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793

三部律抄一卷

作法事不犯别□□□□□□□□□□□□□□□□□□□□四□竖檦相。令一人□□□□□□□□□□□□□一切僧尽集结界则成就。后作羯磨。尽不□□□□□□□□□□□□□至一肘应留中间。更竖四檦为作大界内相□□□□□□□□□□□□□外相三周一切僧尽集。作法同上。若未结不失□□□□□□□□□□□□□结不失衣界竟无有掷石所及处自然也□□□□□□□□□□□□□自然界乃至是盗处自然界□□□□落二界有别是□□□□□□答曰。此人看文生思议不熟。何以知然。十诵律成文比丘问佛。于无僧坊聚落中住。初僧坊未结界。白佛应几许。佛言。随聚洛界是僧坊界。元聚落空处初作僧坊未结界。应几许方一拘卢舍。是中诸比丘不应别作布萨羯磨得罪。欲论界处处义通不局一处。如别众食界作法事并盗处用无局也 问曰。六十三步内结界一切处可得成就不 答曰。如先说非一切处用皆成。唯明极大村。众僧难集故开听。若小村僧可集处作法成结界。若界不成。于中受戒并一切羯磨亦皆不成 问曰。僧祇律但道成。邑聚落相去七庵婆罗树外异众相见不妨法事。云何得知是大村也 答曰。经文广习诸异论遍知智者。意若偏执则生患增。或若依十诵律。聚落界内外尽集故。证知僧祇是大村也 问曰。何故结不失衣界。独言除外界也 答曰。本阿练若处住在聚落安衣生患。是故除也。下至四周名为村界。齐辟外五卷以来名为村外界也。初结不失衣界。若无村者应言除村也。结不失衣界竟遍大界上。若有村者当村处无不失衣界。后村移去时应更结界不失衣界也 问曰。比丘比丘尼受大戒时。于大僧戒场上更不结界。作法成不 答曰。不成受戒。所以者何。僧尼界各别。不相摄故不成也 问曰。结界时余人变根作比丘比丘尼。此事云何 答曰。十诵云。比丘结界时余人变根作比丘尼。羯磨人不变根。名大僧界 问曰。比丘结界时羯磨人变根作比丘尼。为谁界 答曰。十诵云。羯磨人变根。余人不变。即名比丘尼。界时亦如是

  三部律布萨品第四

僧祇曰。布萨有二种。一者十四日。二者十五日。十四日名小布萨。十五日名大布萨。一岁大布萨有十八。小布萨有六。都并有二十四布萨。中间布萨者。比丘斗诤中间未和合。应作单白羯磨。非时说戒。前过后未至。故名中间布萨 四分曰。广略十五种布萨。皆因八难事远近。远唱僧常闻。唱僧常闻。要先作单白羯磨竟。然后唱僧常闻。初十五种说戒者。说戒序已。余者常闻。第四序乃至二不定已。余者僧常闻。第五说序乃至三十事已。余者僧常闻。第二五种说戒者。说序四事已。余者僧常闻。第二说序四事十三已。余者僧常闻。第三说序乃至二不定已。余者僧常闻。第四说序乃至三十事已。余者僧常闻。第五说序乃至九十已。余者僧常闻。第三五种说戒者。说序四事十三已。余者僧常闻。第二说序乃至二不定已。余者僧常闻。第三说序乃至三十事已。余者僧常闻。第四说序乃至九十已。余者僧常闻。第说序乃至提舍尼已。余者僧常闻。是名十五种说戒 问曰。比丘尼得听戒不 答曰。比丘。答曰。四分曰。比丘说时比丘尼不应听 问曰。若人犯突吉罗罪得听戒不 答曰。四分曰。不得听戒亦不得作诵戒人 四分曰。犯四畏。若有如是男子来。被发著黑衣。持刀至大众中。作如是言。我作极大重恶断头罪。随汝等所喜我当作。时大众人即捉缚。打恶声鼓为现死相。顺路唱令从右门出至杀处杀之。如是比丘尼波罗夷法中生大恐畏。如是念。若未犯波罗夷终已不犯。若犯都无覆藏。发心如法忏悔。此是第一犯畏。有如是男子。被发著黑衣。持牟梢刀至大众中。作如是言。我作恶不善。随众人所喜我当作。时众人即夺取梢刀打之。驱出右门。如是比丘尼于僧残法中生大恐畏作念。若犯僧残终不犯。若已犯寻即忏悔。此是第二犯畏。有如是男子。被发著黑衣。持杖至大众中。作如是言。我犯恶不善。随众人所喜我当作。时众人夺取杖打之。驱出右门。如是比丘尼于波逸提法中生大恐畏。若未犯终不犯。若犯寻即忏悔。此是第三犯畏。有如是男子。被发著黑衣。至大众中。举手作如是言。我作恶不善。随众人所喜我当作。时众人种种呵啧。驱出右门。如是比丘尼于波罗提提舍尼法中生大恐畏。若未犯终不犯。若犯寻忏悔。此是第四犯畏。有如是男子。被发著黑衣。至大众中。合掌作如是言。我作恶不善。随众人所喜我当作。说戒时应知。更与说戒不更与说戒。或曰不同或客比丘尼旧比丘少。或客比丘少旧比丘尼。应知与清净。客比丘有罪。旧比丘有罪。当如是知

