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667 [No. 1666]

大乘起信论

  新译大乘起信论序

夫声同则应道合自邻。是以法雄命宗赖宣扬乎法子。素王垂范假传述乎素臣。盖德必不孤圣无虚应矣。起信论者。大乘之秘典也。佛灭度后五百余年。有马鸣菩萨。出兴于世。时称四日道王五天。转不退轮建无生忍。铭总持之智印。宅毕竟之真空。受波奢付嘱。蒙释尊远记。善说法要大启迷津。欲使群生殖不坏之信根。下难思之佛种。故造斯论。其为论也。示无价宝。诠最上乘。演恒沙之法门。惟在方寸。开诸佛之秘藏。本自一心。遣执而不丧其真。存修而亦忘其相。少文而摄多义。假名而会深旨。落落焉皎智月于净天。滔滔焉注禅河于性海。返迷归极莫不由之。此论东传总经二译。初本即西印度三藏法师波罗末陀此云真谛。以梁武帝承圣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共扬州沙门智恺所译。此本即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赍梵文至此。又于西京慈恩塔内。获旧梵本。与义学沙门荆州弘景崇福法藏等。以大周圣历三年岁次癸亥十月壬午朔八日已丑。于授记寺。与花严经相次而译。沙门复礼笔受。开为两卷。然与旧翻时有出没。盖译者之意。又梵文非一也。夫理幽则信难道尊则魔盛。况当劫浊尤更倍增。故使偏见之流。执成唯识诽毁此论。真妄互熏。既形于言遂彰时听。方等甘露翻为毒药。故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岂可辄以凡心贬量圣旨。夫真如者。物之性也。备难思之业用。蕴不空之胜德。内熏妄法令起厌求。故胜鬘经云。由有如来藏。令厌生死苦乐求涅槃。又经云。阐提之人。未来以佛性力故。善根还生。如彼净珠能清浊水。是胜义之常善。异太虚之无记。故经云。佛性常故非三世摄。虚空无故非三世摄。岂执事空以齐真理。夫论妄者。依理故迷真性。随流为妄漂动。故经云。随其流处有种种味。又楞伽经云。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密严经云。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虽在缠而体净。不变性而成迷。故经云。然药真味停留在山。犹如满月。又云。虽处五道受别异身。而此佛性常恒不变。若言真不熏妄妄不熏真。真妄两殊岂会中道。故梁摄论云。智慧极盲暗。谓真俗别执。今则真为妄体。妄假真成性相俱融一异双遣。故密严经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圣教明白。何所致疑。良由滞相而乖真。寻末而弃本。言越规矩动成戏论。自贻圣责深可悲哉。余少小以来。专心斯论。玩味不已。讽诵忘疲。课拙传扬二十余遍。虽未究深旨。而粗识文意。以为大乘明镜莫过于此。幸希宗心之士。时览斯文。庶日进有功。聊为序引云尔

大乘起信论卷上

    马鸣菩萨造

    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归命尽十方  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在  救护世间尊  及彼体相海  无我句义法  无边德藏僧  勤求正觉者  为欲令众生  除疑去邪执  起信绍佛种  故我造此论 

论曰。为欲发起大乘净信。断诸众生疑暗邪执。令佛种性相续不断故造此论。有法能生大乘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一作因。二立义。三解释。四修信。五利益此中作因有八一总相。为令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贪求利养等故。二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三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不退信心。于大乘法有堪任故。四为令善根微少众生。发起信心至不退故。五为令众生消除业障。调伏自心离三毒故。六为令众生修正止观。对治凡小过失心故。七为令众生于大乘法如理思惟。得生佛前究竟不退大乘信故。八为显信乐大乘利益。劝诸含识令归向故。此诸句义大乘经中虽已具有。然由所化根欲不同待悟缘别。是故造论。此复云何。谓如来在世所化利根。佛色心胜。一音开演无边义味故不须论。佛涅槃后。或有能以自力少见于经而解多义。复有能以自力广见诸经乃生正解。或有自无智力因他广论而得解义。亦有自无智力怖于广说乐闻略论摄广大义而正修行。我今为彼最后人故。略摄如来最胜甚深无边之义。而造此论

