自利德也。第三喻明悲智德满善能利物。所度众生依之获益也。前中有二。初一喻正明愿心宽远济物圆极。文中初喻。次合。故言以大愿船运载汝等到涅槃岸也。自下第二次喻。行穷善巧悲心普洽也。然行之乞愿二事相须阙一不可。若有愿无行。其愿云虚。有行无愿。其行则孤。愿行相扶。方是大人之谓。故前明愿。次须辨行也。文中初喻。次合。但路游峻险要依智者方越。铠仗防敌。车马远进。人物俱安。众祸不累。故言恃托一人善于伎艺乃至得达无难。艺者六艺。谓书数射御礼乐也。下合喻。生死绝难事同险路。行者将过亦依智人方便。所行六度究竟圆满。契本法身德用自在。慈悲外拔防护众生。识欲知报利益无到。利故得远逾生死诸难不及。故言善识如是法身壮大乃至离于三途生死难也。下第二明自利德。如人衣宝服天甘露衣无夭命之忧。善友亦尔。恒修智宝以自防心。服饵真如一味之药。烦恼云消逾增惠命。故言善友亦能服于法药消烦恼病惠命无穷也。自下三喻明依之报安。初明兽中王也。其唯师子依行空旷。则诸恶兽众不能伤害。依友处深亦复如是。若有依者游尘劳中亦无所畏。下第二明须弥宝山高而且广。八风漂鼓未倾其志。善友亦然。证理究竟固而难动。依之修习世等人法。岂能倾动也。故言善友亦尔乃至不能吹动也。下第三明金翅鸟王。其力雄猛。龙威虽大尚非所拟。依之涉难。何虑危害。善友亦然。诸魔外道虽复炽盛。朗智一拟邪徒自息。故言乃至不畏诸魔外道之难也。第四总结。如文也

自下第二事友仪式。于中有二。初明断或修证功。由善友开导。随逐诣舍身命。相续累劫未报善友须臾之恩。况复身外所有财属五家。又是罪本妻子是若复是深因。岂得恋惜自坠长幽。故言何况揣财乃至而得吝惜也。二明大人善巧利物多端不可睹相。妄见是非自增。或累障修圣道。但自知眼翳不能分别。勿得生疑徒自妨道。文中初劝。次释。后结。故言若善知识诸有所作乃至应断疑心也