  三部律安居品第五

四分曰。五种持律。一诵戒序乃至三十事。是初持律。第二诵戒至九十事。第三广说大僧戒本。第四广诵二部毗尼。第五诵一切毗尼。是中春冬应依止四种律师住。不依突吉罗。夏安居时应依第五律住。若不依者得波逸提罪 四分曰。安居有二种。一前安居。二后安居。四月十六日名安居后安居。除此二者余者名中间安居时。当白所依人言。我某甲聚。某甲僧伽蓝。某甲房前。三月夏安居。房舍破修治故。如是三说。前安居人七月十五日自恣。后安居人八月十五日自恣。润四月者前安居人百二十满。润五月者后安居人俱百二十日满。润七月者后安居人百二十日满 十诵曰。要盈月十五日布萨者得前安居。不及者后安居 四分曰。但从及四月十五日明相未出到住处成前安居 四分曰。若为三宝事不待请唤。得受七日十五日一月。余事要有请唤得成受曰。若无请唤虽受不成 十诵曰。为三宝事及请唤因缘得受七日三十九夜 僧祇曰。要为三事得受。事讫当还。事讫当还。亦缓亦急。亦缓者若事不讫。虽复过夏。不还得夏无罪。急者若事一日讫应即日还。若为私缘而不还者违限。破夏故言急也 问曰。何故三部律明受曰不同 答曰。此是制戒渐开次第。初开七日。次开十五日。乃至一月。事不讫听受三十九夜。犹故不讫听受。事讫当还。此皆随事远近。但本出律人分此受日法安置三部。故相□为异 问曰。何故要为三宝事得受。事讫当还。余事不听 答曰。三宝事重故得受。事讫当还。余缘轻故不得 问。有人言。初安居时若不受七日。误行出界。破夏事云何 答曰。此人不善毗尼。所以者何。圣制安居。要迳宿破夏。云何暂出而言破也。若初安居时未因缘。虽受七日不成后。若有缘更不受日出界。迳宿破夏 问曰。有言为三衣故得七日出界乞索。成受日不 答曰。此非受日因缘。虽受不成。犹故破夏 问曰。有人言。四分云。得重受七日。此法何 答曰。此人思文不审。所以者何。四分但言最后受七日者。夏将欲满正有七日。在有缘复行听受七日出界。至七月十五日。若来若来明不破夏。非谓重受也问曰。若人为治生言为僧。或七日乃至事讫当还。复与僧少物成受日不 答曰。不成。所以者何。此人实为私已治。假言僧交犯忘语罪。假令治生所得物尽同与僧。犹故破夏。况复少物 问曰。比丘尼安居中得受七日。过受七日不 答曰。僧祇言。比丘尼无羯磨受日。四分明比丘尼为三宝事得受七日法 问曰。比丘尼云何依大僧安居 答曰。僧祇明。初依大僧安居。后大僧若死若罢道尽不得移夏。若百二十里有大僧寺。应通结界。十五日一往请教授也 问曰。有言破安居者得夏但无福。此事云何 答曰。此人不善思量。所以者何。若人恶心夏坐未舍要心来。虽未得夏此人得福。自违要心之后破夏得罪 问曰。后安居人倍日不满。为得夏不 答曰。不。所以者何。四分云。倍日不满不得数夏 问曰。更以何义知破夏人不得夏 答曰。四分明。二同夏。小者前安居。大者后安居。七月十五日自恣竟。小者得腊。先大者倍日未满。故不得夏。应一月在小者下坐。倍日满还得在上。倍日未满不数夏。何况故破而得夏也 问曰。若人破夏。倍夏不满。及不坐夏。人为得何罪 答曰。此人破夏义同。若人自破夏而坐他上。受他礼拜。得罪无量。若檀越持物施与上坐时。此人独受计钱犯重。破夏人有过失。一为诸佛所呵啧。三破夏。四得罪无量。五不得受功德衣。六不得放舍五事。七不得摄施。八不得安居衣物。九恶名流布。十者后生悔死入地狱

  三部律自恣品第六

四分明。前安居人应七月十五日自恣。后安居人八月十五日自恣。中间安居人从后安居人自恣竟倍日满去。比丘十四日自恣。比丘尼十五日自恣。五人应广自恣。四人三人二人对手自恣。一人心念自恣。自恣时应二人。不得一人三人。不得行行头。安自恣人如益食。当差内备五德人为僧。自恣五德。不随受。不随嗔。不痴。应知自恣。不应自恣。是名五德人。应作单白羯磨。和众已然后自恣。一人在上坐前胡跪合掌。上坐前自恣竟复坐应说。汝是次第乃至下头 四分比丘尼于七月十五日应差二人解法。比丘尼为僧作伴往大僧中。请应曲身低头合掌。作如是说。比丘尼僧夏安居竟。比丘尼说三事自恣。见闻疑。大德慈愍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如是三说竟。往尼寺内僧即差上伴尼作自恣人 问曰。自恣何故但差二人。不差三人 答曰。一人为僧所差。即是僧伴得举余人罪。若此人有罪无人举。故须差二人。不得一也。举罪时人人别说不得。故不须三人也 问曰。有人言。自恣是解夏法。或言。放舍法。何者是也 答曰。如上所论。皆从情而说。非是理解。所以者何。自恣若是解夏法者。便应失夏。何以故。本结今解应失也。自恣若放舍法者。七月十五日亦应放舍。无以放舍故不应。至十六日如放舍也 问曰。自恣若非解夏。复非放舍。是何法也 答曰。自恣是举罪法。本因夏中举罪令众闹乱。是故亭举夏罢持离听共相举罪忏悔清净。然后随缘 问曰。何忏悔要待人举 答曰。凡欲出罪。要由先识后方得悔。是须人举也 问曰。若一住处前后安居人。云何自恣 答曰。四分云。当从上坐所在处自恣。若但有上坐者应从旧比丘自恣。若但有旧比丘者一从前后安居人。多者从自恣时有八难。余缘应善知广略自恣。客旧比丘来应更与自恣。当说戒也

  三部律明结净地品第七

四分曰。净地有四种。一檀越。若迳菅人僧伽蓝时处分界畔分明请僧来入即名为净二。亦是俗人造寺。但不处分请僧来入不得迳宿。处分从界畔分明得名为净三。亦是俗人造寺。若半有离障。若多无离障垣墙及堑亦尔。若檀越自处分。若僧自分处皆名为净四。比丘造寺。请僧来入。四周有垣墙住中。迳久欲作净地时。要须白二羯磨。结此四莫问先结布萨界。但得作净地羯磨法者。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某处作净地。白如是。大德僧听。今结某处作净地。谁诸长老忍。僧结某处作净地者默然。若不忍者便说。僧已忍。结某处作净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僧祇檀越有处分净地。若不处分迳宿。要待国土荒坏时。人民散乱。帝王易位亭废二年。然后得处分。十诵明舍净地。界外界内尽不作净地 问曰。若不立净地。复言舍净地。诸比丘云净食也 答曰。诸师尽言。十诵舍净地。复言诸俗人终身施主作檀。檀物意用终身不犯时人尽行此事。如过情所见。此语看文生思义不熟。所以知然。十诵律前后尽有经文明证。前文云。不听内煮食故。僧坊外作食故。烟火起多人来索食诸。各各分与僧食少。白佛。佛从今日不听作净地羯磨。若作突吉罗。先作者应舍。后文善诵云。第一卷中佛在毗舍离时。[飢-几+僉]诸檀越欲与僧食。作是念。若我自舍作食。多知识亲理来皆与分。若佛听僧坊内我当作。佛言。当听作。多人来索。诸比丘若与则不供。若不与恐伤害。佛听僧坊内作。内作已诸沙弥园民先自饱饯。与僧僧食不足。僧羸厌白佛。佛言。从今如是饿时。若结净地听。大比丘自作自食。从今非饿时。结净地已。二事应用。谓内煮内宿不应食。律有明文。诸师随忘说。有四分五分。亦有成证。因饥饿开八事。内煮内宿自煮恶触残宿食不受。或年丰还制。但末法种种异论。若一向舍净地。此宿食戒即应甄却。此戒犹存故。应一向舍却。若请俗人作施主。终身听净食。复无律文可依。是故此谓应行不行不应人行。横生情论。知复奈何 四分曰。树根在不净地。枝叶荫覆净地。比丘不作意。令草自落者得名为净。树根在净地。果堕不净地。不迳宿即时取者得名为净 四分曰。比丘散种子疑不敢食。佛言。夺易故听食。若小沙弥举净食。县柱上不及听安机蹬上。大比丘不触。若苏油瓶应使净人覆。若无人比丘手捉盖县置其上。不得触。僧祇曰。不净地生果菜。使人知不迳宿。得入净厨 四分曰。比丘自残菜果及自触生果。佛言。夺变易故得名为净。若长足触者不名为净 僧祇曰。日中谷豆欲熟时。比丘入中行名为触净 四分曰。有三种人不名触净。一者恶故触他净。二者破戒比丘。三者持戒比丘。误触初二人得罪。要持戒比丘懈怠触是名触净 问曰。僧祇听净人在先。捉净器。比丘在后捉不犯净。此事云何 答曰。此人思文不审。所以者何。僧祇明车驾牛时。不名为器。车中安谷米。复驾牛净人先上。比丘后上。不犯触净中。上阪时车殃断牛出车外尾离车。比丘急下不名触净。牛尾都离名为触净。非器时复有净人。复得不触净。是器时虽有净人故名触净 十诵明。净人捉器欲到地。唤比丘言。佐我。佛言。如是畏破器因缘。得暂佐已更不得触 四分明。有五种净。一水净。二创净。三乌啄净。四大净。五不中种净。除火净不中种净。余三种不得食。比丘尼残宿食内煮宿。于大僧是净。大僧残宿内煮内宿。于比丘尼净。侣人持食寄比丘。比丘共持去时与比丘。比丘得食