云何立义分。谓摩诃衍略有二种。有法及法。言有法者。谓一切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此显示摩诃衍义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体故。此心生灭因缘相。能显示大乘体相用故。所言法者。略有三种。一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在染在净性恒平等。无增无减无别异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本求具足无量无边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出世间善因果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于此入佛地故

云何解释分。此有三种。所谓显示实义故。对治邪执故。分别修行正道相故。此中显示实义者。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以心本性不生不灭相。一切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境界差别之相。是故诸法从本已来性离语言。一切文字不能显说。离心攀缘无有诸相。究竟平等永无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说名真如。以真如故从本已来不可言说不可分别。一切言说唯假非实。但随妄念无所有故。言真如者。此亦无相。但是一切言说中极以言遣言。非其体性有少可遣有少可立问曰。若如是者。众生云何随顺悟入。答曰。若知虽说一切法而无能说所说。虽念一切法而无能念所念。尔时随顺妄念都尽名为悟入

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建立有二种别。一真实空。究竟远离不实之相显实体故。二真实不空。本性具足无边功德有自体故。复次真实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离一切法差别相故。无有虚妄分别心故。应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无相非非有无相非一相非异相。非一异相非非一异相。略说以一切众生妄分别心所不能触故立为空。据实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以所遮是无。能遮亦无故。言真实不空者。由妄念空无故。即显真心常恒不变净法圆满故名不空。亦无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离念智之所证故

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复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离一切妄念相。离一切妄念相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一切如来为本觉。以待始觉立为本觉。然始觉时即是本觉。无别觉起立。始觉者。谓依本觉有不觉。依不觉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觉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名随分觉。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始名为觉。远离觉相微细分别究竟永尽。心根本性常住现前。是为如来。名究竟觉。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又言心初起者。但随俗说。求其初相终不可得。心尚无有何况有初。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无始来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若妄念息。即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以于一心前后同时皆不相应无自性故。如是知已则知始觉不可得。以不异本觉故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差别相。一净智相。二不思议用相。净智相者。谓依法熏习。如实修行功行满足。破和合识灭转识相。显现法身清净智故。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与本觉非一非异。非是可坏非不可坏。如海水与波非一非异。波因风动非水性动。若风止时波动即灭非水性灭。众生亦尔。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起识波浪。如是三事皆无形相非一非异。然性净心是动识本。无明灭时动识随灭。智性不坏。不思议用相者。依于净智。能起一切胜妙境界常无断绝。谓如来身具足无量增上功德。随众生根。示现成就无量利益

复次觉相有四种大义。清净如虚空明镜。一真实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心境界相及觉相皆不可得故。二真实不空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一切法圆满成就无能坏性。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于中现。不出不入不灭不坏常住一心。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具足无边无漏功德为因。熏习一切众生心故。三真实不空离障大义如虚空明镜。谓烦恼所知二障永断和合识灭。本性清净常安住故。四真实不空示现大义如虚空明镜。谓依离障法随所应化。现如来等种种色声。令彼修行诸善根故

不觉义者。谓从无始来不如实知真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妄念。然彼妄念自无实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迷无自相不离于方。众生亦尔。依于觉故而有不觉妄念迷生。然彼不觉自无实相。不离本觉。复待不觉以说真觉。不觉既无真觉亦遣