自下第二说法中曲有节四。初普光牒问深法请其正受之仪。二明所说理深。大根方悟。小心迫迮。非其所受。如来正答显法殊胜。第三普光重请。第四如来偈诵酬答。于中二十四偈。分之为三。初十八偈正说其法。第二一偈劝近善友。第三五偈明起说所由叹教功能。前文有二。初九行偈说理法。第二九偈说行法也。前中复二。初明万法平等性恒不动。即说名所自法。第三偈说名字性空。即是能自名也。前中初总。次别。总中上半敕听明说当其理简异随宜之教。故言我今如实说也。下明法性无动本来寂灭。动名为执。谓住生住灭。定有定无故。能缘生令动分别之心故名动。然万法缘生离生离灭。有无皆空。措情无地。故言不动也。故花首经言。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众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自下别中有三。初明法空。二明众生空。第三双结也。前中初多偈明贪嗔等或。从缘性空即是法性之身。一切诸佛证之成德。初偈上三句明成德。第四句释已心由法性自尔。迷即是凡。悟即成圣。若理亦不然。则圣无此力。当知法性本来不动也。下明五盖五欲义。同前释也。次一偈明淫欲邪见。九结十使皆无体。实即是解脱涅槃也。次一偈明染净性空无有两体。达染无生即便为净德。譬如高原之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故言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次一偈明是非属情法性无二。如有两人互相是非。此则以彼为非。自取其是。彼复自是。以非于此。此若定是非则非于是。彼若定非是则是于非。是非则无非。可非非是。又无是可是。无是可是虽是而无是。无非可非虽非而无非。虽不是于是非亦不离于是非。可谓法性无住而无所。是故则无所不是。无所不是则是而无是。彼此难定乎一切是非。何为不寂也。文中上半牒法无是无非。下明是非性灭本无所动。自下第三偈明众生空。上三句明空。第四句释。但名色与识更相依起显现。以生未曾有实。离有离无。不生不灭。自体恒寂。即是涅槃也。亦可众故非生。生故不灭。但言众生即离生离灭。故言一切众生实无有生灭。何者但阴阴相依。自体非有众故非生依。即恒持非无故不灭。何得不生。况无生无灭。则生是空生。灭是空灭。生灭既空。岂非寂灭也。故言生灭即涅槃本来无所动也。下第三一偈双结。上半牒结。下明万法缘生性相皆空也。下第二明名字空。上半正明名离有无。下明寂灭空也。第三名字空。上半正明名离有无。下明寂灭。此义云何。且如堂象多人聚外有一人。久不相识。具录众名付之令认。虽复执名求法竟不相应。故智名非定有。而复称之以名不差非。复定无。然有非定有。不可为有。无不定无。不可为无。有无不实。从本皆如。故云俱同一寂灭也。亦可名之与义互相依持。各离有无。故言俱寂灭也。下第二说行法中有二。初明依理起行。第二偈结劝修行。前中明施亦行。文即为六。初一偈明施行。上半明三事空。下明福无定实。良以能施心所施物。及以前因三事具之方生施因。更相依持究之无实福从而生。乌可得也。故云施福如野马。次一偈明戒藉缘生。又无持者。因缘生法灭诸戏论。若言我能持戒。是所持能所定执斯为倒矣。文中三句明戒性空。下句明持者为倒。今明称性兴行违则成倒。非谓默尔专为非法。余行亦然。今明忍行。上半牒其情。此唯八为实。对之行忍。下明知嗔等炎忍无所忍。正明依理起行。何者嗔恼之生无定所。从赖心依境始方得起。若唯心无境嗔不自生。但境无心亦无得起。既心境无能。又无共法。内外推求。觅无起者。嗔尚无实。忍何所忍了境无实。嗔性自无。此则名为法忍。思惟解忍。故言知嗔等汤炎忍亦无所忍也。下偈明精进。初一偈半明说所为。但未得谓得。名增上慢。佛为此人说涅槃大果。非精进不克。然众生存有所得。斯并虚妄。何精进故也。云若起精心是妄非精也。下半偈次明智者了知生死涅槃因缘幻起。从本一如究竟空寂。故大品云。纵令有法过于此者尚谈如幻。何况涅槃是则心外无法。竟无所得。法外无心。复无能得所。平等进而无懈行。合理成不可以限而为量。故言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崖也。下明定行。上半牒其事。定明有纷动之过。下释所由。但存境住心。系相修定。此乃心境纷然动而非静。未若知心无起性恒寂灭。不见心相方为正定。下两偈明慧行。但万法平等非定一异。一则是常异。住是断。断常二执愚者所为。智者深悟。岂存一异。初偈明多依一成则千万不多。千万若多何得言一一千一万乃至一阿僧祇。故言参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又以一足一置同前一。何得言二。又一同前而言二者。初亦应二。何独言亦理。既如此乃至无量数亦同然。故智度论言。初数为一。但有一一。一故二。如是皆一更无余数。若皆是一则无数也。故言云何一法中如生种种见。后偈明一能成千则一不为一一。若一应离之成二。以此而言百千万等。若千此一则千万不成。故知此一入千成千。入万成万。何得定一。破异故言一。不欲是其一。故言一亦不为一。为欲破诸数也。愚者寻言妄生定执。故言浅智之所闻见一以为一也。自下第三偈结劝修行。然我心学法但招漏报。菩提妙果。要唯无著。故今结劝修行。依理造修。上半正劝依理起行。下明行同理寂。但行托理成。理依行显。能所相依二俱空寂。故言知行亦寂灭是即菩提道也。自下大文第二劝近善友。上来正劝。下明近之获益。但理妙行深难为进习。自非杖托胜缘。无以修证自利益人。圣道方圆。故言善学诸方便度脱于群生也。下大文第三说所为中。初偈正明教起所由。本为群生倒或。若能达舍妄情亡言契理。则究竟无说。上半正明说意。下明众生无累不复须说。故言若无我见者究竟无有说也。下四偈叹教功能。初偈明契现之说。譬如金刚自固降伏群邪莫俎也。上半破邪。下明外不能坏也。第二偈明闻教悟理便能。拔苦施安。上半正明悟理。下明处溺生逢苦不倦。何者菩萨思念。我及众生并是因缘幻起。本来寂灭。将我平等同归莫二。无始颠倒违背此理。自爱增他。造集诸业。流转生死。于今不息。自身既尔。一切众生亦然。由悟此理发大慈悲。以已之疾愍于彼疾。一切众生既与我同体。众生受苦即是我受。何得自安。无心济拔。由有此心久处生死在苦。利人不以为尽。虽在三途中究竟清凉乐也。下一偈明才闻经名。聊解一句便生净土。何况久蕴心口如说修行也。第四一偈次明解行。既圆自然感德。大圣应机在所护持也。故言我恒在其中为护如是人令得无上道也。上广明深法泽被有缘。二众机熟闻皆饮悟

自下大文第三。次明闻法获益也。于中有二。初明普光大众闻法悟忍。智论言。于无上法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名无生忍也。第二宝明蒙记。于中有二。初正明受记十号圆满。始从如来终至于佛是其名也。二明因成所感众纯无杂。但宝明久值诸佛。每闻深法。恒修正观。无念为德。故使成佛之时所有眷属唯是清净大菩萨众。如净名经言。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也。三明国界严净过无量寿。但诸佛功高德满既无上下。依随正感理无优劣。但以所度众生宜闻不同故尔。所君之土阶差若此也。自下第三流通分也。于中初明劝学。二明付嘱。前中有三。初明文殊请问持经之人并问闻法因缘。第二如来正答。于中有二。初叹理教甚深难为值过闻之。获益福不可量。于中初明理教既深见闻不问声闻缘觉判非其分。第二假文有人。已下喻说校量。闻获胜益。良由此经。文势起尽唯明深法。法性功德究竟无尽。闻之修习福亦无穷也。下第二答闻法因缘持经功德。于中初明亲侍多佛文值善根方得闻经。随分修习而未能证。会佛即答闻因缘。二明七地已还犹为空有相间。有功用。修八地已上证会无生。不假功用。双行无间。方为究竟持经之人。故言至八地菩萨之手。此明举终括始。劝学受持。二明大众奉行。初言宁丧身命莫于此经而懈怠者。无始已来虚历生死路。而复始未能不受一劫身心大苦。竟无一豪法利。今得闻经随分修习及为无上菩提见佛之因。岂惜身命而不护持也

法句经疏一卷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