  三部律出僧残罪品第八

四分曰。持律人有五功德。一戒品坚牢。二善识诸怨于众中决断无畏。三有疑悔能为开解。四持毗尼。五令法久住 四分曰。犯戒人有五过失。一者或有比丘身口意业不净。如彼死尸不净。二者或有比丘身口意业不净。恶声流布。彼死尸气从身而出。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三者或有比丘身口意业不净。诸善比丘畏避。如彼死尸令人恐畏。破戒比丘亦复如是。四者或有比丘身口意业不净。令善净比丘见之生恶心言。云何乃见如是恶人。如见死尸生大恐畏。令恶鬼得其便。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五者或有比丘身口意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如彼死尸处恶狩非人共住。我说此人亦复如是。为犯戒五过失如彼死尸。四分曰。精有七种。青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更或作头七七四十九曰僧残。所为出精有十事。为乐故。为好故。乐故。为颜色故。为自胜故。为福德故。为生天故。为种子故。为施故。自戒力故。出精进故。乃至善道亦尔。并都有五百五十僧残。所从境界出精有十。内色外色顺水逆水水洒顺风逆气吹空动身。是十从内色境上出精五百五十句僧残。十种境上亦尔。都并有五千五百句僧残 僧祇曰。比丘月一日犯僧残覆藏。乃至十日犯十僧残覆藏。乃至十一日明相出此十罪五十五夜覆藏。应从僧乞十别住十摩那埵十阿浮呵那亦得。从僧乞五十别住。乃至五十五阿浮呵那 僧祇曰。参差覆者。比丘月一日犯一罪覆藏。二日发露。二日犯二罪。三日发露。乃至日犯十罪覆藏。十一日发露。是名五十五僧残。应从乞十别住十摩那埵十阿浮呵那亦得。从僧乞五十五别住。乃至五十五阿浮呵那亦得。从僧乞五十五别住一摩那埵一阿浮呵那 四分曰。有比丘犯二僧残罪。发露一罪。覆藏一罪。罢罢道还受大戒。以先覆藏者后亦覆藏。先发露后亦发露一罪。应从僧乞前后出处随覆藏曰羯磨一罪直与摩那埵。若持律者欲与人出罪。要当善解罪起所因。应知罪覆藏不覆藏等。覆不覆等。一名多种别住异。应知前后出家犯罪覆藏不覆藏。应知覆藏本日治。摩那埵中应知日数与覆藏。应知与随年覆藏。应知与清净以来覆藏。应知广略覆藏。应知成罪不成。一有心。二动身弄。三精出。具此三成罪。四人得作别住。别住时界内但使一不失宿。四人亦得作摩那埵羯磨。但界内要有四人得不失宿。行覆藏者有八事失宿。一往余寺不白。二出界不白。三客比丘来不白。四寺内余行者不白。五病不遣使白。六二三比丘同室。七在无比丘处住。八时集非时集不白。是为八事失宿得突吉罗。摩那埵比丘亦行上八事。应僧中宿日日白为异耳。婆利婆沙者胡音。秦言不定别住。摩那埵亦是胡音。秦言楷定别住。阿浮呵那亦复是胡音。秦言出罪下意比丘。应在大比丘下沙弥上坐。不得与大比丘同床坐。除安物摄供足清净比丘。一切所须浣衣扫地。迎来送去。敷坐洗足。一一不应。违亦夺三十五事。一不得授人大戒。二不得依止。三不畜沙弥。四不得授僧差教戒比丘尼。五设差应往。第二五句。一不得作说戒人。二亦不得僧中问答毗尼。三僧差羯磨人不应作。四僧简集智慧人许。论僧事不在其列。五僧差信命不应作。第三五句。一不得入聚落。二不应逼暮还。三应亲近比丘。不应亲外道。四不顺善比丘教。五不作异语。第四五句。一不应犯此罪。余人亦不应作。二若犯相似若从此生。三若复犯重于此。四不应慊羯磨人。第五五句。一善比丘为敷坐具不应受。二不应受洗足。三不应受洗足物。四不应受拭巾革屣。五不授他揩摩。第六五句。一不应举善比丘。二不应与他忆念作自言。三不应证他事。不应遮布萨自恣。五不应共比丘诤。第七五句。一应受若比丘礼拜合掌。三问讯。四迎送。五持衣钵此。是三十五事一一应奉行不得违。比丘犯九十僧残罪。应半月僧中行摩那埵。亦夺三十五事失宿。除别宿余同大僧 僧祇曰。比丘尼在城邑聚落。二人相去曳手及犯僧残 四分曰。比丘尼夜宿相及舒手。不及犯僧残 问曰。有人言。行摩那埵时。共清净比丘同室。此宿事云何 答曰。不应尔。摩那埵比丘亦行别住。若同室宿不名出罪。常在僧中者。谓界内常有四人。明同室宿 问曰。有人言。行别住摩那埵。僧中白时得一。众中二三人一时白得成就不 答曰。不成。同一界内随僧多少皆应尽集。人人不得一时并白