复次依于觉故而有不觉生三种相不相舍离。一无明业相。以依不觉心动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能见相。以依心动能见境界。不动则无见。三境界相。以依能见妄境相现。离见则无境。以有虚妄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一智相。谓缘境界生爱非爱心。二相续相。谓依于智苦乐觉念相应不断。三执著相。谓依苦乐觉念相续而生执著。四执名等相。谓依执著分别名等诸安立相。五起业相。谓依执名等起于种种诸差别业。六业系苦相。谓依业受苦不得自在。是故当知。一切染法悉无有相。皆因无明而生起故。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同相二异相。言同相者。如种种瓦器皆同土相。如是无漏无明种种幻用。皆同真相。是故佛说。一切众生无始已来常入涅槃。菩提非可修相。非可生相。毕竟无得。无有色相而可得见。见色相者当知皆是随染幻用。非是智色不空之相。以智相不可得故。广如彼说。言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此亦如是。无漏无明种种幻用相差别故。复次生灭因缘者。谓诸众生依心意识转。此义云何。以依阿赖耶识有无明不觉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分别相续。说名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异名。一名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二名转识。谓依动心能见境相。三名现识。谓现一切诸境界相。犹如明镜现众色像。现识亦尔。如其五境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不由功力。四名智识。谓分别染净诸差别法。五名相续识。谓恒作意相应不断。任持过去善恶等业令无失坏。成熟现未苦乐等报使无违越。已曾经事忽然忆念。未曾经事妄生分别。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为自性。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何以故。一切诸法以心为主从妄念起。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是故当知。一切世间境界之相。皆依众生无明妄念而得建立。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从虚妄分别心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言意识者。谓一切凡夫依相续识执我我所。种种妄取六种境界。亦名分离识。亦名分别事识。以依见爱等熏而增长故。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此义云何。以其心性本来清净。无明力故染心相现虽有染心而常明洁无有改变。复以本性无分别故。虽复遍生一切境界而无变易。以不觉一法界故不相应。无明分别起生诸染心。如是之义甚深难测。唯佛能知非余所了。此所生染心有六种别。一执相应染。声闻缘觉及信相应地诸菩萨能远离。二不断相应染。信地菩萨勤修力能少分离。至净心地永尽无余。三分别智相应染。从具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离。至无相行地方得永尽。四现色不相应染。此色自在地之所除灭。五见心不相应染。此心自在地之所除灭。六根本业不相应染。此从菩萨究竟地入如来地之所除灭。不觉一法界者。始从信地观察起行。至净心地能少分离。入如来地方得永尽。相应义者。心分别异。染净分别异。知相缘相同。不相应义者即心不觉常无别异。知相缘相不同。染心者。是烦恼障。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无明者。是所知障。能障世间业自在智故。此义云何。以依染心。执著无量能取所取虚妄境界。违一切法平等之性。一切法性平等寂灭无有生相。无明不觉妄与觉违。是故于一切世间种种境界差别业用。皆悉不能如实而知

复次分别心生灭相者。有二种别。一粗谓相应心。二细谓不相应心。粗中之粗凡夫智境。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智境。此二种相。皆由无明熏习力起。然依因依缘。因是不觉缘是妄境。因灭则缘灭。缘灭故相应心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问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言灭答实然。今言灭者。但心相灭非心体灭。如水因风而有动相。以风灭故动相即灭。非水体灭。若水灭者动相应断。以无所依无能依故。以水体不灭动相相续。众生亦尔。以无明力令其心动。无明灭故动相即灭。非心体灭。若心灭者则众生断。以无所依无能依故。以心体不灭心动相续