  三部律杂事品第九

四分曰。比丘有五德。为僧分粥分物分房卧具却闇尼差次请会差比丘使沙弥有无之法。入地狱如箭。随爱随嗔随怖随痴不知可分不可分。五德生天如箭。即幡上句是 十诵有三种大贼。一者有比丘。将百千人破坏城邑聚落杀取财。是第一大贼。若有比丘。同僧菜果枝叶衣著食啖如自己有。是第二大贼。若比丘称言得过人法。是第三大贼 四分曰。有比丘盗贼心倒易他物分夺。佛言。计满五钱犯重。又曰。比丘盗他并得己衣。佛言。他衣犯重。己衣偷兰 问曰。云何为五钱 答曰。余更无明文。但十诵有明文。五钱者是大铜钱一枚。铜钱贾直十六小钱。都并有八十小钱。舍戒有二种。一成舍戒。二不成舍戒。在七众前皆得舍戒。对前人言。我某甲今舍戒作白。依大德忆念。我是白衣。前人应答言。我忆念汝是白衣。如是舍戒 十诵教戒比丘尼具十二德。一具持戒。二百五十戒。二者多闻不忘。三者持律广略。四辩才能说法。五学定。六学戒。七学惠。八除恶邪。九梵行清净。十不污比丘尼净行。十一忍辱。十二满二十腊 四分明。教戒比丘尼人称其十德。一戒律具足。二多闻。三诵二部毗尼。四决断无疑。五善能说法。六大姓出家。七颜貌端正。八勘能为比丘尼说法。九不犯重禁。十满二十[萉-巴+(日/(句-口+匕))] 僧祇明。教戒比丘尼人有八种事。违则有罪。何者八。一非时。谓日没至明相出。二非处。谓深屏露现。三过者。十四日十五日。四时未至者。说戒后二三日。五不和合者。尼众不集。六眷属者。遍教弟子。七长句说法者。出过偈。八迎教师并供养者。明重法敬人 四分曰。著俗衣外道衣服不名受具足戒。不自称字不和上字不乞戒。皆不名受具足 僧祇曰。以和上足十人数不名受具足戒。半覆半露同界曳手不相及不名受具戒。沙弥盗听戒。若解前后受不得不记。前后得与受戒。众僧有罪 四分曰。有七事失依止。何者七。一决意出界。二见本和上。三被呵啧。四上戒场上。五离宿。六和上目下。七满五[萉-巴+(日/(句-口+匕))]愚痴者。尽寿不离依止 僧祇曰。百[萉-巴+(日/(句-口+匕))]愚痴比丘应依止十[萉-巴+(日/(句-口+匕))]有智比丘。供给如师。晨起问讯。与出大小行器唾钵。举置常处。与杨枝。扫地迎食。染衣熏钵。尽应供给。唯除礼拜案摩 十诵明。越次请计满五钱犯重。假称他名犯忘语罪。取物计满五钱犯重 四分曰。弟子无渐无愧。与人为友难与语。好往尼坊。和上阿阇梨应以五事呵啧。一汝去莫入我房。三汝莫为我作使。四汝莫至我所。五我不与汝语。僧祇曰。五种人不得安居衣。被举罢道死破安居不嘱授 四分曰。自有罪不应受他忏悔。不得从有罪人忏悔。要清净比丘边忏悔。一住处一切僧有罪不得相向忏悔。当差二三人诣清净比丘所。还来本处受余比丘忏悔。不听说戒 僧祇曰。欲与人作和上。要备十德。一持戒。二多闻。三毗尼。四学戒。五学定。六学惠。七自能出罪使出罪。八能看病使人看病。九弟子自有梵行难。能自送使人送脱难。十[萉-巴+(日/(句-口+匕))] 僧祇曰。和上阿阇利有过。弟子应软语谏言。师不应作如是事。若言我更不作者善。若言止止。我当教汝返教我者。若和上应舍远去。若依止师应离宿。四分曰。有五德者。一知时以非时。二知真实不以虚忘。三利益不以损减。四柔软不以粗犷。五慈心不以嗔恚 僧祇曰。和上阿阇利共弟子语应报答。不答突吉罗。一切事法当作。除唤女来持酒来不语无罪 僧祇曰。弟子欲远行。在先一月半月应白师。师看如法听去。非法应遮。临去白者得罪 僧祇曰。五法成就请依止师。一爱念。二供敬。三惭。四愧。五乐近住 僧祇曰。有四种师。不须问而去。苦住乐住不问而去者。无法无依食。须问而者无法有衣食。苦住者有法无衣食。乐住者有法有衣食。下二种师尽寿不得离 四分曰。有五种阿阇利。一依止衣。二羯磨。三威仪。四受法。五十戒。有二种和上。一十戒。二大戒 僧祇曰。弟子应一日三请教戒三问讯师所。偏露有肩。脱革屣。胡跪合掌。宿宿不审。弟子某甲请教戒。中时向暮亦尔。不者犯突吉罗。一切作事别白 僧祇曰。和上阿阇利应教弟子。广略也。广者。说五句轻重阿毗昙。略者。当言谨莫放逸。弟子言。顶载持。不者突吉罗 僧祇曰。有八种遮法。一自恣足。二少欲足。三秽法足。四杂足。五曲足。六不便足。七亭住足。八自己足 僧祇曰。顺心破六种犯偷兰遮。破钵破三依破塔僧房破僧界 四分曰。众多痴比丘共集一处住。有客比丘来至。能说法持律坐禅。能说契经义。诸比丘闻。当半由旬迎送承事。瞻视安处。洗浴给其所须饮食。若不尔者突吉罗 僧祇曰。三举人死取其眠床。以尸著上衣钵系咽曳床而出。作是言。众僧事净不得分其衣钵。有浴持来得分 四分曰。众多痴比丘依能诵戒者。夏安居中间诵戒死。若后安居来过举。众移就知法更结安居。已过知法难屈不得移处。若远应受往彼令学诵一遍。还来本处。并使一人诵 僧祇曰。众僧因地一切重物。僧虽和合不得借人私用。不得买去。正使一切僧和合尽得突吉罗。若有留难。使白衣知者无罪 僧祇曰。有五种净。何是。一制限净。一方住处如法作制。与教相应。二方法净者。国土尔。三戒行净者。持戒比丘所行不违。四大教四长老净者。明大德人所行与四大相应便舍。五风诤者。如本俗人时。饮酒非时食行淫。是俗人净。出家人不净 问曰。云何名为四大教 答曰。四大教者佛所说圣所行。多知比丘所说长老比丘所。是谓四大教 问曰。一方住处众僧和合作三日制。客比丘来食不过限为知法不 答曰。非法。所以者何。若是常住僧食四方僧共有。若和合作制一切僧得偷兰遮罪。若是私食作制一切僧突吉罗。以悭贪故 僧祇曰。非法眠有四种。一者阿修罗眠。仰卧是。二伏地眠者。饿鬼眠。三左胁眠。贪欲人也。如法卧者。师子王右胁卧。两脚相累。合口舌柱上齿。右手支头。左手顺身上。不舍念惠思惟明相 僧祇曰。十二事不作礼。一在塔像前。二饮食时。三作事时。四瀑洗油涂时。五读诵时。六不著三衣时。七大小便时。八经行时。上下阁时。九授经。十共诤时。十一洗钵时。十二著药时。皆不应作礼。受礼时不应如恶羊不语。当共相问讯。少病小恼安乐不。如来在世为五事利益。五日一行僧房。一者我诸弟子不著有为事不。二不乐著世俗。言论无益语不。三不著睡眠。妨行道不。四为看病比丘故。五为新受戒比丘。见如来威仪发欢喜故。经行有五事。一好堪远行。二能思惟。三少病。四稍钦。五得定久住

  三部律亡比丘衣物品第十

四分曰。比丘重物者。园田果树别房及别物事舆。净人绳床大床坐蓐大小枕。氍数广三肘长五肘毛长三指。铜盆釜镬灯台瀑灌锡杖扇。铁作器陶作器竹作器皮作器。斧凿上来所明尽重物。应入四方僧。轻物者。剃刀衣钵坐具针筒。俱耶罗器现前僧应分 四分曰。有比丘游行。行至无僧住处村命过。所有衣钵檀越应赏。若出家五种。先住者应与。若无出家人住者应入随近僧 四分曰。舍卫国多知识比丘。命过有多三衣。诸比丘不知。何者三衣与看病人。佛言。亡命常所爱持者与。时有比丘小小看病。或一扶起或一卧。或与杨枝或与取水取病人衣钵。佛言。不应小小看病便取病人衣钵。从今已往。要具五德。何者为五。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能与。二者不恶贱病人小便唾吐。三者慈愍心不为衣食。四者能经理病人汤药。乃至差若死。五者能为病人随顺说法令病欢喜。己身于善法增益。具此五德应取病人衣。无五德者不应取 四分曰。右多知识比丘命过。右多三衣不知受何者衣。不得与看病人。佛言。能极上看病与上三衣。中看病与中三衣。下看病者与下三衣 四分曰。有负债比丘命过。不知谁偿。佛言。听持亡人长衣偿。若无长衣卖三衣偿。余者与看病人 四分曰。病人临终时嘱授言。我此物与法与僧与塔与人。若死后当与。若不死还我。诸比丘疑不知云何。白佛。佛言。不成嘱授。现前僧应分 问曰。如是嘱授言。死后与何故不成 答曰。身死之后无半钱之分。此理应嘱授众僧故不成也 问曰。云何不成嘱授 答曰。此人若言生死决定与者。是名嘱授成就 问曰。此人决定嘱授已后。若还取者当云何 答曰。决定已不应还取。何以故。定嘱他故。还取者计钱犯重 僧祇曰。病比丘语看病人。看我当与三衣钵。病人无常。比丘白佛。佛言。未与便死者不应得 僧祇曰。病比丘语看病言。看我与汝衣钵。即便三命。与受已还置病人边无常。佛言。说净者应得。不说净者不应得。应入僧分 僧祇曰。有四种人。看病不得病人衣钵。一暂作不作。二僧差作。三乐福德作。四邪命作悕忘心故。云何为得饶益心。病者差下至燃一小灯燃。慈心利益故应得 僧祇曰。值羯磨不值死。但羯磨值死。上二人应得。值死不值羯磨不应得 僧祇曰。为病人求医药为塔事去。应与分 问曰。与看病人受已还置病人边。何故不得 答曰。若得衣说净者。定嘱己故应得。受已还置病人者有两心故。若欲还主死则便取是故不 问曰。为塔事僧事得亡人物者。但言本寺亦论异处 答曰。律文不判。彼此随意。消息异处义宽应在本寺 十诵曰。比丘轻重物者。铜鉼香炉。二升以上是重物。二升以下是轻物。一铁器木作器陶作器竹作器。皆二升以上是重物。皮囊五升角五升是重。余者同于四分 十诵曰。亡比丘出息物在异处。保人在异处。比丘在异处。券在异处。比丘在异处命过。通本寺五处。共诤白佛。佛言。保人处僧应分。若无保人及券物处僧应分。本寺死处二俱不得 十诵曰。有比丘寄人物。受寄者转余。人物主命过。通寺三处共诤。佛言。物受寄处僧应分 十诵曰。有比丘寄物在异处。比丘在处命过。通本寺三处共诤。佛言。寄物处僧应分。死处本寺二俱不得 十诵曰。沙弥命过。所有衣钵现前僧羯磨应分。上下衣与看病人 僧祇曰。沙弥命过。所有衣钵应入和上尼命过。轻重之物与大僧。同故不出也 问曰。十诵言曰。沙弥命过衣物入僧。僧祇曰。入和上。何者是 答曰。圣意难解。而比丘命过。沙弥亦得衣物。若入和上沙弥不应得分。至时随情消息 问曰。若病人嘱授不成。后人持死人物造斋福是如法不 答曰。非法。所以者何。若嘱授不成。犹是僧物。若用作斋福。同心者皆犯偷兰遮罪。若此物守护人不与。强以力取计钱犯重 问曰。命过时亦不嘱授。后人以轻重等物。为作斋福及作经像。此事云何 答曰。无守护。一切皆得偷兰遮罪 问曰。亡人重物众僧和合与彼此。俱犯偷兰遮 问曰。亡人物理属众僧。何须看病人僧中三舍 答曰。亡人衣物理属众僧。但看病人僧守护此物。今明舍者令众僧普知 问曰。亡人物若理属众僧。何故羯磨与一人。然后得分 答曰。亡人物属四分众僧。难集不可得分。圣教开通从羯磨一人为主。主若与僧然后得分

  三部律明四方僧物品第十一

四分曰。四方僧重物者。园田果树。僧伽蓝物。房舍中物。林蹋卧蓐釜镬灯台。一切铁作器。木作器。陶作器。净人畜铜瓶香炉澡灌杖扇。一切属四方僧物。皆名为重。无和合用买卖不成买卖偷兰遮罪。华等得上佛。果现在僧得食。枝叶得用 十诵曰。树木堪作棵椽床蹋名为重物。无和合用。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众僧尽集。和合乞人与用及入私已偷兰遮罪 问曰。何故名四方僧。不云十方僧物也 答曰。一世界中上下无僧。然十方语宽通摄四维。是以但论四方。若言十方亦复无妨 问曰。何故名常住僧物 答曰。常住僧物者。常在此处不可移动。四方僧来至此处受用。从物立名。故言常住僧物 问曰。云何复名招提僧物 答曰。若俗人以地别施。现在僧有造私房。四方僧来无安置处。有人就此私地中为四方僧起房舍供给。所须此房能招致四方僧来集此房。故名招提僧房 问曰。云何名僧祇物。何故复名僧鬘物 答曰。僧祇物名大众共物故曰僧祇也。僧鬘者取僧园中华作鬘 贸物从鬘得故名鬘物 问曰。上来虽明用僧重物得偷兰遮。其义未了。四方众僧非一。谁边得罪 答曰。于四方众僧。上至罗汉下至沙弥。一人边得偷兰遮罪。除过去未来四方 四分曰。若俗人物立寺时。所有园地房舍应教言。施佛及四方僧者。后得随意处分。若但言佛僧不得。若但言他僧不得佛用 僧祇曰。僧田地不得借人。私用贩卖正从和合比犯突吉罗。此地若留难。时人净知买无罪 僧祇曰。就僧地中种果树听取。一熟后即入僧。种叶一煎种爪捺与。播熟听取 僧祇曰。初起僧房僧伽蓝时。先留好地作塔。不得在南。不得在西。僧地水不得入佛地。佛地水不得流入僧地 僧祇曰。佛地中掘得金银七宝。即入佛用。僧地中掘得宝物。即入僧 僧祇曰。佛园中种树花果。檀越言。花上佛。果与僧食。应随主语。花多买取得然灯。买香供养佛。得治塔地 僧祇曰。佛地水不得浣衣。洗浴洗手洗面洗钵。若水流出得用无罪