复次以四种法熏习义故。染净法起无有断绝。一净法。谓真如二染因。谓无明。三妄心。谓业识。四妄境谓六尘。熏习义者。如世衣服非臭非香。随以物熏则有彼气。真如净法性非是染。无明熏故则有染相。无明染法实无净业。真如熏故说有净用。云何熏习染法不断。所谓依真如故而起无明为诸染因。然此无明即熏真如。既熏习已生妄念心。此妄念心复熏无明。以熏习故不觉真法。以不觉故妄境相现。以妄念心熏习力故。生于种种差别执著。造种种业。受身心等众苦果报。妄境熏义有二种别。一增长分别熏。二增长执取熏。妄心熏义亦二种别。一增长根本业识熏。令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受生灭苦。二增长分别事识熏。令诸凡夫受业系苦。无明熏义亦二种别。一根本熏。成就业识义。二见爱熏。成就分别事识义。云何熏习净法不断。谓以真如熏于无明。以熏习因缘力故。令妄念心厌生死苦求涅槃乐。以此妄心厌求因缘复熏真如。以熏习故则自信己身有真如法本性清净。知一切境界唯心妄动毕竟无有。以能如是如实知故。修远离法。起于种种诸随顺行。无所分别无所取著。经于无量阿僧祇劫。惯习力故无明则灭。无明灭故心相不起。心不起故境界相灭。如是一切染因染缘及以染果。心相都灭名得涅槃。成就种种自在业用。妄心熏义有二种别。一分别事识熏。令一切凡夫二乘厌生死苦。随已堪能趣无上道。二意熏。令诸菩萨发心勇猛。速疾趣入无住涅槃。真如熏义亦二种别。一体熏。二用熏。体熏者。所谓真如从无始来具足一切无量无漏。亦具难思胜境界用。常无间断熏众生心。以此力故令诸众生厌生死苦求涅槃乐自信己身有真实法发心修行。问若一切众生同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而有信不信者。从初发意乃至涅槃。前后不同无量差别。如是一切悉应齐等。答虽一切众生等有真如。然无始来无明厚薄无量差别过恒沙数。我见爱等缠缚烦恼亦复如是。唯如来智之所能知。故令信等前后差别。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事乃成办。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或有虽知而不施功。欲令出火焚烧木者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真如体熏因力。若不遇佛诸菩萨等善知识缘。或虽不修胜行不生智慧不断烦恼。能得涅槃无有是处。又复虽有善知识缘。傥内无真如熏习因力。必亦不能厌生死苦求涅槃乐。要因缘具足乃能如是。云何具足。谓自相续中有熏习力。诸佛菩萨慈悲摄护。乃能厌生死苦信有涅槃。种诸善根修习成熟。以是复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令修胜行乃至成佛入于涅槃。用熏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有无量义。略说二种。一差别缘。二平等缘。差别缘者。谓诸众生从初发心乃至成佛。蒙佛菩萨等诸善知识。随所应化而为现身。或为父母或为妻子。或为眷属或为仆使。或为知友或作怨家。或复示现天王等形。或以四摄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缘。以大悲柔软心广大福智藏。熏所应化一切众生。令其见闻及以忆念如来等形增长善根。此缘有二。一近缘。速得菩提故。二远缘。久远方得故。此二差别复各二种。一增行缘。二入道缘

平等缘者。谓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以平等智慧平等志愿。普欲拔济一切众生。任运相续常无断绝。以此智愿熏众生故。令其忆念诸佛菩萨。或见或闻而作利益。入净三昧随所断障得无碍眼。于念念中一切世界平等现见无量诸佛及诸菩萨。此体用熏复有二别。一未相应。二已相应。未相应者。谓凡夫二乘初行菩萨。以意意识熏。唯依信力修行。未得无分别心修行。未与真如体相应故。未得自在业修行。未与真如用相应故。已相应者。谓法身菩萨得无分别心。与一切如来自体相应故。得自在业与一切如来智用相应故。唯依法力任运修行。熏习真如灭无明故。复次染熏习。从无始来不断成佛乃断。净熏习。尽于未来毕竟无断。以真如法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用熏习起故无有断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常恒究竟。从无始来本性具足一切功德。谓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如实了知义。本性清净心义。常乐我净义。寂静不变自在义。如是等过恒沙数非同非异不思议佛法无有断绝。依此义故名如来藏。亦名法身

问上说真如离一切相。云何今说具足一切诸功德相

答虽实具有一切功德。然无差别相。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离分别相无二性故。以依业识等生灭相。而立彼一切差别之相。此云何立。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分别。以不觉故分别心起见有境界。名为无明。心性本净无明不起。即于真如立大智慧光明义。若心性见境则有不见之相。心性无见则无不见。即于真如立遍照法界义。若心有动则非真了知。非本性清净。非常乐我净。非寂静。是变异不自在。由是具起过于恒沙虚妄杂染。以心性无动故即立真实了知义。乃至过于恒沙清净功德相义若心有起见有余境可分别求。则于内法有所不足。以无边功德即一心自性。不见有余法而可更求。是故满足过于恒沙非异非一不可思议诸佛之法无有断绝。故说真如名如来藏。亦复名为如来法身

复次真如用者。谓一切诸佛在因地时发大慈悲。修行诸度四摄等行。观物同已普皆救脱。尽未来际不限劫数。如实了知自他平等。而亦不取众生之相。以如是大方便智。灭无始无明证本法身。任运起于不思议业。种种自在差别作用。周遍法界与真如等。而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一切如来唯是法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作用。但随众生见闻等故。而有种种作用不同