  三部律明衣物品第十二

四分曰。佛听刀截沙门衣。不为恐贼所利故名佛听割截郁多罗僧僧伽利要却剌安陀会。随意作僧伽利。下至九条。上至二十九条。郁多罗僧七条安陀会五条三衣皆细条。不安细条入村二突吉罗。若新初作一重安陀会。二重郁多僧。三重僧伽利 僧祇曰。三衣法者。安陀会一长一短七条至十三条。两长一短及至九条亦尔 四分曰。施有二种。一施比丘僧。二比丘尼僧。三施二部僧。四施四方僧。五施界内僧。六施同羯磨僧。七施众多僧。八施一人。四分曰。二比丘取粪扫衣。遥见一人占言。我许二人俱走往取共诤。佛言。粪扫衣无主应共分 四分曰。有比丘。求粪扫衣。遥见粪扫衣。一人占言。此是我许。第二往取共诤。佛言。粪扫衣无主属。先取者随先要共分 四分曰。众多比丘要取粪扫衣。有比丘得好衣。自入余比丘共诤。佛言共分 问曰。有人言。尼萨耆衣僧中舍竟。三衣六物即日还。余物迳宿方还。是事云何 答曰。僧祇云。三衣六物。若受持过十日犯长。亦应迳宿方还。即日归者。即相染故犯舍堕 问曰。舍堕衣物得受作三衣不 答曰。四分明。舍堕物不得受作三衣 四分曰。比丘此处安居。有缘往彼处住。不知何处取安居物。佛言。听住日多处。取二处等住者。应各取半 四分一比丘夏安居。大德僧夏安居衣物。佛言。应作心念口言。此是我许。若受不受余比丘来皆无分也 僧祇曰。僧犯尼萨耆僧不犯萨耆。不犯者众僧得物未分。虽迳十日不犯尼萨耆。若得物以迳分竟。不说净过十日犯尼萨耆。舍堕财有具八罪。何者八。一舍堕衣边有波逸提罪。即覆藏此罪得突吉罗。持舍堕衣物与用怀尽余波逸提罪。即覆藏此罪复得突吉罗。持舍堕衣物不与用犯突吉罗。即覆藏此罪复得突吉罗。受用舍堕衣物犯突吉罗。即覆藏此罪突吉罗 四分曰。明贩买财。不待买卖方犯。一往买亦一往犯。一往买亦犯尼萨耆 僧祇十诵若作知净语买卖方犯。若不知净语亦一往犯。若默然持去。不作知净语亦犯尼萨耆。初中后但一时作知净语犯尼萨耆得二突吉罗 十诵明。从非亲里居士乞缕为织。限至一两犯突吉罗。若为缝衣乞缕限至十六两犯突吉罗。一切俗衣作而不著突吉罗。著著受用突吉罗 四分曰。不听头若患头冷痛。听作慎裹缠手衣。不听著受功德衣。得五事放舍。得数数食别众食。畜长财离衣。宿不白同情。有五种衣。不任受作功德衣。现相得谄得邪命得激发得。曾舍堕说净是为五。若得衣财不迳宿。即曰还受功德衣时。在宅手内言。得相了宗。功德衣人说言。此衣众僧当受作功德衣。今受作功德衣。已受作功德。三说竟。受衣人应答曰。言受者已善受。此中名称功德属我宗。衣人答言。尔八因缘舍功德衣。出去舍衣。竟舍亭舍望断舍闻舍非时舍和合舍失衣竟舍

  三部律教戒比丘尼品第十三

四分曰。比丘尼于半月半月尽比丘尼僧应白二羯磨。差知法比丘尼。二人为伴。往大僧寺内。不得嘱授。上坐下坐客比丘愚痴比丘应嘱中坐。知法比丘尼应胡跪合掌言。大德忆念。我比丘尼某甲。众僧和合。礼大僧足。求请教受人。如是三说。说已比丘尼应还寺。各自说戒时。受比丘尼嘱授人应起白僧言。大德僧听。比丘尼某甲。众和合礼僧足。求请教授人。如是三说。说已应住上坐前立。上坐应问言。比丘尼云何请为僧次请别请。应随尼语差。内备十德者为教授比丘尼人。十德如上杂品中说。过说戒已至明日。比丘尼应住大僧寺内。至光嘱授人边问言。大德得教授人不。若言得应是谁问已。应至教授师所问言。大德欲教授比丘尼。几日当住。除前三后二中间十日。随用一日。至其日比丘不往突吉罗。比丘尼不迎突吉罗。至教授日比丘尼应出本寺。半由旬迎教授师。为持衣钵。供给所须辨种种粥。涂足油至尼寺内为洗浴。然后为敷法坐。集比丘尼僧为说八敬。法文定容异语。说八敬已更随宜说法。此是广具足教戒法。比丘尼应当修行。顺具毗尼 僧祇曰。教戒比丘尼有二种。一明广教戒。同于四分二种。明略说教戒。往大僧寺内如上不得嘱授。上坐乃至客比丘亦半月月尽。比丘尼僧白二羯磨。差知法比丘尼。二人为伴。往大僧寺内如上不得嘱授。已大僧说戒时。受至客比丘还嘱授中坐。知法如上嘱授。已大僧说戒时。受嘱授人应起白僧如上。白已往上坐前立。上坐问言。比丘尼云何请如上。若言随僧处分。上坐应使受嘱授人顺行问。谁能教授比丘尼。若无能者上坐应语受嘱授人言。明日比丘尼若来应答言。众僧有教时。此中无有教比丘尼人。语比丘尼。众谨慎莫放逸。比丘尼过说戒已。应来至大僧寺内。至先嘱授人所问。大德得教授人不。受嘱授人应言。不得。然大僧有教如上说。比丘尼还往寺内。集尼僧已语言。僧有教时。此众中无有教戒比丘尼人。语比丘尼僧。谨慎莫放逸。应言顶载持。除此二种教戒。余尽不成 问曰。比丘尼来至大僧寺内。请教授时。受嘱授人即自答言。时此众中无教授尼人。语尼。众谨慎莫放逸。此成教授不 答曰。不成。所以者何。本以女人少智。于半月月尽僧中差遣有德人。往尼寺内说法教授。此受嘱授人既非教师。又承僧命。云何辄自答也。是故不成失法得罪。若众中都无教戒尼人者。当依略教法。若法众不和合。应遣使问讯。大僧比丘僧不知尼亦应问讯。若二众和合者应教戒。不者越敬得罪

  三部律月半月尽忏悔品第十四

凡欲忏悔者。应知轻知重。知犯知不犯。知可忏悔罪不可忏悔罪。或有罪僧中忏悔。或有罪亦僧中忏悔。或有罪亦僧中忏悔。或有罪对手三说忏悔。或有罪对一人说忏悔。或有罪心念忏悔。知有余知无余。知作而犯戒是重。知止而犯戒是轻。善识罪名罪种。知罪有无。若众说戒时问。是中清净不自知有罪。不向人说。不心念发露。此犯默妄语突吉罗。应对手一说法。忏者应具五法。偏露右肩。脱草屣。胡跪合掌。若上坐应礼足。说罪名罪种。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于说戒时自知有罪。覆藏于戒序中犯默然妄语突吉罗。今向大德发露忏悔。忏悔即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大德忆念。我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上坐应呵啧言。长老从今以往。当自啧心生厌离。后更莫复犯。答言。尔上坐在下坐前。当具四法。遍露右肩。脱革屣。胡跪合掌。说罪名罪种。忏法如上。下坐应呵啧上坐言。大德当改悔生厌离心。答言。尔何等四事边罪。起心欲盗淫欺杀生。不破威仪还得正心犯突吉罗。应对手一说悔如上。若破威仪乃至动五钱物不离本处犯重偷兰遮。界内僧尽集。八人以上得忏。若非道假作道相。杀非人欺非人犯轻偷兰遮。四人得悔。何等十三边。若起心欲出不净。不破威仪得心还正犯突吉罗。应对手一说悔如上。余戒亦尔。若破威仪已作缘差不威犯重偷兰。四人已上得悔。染心触女人粗厚衣摩触男子自摩触己身自触女色及听音声皆犯突吉罗。对手一说悔法如上。若是重罪发露。长老一心念。我某甲犯罪。今向长老发露。后当僧中如法悔。若犯三十事。当舍如法忏悔。三十九十一百二十戒。皆对手忏悔。四提舍尼。对手一说忏悔。众学啧心得灭。上来所明忏悔大格也。若有罪作无罪忏悔。若无罪作有罪忏悔。若轻罪作重罪忏悔。若重罪作轻罪忏悔。皆不成忏。失法得突吉罗罪

  三部律轻重不同会通品第十五

问曰。如来何故制此五部戒律轻重不同。使诸弟子互生是非 答曰。如来为诸弟子得利益故制一部戒律。尚无三名。何况五也。佛泥洹后。优波离与五百罗汉初集律时号八十诵。是以后过百余年。时人异见不同。即分张律以为五部。各抄略前后隐显异名。安置己典致令多相殊别名。名相虽殊理通为一 问曰。僧祇明。烧理怀色越毗尼。十诵偷兰四分犯重。云何为一 答曰。是三本是一戒。僧祇明恶不论损财。是故重犯轻。十诵明其损财方便故犯偷兰。四分明损财满处。是故犯重亦可。僧祇明其始心处。四分论其终处。三部理同。但各遍明有异 问曰。僧祇明三宝物互用犯重。四分明偷兰。云何名一 答曰。僧祇明守护人边犯重。四分明佛于物无我所心。此物无守护故但犯偷兰。以四方僧物一人边计钱难满故得偷兰。四分若有守护则犯重无差。僧祇若无守护亦犯偷兰。是故二部得名一也 问曰。何故恶性一戒独分为三。余戒不尔 答曰。本集律者。观望戒犯之者多故具列。阙恶一戒犯之者多故分之为三。欲使知者寻求通文旨。愚人坚执。彼此有失 问曰。有人言。随所受戒当复修行。不应五通用 答曰所说不然。何以故本一部戒律名八十诵。轻重相顺。文义具足。时人分此八十诵以为五部。致令轻重相违。文义不具。若衣一部不犯。于余部犯者故破戒。若于五部中悉无违犯乃名持戒。是故应当具行。不宜偏执 问曰。有人言。持戒务急。断事务缓。何者是也 答曰。二俱不然。何以故。若急过分人不能行。则断圣种。缓则易行。毁灭正法。若人能依五部律文。随顺修行。不增不减。当知是人能护佛法。自利利人。是真佛子 十诵四分明。盗经犯重。盗像偷兰。何故尔也 答曰。此互明不同。经有守护。计纸默犯重。像无守护。但犯偷兰。若经无守护像有守护亦尔 问曰。何故淫欺二。教他作但犯偷兰。自作犯重。杀盗二戒。自作教他彼此同犯 答曰。杀盗二戒具三义。彼此俱犯。何等为三。一者损境。二者畅情。三分利。淫欺二戒无此三义。但他为恶。是以得轻 问曰。何故淫之一戒在三道中犯人非人畜生。下之三戒但人道中犯 答曰。淫为畅情不为损境。是故但畅情得与情境便犯。其重不问前境贵之以贱。杀盗二戒为损境故。逐其贵贱。天地之性人最为贵。故在人道中犯。妄语正欲表己。所得人能行其善恶。又是可诳。是故诳人犯重 问曰。四分云。比丘依刑势市买欺诳言辞辨说取得财物犯重。此事云何 答曰。此三种取义同劫盗。违理无差。是故犯重。有三种夺衣。嗔心夺衣尼萨耆。折伏夺衣者。为令前人改恶从善。然后还归。是故无罪。根本夺衣犯重。明此人先无言决意。与他衣后嗔还夺。作不还意入手犯重。饮酒非时食行淫取事不取心。余取事亦取心。比丘失物时作是念言。后见便取。取者无罪。若作失心后不得取。若取即是贼复劫贼。比丘尼入波罗夷。初四与大僧同。后四不同尼。十九僧残七戒与大僧同。十二戒不同。三十尼萨耆。十八戒与大僧同。十二戒不同。僧祇明比丘尼百四十二波逸提。七十戒与大僧同。余者不同。四提舍尼与比丘不同。众学与大僧同。七灭与大僧同。初淫戒在王舍城。因迦兰陀子须提那与故二犯淫故制。第二盗戒因檀腻迦比丘盗洴沙王材木故制。第三杀戒因婆裘园中比相杀害故制。第四妄语戒毗舍离夏安居比丘制。第二篇僧残。初戒在舍卫国。因迦陀夷制。媒嫁亦舍卫国因迦罗比丘制。二房因旷野比丘制。二谤在王舍城。因慈地比丘谤婆摩罗子故制。如是次第乃至七灭诤应广列。文烦故不出