此用有二。一依分别事识。谓凡夫二乘心所见者是名化身。此人不知转识影现。见从外来取色分限。然佛化身无有限量。二依业识。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者名受用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所住依果亦具无量功德庄严。随所应见无量无边无际无断。非于心外如是而见。此诸功德皆因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无边喜乐功德相故亦名报身。又凡夫等所见是其粗用。随六趣异种种差别。无有无边功德乐相名为化身。初行菩萨见中品用。以深信真如故得少分见。知如来身无去无来无有断绝。唯心影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未能离微细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净心菩萨见微细用。如是转胜乃至菩萨究竟地中见之方尽。此微细用是受用身。以有业识见受用身。若离业识则无可见。一切如来皆是法身。无有彼此差别色相。互相见故。问若佛法身无有种种差别色相。云何能现种种诸色

答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现种种色。谓从本已来色心无二。以色本性即心自性。说名智身。以心本性即色自性。说名法身。依于法身。一切如来所现色身。遍一切处无有间断。十方菩萨随所堪任随所愿乐。见无量受用身无量庄严土各各差别。不相障碍无有断绝。此所现色身一切众生心意识不能思量。以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

复次为令众生从心生灭门入真如门故。令观色等相皆不成就。云何不成就。谓分析粗色渐至微尘。复以方分析此微尘。是故若粗若细一切诸色。唯是妄心分别影像实无所有。推求余蕴渐至刹那。求此刹那相。别非一无为之法。亦复如是。离于法界终不可得。如是十方一切诸法应知悉然。犹如迷人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动而实不动。若知动心即不生灭。即得入于真如之门

大乘起信论卷上 大乘起信论卷下

    马鸣菩萨造

    大周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莫不皆依我见而起。若离我见则无邪执。我见有二种。一人我见。二法我见。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一者如经中说。如来法身究竟寂灭犹如虚空。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则执如来性同于虚空常恒遍有。为除彼执。明虚空相唯是分别实不可得。有见有对待于诸色。以心分别说名虚空。色既唯是妄心分别。当知虚空亦无有体。一切境相唯是妄心之所分别。若离妄心即境界相灭。唯真如心无所不遍。此是如来自性如虚空义。非谓如空是常是有。二者如经中说。一切世法皆毕竟空。乃至涅槃真如法亦毕竟空。本性如是离一切相。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即执涅槃真如法唯空无物。为除彼执明真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三者如经中说。如来藏具足一切诸性功德不增不减。凡愚闻已不解其义。则执如来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为除此执。明以真如本无染法差别。立有无边功德相。非是染相。四者如经中说。一切世间诸杂染法。皆依如来藏起。一切法不异真如。凡愚闻之不解其义。则谓如来藏具有一切世间染法。为除此执。明如来藏从本具有过恒沙数清净功德不异真如。过恒沙数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本无自性。从无始来未曾暂与如来藏相应。若如来藏染法相应。而令证会息妄染者。无有是处

五者如经中说。依如来藏有生死得涅槃。凡愚闻之不知其义。则谓依如来藏生死有始。以见始故复谓涅槃有其终尽。为除此执。明如来藏无有初际。无明依之生死无始。若言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是外道经中说。非是佛教。以如来藏无有后际。证此永断生死种子。得于涅槃亦无后际。依人我见四种见生。是故于此安立彼四

法我见者。以二乘钝根。世尊。但为说人无我。彼人便于五蕴生灭毕竟执著。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为除此执。明五蕴法本性不生。不生故亦无有灭。不灭故本来涅槃。若究竟离分别执著。则知一切染法净法皆相待立。是故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无非有。毕竟皆是不可说相。而有言说示教之者。皆是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语引导众生。令舍文字入于真实。若随言执义增妄分别。不生实智不得涅槃

分别修行正道相者。谓一切如来得道正因。一切菩萨发心修习。令现前故。略说发心有三种相。一信成就发心。二解行发心。三证发心。信成就发心者。依何位修何行。得信成就堪能发心。当知是人依不定聚。以法熏习善根力故。深信业果行十善道。厌生死苦求无上觉。值遇诸佛及诸菩萨。承事供养修行诸行。经十千劫信乃成就。从是已后。或以诸佛菩萨教力。或以大悲。或因正法将欲坏灭。以护法故而能发心。既发心已入正定聚毕竟不退。住佛种性胜因相应。或有众生。久远已来善根微少。烦恼深厚覆其心故。虽值诸佛及诸菩萨承事供养。唯种人天受生种子。或种二乘菩提种子。或有虽求大菩提道。然根不定或进或退。或有值佛及诸菩萨供养承事修行诸行。未得满足十千大劫。中间遇缘而发于心。遇何等缘。所谓或见佛形相。或供养众僧。或二乘所教。或见他发心。此等发心皆悉未定。若遇恶缘或时退堕二乘地故

复次信成就发心。略说有三。一发正直心。如理正念真如法故。二发深重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愿拔一切众生苦故。问一切众生一切诸法皆同一法界。无有二相。据理但应正念真如。何假复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

答不然。如摩尼宝本性明洁在矿秽中。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施功力。欲求清净终不可得。真如之法亦复如是。体虽明洁具足功德。而被无边客尘所染。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修诸行。欲求清净终无得理。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法

彼方便行略有四种。一行根本方便。谓观一切法本性无生。离于妄见不住生死。又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于大悲修诸善行。摄化众生不住涅槃。以真如离于生死涅槃相故。此行随顺以为根本。是名行根本方便。二能止息方便所谓惭愧及以悔过。此能止息一切恶法令不增长。以真如离一切过失相故。随顺真如止息诸恶。是名能止息方便。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四大愿平等方便。谓发誓愿尽未来际。平等救拔一切众生。令其安住无余涅槃。以知一切法本性无二故。彼此平等故。究竟寂灭故。随顺真如此三种相发大誓愿。是名大愿平等方便

菩萨如是发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佛转法轮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以其过去无量世来有漏之业未除断故。或由恶业受于微苦。愿力所持非久被系。有经中说。信成就发心菩萨。或有退堕恶趣中者。此为初学心多懈怠不入正位。以此语之令增勇猛非如实说

又此菩萨一发心后。自利利他修诸苦行。心无怯弱尚不畏堕二乘之地。况于恶道。若闻无量阿僧祇劫勤修种种难行苦行方始得佛。不惊不怖。何况有起二乘之心及堕恶趣。以决定信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涅槃故。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初无数劫将欲满故。于真如中得深解故。修一切行皆无著故。此菩萨知法性离悭贪相是清净施度。随顺修行檀那波罗蜜。知法性离五欲境无破戒相是清净戒度。随顺修行尸罗波罗蜜。知法性无有苦恼离嗔害相是清净忍度。随顺修行羼提波罗蜜。知法性离身心相无有懈怠是清净进度。随顺修行毗梨耶波罗蜜。知法性无动无乱是清净禅度。随顺修行禅那波罗蜜。知法性离诸痴闇是清净慧度。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

证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证何境界。所谓真如。以依转识说为境界。而实证中无境界相。此菩萨以无分别智。证离言说真如法身故。能于一念遍往十方一切世界。供养诸佛请转法轮。唯为众生而作利益不求听受美妙音词。或为怯弱众生故示大精进。超无量劫速成正觉。或为懈怠众生故。经于无量阿僧祇劫。久修苦行方始成佛。如是示现无数方便。皆为饶益一切众生。而实菩萨种性诸根发心作证。皆悉同等无超过法。决定皆经三无数劫成正觉故。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性异。示所修行种种差别。此证发心中有三种心。一真心。无有分别故。二方便心。任运利他故。三业识心。微细起灭故

又此菩萨福德智慧二种庄严悉圆满已。于色究竟得一切世间最尊胜身。以一念相应慧。顿拔无明根。具一切种智。任运而有不思议业。于十方无量世界普化众生

问虚空无边故世界无边。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如是境界无有齐限难知难解。若无明断永无心相。云何能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