  三部律事七灭诤品第十六

四分曰。比丘行来入出如善比丘不乃至不出罪。时人所不知既出其罪。方知比丘中秕[卄/告]秽恶。既知已应和合。为作灭傧除之。譬如为人须木作井栏。从城中出手持利斧。往彼林中遍叩诸树。若是实中者。其声真实。若空中者其声虚。而彼空树根茎枝叶。如真实者不异。至于叩时。故知内空。既知内空。即便斫伐。截落枝叶先去粗朴。然后釿刬细治内外俱净以作井栏。罪时人所不知。既出其罪。方知沙门中垢秽稊稗如空树。若知己即应和合作灭傧。何以故。恐妨善比丘故 四分曰。有四种断事人者。比丘多闻无惭在僧中言说断事。僧应种种苦切呵啧。令无惭者不复更尔。第二断事。比丘多闻无惭愧在僧中。说言断事。僧应种种苦切呵啧。令无惭者更不复尔。三断事。比丘有惭多闻僧中断事。僧不应呵责。应佐助开示。令彼有惭人。于僧中说言断事。断比丘有惭多闻。在于僧中断事。不应呵啧。听彼说已应赞言。善哉令惭者。后僧中说言断事 四分曰。五种平等断事人。有人身不作口不作。有人口不作身作。有人身口俱作。有人身口俱不作。人不爱不恚不怖不痴。第五人最上犹如提故 四分曰。平等断事人有十德。何者十。一持戒清净。二具足多闻。三诵二部毗尼极利。广解其义。四善巧语言辞辨了了。五堪能问答令彼欢欣。六诤事起能灭。七不爱。八不嗔。九不怖。十痴。有此十法应差别处断事比丘中有不诵戒不知戒毗尼。使舍于正义作非法语。僧应作白羯磨。遣此比丘出断事。比丘中有诵戒不知戒毗尼。舍于口义说许文。僧作白。遣此比丘出。若断事比丘中有法师在坐。舍于正义以言辞力强说僧应作白。遣此法师出。若断事比丘诵戒诵毗尼。顺正义僧应佐助。比丘比丘尼有七种。现在前毗尼。忆念毗尼。不痴毗尼。多语毗尼。罪处所毗尼。自言治毗尼。草布地毗尼。复有七种羯磨。呵啧羯磨。傧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不见罪羯磨。不忏悔羯磨。恶见不舍羯磨。有三种羯磨摄一切羯磨。所谓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有四种诤。一言诤。二觅诤。三犯诤。四事诤。因言平理而生诤者是言语也。觅诤内有五法。而有三根觅罪。而举因举罪生诤故曰觅诤。犯诤者僧为他判罪重。不定而生诤者是事也。言诤中事作。觅诤中事作。犯诤中事作。言诤羯磨。而生诤者故曰事诤。言诤根者。以贪嗔痴为根。无贪无嗔无痴为根。人为根。僧根根界为根。十八破僧为根。犯诤虽三善根为根。余者同常言诤。是善不善。言言诤。以毗尼灭现前毗尼。多人语毗尼灭有三种。现前人。现前法。现前毗尼。现前五种。现前有三种同上。僧现前。界现前。三种 种现前。不能灭者应用多人语毗尼灭。内有五德者僧差行。舍罗应作二种舍罗。一完二破。一黑二白。有五德者不随受不。不随嗔。不随怖。不随痴知可行不可行。舍罗有三种。一显露。二覆藏。三耳语。若知上坐和上阿阇利住如法语显露行舍罗。若上坐和上阿阇利住如法语。应覆藏行舍人。若人若不知众中如法语人多非法语。人多者应耳语。行舍罗。从如法语人。多应灭诤也。觅诤应以四毗尼。忆念毗尼。灭不痴毗尼。罪处所毗尼灭。若清净比丘为他所谤。应以二毗尼灭。现前毗尼忆念毗尼灭。若比丘痴诳时多犯禁戒。痴诳心乱为他难。话僧应作不痴。毗尼灭如像力。释子好论义。违返前后僧。应与罪处所毗尼。忆念毗尼不痴毗尼。守护清净比丘犯诤。以三毗尼灭。现前毗尼。自持草布地毗尼灭诤。灭诤者不说罪名罪种。妙草布地。不问纵横。但遮尘十。而草地者二众各相向。乞欢欣便止更无所说事诤。以七毗尼灭举罪人。要内备五德如上杂品说。举罪时白。上坐中坐皆听。可者应白。所举人听者得举。若举他罪比丘内无五德者僧应以五事呵啧。所举人应以五事慰喻。若举他比丘内备五德者。应以五事称赞。若无五德所举人应以五事呵啧。四分许断事人有二十二种德行。何者是。一具持二百五十戒。二多闻。三能善解阿毗昙。四善解毗尼。五不与人诤。亦不坚柱此事。六应呵啧应教然后柱。七应灭傧后柱。八不爱。九不恚。十不怖。十一不痴。十二不受此部饮食。十三不受彼复饮食。十四不受此复衣钵针筒。十六不供给此部。十七不供给彼复。十八不共此部入村。二十不与作期。二十一亦不至彼部。二十二后来后坐。若有比丘具此二十二德者。应在僧中如法断事。有人偏心断事入地狱。如射箭。有人平等心断事生天。如射箭。是故未世来比丘比丘尼。若为他断事。应当教令平等。勿以偏心获重罪。殃招旷劫。若比丘比丘尼欲得自利及利他。人善知法相无府疑。细常为五众而作师道者。当受持读诵书写此三部。要为人演说。分布天下。咸使闻知

菩萨说净文 长老忆念。我某甲仰白诸佛菩萨。愿诸佛菩萨为我作清净施主。诸佛菩萨于众生边无有不舍之物。我若用时听随我用。如是三说。上明舍净地。意谓谬僻。但见前不见后。今故具注诸律明文。悕后知者详而不误 问曰。若不立净地。复言立净地。诸比丘云何得净食 答曰。诸师尽言诵舍净地。复言请俗人终身施主作檀越物得。意用终身。不犯时人尽行此事。如愚情所见。此语看文不熟。所以然。十诵律前后尽律文明证。前文云。不听内煮食故。僧妨水作食故。烟火起多人来索食。诸比丘各各分与。僧食少白佛。佛言。从今日不听作净地羯磨。若作突吉罗。先作应舍。后文善诵云。第一卷中佛在毗舍离时。[飢-几+僉]诸檀越欲与僧食作念。若我自舍作食多知识亲理皆与分。若佛听僧坊内作食。我当作。佛言。听作多人来索。诸比丘若与则失。若不与恐伤害。佛言。听僧坊内作。作已诸沙弥园民先自饱。残与僧。僧食不足。僧羸瘦白佛。佛言。从今如是饥饿时。若结净地。若不结净地听大比丘自作自食。从今非饿时结净。以二事应用。谓内景内宿不应食。律有此明文。诸师随情妄说。有分四分五分。亦有成证。因饥饿开八事。内景内宿自恶触残宿不受食戒。年丰还开制。但来法种种异论。若一向舍净地此残宿戒。即应甄却。此戒五部律犹存。故不应一向舍却。若请俗人终身施主复无律文可依。是故此可谓应行不行。应行而行横生情论。知复奈何

三部律抄一卷

二年八月三日写讫旷许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