答一切妄境从本已来理实唯一心为性。一切众生执著妄境。不能得知一切诸法第一义性。诸佛如来无有执著。则能现见诸法实性。而有大智显照一切染净差别。以无量无边善巧方便。随其所应利乐众生。是故妄念心灭。了一切种成一切种智

问若诸佛有无边方便。能于十方任运利益诸众生者。何故众生不常见佛。或睹神变。或闻说法

答如来实有如是方便。但要待众生其心清净。乃为现身。如镜有垢色像不现。垢除则现。众生亦尔。心未离垢。法身不现。离垢则现。云何修习信分。此依未入正定众生说。何者为信心。云何而修习。信有四种。一信根本。谓乐念真如法故。二信佛具足无边功德。谓常乐顶礼恭敬供养。听闻正法如法修行。回向一切智故。三信法有大利益。谓常乐修行诸波罗蜜故。四信正行僧。谓常供养诸菩萨众正修自利利他行故。修五门行。能成此信。所谓施门。戒门。忍门。精进门。止观门。云何修施门。谓若见众生来从乞求。以己资财随力施与。舍自悭著令其欢喜。若见众生危难逼迫。方便救济令无怖畏。若有众生而来求法。以己所解随宜为说。修行如是三种施时。不为名闻不求利养。亦不贪著世间果报。但念自他利益安乐。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云何修戒门。所谓在家菩萨当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嫉谄诳邪见。若出家者为欲折伏诸烦恼故。应离愦闹常依寂静。修习止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心生大怖惭愧悔责。护持如来所制禁戒。不令见者有所讥嫌。能使众生舍恶修善云何修忍门。所谓见恶不嫌遭苦不动。常乐观察甚深句义

云何修精进门。所谓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当念过去无数劫来。为求世间贪欲境界。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毕竟无有少分滋味。为令未来远离此苦。应勤精进不生懈怠。大悲利益一切众生。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是故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无有休息。令恶障销灭善根增长。云何修止观门。谓息灭一切戏论境界是止义。明见因果生灭之相是观义。初各别修渐次增长。至于成就任运双行。其修止者。住寂静处结加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虚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分别想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灭皆无相故。前心依境次舍于境。后念依心复舍于心。以心驰外境摄住内心。后复起心不取心相。以离真如不可得故。行住坐卧于一切时如是修行恒不断绝。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若心怀疑惑诽谤不信。业障所缠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不能入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或有众生善根微少。为诸魔外道鬼神惑乱。或现恶形以怖其心。或示美色以迷其意。或现天形或菩萨形。乃至佛形相好庄严。或说总持或说诸度。或复演说诸解脱门。无怨无亲无因无果。一切诸法毕竟空寂本性涅槃。或复令知过去未来及他心事。辩才演说无滞无断。使其贪著名誉利养。或数嗔数喜。或多悲多爱。或恒乐昏寐。或久不睡眠。或身婴疹疾。或性不勤策。或卒起精进即便休废。或情多疑惑不生信受。或舍本胜行更修杂业。爱著世事溺情从好。或令证得外道诸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住于定中得好饮食。身心适悦不饥不渴。或复劝令受女等色。或令其饮食乍少乍多。或使其形容或好或丑。若为诸见烦恼所乱。即便退失往昔善根。是故宜应审谛观察。当作是念。此皆以我善根微薄业障厚重。为魔鬼等之所迷惑。如是知已。念彼一切皆唯是心。如是思惟刹那即灭。远离诸相入真三昧。心相既离真相亦尽。从于定起诸见烦恼皆不现行。以三昧力坏其种故。殊胜善品随顺相续。一切障难悉皆远离。起大精进恒无断绝。若不修行此三昧者。无有得入如来种性。以余三昧皆是有相。与外道共。不得值遇佛菩萨故。是故菩萨于此三昧当勤修习。令成就究竟。修此三昧。现身即得十种利益。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二者不为一切诸魔恶鬼之所恼乱。三者不为一切邪道所惑。四者令诽谤深法重罪业障皆悉微薄。五者灭一切疑诸恶觉观。六者于如来境界信得增长。七者远离忧悔于生死中勇猛不怯。八者远离憍慢柔和忍辱常为一切世间所敬。九者设不住定于一切时一切境中烦恼种薄终不现起。十者若住于定不为一切音声等缘之所动乱

复次若唯修止。心则沉没或生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悲。是故宜应兼修于观。云何修耶。谓当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以无常故苦。苦故无我。应观过去法如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应观有身悉皆不净。诸虫秽污烦恼和杂。观诸凡愚所见诸法。于无物中妄计为有。观察一切从缘生法。皆如幻等毕竟无实。观第一义谛非心所行。不可譬喻不可言说。观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皆因无明熏习力故。受于无量身心大苦。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无边无限难出难度。常在其中不能觉察。甚为可愍。如是观已生决定智起广大悲。发大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诸颠倒断诸分别。亲近一切诸佛菩萨。顶礼供养恭敬赞叹。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尽未来际无有休息。以无量方便拔济一切苦海众生。令住涅槃第一义乐。作是愿已于一切时。随己堪能修行自利利他之行。行住坐卧常勤观察应作不应作。是名修观

复次若唯修观则心不止息。多生疑惑不随顺第一义谛。不出生无分别智。是故止观应并修行。谓虽念一切法皆无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灭自性涅槃。而亦即见因缘和合善恶业报不失不坏。虽念因缘善恶业报。而亦即见一切诸法无生无性乃至涅槃。然修行止者。对治凡夫乐著生死。亦治二乘执著生死而生怖畏。修行观者。对治凡夫不修善根。亦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心过。是故止观互相助成不相舍离。若止观不具。必不能得无上菩提

复次初学菩萨住此娑婆世界。或值寒热风雨不时饥馑等苦。或见不善可畏众生。三毒所缠邪见颠倒。弃背善道习行恶法。菩萨在中心生怯弱。恐不可值遇诸佛菩萨。恐不能成就清净信心。生疑欲退者应作是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以生如是决定心故。于此命终必得往生余佛刹中。见佛菩萨信心成就永离恶趣。如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得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

云何利益分。如是大乘秘密句义今已略说。若有众生。欲于如来甚深境界广大法中生净信觉解心。入大乘道无有障碍。于此略论当勤听受思惟修习。当知是人决定速成一切种智。若闻此法不生惊怖。当知此人定绍佛种速得授记。假使有人。化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令住十善道。不如于须臾顷正思此法过前功德无量无边。若一日一夜如说修行。所生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说。假令十方一切诸佛。各于无量阿僧祇劫。说不能尽。以真如功德无边际故。修行功德亦复无边。若于此法生诽谤者。获无量罪。于阿僧祇劫受大苦恼。是故于此应决定信。勿生诽谤自害害他断三宝种。一切诸佛依此修行成无上智。一切菩萨由此证得如来法身。过去菩萨依此得成大乘净信。现在今成未来当成。是故欲成自利利他殊胜行者。当于此论勤加修学

 我今已解释  甚深广大义  功德施群生  令见真如法 

大乘起信论卷下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 四川外语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河南财政税务学校 镇雄新闻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西宁市审计局 芜湖爱卫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阳信政府 湖南钟祥人民政府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逊克县人民政府网站 胶州人才网 胶州人才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金诃藏药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北京农学院 北京农学院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吉安市环境保护局 镇雄新闻 镇雄新闻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永安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澧县政府门户 澧县政府门户 阳信政府网站 阳信政府网站 芜湖市司法局 芜湖市司法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包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芜湖旅游网 芜湖旅游网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金诃藏药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尖扎县政府网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黄南纪检委 黄南纪检委 海晏县人民政府 海晏县人民政府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农工党青海省委员会 青海省水利水电 青海省水利水电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审计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市国土资源局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农业科技信息网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萝岗区教育信息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人才网 德清县司法局 德清县司法局 武康街道社区网 武康街道社区网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德清县风景和旅游管理局 中国IC频道网 中国IC频道网 山东技师学院 山东技师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胶州网 胶州网 广东易发网 广东易发网 中国设计之窗 中国设计之窗 盐津网 盐津网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肝病药物网 肝病药物网 全球IP通信联盟 全球IP通信联盟 NexCom Expo NexCom Expo 胶州房产网 胶州房产网 人生佛教网 人生佛教网